中國各省文盲率排行榜,是人才還是人口,負擔還是紅利?

2020-12-17 這麼看有梨

最近,全面放開二胎的呼聲越來越高,人口出生率的下降,老齡化問題突出。特別是中國得以在世界上有巨大優勢的原因,很大程度也是一直以來的人口紅利。這裡面有一個問題不得不需要關注,人不一定多就是好,多也可能變成負擔,比如孟加拉國,人口眾多,但確實世界上最貧困最擁擠的國家。這裡面,到底是負擔還是紅利,關鍵在於這個國家的人口素質。而這裡面最基本的就是識字率,新中國早在建國時就意識到這個問題。隨著九年義務教育的有力普及,中國全面識字率達到了95%。那麼,在中國內部,因為發展水平不同,各省又是一個什麼情況呢?我們一起來看看中國文盲率的數據。

從數據來看,文盲率和城市化和發展水平關係很大,西藏,甘肅,青海文盲率最高。而東北,直轄市的文盲率低。這主要是因為東北的城市化目前在全國都是比較高的,雖然近些年發展不好,但過去的底子在。

這裡面一個特別的存在是新疆,雖然他地處祖國西端,但文盲率比西北最發達的陝西還要低,這一點也說明了新疆這些年的發展。

另外一個就是山東,山東作為東部發達省份,GDP在三四位的水平,竟然文盲率有7%,這點小編也是很納悶,有沒網友可以解釋這一現象?

相關焦點

  • 中國各省文盲率數據
    文盲率的高低,反映人口受教育的程度,也反映著該地區的文化教育普及發展程度。社會在發展,自清亡後,中國的社會逐步與世界接軌,教育逐漸普及,男女日趨平等,據有關數據,1949年中國的文盲率仍超過80%,而如今,中國的文盲率已經低於5%。文盲率的大幅度下降,反映出這幾十年來我們的社會在文化教育方面的極大發展。
  • 中國各省的「文盲率」排名,山西亮了
    文盲率的高低,反映人口受教育的程度,也反映著該地區的文化教育普及發展程度。在古代,讀書是少數人的權利,廣大的窮苦百姓大都是文盲,女性尤甚,基本沒有讀書識字的機會,廣大的勞動婦女幾乎全都是文盲。社會在發展,自清亡後,中國的社會逐步與世界接軌,教育逐漸普及,男女日趨平等,據有關數據,1949年中國的文盲率仍超過80%,而如今,中國的文盲率已經低於5%。文盲率的大幅度下降,反映出這幾十年來我們的社會在文化教育方面的極大發展。
  • 從「人口紅利」到「人才紅利」,火爆的早幼教還有這些機會
    從「人口紅利」到「人才紅利」,火爆的早幼教還有這些機會 作者:陳萌 葉樂 發布時間:
  • 人口紅利 demographic dividend
    一直以來,人口紅利都被認為是中國經濟增長奇蹟的重要源泉。然而隨著中國人口結構的轉變,中國傳統的國家盈利模式受到重大衝擊,中國的內生增長動力和比較優勢將發生深刻改變,如何在可持續發展模式中,再造「二次人口紅利」迫在眉睫。
  • 「人口紅利」英語怎麼說?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昉表示,中國人口紅利消失的拐點已在2012年出現,將對經濟增長產生顯著影響,我們應當在心理和政策上做好足夠準備。  中國人口紅利消失的拐點已在2012年出現,將對經濟增長產生顯著影響。
  • 2018年中國大陸總人口數量139538萬人(各省人口數量)
    中國最新人口數據:歷年人口數據:國家統計局2019年1月21日公布2018年中國出生人口數據,去年我國人口總量平穩增長,城鎮化率持續提高。2018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包括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軍人,不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以及海外華僑人數)13953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530萬人。
  • 充分釋放教育紅利 緩解人口紅利流失
    原標題:充分釋放教育紅利 緩解人口紅利流失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編者按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黨和國家歷來重視人才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此作出重要論述。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要「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方針,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造就更多國際一流的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後備軍」。《智庫》版特組織兩篇研究報告,從不同角度對當前及「十四五」時期的教育發展、人才培養作出深入分析、提供切實建議。
  • 中國人口數量全國總人口140005萬人(各省人口排名)
    相關:中國各省人口排名2017 全國總人口數量139008萬人(表)相關資料:2013年末全國大陸總人口為136072萬人,比上年末增加668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為73111萬人,佔總人口比重為53.73%,比上年末提高1.16個百分點。全年出生人口1640萬人,出生率為 12.08‰;死亡人口972萬人,死亡率為7.16‰;自然增長率為4.92‰。
  • 中國區域人才競爭力研究報告(2017)
    主要發現:·總體來看,中國區域人才競爭力東部西部差異大、內陸地區向沿海地區逐漸增強。東部沿海地區人才競爭力指數較高,得益於人才資源、人才效能和人才環境得分排名靠前,分別位列第2、第1、第1。大西北地區的人才競爭力相對較弱,無論是人才資源、人才效能還是人才環境的得分排名都較低(均位列第8)。
  • 2020年中國大學歷史學專業各省排行榜!!!
    各等級定義如下:數據來源:武書連著、中國統計出版社2020年6月出版的《挑大學 選專業---2020高考志願填報指南》。一、武書連2020中國大學歷史學排行榜下表是武書連2020中國大學歷史學排行榜(本表未列出的大學歷史學排名和等級見分省排行榜)。
  • 各省全國各省人口淨流入數據:浙江、廣東、新疆、重慶成寵兒
    東三省經濟情況堪憂,連鎖反應,常駐,自然增長人口均在減少。淨流入人口看完前兩組數據,接下來看最重要的人口淨流入情況,具體數據如下表。浙江、廣東、新疆、重慶人口淨流入最多。重點來了,如下圖,各省人口淨流入分布圖。
  • 網友:廷禧攻略就是一部被人口紅利斷送的大清江山史
    2.中國的人口紅利是不需要改革就能解決財政危機的手段。3.用人口紅利解決財政問題形成的路徑依賴最終拖垮了帝國。這就是人口紅利。所有的進步都是倒逼式的,改革如此,發明創造也是如此。一般經濟學上說到的人口紅利都是消費型的,比如講到「嬰兒潮」一代支持了大眾消費等等。但中國的人口紅利是生產型的。
  • 中國政法大學高招指標按各省人口分配(圖)
    中國政法大學今年對招生制度實行重大改革,本科分省招生計劃首次按人口比例確定。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政法大學校長徐顯明在兩會上透露了這一消息。  據悉,這是全國首所按人口比例下達分省招生指標的高校。  人口大省名額首次過百  昨天,中國政法大學在校園網站上發布消息稱,2006年本科招生計劃是2000名。過去該校在山東、河南、四川等地的招生指標從來沒有超過100名,現在招生指標按照各省人口比例分配後,三個人口大省的招生人數都將歷史性地突破百人。
  • 中國「兩院院士」籍貫分布排行榜:河南無緣前十,山東僅列第三!
    而在我國能授予「院士」稱號的只有「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這一稱號不僅意味著超高的學術成就,並且意味著很高的學術地位!而我國從1955年開始,到截止到目前,「兩院院士」加起來的數量只有2000人左右。所以說,「院士」這一稱號,不僅是權威機構對個人學術成就的認可,而且數量非常之少!
  • 我國人口紅利將消失?2019年中國出生人口再創新低!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末中國大陸人口出生率為10.48%,全年出生人口1465萬人。據了解,此數據刷新了2018年1523萬出生人口的最低值。有相關機構預測,到了2100年,中國人口總數可能還不到10億。
  • 人文紅利:新時代的新動力
    而在管理學者看來,即使「人口紅利」成為過去時,還會有「人才紅利」成為重要的競爭優勢,而新時代更加值得關注並有效激發的,是「人文紅利」這個新動力。  「人文紅利」是比人口紅利、人才紅利更持久深入的一個概念  人們最早使用「人口紅利」(更準確的翻譯應該是人口結構紅利)這個概念,主要是描述一個國家中勞動年齡人口佔總人口比重較大,撫養率較低,對社會保障支出的要求較輕,從而為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的人口條件,工作崗位對於勞動力的吸引力相對更大,整個國家的經濟呈現高儲蓄、高投資和高增長的有利局面
  • 《消失的人口紅利,是中國女性的福音》
    人口紅利消失,社會老齡化這一問題,近年來快被聊爛了,筆者也饒有興趣想聊一聊自己的看法。
  • 2017年我國東北三省人口出現「負增長」,人口是負擔還是財富?
    人口是重要的社會資源,人口數量是一個地區發展的基礎,在很多時候我們把人口看成負擔,但是實際上,人口數量多的地方更多的是體現其優勢,人口多的地區往往擁有更多的勞動力、更大的市場、更具活力的社會等等,所以人口數量較多,人口快速增長的地區,往往會迎來「人口紅利期」。
  • 北大光華章錚副教授:中年農民工算人口紅利嗎?
    來源:第一財經中年農民工算人口紅利嗎章錚 (作者單位: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 歷史上中國鄉村曾存在大量剩餘勞動力。這種現實使用工方可以專門聘用青年農民工。用工方的行為理論化,就是青年勞動力人口紅利觀。
  • 校企對接 產業賦能 | 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牽手」指南針:變「人口紅利」為「人才紅利」
    他們之間的合作,又將會為珠寶行業現有的人才培養模式,帶來哪些顛覆和變革?打造知識型、技術型、創新型的「新白領」在授牌籤約儀式上,指南針董事長王維向到場嘉賓簡要說明了合作起因,他指出:指南針公司根據旗下珠寶在線學習平臺「珠寶V課」的大數據分析,了解到「學歷」與「技能」是限制珠寶從業者獲得提升的最大短板,為提升珠寶行業綜合素質與珠寶人才競爭力,變「人口紅利」為「人腦紅利」、「人才紅利」,為珠寶行業升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