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印度的港口小鎮,竟然與鄭和有如此深厚的淵源

2020-09-09 中印大同網

阿努文達(Anuvinda)就讀於四川大學華西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是一名來自印度的留學生。去年12月,她回國度寒假,然而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國際航班暫停,她至今沒能返校。但阿努文達並未因此耽擱學業,她在家中通過網課完成了一學期的學習。在家裡的這段時間,她常常和朋友們講起在中國四川求學的美好時光。

其實,阿努文達的中國情結可不僅僅是源於她的留學經歷,她的家鄉潘塔萊伊尼(Panthalayani)自古就與中國有著深厚的淵源。這座小鎮位於印度西南海岸,屬於喀拉拉邦的卡利卡特市(Calicut現又稱「科澤科德」)。

阿努文達和朋友們在平樂古鎮遊玩(位於四川省邛崍市)

在潘塔萊伊尼鎮,距離阿努文達家幾百米的地方,有一座寺廟,名為「中國清真寺(China Mosque)」;寺廟旁邊是一片大空地,被稱為「中國大院(Chinese compound)」,如今已成為當地一所學校的操場。那麼問題來了,當初中國人是怎麼來到印度海濱小鎮——潘塔萊伊尼的呢?

這個疑問恐怕要追溯到600多年前。1405年,也就是永樂三年(中國明朝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的年號),一支中國船隊從江蘇太倉的劉家港起航,前往婆羅洲以西洋面,也就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鄭和下西洋」。

在開始這次漫長而又未知的冒險之旅前,船隊領袖鄭和同船員還特地前去祭拜媽祖(中國沿海地區信仰的海神),祈求媽祖庇佑平安。這是鄭和七下西洋的首航,終點就是印度喀拉拉邦的卡利卡特(中國明朝史籍稱為古裡)。在明朝時期,劉家港被譽為「天下第一港」;而卡利卡特在當時也有「東方小集市」之稱,迎來送往了不少來自阿拉伯、波斯、埃及、威尼斯、中國和室利佛逝(現在的印度尼西亞)的商人。

實際上,早在明朝鄭和航海的一百多年前,就有古代中國商人前往喀拉拉邦從事貿易活動,這點在中國宋代的趙汝適撰寫海外地理名著《諸蕃志》一書中有相關記載。但那時的貿易中心是奎隆(Kollam)——這一港口城市位於喀拉拉邦的馬拉巴爾地區(Malabar)。奎隆在《諸蕃志》中被記載為「故臨」,屬於當時的南毗國。

《諸蕃志》

後來,隨著阿巴斯王朝(阿拉伯帝國的第二個世襲王朝)在公元1258 年衰亡,古代中國與波斯灣的貿易線就此中斷。由扎莫林王室統治的卡利卡特就此崛起,成為一個更為安全可靠的中轉港。

鄭和航海的隊伍十分龐大,人數眾多,組織嚴密,是15世紀時期最大規模的航海艦隊。鄭和共率領大小船隻200多艘,隨行官兵多達27,800餘人,其中大型寶船62艘,最大的船長達130多米,寬約20多米。

在航海途中,受季風雨季影響,鄭和的艦隊在卡利卡特曾停留數月。當時,卡利卡特有兩個港口,一個是南邊的查利亞姆港(如今的貝布爾港,是印度重要的造船中心),一個是北邊的潘塔萊伊尼港(希臘人和羅馬人習慣稱其為範達裡納港)。

在這兩個港口中,潘塔萊伊尼港有著一個得天獨厚的優勢:海岸沿線有大片淺灘,這使得水面十分平靜,即使是在季風雨季也波瀾不驚。因此在雨季時期,大多數船隻會選擇停靠在潘塔萊亞尼港口,包括鄭和的船隊。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在潘塔萊伊尼及其周邊地區有那麼多與中國相關的地名。

1572年的卡利卡特港

停靠在潘塔萊亞尼港是幾乎所有異國船隻的慣例,明朝以前中國的船隻亦是如此。而早在鄭和的船隊到達潘塔萊亞尼港的一個世紀以前,德裡蘇丹國(13-16世紀突厥人和阿富汗人在北印度建立的伊斯蘭教政權)派往中國的使節——伊本·白圖泰(Ibn Battuta)就記錄了在卡利卡特的潘塔萊亞尼港親眼目睹的13艘中國的船隻。

潘塔萊亞尼港平靜的水面,鄭和的艦隊曾停駐於此

在1405年至1433年間,鄭和七次率領船隊出海,其中前三次航行的終點都是卡利卡特。第四次航海(1412-1415),他到達了位于波斯灣的荷姆茲海峽,但中途曾在卡利卡特停留,主要是為了與當地人交換商品物資。

第五次航海(1416-1419),他受命送「十九國使節」(其中包括卡利卡特使節)回國並訪問諸國,還前往了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期間兩次途徑卡利卡特。第六次航海(1421-1422),他奉命經卡利卡特前往荷姆茲海峽。

第七次航海(1431-1433),也是鄭和最後一次航海。對於鄭和是否曾想經由卡利卡特前往更遠的終點,我們不得而知。但一說鄭和在這次航行的過程中於1433年在卡利卡特病世。人們認為這位偉大的航海家被葬在了卡利卡特的海岸外的海上,這個曾在二十多年間多次接納過鄭和將士們的地方。

而關於鄭和的死還有另一種說法,1433年明成祖取消了所有的進一步航海計劃,並任命鄭和為南京城的駐軍將領,於是他奉命駐守南京城,一直到1435年去世,享年六十五歲。如今在南京還有一座鄭和墓。

南京的鄭和墓

以上這些關於鄭和的遠航歷史主要記載於中國的三部海外見聞錄,它們分別是馬歡的《瀛涯勝覽》、費信的《星槎勝覽》,以及鞏珍的《西洋番國記》。

其中,馬歡的《瀛涯勝覽》對卡利卡特的描述最為詳盡。卡利卡特在書中被稱為「科利科圖」(Kolikkotu,在當地語言中沿用至今)或是「古裡」(Guli)。據馬歡描述,卡利卡特為「西洋大國」,而鄭和是奉明成祖之命給卡利卡特的統治者通傳報訊。

馬歡的《瀛涯勝覽》

據說鄭和還在卡利卡特留下一塊立碑,上面寫到——此去中國,十萬餘裡,民物鹹若,熙皓同風,刻石於茲,以示萬世。碑文大意是:「這個國家與我的祖國中國相距十多萬裡遠,但是民風和物產與祖國相似,生活習慣也都差不多,今天我把這些刻在石頭上,讓後人知曉!」

鄭和碑文

儘管一些學者仍對找到這塊立碑抱有期望,但因年代久遠,此碑已無跡可尋。也有人懷疑,這塊立碑早在與阿拉伯人的貿易衝突中損壞了。

後來,卡利卡特當地政府為了紀念與古代中國的貿易往來,出資建造了一座雕像,再現中國絲綢商與當地人進行交易的場景。據說,這尊雕像所在的地點,正是被毀的鄭和立碑原址。

「中國絲綢商與印度顧客」雕像,由卡利卡特政府出資建造

看這座雕像,你可能認為買主正在檢查商人手中的布料,而實際情況其實複雜得多。這尊雕像真實還原了當地獨特的交易文化。馬歡在書中解釋到:「卡利卡特的統治者派掌管國家事務的大頭目帶領二頭目、算手、中介人和中國官員面對面議價,平等交易,握手定價,書寫兩份合約,各收一份,此後無論貨物價格升降,雙方都信守合同無悔。」

雖然馬歡提到了握手,但他並沒有詳細地解釋究竟是如何握手的。事實上,這塊布下面暗藏著「小算盤」,買賣雙方在一塊布的掩蓋下把手握在一起,用比劃手指的形式討價還價,每根手指代表著不同的數字。在確定最後價格後,雙方會摘下這塊布,握手,以示成交。這在卡利卡特是一種獨特的交易形式,在阿拉伯、波斯和猶太商人中都有相關記載。

這座雕像位於一條名為絲綢街(Silk Street)的盡頭,顧名思義,這裡曾是中國商人在卡利卡特從事絲綢交易的地

六百年後的今天,劉家港和卡利卡特這兩座中印港市,早已失去了昔日海上貿易中心的光輝,漸漸地隱沒在了歷史的洪流中。但是,正如印度留學生阿努文達和她的朋友們所見證的那樣,中印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紐帶仍將穩固長存。

如今的劉家港


作者 | C K Ramachandran

中印大同網特約撰稿人,印度喀拉拉邦文化研究者,

「卡利卡特文化遺產論壇」發起人,

曾受北師大之邀來中國開展文化講座。

相關焦點

  • 泉州與京都:兩座東亞文化之都的深厚淵源
    泉州與京都:兩座東亞文化之都的深厚淵源除了具有千年歷史的文化名城、佛教聖地、茶葉和陶瓷之鄉等相同的定位與特點,兩座城市都擁有深厚的國際文化交流精神,保持著崇尚傳統文化的習性泉州與京都,兩座遙遙相望的千年古城擁有眾多相似、相通點。
  • 鄭和船隊曾東渡日本 向幕府將軍宣旨促其自行剿寇
    它在中國航海史上據有獨特的歷史地位。  鄭和稱得上是中國航海史最偉大的航海家。可是你知道嗎?鄭和七下西洋能成行,與寧波有很大的關係。  今年是鄭和下西洋610周年,為紀念這位偉大的航海家,今天在第11個中國航海日前夕,由中國鄭和研究會、中國港口博物館聯合主辦的「向東是大海——鄭和下西洋大型特展」,將作為寧波2015年系列航海日活動的重要活動,在中國港口博物館開展。
  • 國外這座城市,以中國人名字命名,很多人都不知道,你知道嗎?
    不管是古代還是現在的發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脫離出去獨自發展,國與國之間的文化是可以相互碰撞、相互影響的,城市之間的發展就更是如此了。今天我們就給大家介紹一座國外的城市,它與我國有很大的淵源,就連名字都是以中國人的名字命名的,不過很多人都不知道,你是否知道呢?這座城市就是「三寶壟」,位於印度尼西亞,它還是一個很熱門的旅遊地點,世界各地的遊客都很喜歡到這裡遊玩。
  • 關於沈家門漁港小鎮,我想說的四個記憶
    在人民日益富足的如今,漁港小鎮吸引我的不只是這裡的魚蝦和海鮮,還有鄭和南下西洋的中國古船;更有濤聲陣陣、桅杆林立的現代化海港;這裡魚歡人鬧、燈火璀璨。燈塔、漁港、古船、夜排檔是我對漁港小鎮的四個印象。 小鎮魚汛,南腔北調充塞於市 漁港小鎮曾經的大黃魚、小黃魚、帶魚、墨魚四大經濟魚名震四海。
  • 這項中國倡議,給全球港口航運業帶來新動力!
    2日,這艘巨輪緩緩駛入荷蘭鹿特丹港貨櫃碼頭。鹿特丹是隨著15世紀末大航海時代興起的西方港口之一,如今,來自中國的貨輪已成為這一港口繁盛的標誌。圖為停靠在荷蘭鹿特丹港的中遠海運「宇宙」輪。明代航海家鄭和曾率領當時世界最龐大的遠洋船隊,縱橫於西太平洋與北印度洋的廣闊水域,遍訪亞非幾十個國家與地區。鄭和船隊在巨浪如山的大海上,「雲帆高張,晝夜星馳,涉彼狂瀾,若履通衢」,彰顯先進航海技術和強大造船能力。
  • 印度最大港口城市孟買,印度最大的金融中心,被譽為印度的上海
    上一期我們介紹了世界著名城市系列17:日本首都東京,全球人口數量最多的城市,今天我們把目光從我們一衣帶水的東亞鄰居日本,向西轉到亞洲南亞地區的印度洋大國印度,來介紹這一系列的第十八篇:印度最大港口城市孟買,印度最大的金融中心,被譽為印度的上海。
  • 世界一線城市:美國5座,印度3座,我國有多少座?
    這可能與大城市在吸納人才以及企業「落戶」方面存在的優勢有關。畢竟,人才和企業是經濟活動中的重要參與者。 近日,GaWC對外發布了最新的世界城市排名榜單。這份榜單的參考指標涵蓋人口數量、先進的通訊設備、吸引外來投資能力、文化氣息與文化機構、發達的交通系統等多個維度。在這份頗具權威性的排行榜中,有一些城市被列為Alpha級別。其實,我們也可以將其稱之為世界一線城市。
  • 天下第一碼頭劉家港,鄭和下西洋基地,一河二街三橋一島,沙溪鎮
    在世界遠洋航海史上,最有名的是哥倫布,不過最厲害,成績最輝煌的還是中國明朝的三保太監鄭和,他是世界航海史是最耀眼的恆星,他七下西洋的偉大壯舉被永遠載入史冊。鄭和下西洋比哥倫布早了八十多年,而且從船隊規模,海船的先進程度,航海裝備等各個方面對比,鄭和的船隊遠遠超過哥倫布。
  • 薛家灣,我愛這座小鎮
    或許,僅僅為的只是這座城。就像愛上一個人,有時候不需要任何理由,沒有前因,無關風月,只是愛了——《你若安好 便是晴天》。同樣的,我也深愛著準格爾旗薛家灣這座小鎮。也許是因為午後邂逅一道美麗的彩虹便怦然心動,也許是因為有我眷戀的人而無法割捨,也許是大街小巷都留下了我的足跡,也許是這個小鎮見證了我無數的眼淚與微笑,也許根本無關風月,僅僅因為它是——薛家灣。我在這座小鎮已經生活了將近20年,這裡有車水馬龍的街道,有熙熙攘攘的鬧市街頭。人們常說要遠離喧囂的城市,獨享一方安寧。
  • 江蘇這座千年古鎮是鄭和七下西洋起錨地,海上絲綢之路起點
    在江南地區的水鄉古鎮中,沙溪古鎮並不是很有名,但在歷史上卻扮演著重要角色,沙溪古鎮東太倉的重要港口劉家港,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全從它出發,早在元朝劉家港就已成為全國重要的外貿港。自遠古以來,劉家港就是天然的良港,聞名海外,被稱為「海內之喉,江湖之門」,鄭和下西洋以前,又被稱為「六國碼頭」和「天下第一碼頭」,太倉地區也是國家富庶之地,是魚米之鄉,有許多航海經驗豐富的「船主」,商貿業發達,由於貨物充裕,距離當時的南京也很近,因此,劉家港成為鄭和下西洋的啟航港。
  • 世界一線城市數量:日本一座印度都有三座,那麼我們國家呢?
    因此,越是有大城市,越是有發達的城市,也就意味著這個國家越厲害,GaWC是一個以歐美學者組成的學術機構,其意義就是對世界一二三四線城市進行一個排行榜,從各個領域對一個城市的發達程度進行評比,根據GaWC發布的世界城市排行榜中我們能夠知道,日本有一座一線城市連印度都有三座了,那麼我們國家呢?
  • 三度隨鄭和下西洋 明代海上絲路上有這樣一個紹興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鄭和下西洋這一偉大歷史事件,譜寫了人類航海史上嶄新的篇章。他歷時28年先後七次下西洋,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將先進的中華物質文化、精神文化、政教文化等遠播海外。但鮮為人知的是,鄭和的這支隊伍中還有一位名叫馬歡的紹興人,他3次隨鄭和下西洋,留下了一部著名的遊記《瀛涯勝覽》。「史料中,對於馬歡生平的記載很少。只知道他是回族人,字宗道,號會稽山樵,浙江會稽人,明代通事。」紹興市鄉土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何信恩告訴記者,除此之外,就沒有多少蹤跡可尋了,連生卒年月都不詳。浙江會稽人,也就是今天的紹興人。通事,就是翻譯官的意思。
  • 中國這座古鎮,不僅風景優美歷史悠久,而且聞名遐邇!
    今天,我們遊覽了中國的這座古鎮,據說它不僅風景優美,歷史悠久,而且聞名遐邇,是一個難得的旅遊勝地。上面看到的圖片是在這個古鎮拍的,叫蕩口古鎮,江蘇省無錫市下轄的千年古鎮。雖然遠不如周莊、同裡、甪直古鎮等有名。屬於蘇南地區,在人文底蘊和美景方面仍有許多值得注意的地方。
  • 又一國要把港口賣給中國,這地方離中巴走廊很近,印度投資5億
    他提到了中國對瓜達爾港的開發,這個港口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展示。彭博社認為對於希望確保恰巴哈爾港在經濟上取得成功的伊朗來說,這種轉變合情合理。現在尚不清楚中國是否會接受伊朗的請求,如果資金富裕的北京參與,毫無疑問會加快港口發展。彭博社評論稱:印度外交部發言人拉維什·庫馬爾表示,建設進展良好,雙方定期會晤。但他無法給出完工日期。
  • 山東這座古鎮,桃花迷人歷史文化深厚,被譽為「中國最美小鎮」
    山東是一個旅遊大省,在山東有豐富的旅遊資源,每年都有無數的遊客前往山東遊玩,所以山東的旅遊業發展的非常好,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山東的一個古村,這裡被譽為中國最美小鎮,你知道是哪裡嗎?一起來看看吧。這就是岱崮,位於山東臨沂市,這裡不僅僅是中國最美小鎮之一,還有天下第一崮的稱號,這裡有著神奇的岱崮地貌,而且以岱崮地貌代表的沂蒙山七十二崮也是非常有名的,可謂無人不知。那麼什麼叫崮呢?這就是所謂的方山。這是一種經過億萬年的地質變化所形成的特殊地貌結構。岱崮這種神奇的地貌,是山東的一大奇觀,風景秀麗,。
  • 江南環球港「世界港口小鎮」月底開放,2萬方遊樂場將成新地標
    中國江蘇網6月21日常州訊(陳良玉 趙家瑋) 在異域風情的濃縮景觀裡,領略世界港口的文化魅力;在騎乘遊樂的尖叫聲中,體味海盜們的驚魂故事……6月30日,一座以「世界港口小鎮」為主題、佔地2萬平方米的遊樂場,將於江南環球港的屋頂花園開放,常州市民將可以在這裡進行刺激、探險、尖叫、夢幻
  • 受印度「蠱惑」,向中國索回港口使用權,中方:違約金一分不能少
    印度洋是亞太地區一個重要的貿易通道所在區域,而斯裡蘭卡位於這個貿易通道的關鍵位置,因此多個大國在斯裡蘭卡進行兩個各項的博弈,此前就有把漢班託塔港的用途向軍事方面進行描繪,近年來隨著我國貿易的發展,會利用國外的港口進行各種貨物的存儲和中轉
  • 這座城數百年前就為中國所掌控,如果一直在手,南海早就是內海了
    他們去探險也罷,尋找長生不老的仙藥也罷,總之,此舉都算是有組織的海上行為。時至東漢,海上絲綢之路已繞過印度半島,通航羅馬。三國時期,孫吳政權越過海峽經營臺灣,並派遣官吏向西探索新航線。唐宋時期,中國航海技術得到較大發展,也是南海區域最重要的海上勢力。
  • 印度最富有的城市,有2000多個貧民窟,一家人擠幾平方米
    孟買,是印度第一大港口城市,位於印度西部,是棉紡織業中心,也是印度整個國家人口第二密集的地區。同時它也是印度最富裕的城市,這裡的百萬富翁、千萬富翁數量超過印度所有城市。在這裡能看到豪華的星級酒店、繁華的商業中心、西裝革履的青年,亦能看到環境惡劣的貧民區和食不果腹的窮人。
  • 鄭和在馬六甲修了口井,被4個國家爭搶了600年,有何特殊之處
    自古以來,便有許多關於外交膾炙人口的事件。比如晏子使楚,晏子使吳,唐稚不辱使命,然而這些主要都是靠出色的反應能力流傳千古,還有一種憑著自己過硬的實力名揚內外。比如鄭和下西洋在馬六甲修建的「三寶井」故事。鄭和七下西洋鄭和下西洋的故事想必大家早已耳熟能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