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中國倡議,給全球港口航運業帶來新動力!

2020-12-12 經濟日報

「宇宙」輪,載重19.8萬噸,能裝2.1萬個標箱,是全世界最大的貨櫃船之一。2日,這艘巨輪緩緩駛入荷蘭鹿特丹港貨櫃碼頭。

鹿特丹是隨著15世紀末大航海時代興起的西方港口之一,如今,來自中國的貨輪已成為這一港口繁盛的標誌。

圖為停靠在荷蘭鹿特丹港的中遠海運「宇宙」輪。(照片由中遠海運提供)

2013年10月3日,中國國家領導人提出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5年來,「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船運、港口、貿易在倡議帶動下共同發展,煥發出新活力。

船行萬裡

大航海時代之前,海上絲綢之路已興盛千年。12世紀末期至13世紀初期,磁羅盤導航等中國航海技術,經由阿拉伯商人傳至西方,使西方中世紀的海圖和航行技術發生根本變革。

英國著名科學史學家李約瑟曾說,在造船和航海領域,東方曾大幅領先西方。航運史學家們指出,正是東方繁盛「海絲」孕育積累的航海、造船技術,奠定了大航海時代到來的技術基礎。

明代航海家鄭和曾率領當時世界最龐大的遠洋船隊,縱橫於西太平洋與北印度洋的廣闊水域,遍訪亞非幾十個國家與地區。鄭和船隊在巨浪如山的大海上,「雲帆高張,晝夜星馳,涉彼狂瀾,若履通衢」,彰顯先進航海技術和強大造船能力。

今天,中遠海運「宇宙」輪穿越南海、印度洋和蘇伊士運河,往返於中國東部沿岸和歐洲多個港口之間,這艘巨輪每次停靠都令港口人緊張興奮、令貿易商歡呼喝彩。

近些年,中國和韓國的造船業訂單量各佔世界總訂單量三分之一以上,交替位於世界首位。

英國克拉克松研究公司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造船完工1886萬載重噸,完工量約佔世界的四成,位居世界第一;新接訂單量僅次於韓國,居世界第二;2018年6月底手持訂單量約佔全世界的45%。

不久的將來,越來越多比肩「宇宙」輪的巨船將被交付運營,成為「海絲」路上的航運中堅力量。

港通天下

港口是城市及周邊地區重要的基礎設施,更是全球資源配置樞紐和區域經濟增長引擎,對腹地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影響舉足輕重。港口越興盛,經濟越繁榮,社會越進步,國家越開放。

早在元代,中國就擁有世界最繁華的港口。當時的泉州港,是世界最大港口之一。義大利人馬可·波羅寫道,亞歷山大港等西方諸國大港與泉州港相比,「不及此港百分之一」。泉州港商人、貨物聚積之多,令人難以置信。

1346年,摩洛哥人伊本·白圖泰作為印度蘇丹使節抵達泉州,他在遊記中記述,泉州是一座盛產錦緞、絲綢的巨大城市,港口內有大船百艘,小船不計其數,「是世界大港之一,甚至是最大的港口」。

沉寂數百年後,中國港口正開創更大的輝煌。北起鴨綠江口,南到北崙河口,中國長達1.8萬多公裡的大陸海岸線上,分布著眾多世界級港口。吞吐量排名世界前10的港口中,有7座是中國港口。

這是2017年4月23日航拍的上海洋山港貨櫃碼頭。新華社記者 丁汀 攝

無論是貨櫃吞吐量,還是貨物吞吐量,中國港口都穩居世界第一。2017年底,上海港成為全球首個貨櫃年吞吐量超過4000萬標箱港口,寧波-舟山港成為世界首個貨物吞吐量超10億噸的港口。

隨著亞洲國家製造業迅猛發展,港口航運業的重心逐漸向東方轉移。2008年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曾把全球港口航運業一度拖入谷底。但在危機面前,亞洲港口航運業並沒有被拖垮,反而釋放出巨大潛力,逆勢崛起。「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更成為全球港口航運業發展的動力源。

合作共贏

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下,中國招商局集團、中遠海運集團、中交集團等企業與各國港務局、港口企業積極對接合作,為港口發展帶來亟需的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斯裡蘭卡科倫坡港、巴基斯坦瓜達爾港、希臘比雷埃夫斯港、肯亞蒙巴薩港等眾多港口呈現新的活力。

科倫坡港2017年吞吐量升至全球第23位,連通性高居世界第13位,躋身全球業務增長速度最快的港口之一。該港港務局主席帕拉克拉馬·迪薩納亞克說,如果沒有中國招商局集團參與開發、運營,科倫坡港不會取得如此進步。

瓜達爾港瀕臨阿拉伯海,靠近荷姆茲海峽,是難得的深水良港。中國企業修復和完善了瓜達爾港港口生產作業能力,推進配套設施建設。瓜達爾港的商業吸引力與日俱增,成為巴基斯坦國家振興的重要希望。

這是2017年5月7日,「中遠荷蘭」號在希臘比雷埃夫斯港。新華社發(帕諾斯·託馬達基斯攝)

比雷埃夫斯港自古就是希臘重要港口,位於雅典西南約10公裡,是通往歐洲的南大門。中國企業接手港口運營後,比港從希臘債務危機陰影中走出,重回歐洲大港行列,航運較以往更加繁忙,成為「一帶一路」上一顆熠熠生輝的明珠。

「一帶一路」根植於歷史,面向未來;源自中國,屬於世界。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助力沿線國家改善航運基礎設施,提升各國航運合作和標準對接水平。該倡議提出5年來,海上運輸線路越來越順暢,給各國發展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激發出更加廣闊的經貿合作潛力。

(責編:王玥)

相關焦點

  • 中國遠洋海運許立榮:助力交通強國——航運業的新航程
    航運物流行業已經進入一個以新思維、新動能、新模式引領的新時代,我們應立足航運業貿易和服務本質,以不斷創新變革為新使命,主動打破航運業原有生態的動態平衡,主動激發創新驅動、產業轉型的永續動力,致力於為客戶提供更加專業的、可信賴的個性化服務,讓航運業衝破市場變化的迷霧,駛入可持續發展的航道。   著眼「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時代背景,我們要矢志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 2020航運業十大預測
    但在航運市場,中美貿易摩擦帶來的影響仍未結束。集運市場,部分中國出口貨量轉移到東南亞地區。散運市場,中國自美國的進口貨量,也正在向南美地區轉移。中美貿易摩擦緩和後,部分貨量有望回流,不過貨流變化的趨勢,正逐步加強。2020年中美貿易前景,仍將主要取決於美國的動作。
  • 「一帶一路」為西班牙港口帶來新商機
    (「一帶一路」五周年)「一帶一路」為西班牙港口帶來新商機中新社瓦倫西亞8月19日電 (記者 李曉喻)對西班牙港口而言,「一帶一路」建設是個難得的機會。中遠海運稱,這是公司踐行「一帶一路」倡議,完善全球布局的重要舉措。中遠海運對公司管理層和部門架構進行了一系列調整,包括成立操作技術部、安全管理部,精簡人員,加強成本控制等。「中方管理團隊給我們帶來了全球最先進的碼頭管理理念。」瓦倫西亞貨櫃碼頭總經理Gustavo說。
  • 濰柴「中國心」為航運業注入強勁動力
    今後,濰柴也將會繼續加大船機節能環保產品的技術研發和市場開拓力度,力爭打造動力服務全生命周期解決方案的提供者,用「中國心」為航運業的發展注入強勁「中國動力」。  作為國內船機民族品牌和自主品牌的代表,濰柴集團在船機領域有著深厚的底蘊、強大的技術研發能力、遍布全球的營銷網絡和售後服務體系。
  • 「一帶一路」倡議下港口如何發展,聽聽他們怎麼說
    港口,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和支點。「一帶一路」倡議提出近6年來,一個個港口猶如鑲嵌在蔚藍大海上的明珠,串起了中國與沿線國家的經貿之路、友誼之路。在設施聯通中,港口的作用不可替代。交通運輸部安全總監、水運局局長李天碧在主旨演講中提出,中國與沿線國家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應加強戰略與規劃對接,著力促進設施硬聯通;完善機制,著力促進軟聯通;優化環境,共同提升沿線國家貿易和海運便利化水平;互利共贏,為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新動能。
  • 聯合國報告:全球總共有多少船?一年海運多少貨?港航業發展狀況幾何?
    今年這份業界最權威,最全面的報告尤其提到,受貿易政策的衝突、地緣政治和制裁、環境問題、燃料經濟以及涉及荷姆茲海峽的緊張局勢(荷姆茲海峽是海上戰略要衝)等原因的影響,導致了全球商品貿易增長的放緩。這進一步促使全球海運面臨著海上貿易增長下降的艱難局面。報告尤其指出,中國一帶一路倡議促進了全球航運業的健康向好發展。
  • Augustea: 一家面臨全球航運業重大挑戰的家族企業
    今天的海員不僅仍然需要免受海盜侵害的保護,現在他們同樣還需要免受因氣候變化及其對全球航運業市場變化影響的保護。與義大利另外13家長壽家族企業一樣,Augustea也是漢諾基協會(Hénokiens)的成員,漢諾基協會是一個由擁有200多年歷史的家族企業組成的協會。
  • 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的中國倡議
    高玉林 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近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氣候雄心峰會上通過視頻發表重要講話,提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三點倡議,宣布中國國家自主貢獻一系列新舉措。這是中國積極落實和踐行《巴黎協定》的新宣示,是中國對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的新倡議,是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提供中國智慧、作出中國貢獻的新展現,也是中國推動構建人類氣候命運共同體的新作為。五年前,各國領導人以最大的政治決心和智慧推動達成應對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這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第二份有法律約束力的氣候協議,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有重要促進作用。
  • 中國航運業2020第一季度低谷徘徊
    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航運業景氣指數與信心指數均創歷史新低,中國航運業再入低谷。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近日發布報告顯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第一季度中國航運企業經營嚴重受挫,中國航運景氣指數跌至62.95點,進入較為不景氣區間;中國航運信心指數僅39.05點,跌至較重不景氣區間。
  • 世界港口面臨什麼新挑戰?聽聽大咖怎麼說
    大洋網訊 世界港口業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又帶來了哪些新的機遇和挑戰?昨日早上,2019年世界港口大會在廣州白雲國際會議中心舉行開幕式,並邀請嘉賓們進行主旨演講。,全球約90%的貨物貿易通過國際航運完成,國際航運正通過模式變革、技術創新推動國際貿易的發展,特別是通過港航合作,打造航運、港口、倉儲、物流、內陸運輸等節點的一體化,提升綜合物流供應鏈服務能力,催生新的貿易路徑,促進全球經濟貿易增長。
  • 新加坡海事及港口管理局MPA與上海海事大學籤署諒解備忘錄
    2020年12月11日,新加坡海事及港口管理局(MPA)與上海海事大學(SMU) 在第二屆上海市-新加坡全面合作理事會(SSCCC)會議期間籤署了諒解備忘錄,以支持新加坡和中國在海事領域的人才培養和學術交流。
  • 全球排名前十港口中國佔七席
    「十三五」期間,我國港口發展取得重大進展,規模穩居世界第一,有效地發揮了「一帶一路」重要支點作用,為暢通雙循環發揮了重要作用。根據有關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我國港口規模不斷擴大,沿海港口萬噸級及以上泊位數2530個。
  • 從極化增長走向包容共享全面發展 「一帶一路」帶來全球城市發展新...
    2013年開始,中國提出共建「一帶一路」的重大倡議,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一帶一路」倡議秉持「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的絲綢之路精神,嘗試用中國探索、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解決這場全球化的危機,將引領下一輪包容性全球化發展。在新自由主義經濟時代,有很多城市研究體系。
  • 中國港口驚豔全球 創下多個世界第一
    據人民網統計,2016年全球港口貨物吞吐量前10港口中,中國就佔有7個席位。目前,中國億噸大港數量達34個,萬噸級及以上泊位2300餘個,形成了環渤海、長三角、東南沿海、珠三角和西南沿海5個港口群。在中國長達1.8萬多公里海岸線上,磅礴生發的港口建設正譜寫出壯麗的時代華章。
  • 「一帶一路為義大利港口發展帶來新機遇」
    2016年10月,中國中遠海運港口有限公司與瓦多碼頭控股公司達成股權合作協議,參與到瓦多貨櫃碼頭的建設和運營之中。瓦多貨櫃碼頭建成後將是義大利第一個自動化貨櫃碼頭,也是近30年來義大利新建的第一個碼頭。日前,人民日報記者從義大利熱那亞城區驅車50多公裡來到瓦多港。
  • 航運業迎「火爆」行情 「瘋狂的箱子」一天一個價
    來源:證券日報作者:矯月 施露 向炎濤 劉會玲2020年的航運業可以說一半是冬天一半是夏天。 受疫情影響,上半年中國出口下滑,航運業遇冷,提前「過冬」。到了下半年,備受冷落的航運業直接進入「盛夏」。隨著中國疫情穩定,經濟穩步復甦,各國貨物都從中國港口中轉,一時間,中國航運業呈現出火熱繁忙景象。
  • 【回顧】全球港口競爭力、一帶一路沿線重要港口各維度排行
    中國港口網(www.chinaports.com)聯合上海海事大學,集合數十位專家學者,從多個關鍵細分維度對全球3000多個港口的綜合競爭力進行評估與排行,同時重點跟蹤研究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重要港口及其競爭力狀況。該研究耗時一年,其中多個細分維度首次被提出。
  • 外媒:因為中國 意港口欲重返世界的中心
    數千年之後,義大利東北部港口城市的裡雅斯特(TRIESTE)將成為「新絲綢之路」的一個重要貿易樞紐,外媒認為,在「一帶一路」合作框架下,義大利包括港口在內的基礎設施將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義大利安莎通訊社3月15日報導,義大利副總理、勞工和工業部長路易吉·迪馬約(Luigi Di Maio)表示,義大利將與中國籤署的基礎設施倡議旨在創建一條現代絲綢之路,會加強而不是削弱義大利的主權。迪馬約在與義大利總理孔特(Giuseppe Conte)和其他政府高級官員會晤後表示:「這不是與中國的政治協議,而是一個貿易機會。」
  • 西班牙港口的「一帶一路」生意經
    如今,「一帶一路」建設以及伴隨而來的中國企業投資為包括這座百年老港在內的西班牙港口帶來了創造新輝煌的機遇。2017年11月,中遠海運港口有限公司完成收購西班牙諾阿圖姆港口控股公司(NPH)51%的股權,NPH通過其全資子公司諾阿圖姆港口公司在西班牙瓦倫西亞、畢爾巴鄂、馬德裡和薩拉戈薩經營貨櫃碼頭和鐵路場站等業務。
  • 第四屆全球貿易與貨櫃大會在青島召開
    12月3日,以「危機·新機 變局·新局」為主題的「第四屆全球貿易與貨櫃大會」暨「第七屆『中國航運50人論壇』年會」在青島盛大開幕。「第四屆全球貿易與貨櫃大會」由中國船東協會、上海航運交易所、中國航務周刊主辦,山東省港口集團聯合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