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即可關注「海教思維」
受新冠肺炎的影響,學校延遲開學,孩子居家學習期間,家長需要承擔「臨時教師」的責任,許多家長在復工復產的同時,要兼顧好孩子的學習督促和生活陪伴。
全新的學習模式似乎給家庭教育帶來不小的考驗,為了引導家長做好孩子居家陪伴的「第一責任人」,我們學校調查家長們的困惑,發現家長們最關注的問題為「居家學習如何有效指導」「如何有效與孩子溝通」「如何親密親子關係」等。找到了家長的困惑,在朱鬱校長的帶領下,學校成立特殊時期家校臨時工作組,針對家長的問題,進行有效指導,使得家長在居家陪伴中做到有方向、有智慧、有溫度。
疫情伊始,學校不僅通過公眾號、網站、班級微信群、家委會群等平臺先後推送科學防疫知識(如:調整心態,「宅」出精彩;衛生防護我先行;居家戰「疫」,悅動起來),同時還倡導校級家委會牽頭,帶動年級、班級家委會在居家指導方面進行宣傳、引領與陪伴,促進了學生在特殊時期的健康成長。如:備好「情緒急救箱」,提升身心免疫力;學會目標管理,做高效小學生;收好這份「時間管理錦囊」,開啟自主學習之旅;特殊時期,面對困難怎麼辦等。
(徐曉玲副校長和學生在一起)
為了緩解家長在特殊時期的育兒困惑,高效指導孩子在家的學習與生活。延期開學期間,我校家長課堂在雲端如期而至。學校特外聘心理導師為全校家長進行《居家防疫期間,孩子狀態不佳的應對策略》的培訓。
當晚的直播間裡,共有2000多位家長參與學習,成為培星小學夜間家長課堂歷史上參與培訓人數最多的一次。在短短的一個小時裡,家長通過專家的講解,學習到了很多居家期間的育兒策略,為居家親子陪伴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直播課上,專家清楚地給出了特殊時期教育孩子的實踐路徑:一種思維,即根源性思維;兩個策略,即三動(動身、動手、動心)、三比(自己與自己比、今天與昨天比、現在與過去比);三大法寶,即文字、語言、肢體動作。這套工具便於實踐,學習了馬上可以用於在和孩子的關係相處上面,非常實用。
一次夜校怎能滿足家長的學習需求,為此,學校每周採用錄播的形式,在周三和周日固定時間段開設家長課堂。「如何利用在家的時間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讓孩子愛上學習的科學方法」這些有效的學習主題深受家長稱讚,紛紛表示學校給予了陪伴成長最寶貴的財富——科學的育兒方法。
(杜鵑主任和學生在一起)
首先要讓家長清楚學生的好習慣和壞習慣分別是什麼?居家學習期生活期間是家長陪伴學生成長的最佳時期,要想使學生改掉壞習慣,就要科學的應對策略,真正認識到改變孩子的壞習慣,是要改變對他的刺激、暗示、習慣行為和獎賞。發現可以替代孩子壞習慣的好習慣,並保持對孩子的暗示與獎賞,用好的行為替代壞習慣。這就是習慣迴路給人的啟示和暗示。
我們指導家長要學會以下科學方法:(1)早預習。父母態度要平和,通過談話的方式引導孩子要學會提前預習,了解學習內容。(2)多提問。父母要學會傾聽,多鼓勵孩子提問,激發學生敢於質疑。(3)多交流。父母要多啟發分享學習內容,了解學生學習的真實情況。(4)不加碼。父母要有同理心,不要過多的給學生布置重複性的學習內容,多與孩子進行親子活動。
豐富多彩的雲課堂激發了家長學習的熱情,教會了家長科學育兒的方法。一(1)班同學家長說:「這樣的講座不僅僅是在幫助家長學會教育孩子,也是在引導家長學會與孩子和諧相處,更是家長自我修養的過程。聽到、學到、還要做到!我會努力在生活中踐行專家的教育思想,做孩子和學校背後最好的支持。」
五(3)班同學家長說:「學校開設家長課堂,並且選擇了大家都比較關心關注的問題作為講課內容,讓作為家長的我們,感受到了學校的負責態度和認真細緻的工作精神。通過一系列的講座改變家長思考問題的角度,處理問題的方法,來幫助大家解決居家防疫期間常常會面臨的問題,讓我能夠保持一種平靜寧和的心態去觀察了解孩子,克服急躁情緒,防止日常的懶惰,用更為科學合理的方式去引導教育孩子。」
(家長學習筆記)
特殊時期,對於家長來說是挑戰,更是難得的機遇。因為這個超長的「特殊假期」,創造了家長與孩子之間更多親密接觸的機會。
藉此契機,學校為家長精心設計了系列親子學習,實踐探索、親子遊戲等豐富多彩的互動活動,為家長和學生搭設了一個共同成長的舞臺。如:體育老師設置了親子體育遊戲,讓家長與孩子一起遊戲、鍛鍊。科學老師,推出了趣味親子科學實驗,在學生的分享中,我們經常看到親子合作的溫馨畫面。親子閱讀書目,豐富了知識,開闊了眼界。親子勞動,掌握了本領,學會了擔當。親子志願活動,表達了愛心,學會了感恩。這些活動設計,幫助廣大家長開啟了家庭教師的新身份。同時,家長在親子活動中也更好的充實自己,更多的了解孩子,增強了親子關係。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好的老師,此次疫情給家長一次上好家庭教育的機會。將近三個月的居家陪伴,許多家長在學校的幫助指導下,把家庭變成了課堂,把自己變成了老師,與孩子朝夕相處的日子裡,學會了尊重認同,學會了耐心陪伴,懂得了「身教重於言教」的重要,懂得了對於孩子學習生活習慣培養的重要性,體會到了教師們教書育人的艱辛,也發現了孩子敏感細膩而又有別於成人的思維,重新認識了彼此、接納彼此。在共同學習成長中,成就最好的自己,共等春暖花開。
作者:徐曉玲 杜娟(北京市海澱區培星小學)
編輯:海教思維
推薦閱讀
人大附中校長劉小惠:拼出來的教育人生
清華附中的學生為何能力出眾,學校用的是這一招
芬蘭教育最全面深入的全景分析,看這一篇就夠了
北大哲學系畢業,卻教了29年語文!她說:用心「觀」,語文有滋有味
看了班主任的這9個班級創意活動,忍不住想當她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