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是最好的教育」,羨慕,這所學校的學生!

2020-12-13 湘投俠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陪伴也正在成為教育「奢侈品」。

無論是家長的陪伴,還是學校教師的陪伴,對孩子來說都至關重要。在長沙,有這樣一所學校,老師們真正是以校為家,能夠全天候在校陪伴學生。這所學校就是長沙一所百年名校——望城區第一中學。

在環境清幽的望城一中校園,除教學樓、辦公樓和食堂外,還配建有6棟教職工宿舍。有愛的學校凝聚了一批有愛的老師,該校有41對夫妻檔教師,因此學校約70%的老師住在校內,是真正意義上的以校為家。

一、守護,晚自習值班到晚上10點多

婧宇是望城一中剛剛畢業的班級——理科實驗班433班的班主任。帶領班裡32位同學逐浪高考的這一年,徐婧宇常常在班裡值守晚自習,一守就守到晚上10點多。

面對一群成績優異的學子,除了完成教學任務之外,徐婧宇很重要的一項工作是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心理和情緒波動。這是一個長期過程,不是一次談心就能徹底解決的,徐婧宇需要花很多時間來了解學生的想法,幫他們解決面臨的心理困擾。

難以想像的是,徐婧宇出任高三 433 班的班主任時,她的先生在學校高一年級當實驗班班主任,6 歲的女兒入讀小學一年級。兩個都忙碌的班主任,在家裡聊得比較多的話題仍是教育,在互相的交流與探討中,兩個人都為所帶班級賦予了活力與能量。而他們6歲的女兒常常陪伴在辦公室裡,有時候在沙發上睡著了,他們夫妻二人就下班時把熟睡的女兒抱回家去。

二、護航,每天往返40公裡接送學生上下學

湯韜也是望城一中剛剛畢業的449班班主任,在高考前一個多月的時間裡,他每天清晨5點多就起床出門了。這麼早起來去做什麼呢?原來,湯韜班上有位女生欣欣在4月中旬時意外摔傷,一時無法複課。湯韜開始時每天發作業和試卷給她,然後在線講解。一個月後,欣欣具備了複課條件,但如何上下學又成為一個難題。這時,湯韜主動接過重任,每天早上去接欣欣,10點半下晚自習後再把欣欣送回家。他自己到家時,往往已經是晚上11點多了。

從學校到欣欣家有將近 20 公裡的路,湯老師每天開車來回 40 公裡,直到高考前從沒有間斷過。

三、付出,把自己的房子讓給學生住

「譚老師,我要感謝您,我真的太感動了,您是我目前為止遇到的最好老師……」這封感謝信,是全國道德模範、中華美德少年周美玲寫給她的班主任譚燦良的。周美玲現在望城一中學習,是一名準高三的學生。

2015年,當時12歲的周美玲從渣土車車輪下勇敢救出3歲幼童,自己卻因此受了傷,勇敢的她感動了許多人。

入讀望城一中後,樸實、樂觀的周美玲住宿在學校,隨著高二分班及身體需要不間斷的康復訓練,與同學們一起住宿舍無法滿足她的全部康復需求。今年4月,考慮到周美玲的身體和學習需要,譚燦良把自己在校內的房子借給了周美玲和媽媽同住。

在日常教學中,譚燦良也關注著周美玲學習、生活的點滴,經常與她談心,幫助她融入班級與集體。

不久前,周美玲的媽媽在朋友圈講了一件事:「今天晚上我崽打電給我講喉嚨痛了幾天了,她很緊張以為是流感,我想著明天再帶她去檢査,沒想到她的班主任譚老師在百忙之中,晚上帶她到了醫院看了病,診斷只是咽喉痛與流感無關才安心。真的謝謝譚老師!她像媽媽一樣關心和愛著她們班的每個同學。也感謝這一年多我女兒在望城一中遇到的每個老師,她們都為我女兒付出了太多的心血,給予了她很多的關心。

除了關心,望城一中的老師們還經常自製健康美食與學生分享。徐婧宇老師就曾在一次拔河比賽後,與其他老師一起做了美味的雞腿。還有老師自製小鬆餅帶到教室,讓同學們一起分享品嘗。

轉載:來自「長沙教育」

相關焦點

  • 羨慕!這所學校的學生,人人都能享有「奢侈品」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陪伴也正在成為教育「奢侈品」。無論是家長的陪伴,還是學校教師的陪伴,對孩子來說都至關重要。在長沙,有這樣一所學校,老師們真正是以校為家,能夠全天候在校陪伴學生。這所學校就是長沙一所百年名校——望城區第一中學。在環境清幽的望城一中校園,除教學樓、辦公樓和食堂外,還配建有6棟教職工宿舍。
  • 父母的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今天和一個同事聊天,說道孩子的教育,現在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都特別的焦慮,總想給孩子最好的,小小年紀就安排孩子去上各種早教與興趣班,也不知道這樣對孩子好不好,會不會讓孩子太辛苦,可是如果不給他報呢,又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很是頭疼,先不說經濟壓力大,就是孩子也早早就開始競爭,做父母的也越來越焦慮。
  • 居家陪伴,這所學校打造「硬核」家長!
    居家學習期生活期間是家長陪伴學生成長的最佳時期,要想使學生改掉壞習慣,就要科學的應對策略,真正認識到改變孩子的壞習慣,是要改變對他的刺激、暗示、習慣行為和獎賞。發現可以替代孩子壞習慣的好習慣,並保持對孩子的暗示與獎賞,用好的行為替代壞習慣。這就是習慣迴路給人的啟示和暗示。我們指導家長要學會以下科學方法:(1)早預習。父母態度要平和,通過談話的方式引導孩子要學會提前預習,了解學習內容。
  • 在他們眼中,陪伴就是最好的教育
    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湧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過去一年,雲南衡水實驗中學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守教育報國初心、擔築夢育人使命,湧現出一批教書育人先進典型。接下來,讓我們一睹雲南衡水實驗中學「優秀班主任」的風採吧!
  • 愛到最美是陪伴,陪伴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教育伴隨著一個孩子成長的各個時期,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涵蓋了孩子教育的全部,就佔比而言,家庭教育佔的比重達到50%,從各個教育的比重來看,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在家庭教育過程中,親子陪伴關乎孩子的一生,父母如何給孩子進行高質量的陪伴,影響孩子未來發展,在孩子成長的各個階段如何父母都不能缺位,否則不利於孩子獨立人格的形成和健全心理的建立。
  • 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一說到家庭教育,可能更多人想的是我要怎麼給我的孩子報班,我要讓他上最好的學校,總之,對於孩子教育方面,我花錢眼睛都不眨一下,但其實我們忽略了最原始的教育-給孩子足夠的愛。隨著年歲的增長,看多了人間悲歡離合,才知道孩子從家庭學習來的東西可以影響人的一生,才越發覺得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所以不要吝嗇你的時間,多拿出來陪陪孩子吧,他們真的很需要你的陪伴,這比你以後花再多錢都買不回的東西才是陪伴孩子一生的教育。
  • 最好的教育不是陪著,而是這樣陪伴!
    人生的關鍵階段,非常需要家長的陪伴,這是我們所公認的常識。但是,我們對教育的這種陪伴真的已經到了需要家長放棄工作的程度了嗎?為了孩子學習,我認為不一定要全身心陪伴,適時高效陪伴就可以。但也不是說,你工作了就不需要陪伴。而是高質量的陪伴。最好的教育就是陪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陪伴孩子最長,且對孩子影響最大的老師。家長的行為在教育上具有決定作用。你的一舉一動,孩子都會一一模仿,他就是一面面鏡子。
  • 芬蘭 | 學生和教師都羨慕的教育天堂
    芬蘭所有的學校都一樣好,所有的師資一樣優秀。沒有所謂的擇校,學區房,學校分三六九等,教師水平參差不平那是不存在的。最好的學校就是離家最近的那一所。整個芬蘭社會就是樸實的,追求平等,拒絕喧囂浮華,回歸本來面目。因此,他們的學習是為回到生活,回到所在的環境。
  • 最好的陪伴,是和孩子一起吃飯
    爸爸講講白天的工作,媽媽訴說一天的奔波,孩子聊聊學校的趣事……開心的、不開心的、疑惑的、鬱悶的,平日在單位和學校不敢說的話,大家都可以一股腦地傾吐出來。高質量」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孩子的人生路,充滿各種各樣的考驗,能不能勝出,其實是一場教育投入的比拼。
  • 忻府區新建路學校:做最美的教育,讓學生成為最好的自己
    新建路學校的老師們已用淵博的知識給學生們插上了翱翔的翅膀,已用傾心的教誨幫學生們樹立了雄心壯志。她們熱愛教育事業,博學多才,勤勉自律、樂教善思,團結奮進、勇於創新,用辛勤和汗水致力於學生的終身發展,譜寫著我校不斷發展的新篇章!本期推出畢業班老師特輯。藉此向辛勤奮戰的一線畢業班老師致敬!
  • 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假期教育
    後來孩子學校裡親子匯演,女孩站在講臺上嗚咽著說:「我的爸爸媽媽總是很多事,我想告訴爸爸媽媽,我才是你們最重要的事。」,沒有關係,就沒有教育。」很多家庭親子關係緊張,不是因為缺乏教育和知識,而是缺少深層次的陪伴。」
  • 羨慕!這所學校的一年級新生也太幸福了吧?!
    在這裡,有來自於全球和具有國際化教育背景教師組成的師資團隊;在這裡,為每一名學生提供浸入式西方教學模式和中西教育課程;在這裡,以大自然和社會為延展課堂,在愛、尊重和挑戰的土壤上,深耕細作,讓每一個孩子綻放生命的光彩……啟慧,意為開啟智慧。
  • 軍訓的感動,這所學校令學生感動,網友表示羨慕
    說到大學,就會有很多話題,畢竟學校的一舉一動都備受社會各界的關注,就譬如學校的食堂、教師、學生等諸多話題,而這段時間又到了軍訓的季節,每年的軍訓也是會鬧出許多比較搞笑的事情,畢竟有很多學生都是不想軍訓的,覺得軍訓又苦又累,還頂著大太陽,軍訓之後還會被曬黑,所以很多學生為了不軍訓就想著各種各樣的餿主意
  • 陪伴,是對孩子最好的假期教育
    後來孩子學校裡親子匯演,女孩站在講臺上嗚咽著說:「我的爸爸總是很多事,我的媽媽總是忙她的事,我想告訴爸爸媽媽,我才是你們最重要的事。」,沒有關係,就沒有教育。」很多家庭親子關係緊張,不是因為缺乏教育和知識,而是缺少深層次的陪伴。」
  • 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的陪伴
    教育伴隨著一個孩子成長的各個時期,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涵蓋了孩子教育的全部,就佔比而言,學校教育佔到30%,社會教育佔比20%,而家庭教育佔的比重達到50%,從各個教育的比重來看,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 父親能陪伴,母親好情緒,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大連的這個13歲少年,也引發了大家的討論,大部分是關心如何處理這件事,而很少談及這件事是怎麼發生的,其實孩子的成長與家庭環境,與父母的教育是息息相關的。看到這個孩子的罪惡,我們也不難窺見孩子背後是一對什麼樣的父母。
  • 給孩子最好的教育——高質量的陪伴
    童年裡如果有家長的陪伴,對孩子那是極大的安全感,給與了孩子最大限度的溫情,但是,我們如何才能給孩子最好的陪伴呢?很多時候也都會和我一樣:在放棄工作全身心陪伴還是繼續工作的問題中時常徘徊不定!時間長了,我漸漸明白工作和陪伴孩子成長之間並不矛盾,若沒有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和方法,不間斷的陪伴也許只是徒勞,甚至會給孩子增添壓力。其實真正的陪伴,是能夠給父母和孩子雙方都帶來喜悅的,也是更高效的陪伴。
  • 濟南外國語學校90後教師劉雪姣:最好的「給予」是陪伴
    在濟南外國語學校,00後的高中生們給了90後青年教師劉雪姣這樣一個「可愛」的評價。像鄰家大姐姐般明亮的眼睛,溫和的笑容……劉雪姣是一名畢業於數學與統計專業的優秀碩士研究生,在校期間就多次獲得國家獎學金,發表學術論文多篇。如今,作為高中數學老師,她一心「陪伴」學生成長。從生活到學習,她無微不至地照顧溫暖著班裡的孩子們。
  • 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這其實也還好。只是這裡所說的喪偶式育兒與詐屍式育兒,就是把這種情況演繹到極致的狀態。 比較這兩種育兒方式,其實詐屍式育兒更可怕。就像一潭本來清澈的水,突然有人扔了一坨垃圾進去,扔垃圾的人跑了,可是這潭水卻被攪渾了,再也恢復不到以前的樣子。這種育兒方式很容易造成家庭的矛盾,甚至破壞家庭,進而影響孩子的一生。
  • 陪伴,是你給孩子最好的假期教育
    後來孩子的媽媽無意中發現這個視頻,瞬間淚奔,把這段視頻傳到了抖音上,沒想到戳中了無數父母的淚點。陪伴缺失,是這個時代孩子的真實處境。很多家庭親子關係緊張,不是因為缺乏教育和知識,而是缺少深層次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