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 | 學生和教師都羨慕的教育天堂

2020-08-27 簡紓小窩

芬蘭教育系統的秘密武器:信任教師是關鍵


《他鄉的童年》裡邊講到教育的理想國芬蘭,那裡的學生過得輕鬆,老師工作自由。小學生沒有考試,沒有競爭,倡導的是快樂學習。

有個芬蘭的老師說,芬蘭理念跟中國是相似的,就是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中國古人的智慧,芬蘭人民都學到了。

芬蘭所有的學校都一樣好,所有的師資一樣優秀。沒有所謂的擇校,學區房,學校分三六九等,教師水平參差不平那是不存在的。最好的學校就是離家最近的那一所。

整個芬蘭社會就是樸實的,追求平等,拒絕喧囂浮華,回歸本來面目。因此,他們的學習是為回到生活,回到所在的環境。

芬蘭萊蒂坎加斯小學的校長說:「芬蘭教育系統的秘密武器就是教師培訓免費午餐。」

免費午餐,講求的是人人平等。從學生到校長,吃的都是一樣的午餐,而且每個人都得排隊,校長也沒有特權。

教師培訓,體現的是教師的優秀以及地位。在芬蘭,教師是高度受尊重的職業,最優秀的學生才能考進師範院校。

信任教師的芬蘭

芬蘭培養教師到底有多嚴格呢。高中畢業後,學生若想要考取師範類學校,將來當一名教師,除了需要達到分數標準之外,還要通過層層面試,嚴格把關,

被師範學院認可為「擁有真摯熱誠的教學願望和與常人難以企及的創新思維」的人,才能成功邁入師範類院校的大門。

甚至還有心理測試,讓心理學家分析你是一個怎樣的人,到底適不適合教師這個職業。

如此選拔,可謂是非常嚴格了,所以,被錄取的比例非常之低,僅有10%的最優秀人才能夠最終脫穎而出。

因此,芬蘭的教師擁有較高的地位,得到全社會的尊重和信任,也擁有高度自主權,在廣義的教學大綱之下,可以自由決定上課的方式和內容,也沒有關於教師的任何考核項目,工資晉升是定期的。

關於對教師的態度,芬蘭教育部顧問布瑞吉塔女士是這樣回答的:「我們對教師和學校的工作抱以完全的信任態度。我們堅信他們能夠提供高質量的教育。如果一個社會對自己的教師連最基本信任都沒有,那還談什麼教育呢?」

不信任教師的我們

信任教師,在中國還是一個矛盾問題。教師跟家長之間的矛盾已經不是一個新鮮話題了,家長不信任教師,覺得教師不負責任,教師覺得家長無理取鬧,不懂教育。互相不理解的地方有很多。

當學生的誰沒遇到幾個奇葩的教師,當教師的誰沒碰到過幾個奇葩家長。教師不被信任也是事出有因的。如今不乏把本職工作當副業的教師。

閨蜜的侄女,小學二年級,每天放學就去補習班做作業,補習班的老師就是他們自己的科任老師。

表弟高三,美術特長生,每個周末都出去上美術課,補習班就是他們的美術老師開的,全班同學都去了。

很多家長對此都很有意見,都說老師就會想盡辦法撈錢。但也無可奈何,誰讓咱的孩子在別人手上了,只能乖乖送錢,送禮,唯命是從。

對現狀不滿的教師

近幾年家鄉的小縣城多了一間私立學校,師資力量是全縣最好的,學校招攬了全國各地的優秀教師,六大師範院校的優秀畢業生。學校不允許教師出去兼職,教師也沒有時間兼職,一門心思全撲在教學上。

對學生的管理非常嚴格,全寄宿制,衣服,床上用品,一日三餐都是統一的,學生成績自然也是全縣最好的,每年都有考上清華北大的學子。

如此一比較,私立學校的教師可比公辦學校的好多了,一心一意地撲在教學上,也不用多出額外的補課費。家長對老師也比較放心。

但是私立學校的教師也有不堪重負的時候,學校對教師的要求過於嚴格,各種考核制度,工作量大,還有很多教學以外的任務,教師在教學上自由度不高,還容易挨領導批評。

久而久之,很多教師覺得自己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甚至有失尊嚴,而且付出與收入也不成正比,心一寒,就收拾包裹走人了。

以上只是我家鄉那邊一個小縣城的事情,但是以小見大,我們可以看出,對教育熱情不高,把正職當副業的老師大有人在,對於這樣的教師,家長極其不滿意;而一心一意地對待教學事業的教師又對自己的現狀感到不滿。

所以,我們國家教師和家長,教師和社會的矛盾也就無法調和,也無法做到芬蘭人對待教師的「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態度。

讓教師成為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

芬蘭人民對待教師的態度雖然是我們羨慕不來的,但關於如何對待教師,芬蘭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1.提高師資力量

馬雲曾說過:「全世界都應該鼓勵最優秀的學生去做老師,讓教師成為崇高的、待遇最好的職業。」

  • 教師必須是優秀的

芬蘭幾乎擁有全世界最嚴苛的教師選拔制度,真正做到讓最優秀的人當教師。這一點可以從師範院校的錄取比例以及教師的學歷上窺見一二。在芬蘭,哪怕是幼兒園教師,都要擁有碩士學歷。

而我們的幼兒園老師師資配備是最差的,教師的學歷以及綜合素養都跟不上。幼兒園階段,正是啟蒙階段,我覺得應該給幼兒園配備最好的教師。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皮卡察曾說:「我最重要的知識是在幼兒園學到的。」

我們總是教育要從娃娃抓起,那麼,給這些娃娃最好的資源不是應該的麼?

最近深圳招中小學教師名單公布:清北76人、23位博士、近9成研究生。

深圳中學校長朱華偉表示:「越來越多高學歷的人選擇來當中學老師,把自己所學所得教給祖國的下一代,這一定是『大材大用』,對人民、對社會來說都是一件幸事。」

這些人無疑是優秀的人才,但是否專業就得另說了,因為優秀≠專業。

  • 教師必須是專業的

芬蘭師範院校的教學和實訓體系,將使這些未來的教師接受完整的教學能力訓練,幾乎個個擁有研究、教學與思考的多軌能力,真正做到芬蘭人所說的「老師一樣好」。

另外,我所認為的「專業」,不僅是擁有專業的知識,經過專業的訓練,這些只是最基本的條件。更重要的是,教師需要有發自心底的對教育的熱忱。

因為真心喜歡,一路前行,才常有發自內心的喜悅與滿足,才會內驅力十足,遇到困難,也會更有韌性和動力去解決,所遇到的壓力也才可能變成動力。

教師最大的成就即成就學生。身為教師,一定要熱愛自己的教育事業,熱愛自己的學生。

每一個成為教師的人都應該經過嚴格的選拔,專業的訓練。方能保證師資力量。

2.信任教師

若是我們培養出來的教師都是非常優秀且專業的,這樣的老師誰不願意相信呢?相信專業的老師,家長與老師的矛盾也就減少了,教師也就不再是高危職業。

信任教師,我認為主要表現有兩方面:

  • 高度的教學自主權

芬蘭的教育局對教師要求的底線,就是執行「大綱」,只要學校的課程開設符合大綱要求就行了,至於每門課你開幾個課時、用什麼教材、如何備課、如何寫教案、課堂以什麼模式呈現,教育局統統不管。

因此,教師在教學上擁有高度的自主權,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開展教學活動。學生學習不好,教師不會認為是學生的問題,二是會反思自身的教學行為,進而改進教學方法,因材施教,為學生量身定製教學方法。

給教師多一點空間,多一些自由,或許她能給你更多驚喜。太多的規定只會是束縛,會讓教師把教學當成任務。

  • 沒有任何形式的考核

芬蘭不對教師進行任何形式的考核,沒有所謂的職稱評比。教師不評職稱,也不用被職稱評定搞得無比焦慮,影響教學。教師的工資是用某個標準乘以一個工齡係數,可以說是穩步上升,不受其他因素影響。

教師其他的一切工作、福利、升遷等,也與職稱無關。教育局也從不組織聽課調研活動,不會安排教研室人員到學校聽課、檢查、指導教學。可以說是無條件信任教師。

教師的肩上扛的一直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重任。請給教師多一點信任,多一點理解,請相信他們憑藉對這份職業的熱愛,也一定會盡職盡責的。

3.提高教師的地位和待遇

任正非曾說過,他認為提高教育水平最主要還是要重視教師,因為重視得到尊重以後,大家都想去做教師,幾十個人競爭一個教師崗位。只有教師的待遇得到提升,才可以使教育得到較大的發展。

對於教師的地位和待遇,他感觸頗深,因為他的父母就是鄉村教師,在貴州偏遠的少數民族地區。他的父母從事鄉村教育工作,對孩子的教育卻是今生今世不準當老師。

當然了,他跟著父母親身經歷了經濟待遇低、受人歧視、生活拮据的窘迫生活。他也不會想教師了。

原因很明顯,因為教師太慘了:待遇低,地位低。

讀書的時候,同班的都會有教師子女,而他們沒有一個想當教師的,而且那時候教師通常都會抱怨自己的待遇不好。

深圳南外高中公布了2020屆畢業生擬招聘名單,此次招聘共引進20名教師,均為碩士以上學歷,其中19人畢業於清華大學、北京大學,13人是清北本碩連讀畢業生。

為何深圳能招攬這麼多人才,因為待遇好呀。一線城市戶口、年薪26萬元起步、事業單位編制、全年帶薪休假165天……

如果一份工作提供這樣的待遇,誰會不心動?如果每個地方的教師都有這種待遇,師資力量還會差麼?

國家在這方面已經做出很多努力,現在鄉村教師的補貼也跟上了,若是國家予以更多的重視,師資力量當然還有更大的潛力,我們相信以後會越來越好的。

寫在最後:

雖然羨慕芬蘭的教育,但國情不同,他國的教育模式我們也不能照搬,教育機會公平,無競爭、無考試的教育我們暫時還辦不到。

但我們的努力和進步也不能忽視,我們的競爭是為了更大的公平,給更多人機會。形式不同,卻也殊途同歸。

未來從來不只是有一個樣子。我們也一直在進步,相信我們國家的教育也會越來越好的。

相關焦點

  • 高素質教師:芬蘭教育的秘密武器
    」    在一間裝飾著兒童作品的安靜的教室裡,維萊·薩利南正在揭開芬蘭教師讓全世界羨慕的秘密。芬蘭十分關注培養未來的教育工作者,幾乎所有芬蘭教師都擁有碩士學歷。    英國《衛報》稱,高水平教育的目的是給青年教師自主選擇教學方法的權利。赫爾辛基大學教育學教授萊納·克洛科夫爾斯稱,芬蘭教師培養體系的精華,就是讓學生投入大量時間去學習。
  • 赫爾辛基大學教授文德:「芬蘭神話」並不存在,世上沒有「教育天堂」 | 專訪
    他直指芬蘭的教育就是「編造夢想」以售賣自己的「教育商品」,因為所有對芬蘭教育的美好想像都是片面的,甚至是國家主動營造的,而芬蘭的教育依然面臨許多與其他國家相似的挑戰:學校間不平等程度加深、高中與高等教育的競爭激烈、對外來移民的忽視與歧視、教師的水平參差不齊……為了推廣教育這個「國家品牌」並從中盈利,政府、學界與媒體竭力維持「芬蘭神話」,這些亟待討論與解決的問題也就被大眾所忽視了。
  • 三十年,成就芬蘭教育:成全教師、賦能學生、做個性化教學
    就在那時,我找到了芬蘭教育最吸引我的地方 —不僅孩子學習時有樂趣,它還表現出「少即是多」的悖論現象:學校花很少的時間在學習上,成績卻世界名列;老師教得少,學生卻學得多;沒有考核和評比的推動,教師和學生的自主性卻很高。 同樣是小學二年級,芬蘭師生中午 12 點已經放學了。而對比此時的中國學校,二年級學生才度過這一天的一半。
  • 對話芬蘭教育部長:高水平教師是高質量教育的基礎
    芬蘭的教育系統從各個層面都鼓勵創新,同時有比較好的教學環境,師生平等的教學模式。除此之外,我認為芬蘭的文化也非常吸引人。還有罕見的極光現象,每年都有很多中國的旅行者到芬蘭旅遊。狄明嘉:首先,芬蘭的學習和生活環境非常安全和平靜。
  • 芬蘭教育成功的關鍵因素:教師被充分信任
    教師在芬蘭的地位很高,芬蘭對教師的培養也極其嚴格。每年申請大學師範專業課程的學生只有大約10%會被錄取,這保證了進入師範專業學習的學生的整體素質。 小學教師需要有3年本科學習和2年碩士學習經歷,中學教師則需要有5年的專業學習和1年的教師培訓經歷,並通過教師資格考試,才能申請高中教師職位。
  • 芬蘭教師教的少,但教得好?芬蘭教育評價帶來的3大啟示
    【編者按】教育評價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指揮棒。樹立科學的教育評價觀,建立科學的教育評價體系,對於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芬蘭基礎教育因優質、公平和高效而享譽全球。眾所周知,芬蘭教師教得少,但教得好;芬蘭學生學得主動活潑並學得好。這背後的原因與其教育評價理念和方式密切相關。探尋芬蘭學生和教師的評價方式,可對我國教育評價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鑑與參考。
  • 芬蘭:教育的首要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
    每一項校內活動和每個年級的學生都擁有自己的空間。」我問他是不是所有學校都這麼漂亮,他悄悄告訴我們:「我們建造新學校的時候,就想做到最好。這兒是貧民區,建造漂亮的學校就是一種展示社會重視教育的好方法。芬蘭沒有煤礦、金礦和石油,我們只有木材。所以,我們主要的財富,就是良好的教育。」
  • 芬蘭國家教育署署長:高水平師資隊伍是芬蘭教育成功的「秘密」!
    芬蘭國家教育署署長:高水平師資隊伍是芬蘭教育成功的「秘密」!芬蘭的教育在全世界都是獨一無二的,曾經在三聯生活周刊中有一篇文章專門分析了芬蘭的教育,從文章的介紹來看,芬蘭簡直就是天堂般的存在。不過,我認為,芬蘭教育成功最核心最根本的原因並不是師資隊伍,而是芬蘭的高福利。從芬蘭人角度來看,師資隊伍也許是教育的基石,那是因為他們習慣了這種高福利。但對國人來說,如果有芬蘭那樣的高福利,教育問題多半自然就化解了。高福利對教育的影響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教育的競爭性不強。
  • 芬蘭的教育環境讓人羨慕,值得大家學習,尤其是老師的地位很高!
    芬蘭為什麼是其他國家教育改革的榜樣?這主要是因為在沒有高風險考試激勵的情況下,芬蘭學生依然能在各種版本的「學生表現研究」中持續取得高分。芬蘭教育系統的特徵是「低競爭性」和「低壓力」,孩子相對較晚上學,通常是在7歲時才上小學,在達到入學年齡前,所有孩子都去上託兒所和幼兒園,入學率接近百分百。無論是公立還是私立,這些服務幾乎都是免費的。
  • 芬蘭教育專家解讀芬蘭教育:我們教授的是態度和技能,而非知識
    Ms.Eeva-Liisa Nieminen和Ms.Kaisu Pallakallio在蘇州站和深圳站分別就教師們提出的關於芬蘭教育的問題進行了詳盡的解答,讓與會教師們更深入的了解芬蘭教育的模式。我們挑選10個具有代表性的問題解答與大家進行分享。希望有助於沒有到現場的教師、家長了解芬蘭教育的現狀。
  • 海外教育談:芬蘭教師如何關注每一個孩子
    特殊教師不是我們通常意義上理解的特殊教育教師,而是在全納背景下針對學生的特殊需求提供個性化幫助的教師,輔助對象既包括特殊兒童,也包括學習困難學生。芬蘭大概有22%的學生都曾接受過個別輔導。由於芬蘭對學生個別化需求的重視,也由於移民、多元化等背景因素,芬蘭的特殊教師數量很多,對學生的幫助也是多層次的。課堂內的個別輔導。芬蘭的小學課堂內通常有兩名教師。
  • 芬蘭職前教師教育質量保障制度研究
    陝西師範大學李玲和北京師範大學周鈞,在《比較教育研究》上發表的《芬蘭職前教師教育質量保障制度研究》一文中,主要關注芬蘭職前教師教育質量保障體系,重點分析其職前教師教育階段有哪些措施來保障高質量的師資,參照芬蘭教師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框架,從國家層面、大學層面以及學院三個層面分析芬蘭的職前教師教育質量保障制度。
  • 芬蘭教育的「無為而治」
    ;——芬蘭作家山穆利·帕洛南芬蘭教育信奉的是公平和平等,沒有誰是特別的,亦或是每一個人都是特別的,沒有人優秀或者糟糕。學生和學生之間是平等的,沒有好壞低劣之分,學生和老師之間也是平等的,沒有高低強弱之分。芬蘭的學校完全都是免費的,午餐直到高中都是由國家承擔的。芬蘭中小學沒有入學考試,他們可以平等地進入學校學習。在學校裡無論出生背景如何,他們都能得到相同的待遇。學校教會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學習的能力,如何去認識這個世界,善待世界。
  • 芬蘭教育心理學教授,糾正關於芬蘭教育的7大誤區
    研究具體現象本身需要學習者打破學科的界限,在真實的環境中運用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 高水準的師範教育 芬蘭教師兼具全科制、研究型和自主權於一身。70年代至今,所有芬蘭的中小學教師都必須具備碩士及以上學歷,接受過至少五年的教育學專業課學習、教學法學習和教學實踐,這就讓芬蘭教師不同於按教科書教學的傳統教師,而是成為具有自主權的「研究型」教師。
  • 芬蘭教師政策詳細講解
    有報導稱,芬蘭的教育再次大膽改革,推行中小學授課將不再按學科劃分。芬蘭作為一個教育強國,究竟與他們的教師政策有多大關係呢?大家請看下文!   政府對學校和教師都沒有考核   帶著國內思維去了解芬蘭教育,你會有很多的不可思議。芬蘭教育部顧問布瑞吉塔女士說:「芬蘭法律規定,學生在六年級之前,都不能以等級或分數來評斷他們。
  • 令人驚嘆的芬蘭的教育
    對芬蘭,我所知甚少;然而對芬蘭教育,卻讚嘆不已。很多人都知道教育是中國父母心中永遠的痛點,明知道現在的教育讓家長焦慮不已,尤其是作為無可奈何的父母,推不動整個教育體系,扛不動改革的大旗,連吶喊也越來越沒有力氣。
  • 芬蘭教育為什麼成功?
    我們要邁向和平發展並且為這些年輕人提供希望,這是很大的挑戰。」芬蘭總統關注的是每一個年輕人的工作機會。基於這樣的社會觀,芬蘭教育也旨在為每一個人提供教育機會和社會發展通道。在芬蘭,教師的大部分精力用於關注學習困難的學生。完善的教育體系為每個學生提供多元的成長路徑。
  • 芬蘭的教育舉世聞名,但中國是否需要「芬蘭模式」?
    在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發起的「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劃(PISA)」中,芬蘭一直名列前茅甚至高居世界第一,其教育制度也被聯合國譽為全世界最佳,被許多國家效仿。成功之人必有其過人之處。筆者認為,芬蘭教育的成功,離不開幾大核心要素。首先是教師隊伍。
  • 芬蘭教育改革成功的答案終於被找到:把學生當大人對待
    但芬蘭還是有不少方式可選學校,包括國際學校、科學、音樂、外語專長學校,以及職業學校。芬蘭學生也不去補習班,回家功課比較少,而且較少參加體育活動或長期打工,學生較多空閒時間。   進入教師培訓體系門坎極高,培訓極為嚴格,教師有能力也有尊嚴   芬蘭只有八所師培大學有資格培訓教師,培訓期為六年。
  • 芬蘭教育早知道!
    芬蘭教育早知道! 1、九年基礎教育 芬蘭小孩七歲進入綜合性學校正式接受通識教育,芬蘭的九年基礎教育一般都是由芬蘭政府出資管理,也有少數的私立學校(私立學校也可獲得政府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