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教育成功的關鍵因素:教師被充分信任

2020-12-14 騰訊網

全文長約2900字,閱讀大約需要4分鐘

精彩導讀

芬蘭教育因為在各種國際教育測量和評價中的不俗表現,成為世界各國關注的焦點。那麼芬蘭是如何做到的?芬蘭的教育道路有什麼與眾不同之處?

全球教育改革運動的趨勢和困境

從20世紀80年代起,全球教育改革運動至少出現了五種不同的教育政策與改革趨勢。

一是教育標準化。教育決策者從國家層面制定規範、詳細而且目標宏大的課程大綱,將各種標準植入學生和教師的教育生活之中,並頻繁地要求學生與教師接受測驗和評價。

標準化教育承諾了良好的教育效率與質量,因而得以在政治與教育專業領域中獲得廣泛地接納,成為教育改革的基礎意識形態。但學習是非常個性化的事情,教學也是教師最富有個性化的勞動,太執著於對標準的把握,可能會導致學生和教師個性的喪失。

二是核心科目的比重提升。在各種國際教育測量和評價的推動作用下,閱讀、數學和科學學科的表現成為判斷學生、教師、學校以及整個教育體系成功與否的主要依據。這其中也有問題,提升核心科目意味著削弱其他科目,但核心科目所培養的能力能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學生擁有了面對未來世界所需要的能力?

三是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教育決策者將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原因歸結為教師沒有按照課程標準教學,超出課程標準的教學內容過多,因此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成為教育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問題是課程標準僅僅規定了課程的底線,是上不封頂、下要保底的設計,又該如何界定教學「超出標準」?

四是完全依賴外部改革經驗。芬蘭、美國、加拿大等國家教育改革的經驗和舉措,會被其他國家不加鑑別地拿來使用;自己本土其他區域和學校的教育成果,也會被行政長官一聲令下照搬照學。

不顧自己的獨特文化和傳統而吸收外來經驗的話,必然導致學校和教師以古為鏡、見賢思齊的能力喪失,而這種傳承和借鑑,是教育最為重要的兩種特質。

五是採用高風險測驗的教育管理政策。頻繁地組織各種高風險的教育測試,以測試成績的高低來評判教育的質量高低,來決定教師薪酬的高低,來衡量學生的學習能力高低。

高風險測試下的學習環境會導致數種結果,包括讓教育淪陷至規避風險、無趣與恐懼中,嚴重窄化教育的意義和內容,進而犧牲學生對社會研究、藝術、運動、音樂的關注,也影響整體人格的發展。

芬蘭的教育改革之路

芬蘭在教育改革的過程中,堅持見賢思齊,學習和借鑑他國教育改革成功的經驗,但又不照搬照抄,而是依據自身國度的文化傳統,選擇了一條與世界各國教育改革運動完全不同的道路,並最終取得了成功。

和上述全球教育改革運動的五個趨勢相比,芬蘭的不同之處表現在:

第一,不推崇標準化的教育,而是突出量身定做的教育和學習。國家不設置明晰的課程標準,而是為校本課程設置清晰且有彈性的國家框架,鼓勵各地和各校自行構思達成國家教育目標的方式,為每一個孩子找到適合自己的最好的學習方式。

第二,不僅關注核心科目的學習,更關注人格、道德特質、創意、知識與技能的全方位發展,發展出深邃、廣泛且平等的教學風格。

第三,沒有統一的教學要求,鼓勵以學校和教師為基礎,協助尋找嶄新的教育教學方法;鼓勵教與學之中的冒險、創新精神。

第四,尊重本土既有的教育政策,關注政策前後的連貫性和一致性。尊重教師在教學方法上的傳統價值,呵護教師的專業職責與和諧的師生關係。

第五,在教育體系中逐漸建立起責任與信任文化,看重教師和校長的專業能力,相信他們可以做出對學生最好的選擇。鼓勵各校積極建構良好的學習環境,規劃良好的教育內容,以期能夠指引學生實現更多學習目標。

芬蘭這種與國際主流教育改革趨勢明顯不同,但又取得了巨大成功的教育改革道路,被稱為「芬蘭道路」。這是一條專業與民主的路徑,也是由底層而生、由上層掌舵的改善之道。它提供了各種協助,也關懷系統旁側的各種壓力。

在「芬蘭道路」中,教師仰賴經驗、證據與專業知識,自行設計各種高標準的學習目標,並且努力追求這些目標。「芬蘭道路」已經向世人證明,有創意的課程、有自主性的教師、鼓勵人心的教育領導以及傑出的教育表現,這四者密不可分。

教師是芬蘭教育成功的關鍵因素。教師在芬蘭的地位很高,芬蘭對教師的培養也極其嚴格。每年申請大學師範專業課程的學生只有大約10%會被錄取,這保證了進入師範專業學習的學生的整體素質。

小學教師需要有3年本科學習和2年碩士學習經歷,中學教師則需要有5年的專業學習和1年的教師培訓經歷,並通過教師資格考試,才能申請高中教師職位。

芬蘭教師教育的一大指導思想就是把教師視為「基於研究的職業」,著力培養教師的研究能力,包括學科教學的能力、學生學習和生活指導的能力、課程建設的能力、教育評估的能力等,以便保證每一個教師都具有很強的專業知識和教學能力。

在教育界,信任文化意味著教育部門對教師有著充分的信任。他們相信所僱用的教師是最優秀的,教師能夠為下一代提供最好的教育。學校對學生的學習負責,而教育行政部門對學校負責。這對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帶來了重大的積極影響。

芬蘭教育的幾點啟示

薩爾伯格在《芬蘭道路:世界可以從芬蘭教育改革中學到什麼》中講述了芬蘭教育的三個悖論,很值得我們思考。

第一,教得愈少,學得愈多。美國教師每周上課的平均時間是芬蘭教師的兩倍,但PISA測試的結果顯示,美國學生的學習表現比芬蘭學生要差很多。不僅上課時間少,芬蘭學生花在家庭作業上的時間也少於其他國家。眾多教育測量的數據表明,教師授課的時間長短與學生學習表現之間沒有任何明顯的關聯。

把大量的時間用在授課上,必然會減少教師在其他方面的時間。除了授課之外,芬蘭教師還有很多責任,比如,評估學生的成績和整體發展,持續準備、發展獨特的學校課程,參與各種關於學生健康或者適宜生活的相關計劃,協助任何需要額外幫助的學生等。換句話說,當其他國家的教師忙於授課時,芬蘭的教師則致力於改善教育環境並且參與社群運作。

第二,考得愈少,學得愈多。在芬蘭,只有一項高風險的考試,即大學入學考試。在整個基礎教育階段,對學生評估的權利全部交給學校和教師。而且在不少年級,分數是法律明令禁止的,只能使用描述性評估和反饋,教師通過日常課堂測驗對學生進行成績評估是常有的事。

舉行標準化測驗不是改善教育質量的絕對條件。如果考試的成本極高,或者讓教師和學校必須背負教育成果不良的惡名,相對應的問題也會隨之而來。當教師身處在高風險測驗的環境下,就必須根據測驗重新設計教學方法,提高考試科目的優先性,讓教育淪為壓榨學生腦力、強迫學生記憶的工具,而不是理解知識。

第三,愈是多元,愈顯平等。在芬蘭的教室裡,教師會依據學生不同的能力、興趣和族群特質授課,也會有助教協助相關事宜。而為所有人提供平等教育機會,則是芬蘭學校改革的主要政策原則。

芬蘭人明白,不平等會導致各種社會問題出現,如暴力犯罪盛行、社會信任度降低、兒童生活質量下降、教育水平降低等。因此芬蘭人特別重視每一所學校的均衡發展,力求在學生的福利政策、教師的培訓和專業提升等各方面促進教育公平。通過保持社會的平等特質,讓芬蘭教育體系一直成為全球最平等的教育系統。

薩爾伯格在書中特別指出,現在是追求速成的年代,但教育需要有迥然不同的心態。教育改革是複雜且緩慢的過程,任何人如果想要加快教改進程,就必然摧毀這一過程。芬蘭各種影響現有教育體制的成果,其實都是20世紀90年代的教育政策與教改方案的成果,而非近年來的教育改革方案。

文章來源:源創圖書《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常生龍著,教育科學出版社

相關焦點

  • 芬蘭教育科技部長:信任成就世界一流教育
    原標題:芬蘭教育科技部長:信任成就世界一流教育 信任是芬蘭教育公平和高質量的基礎 記者:據了解,芬蘭教育中的一個基本信條是所有人都有平等的機會接受高質量的教育與培訓。您認為芬蘭教育促進公平和質量的關鍵因素是什麼?
  • 芬蘭教育為什麼成功?
    其教育發展水平在短短幾十年躍居世界前列,芬蘭中學生在世界 OECD 組織的PISA 項目測試中表現優秀。芬蘭教育何以讓全球教育界如此關注呢?其成功給了我們什麼啟示呢?2016 年 9 月 12 日至 9 月 28 日,成都市教育局組織了 21 名本市「未來教育家」項目成員,對芬蘭基礎教育進行了實地考察。
  • 芬蘭教育取得成功的6個關鍵原因
    我在芬蘭做了十多年的小學教師,也做了五年的副校長。我們的教育體系被廣泛認為是世界上最好的教育之一,甚至沒有之一。有人可能會認為這是因為我們付給老師的工資最高,但是根據最近的數據顯示,芬蘭的教師工資,並沒進入全球教師收入的前十名之列。
  • 一位北京校長的芬蘭教育親歷記:成功的教育不是偶然
    必然之三:信仰與文化,芬蘭選擇「自信」的教育「平等」與「信任」一直是這次培訓中聽到的高頻詞語。源於宗教和文化的傳統,植根於芬蘭國民心靈深處的認同,彰顯於芬蘭教育的全員、全部、全過程。從世界教育角度看,芬蘭擁有全球均衡標準最高的教育;全球學生差距最小的教育。
  • 芬蘭 | 學生和教師都羨慕的教育天堂
    芬蘭教育系統的秘密武器:信任教師是關鍵《他鄉的童年》裡邊講到教育的理想國芬蘭,那裡的學生過得輕鬆教師培訓,體現的是教師的優秀以及地位。在芬蘭,教師是高度受尊重的職業,最優秀的學生才能考進師範院校。信任教師的芬蘭芬蘭培養教師到底有多嚴格呢。
  • 芬蘭教師教的少,但教得好?芬蘭教育評價帶來的3大啟示
    1課程計劃反映教師的教育實踐能力芬蘭教師有責任設計和開發學校課程。今天,大多數芬蘭學校有自己的校本課程,這些課程符合當地教育局的要求並得到批准。這就合理地表明了芬蘭教師和校長在課程開發和學校規劃方面扮演關鍵角色。
  • 芬蘭教育的「無為而治」
    2、 信任芬蘭的教育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高度信任學校、信任教師是默認的規則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教師信任學生能夠為自己的學習而盡力;學生也信任老師能夠幫助自己學習。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是多年來師生一貫相處形成的,寬鬆、無壓力的課堂氛圍則是教師、學校和教育體制共同努力營造的。
  • 被譽為「全世界最好」 芬蘭教育成功的秘訣是什麼
    原標題:被譽為「全世界最好」 芬蘭教育成功的秘訣是什麼   這兩天,作為2018年西博會主題展之一的首屆杭州國際數字教育展正在舉行。眾多國內外的教育專家與會,共同探討什麼才是最好的現代教育。   其中一個教育論壇,聊的是芬蘭教育成功的秘訣。
  • 「沒有死胡同」是芬蘭教育成功的秘密
    芬蘭國家教育日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環節。 芬蘭的基礎教育舉世矚目,芬蘭學生屢次在經濟合作組織(OECD)組織的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中斬獲佳績,被譽為「全球第一的教育」,在本次芬蘭國家教育日活動中,芬蘭駐華使館教育科學參贊,首席教學法專家、歐洲跨文化教育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學者將從PISA測評、全球熱捧的現象教學法等視角揭曉「全球第一的教育」之奧秘。
  • 高素質教師:芬蘭教育的秘密武器
    自2001年經合組織(OECD)首次發布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排名以來,芬蘭始終位居前列,許多國家的教育工作者湧入這個國家汲取經驗。    美國《教育周刊》曾這樣總結芬蘭成為PISA「常勝王」的秘密:沒有標準化考試,學習時間短,鼓勵學生玩,政府與學校、老師與學生之間相互信任……    其中,最重要的是高素質的教師群體。
  • 芬蘭教育的理念及特色
    在反映教育質量的「國際學生評估計劃」(PISA)(1)評估報告中,芬蘭學生在閱讀、解決問題能力上名列榜首,數學、自然科學等項目,也不居人後。全球.各地的教育機構和教育專家紛紛造訪芬蘭,探尋這個北歐小國教育成功的奧秘,可惜中國的教育機構的熱情不夠,目前在線教育方面只有神鳥教育比較關注這一方面且進行了有效實踐。芬蘭的教育方針由國民會議制定,政府的教育部及其下屬的全國教育委員會負責貫徹執行。
  • 芬蘭教育改革成功的答案終於被找到:把學生當大人對待
    瑞普立,在實地探訪韓國、美國、波蘭、芬蘭等國的教改歷程之後,為芬蘭教改成功,提出以下的觀察和詮釋:   認真看待教學,把學生當成人看待   實地觀察芬蘭的青少年,會發現學生擁有很多課後自己安排的時間。大人信任他們,讓他們隨時出校,沒人管,晚回家也不擔心。
  • 芬蘭國家教育署署長:高水平師資隊伍是芬蘭教育成功的「秘密」!
    芬蘭國家教育署署長:高水平師資隊伍是芬蘭教育成功的「秘密」!芬蘭的教育在全世界都是獨一無二的,曾經在三聯生活周刊中有一篇文章專門分析了芬蘭的教育,從文章的介紹來看,芬蘭簡直就是天堂般的存在。不過,我認為,芬蘭教育成功最核心最根本的原因並不是師資隊伍,而是芬蘭的高福利。從芬蘭人角度來看,師資隊伍也許是教育的基石,那是因為他們習慣了這種高福利。但對國人來說,如果有芬蘭那樣的高福利,教育問題多半自然就化解了。高福利對教育的影響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教育的競爭性不強。
  • 教育童話能否跟上時代?獨家對話芬蘭教育部長解讀「芬蘭密碼」
    芬蘭的師生比,亦是不可忽視的一項「芬蘭密碼」。安德森介紹稱,在這個人口數量僅553萬的北歐小國,小學的平均班級人數僅為19.6名學生,這是保證每個學生受到平等關注的原因之一。信任文化給予學校、教師自主權上述教育理念和做法,在很多人看來可能並不稀奇。
  • 海外教育談:芬蘭教師如何關注每一個孩子
    這一原則的核心是個性化教育,每個孩子都會根據自身情況接受不同的教育,以使潛力得以發展,達到自身條件所能完成的最好,提高了教育質量,同時也實現了對每個孩子的公平。而能夠做到「關注每一個孩子」,關鍵在芬蘭的教師隊伍。特殊教師:多層次提供特別幫助在芬蘭,特殊教師在教育體系中很重要。
  • 芬蘭教育的秘密,究竟是什麼?
    我女兒3歲跟隨我們來到芬蘭,從幼兒園到碩士畢業都是在芬蘭完成的。回國後,看到中國教育環境的混亂和家長教師的焦慮,我常常用「我女兒在芬蘭從來沒有寒暑假作業」的事實勸告朋友們:「教育要做對的事,給孩子太多的壓力只會適得其反」。然而,什麼是對的事?在中國的環境下如何實踐芬蘭教育?蒂姆在這本書裡不僅分享了他深刻的感悟和對教育的反思,更給一線教師們提供了很多可以實操的做法。
  • 芬蘭教師政策詳細講解
    有報導稱,芬蘭的教育再次大膽改革,推行中小學授課將不再按學科劃分。芬蘭作為一個教育強國,究竟與他們的教師政策有多大關係呢?大家請看下文!   政府對學校和教師都沒有考核   帶著國內思維去了解芬蘭教育,你會有很多的不可思議。芬蘭教育部顧問布瑞吉塔女士說:「芬蘭法律規定,學生在六年級之前,都不能以等級或分數來評斷他們。
  • 芬蘭的教育理念
    而師資優良,資源均衡,國民喜愛閱讀,都是芬蘭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1.她們所需要的不是只會念書、考試,卻不問世事、不知與人相處的乖學生或成績好的學生,而是有思想、有能力、有見解、有自信、有互動力、有包容力,而且還必須是可以再塑造的孩子。2.歷史沿革、教改過程、教育理念落實等等的背後故事,絕對比目前光鮮亮麗的數據更具說服力與精彩動人,也更讓人省思。
  • 如何教育孩子進行自我管理?看看芬蘭的教育就知道了
    芬蘭一位教育工作者說:賦予自由,就是責任的開始。信任,是芬蘭教育的核心價值。芬蘭的教育認為,教導同時又尊重孩子與個人的獨立性,就能在教學中賦予孩子責任。只有發展出持續學習的動力和熱情,學習成果才會強大、豐碩,並且無止境的延伸。芬蘭的教委認為,孩子所有的學習動力來自於個人的成就感,當然也包括老師。芬蘭教育在1994年經歷了重大的變革以後,老師獲得了充分的教學自由度和課程自主權。
  • 芬蘭教育家帕斯·薩爾博格:教師需要使命感、同理心和領導力
    在去年12月的柏林在線教育大會Online Education Berlin上,芥末堆記者採訪到了帕斯·薩爾博格先生,他就如何建立社會對教育的信任、如何選拔和培養教師、什麼才是好的教育等話題分享了芬蘭的教育實踐和他個人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