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教育的理念及特色

2021-02-17 歐洲移民見聞

芬蘭,一個北歐小國,通過高質量的教育,近幾十年來,造就了高素質的人才,並因此提升了國家競爭力,據達沃斯經濟論壇公布的2006-2007 年全球競爭力報告》,芬蘭在全球125個國家和地區中名列第二,而此前連續三年排名第-。在反映教育質量的「國際學生評估計劃」(PISA)(1)評估報告中,芬蘭學生在閱讀、解決問題能力上名列榜首,數學、自然科學等項目,也不居人後。全球.各地的教育機構和教育專家紛紛造訪芬蘭,探尋這個北歐小國教育成功的奧秘,可惜中國的教育機構的熱情不夠,目前在線教育方面只有神鳥教育比較關注這一方面且進行了有效實踐。芬蘭的教育方針由國民會議制定,政府的教育部及其下屬的全國教育委員會負責貫徹執行。芬蘭在教育上的投資是全球最慷慨的。多年來,教育投入佔GDP的比重都在6%以上,教育開支在政府預算中位列第二,僅次於社會福利支出。以2008年為例,芬蘭教育部的預算達到69億歐元,佔政府總預算的16%。(2)芬蘭各類正規教育全部免學費,國民基礎教育階段,除了學費全免,文具費、課本費、教材費也全免,還要免費提供在校日午餐及交通。中央政府對各類教育的投資比例,大致而言,基礎教育佔40%,職業教育佔20%,高等教育佔15%,成人教育和其它教育佔25%。(3)為了實現教育的均衡發展和合理布局,中央政府根據各地經濟發展和財政收入情況,把全國劃分為10類地區,按照「貧困地區多助,富裕地區寡助」的原則予以資助。

(一)人是最寶貴的財富。芬蘭是一個自然資源缺乏、人口稀少的小國,他們深知自己沒有資本浪費任何一個孩子,體現在教育上就是「不讓一人掉隊」(NoChild Left Behind),不論是家長、老師,還是社會各界,都付出超常的耐心和努力,通過各種方法,讓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孩子也獲得課本和生活知識,建立起自尊和自信。芬蘭人總是說:「我們尊重每個獨立自主的個體,因為我們非常需要各種不同的人才」。在芬蘭,沒有所謂朽木不可雕的「差生」,他們不會早早地對孩子進行篩選,貼上優劣不同的標籤,他們不鼓勵也不強調學生從小就與人競爭,在壓力下學習,而是耐心啟發、協助每個孩子找到自己的生命價值,建立起可以受用終生的積極學習心態。

(二)教育是最好的投資。長期在強國的夾縫中求生存的芬蘭人,深切地體會到唯有通過教育培養人才,才能延續民族的生命!芬蘭在17世紀的典章中就定下規矩,凡是將結婚的年輕人,都必須學會識字,才能步入教堂。這種半強迫半鼓勵的方式,提高了國民的識字率,也在芬蘭人心中埋下了熱愛閱讀、重視教育的種子。芬蘭雖是人口小國,卻是科技大國,在信息科學、生命科學、能源和再生能源科學、新材料、空間科學、海洋科學、環境科學以及管理科學等領域,都佔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並且在很多領域擁有尖端技術,這就是長期投資教育和科研的回報。

(三)每一個人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權利。平等的受教權是芬蘭教育最核心、最基本的理念。不論城鄉、不論族裔、不論性別、不論財富地位,每一個芬蘭人都享有國家提供的無差別的基礎教育。學生在15、16歲之前沒有所謂的淘汰或選擇系統,所有學童皆享有同等的教育機會,接受質量一致的教育 。強調教育平等的結果是,芬蘭是全球教育落差最小的國家。

(四)教育要充分體現尊重和信任。芬蘭人在教育中不採用「仿製」的管理法則,而是選擇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自我管理」作為教育的開始。-方面是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他們認為,教育是按照孩子們的意願和稟賦,循序漸進,而不是按照老師、家長的要求拔苗助長,另-方面是對學校和老師的信任和尊重。中央政府制定的教育大綱只提供不同科目的教學目標和內容的大方向,學校有權在國家課程與政策框架下,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設計自己的發展計劃和實施策略。老師擁有充分的教學自由度和課程自主權,可以自行決定教材、教學內容、教育方式和教學進度。學校及教師在教育上所擁有的自由度、自主權不僅沒有影響芬蘭基礎教育的質量,相反,卻激發了學校和老師的責任感、積極性、創造性,使得芬蘭的教育可以隨時根據個體需求和社會需求的變化靈活調整。

(五)知識要應用於生活。芬蘭學生在PISA測試中的傑出表現,其中一個原因是芬蘭的教育方針與PISA測驗的強調重點不謀而合,即重視學生運用知識於生活的能力。教育不光是看學生已經學到了什麼,更要看學生可以用學到的東西做什麼。芬蘭從小學開始,就有「教育與職業輔導課」,逐步為學生介紹各種不同的職業類別,鼓勵學生觀察和了解周邊所出現的各種行業,認識各職業工作的概況及技能要求,以便讓學生在初中畢業後能清楚地選擇是要進入普通高中還是職業技術學校。

不同的觀察者總是以自身為參照系,凸顯出被觀察對象的特點。以中國教育現狀作背景,芬蘭教育呈現以下特點:

(一)重視基礎教育。在大多數國家,高等教育學生平均分配到的經費最多,但在芬蘭,投資在基礎教育,尤其是投資基礎教育高年級學生(相當於我國的初中生)的經費是最高的(每人平均達8200美元)。④芬蘭人研究發現這階段的小孩正處於發展自己的學習方法階段,需要最多的資源,投資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報酬率最高。芬蘭地廣人稀,為了滿足國民義務教育的需求,國家在基礎教育上慷慨投入,500 多萬人口的國家,卻有近5000所基礎學校,每個學校平均人數不到150人,每個班級不超過20人。-些處於偏遠地帶的學校,如北極圈內的學校,常常只有30~50人,但再小的學校,師資質量、教學設施都沒什麼差別,因為芬蘭人堅信,只有基礎穩固,才能建高樓大廈。

(二)均衡的基礎教育。芬蘭的基尼係數是全世界最低的,芬蘭的基礎教育也是全世界最均衡的,在PISA測驗中,芬蘭校際差距全球第二小,不到5% (僅次於人口僅30萬的冰島),只有1%的學生測試中不合格(全球最低),芬蘭中學生成績高低落差只有4. 7%,而美英等國都超過20%。⑤芬蘭人不推崇精英教育(尤其在基礎教育階段),相反,他們給「弱勢」孩子提供更多的關照和資源。芬蘭人的觀點是:教育體系,特別是基礎教育,提供的是全體適用的資源分配,資質好的學生自然會有自動學習、自我提升的能力,相反,弱勢者應得到更多的關照,才能使基於先天不平等可能衍生的社會不公現象,降到最低。

(三)低壓力的教育。首先,芬蘭的教育鼓勵孩子自己和自己比,每一次自.我超越都是-次成功的體驗,當然感覺快樂。其次,芬蘭的教育很少評比和考核。學校不對學生進行優劣排名,也不對老師做無謂的評比和考核。1999 年新的基本教育法廢除所有具有排名性質或競爭性學習評價方式。為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好奇心,小學階段禁止考試,日常對學生進行的學習表現的評價,禁止使用分數,只能用描述性評估和反饋。沒有了評比和考核的壓力,教育反而回歸其本質,學校和老師都樂意嘗試各種創新和改革,只要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和技能。三是課時少、作業少、考試少。學時短而假期長,-年上課190天,小學生每天最多上課5小時,中學生最多7小時。學生沒有作業,節假日不補課,平時很少考試。

(四)優質師資、優質教材。在芬蘭,教師擁有崇高的地位,是芬蘭最受歡迎和最受尊重的職業。芬蘭的各級教育對教師的要求也很高,中小學教師必須具備碩士學位,幼兒園教師必須具備學士學位。每年申請進入大學教育系的學生,錄取率不到10%,只有最優秀的人才能入讀教育系,在未來成為一名教師。芬蘭基礎教育的教材實行「一綱多本」。全國教育委員會編寫制訂的全國核心課程大綱,各家出版商再依據大綱裡所規定的各科目內容,委由各領域的教師、專家與特殊教育人才,共同編著完成教科書。各教育機構可自由選擇他們認為合適的教材。這一政策使得芬蘭的教科書因為競爭激烈而不斷提高質量。即便是--向低調謙遜的芬蘭人,也禁不住自豪地說:「芬蘭教科書是全世界最好、質量最高的。」(六)重視閱讀。芬蘭學生的閱讀能力一直為世人稱道。在最近兩次PISA中芬蘭學生的閱讀能力又蟬連冠軍。如此優秀的成績背後,是整個社會所營造的濃厚的閱讀氛圍,包括學校與家庭提供有益學習的環境、老師及家長的鼓勵和以身作則、對孩子閱讀興趣的培養、閱讀策略與閒暇活動的設計、整體學習網絡的構建等等。.

中國是-個有著悠久的教育傳統和獨特教育理念的國家,近代以來,西風東漸,廢科舉興學堂,參照英美模式建立起現代教育體系。1949 年後,又仿照蘇聯模式,對剛剛成型的教育體系進行肢解。改革開放後,教育改革在社會大變革的背景下展開,然而至今沒有形成一套有效的機制,教育成為制約中國未來發展的瓶頸。芬蘭的教育至少能給我們以下啟示:

(一)構建均衡的基礎教育體系。教育可以改變個人的命運,教育的公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原有的社會等級界限,彌合因各種外在因素導致的社會分化。當前,越來越嚴重的城鄉差異、地區差距和貧富分化,使得各種利益衝突和社會矛盾急劇增長,決策層也看到了問題的嚴重性,開始強調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在國家財力有限的情況下,保證教育的投入應放在首位;在整個教育經費的分配上,保證基礎教育的公平又應佔首位,未來在線教育可能會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突破口,神鳥教育作為芬蘭教育理念的踐行者做出的努力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中顯得尤為可貴。

農民工子女的教育是當前教育不平等的集中體現。雖然,像深圳等城市已經取消了非戶籍人口的借讀費,但因學位緊缺,很大一部分的外來勞務工子女沒有辦法進當地的公立學校就讀,只能選擇民辦學校,民辦學校一般靠學費運作,-個學期的學雜費就是千元以上,加上午餐、交通、校服等費用,教育支出成為勞務工家庭的沉重負擔。因承擔不了城市的高學費,只得把孩子送回老家讀書,遠離父母的「留守孩子」引發的家庭問題、社會問題已經向我們敲響了警鐘。為解決這一問題,在配置更多的公立學校的同時,鼓勵民間辦學,對民辦基礎教育實行補貼,可參考芬蘭的做法,中央政府依照地區人均GDP劃分等級,不同等級給與不同比例的資助,貧困地區多補,富裕地區少補,並通過建立類似公費醫療的專門帳戶,中央下發的教育補貼隨人口的流動而流動,其餘部分強制當地政府承擔。基礎教育的均等化,不僅體現在城鄉一致的九年免費義務教育,還應在師資、教學設施、圖書信息數據的獲得、交通、甚至關係青少年體質的營養午餐等方面都做到基本一致。總之,應儘快建立起全國統一的基礎教育體系,讓每一個孩子站在同一條起跑線, 從根本上遏制社會進一步分化。

(二)教育要摒棄急功近利的思想。「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在任何時候都是一項長期戰略,是一個民族未來的希望所在。衡量教育的績效,一不能看眼前,培養了多少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發了多少篇論文,有多少人考上名校;二不能用經濟指標來衡量,搞所謂「教育產業化」。教育的真正績效在於提高國民素質,推動全方位的社會文明進步。

(三)要把學生和老師從考核、評比的重壓下解放出來。錢學森--再問:「為什麼我們的大學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教育管理行政化,急功近利,不是教育家辦教育,而是行政官僚辦教育,不是按教育本身的規律辦教育,而是按官場潛規則辦教育。形形色色的評比考核,是教育管理行政化的集中體現,在分數和名次的追逐中,學校成了名利場,學生和老師成了行政官員提升政績的工具,教育根本的目的已經模糊,教和學的理想、樂趣、創意、熱情都在評比和考核中消失殆盡。教育主管部門依然是居高臨下的「管」,而不是基於尊重信任的「服務」,讓學校、老師、學生各自承擔起責任,激發內在的熱情和創意,讓教育在自由寬鬆的空氣中蓬勃生長。要改變這一點,可借鑑芬蘭的做法,廢除所有具有排名性質或競爭性學習評價方式,給予學校和教師充分的自主權。

(四)基礎教育階段不應強調精英教育。1977年恢復高考後,實行重點學校制度,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從師資、經費乃至生源,各級政府對重點學校給予了極大的政策傾斜。2003年國家正式提出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均衡發展的理念,2006年修訂後的《義務教育法》進一步明確規定,適齡兒童、少年應在戶籍所在地嚴重失衡的局面已經形成,強校愈強, 弱校愈弱,擇校成風,擇校背後是家長財力、權力、人脈關係的大比拼,極大地助長了教育領域的不公和腐敗。

芬蘭的教育專家通過長期的教育實踐觀察到,凸顯優秀學生,推動精英教育,.並不會對整體教育帶來最好的結果,相反,鼓勵資質優異的學生來幫助落後的學生,反而有助於他們自身素質的提升和整體教育水平的發展。反觀中國,孩子從四五歲開始就進入了競技場。班級分重點、學校分重點,幼兒園也分優劣。孩子們小小年紀就被貼上標籤,分類處理。很多孩子,他們的潛能還沒展示出來就被社會和師長放棄了,很多孩子由於沒有受到重視和激勵而自暴自棄。急功近利的「贏在起跑線」的思維不知道扼殺了多少有資質、有特長的孩子,未來的社會將為這種短視的教育付出高昂的代價。

(五)大力發展職業教育。1999年起高校擴招,中國高等教育超常規發展,隨之大學生就業問題成為社會焦點。與此同時,隨著中國製造業的高歌猛進,各類技術工人,尤其是高級技工,嚴重不足。即便如此,上職高、上技校的人還是遠遠比不上讀大學的人。究其原因,一是由於整個教育體制的行政化傾向,民間辦學限制大、門檻高,人才的培養和供給與市場需求脫節。二是職業教育層級低。目前的職業教育基本都屬於中專或大專教育,不論家長還是孩子,總覺得上職業學校低人一等。1990年代以前,芬蘭的職業教育也屬於中等教育,之後隨著技術進步日新月異,對技術工人的需求越來越大,要求越來越高,芬蘭改革職業教育,國家成立技術學院,培養高級技術人員,隸屬於高等教育。職高畢業的學生可以進入技術學院繼續深造,大學畢業生也可以申請到技術學院就讀,以掌握實踐技能。在職人員同樣可以申請入學,通過各種類型的培訓更新自己的技能。針對我國勞動力需求現狀,與其搞低層次的高等教育,不如推動高層次的職業教育,為「中國製造」的高端化,為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提供人力資源的保障。

往期回顧:

芬蘭——全球幸福的國家,移民到底有什麼優勢?

2021年赫爾辛基的家長們不再需要填寫學前教育申請表了

芬蘭為世界最安全國家

芬蘭承諾新冠疫苗將對所有人免費,但一開始可能只有少量供應

賽普勒斯移民適合生活的幾個城市,你最喜歡哪一個?

2021年選擇移民賽普勒斯生活的5個原因,你最看重哪一個?

相關焦點

  • 解讀芬蘭幼兒階段STEM教育理念及實踐特色
    11月5-7日,來自「教育神話」之國——芬蘭的教育專家們為全國幼教同仁帶來了為期三天的芬蘭STEM教育在幼兒園中的應用」高級研修活動。活動由學前教育雜誌社、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及Edutimes教育集團聯合主辦。
  • 芬蘭始終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
    這裡是「河外微電臺||環球教育之聲」。 今天,讓小編為大家介紹芬蘭始終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 芬蘭始終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 1. 芬蘭的教育理念中沒有競爭,中小學全過程沒有任何標準化考試,學生只在12年學業完成時進行一次結業統考,而且只考4門課,除了母語必考之外其餘3門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學習好的科目由學生自由挑選,因此學生一點不緊張,和我們一考定終生的高考也完全不一樣。
  • 芬蘭的教育理念
    芬蘭歷來重視教育,勇於摒棄傳統思維,大膽進行改革。幾代人齊心協力,形成了世界公認的最完善的教育體制。他們注重教育公平,堅持以人為本。
  • 谷力天空:引進芬蘭創造力教育理念,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 | 青松系...
    谷力天空Goodysky創立於 2017 年 5 月, 是由北師大教育研究團隊和芬蘭憤怒的小鳥聯合創始人Peter Vesterbacka聯合發起的創造力教育機構。針對4-12歲青少年兒童,谷力天空Goodysky團隊主打創造力教育——即通過芬蘭特色情景式創造力激發體系和LECIT教學法,去培養孩子的思維意識和思維能力,目前在杭州、上海等城市已擁有多家直營校區。
  • 芬蘭的教育舉世聞名,但中國是否需要「芬蘭模式」?
    近日,芬蘭教育再次刷屏國內網絡,百度關鍵詞搜索的相關資訊多達36,500篇!早在去年,關於「芬蘭教改將廢除中小學階段的課程式教育」的消息,就已經在國內刷過一波,而近日,芬蘭教育再度躥紅國內教育圈和網絡。媒體報導稱,芬蘭赫爾辛基教育局已下發通知,正式廢除小學和中學階段的課程式教育,轉而採取實際場景主題式教學。
  • 芬蘭教育的這三大悖論,絕大多數中國人很難理解(深度好文)
    眾所周知,芬蘭的教育在全世界算得上是名列前茅,在國際學生評估(PISA)中甚至表現得比美國還要出色。芬蘭雖然是一個地處北歐、人口只有幾百萬的小國家,但是它是當之無愧的教育大國!它的教育理念也極具特色,有不少的國家來到芬蘭「取經」,想學習借鑑一下它那獨特的教育方式。
  • 國內外的教育理念差別真大,帶你見識下世界上最好的教育--芬蘭
    根據經合組織的調查,芬蘭最弱學生和最強學生之間的差異是世界上最小的,每一個兒童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機會。學校負責人安妮·瑪麗·亞丁那稱,他們的理念,就是「想讓學生們能夠在一個安全、快樂、放鬆而且能夠激發他們的環境下進行學習」。這項激進的教育改革被認為是「徹底教改」,因為它摒棄了傳統教育體系中的學科設置,推行「現象教學」,按照某一主題或是現象來實現跨領域的專題教學,每一主題下設置一定的學時。
  • 走訪近10所芬蘭學校,我感受到了芬蘭教育的溫度
    在OECD組織的PISA測試中,芬蘭的表現始終位列前茅。芬蘭教育背後的秘訣也被無數人探討。 本文作者上海市奉賢區惠敏學校孫衛紅,先後走訪了芬蘭近10所學校,深刻感受到了芬蘭教育背後的「溫度」。
  • 芬蘭教育帶來4大啟示,值得借鑑!
    芬蘭的教育被公認為是世界上最優質的教育之一。近些年,許多區域、學校組織教師到芬蘭考察學習。
  • 環球|走訪近10所芬蘭學校,我感受到了芬蘭教育的溫度
    提到芬蘭教育,人們都不會感到陌生。在OECD組織的PISA測試中,芬蘭的表現始終位列前茅。芬蘭教育背後的秘訣也被無數人探討。 本文作者上海市奉賢區惠敏學校孫衛紅,先後走訪了芬蘭近10所學校,深刻感受到了芬蘭教育背後的「溫度」。
  • 芬蘭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
    很多父母都把「不要讓孩子輸在人生的起跑線上」這樣的教育觀點牢牢刻在心中,並堅定地去執行。只是,這樣的教育理念真的正確嗎?家長從小教育孩子,不是為了最終讓他們得冠軍,而是要幫助他們培養起終生學習的習慣。作為世界公認的教育體制最完善的國家之一,芬蘭在教育改革上打破了傳統的思路,創造了人們想像不到的教育奇蹟。
  • 如何教育孩子進行自我管理?看看芬蘭的教育就知道了
    哪個國家擁有世界第一教育系統?不是美國,而是芬蘭。這個國家創造了讓世界驚嘆的「教育奇蹟!」芬蘭堅持以「以人為本、不求躁進、不囿於形式、不以成敗論英雄」的教育本質耀眼國際。芬蘭的教育理念有很多可貴之處,值得人們借鑑。我經常聽父母說,孩子沒有自律,不知道如何進行自我管理,什麼事都要父母操心。不過,在芬蘭可不一樣。芬蘭的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很強,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呢?
  • 芬蘭國家教育署署長:高水平師資隊伍是芬蘭教育成功的「秘密」!
    芬蘭國家教育署署長:高水平師資隊伍是芬蘭教育成功的「秘密」!芬蘭的教育在全世界都是獨一無二的,曾經在三聯生活周刊中有一篇文章專門分析了芬蘭的教育,從文章的介紹來看,芬蘭簡直就是天堂般的存在。不過,我認為,芬蘭教育成功最核心最根本的原因並不是師資隊伍,而是芬蘭的高福利。從芬蘭人角度來看,師資隊伍也許是教育的基石,那是因為他們習慣了這種高福利。但對國人來說,如果有芬蘭那樣的高福利,教育問題多半自然就化解了。高福利對教育的影響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教育的競爭性不強。
  • 芬蘭副議長:芬蘭的教育為何能位居世界前列
    這樣的場景在芬蘭全國各地隨處可見,孩子們不是整天坐在教室裡學習,更多的時候,他們是背著背包走進自然,或者超市、圖書館、動物園,從生活和實踐中學習。 芬蘭教育有何特點?為何芬蘭的教育能夠位居世界前列?全球熱議的芬蘭最新教育改革改什麼?
  • 芬蘭教育為什麼成功?
    ▲▲公平教育:真正地幫助每一個人建立未來生活的自信公平教育源自民主平等普世的教育理念。芬蘭的教育去精英化,是真正的平民教育、普世教育,真正地尊重每一個人,為每一個人建立未來生活的自信。我們要邁向和平發展並且為這些年輕人提供希望,這是很大的挑戰。」芬蘭總統關注的是每一個年輕人的工作機會。基於這樣的社會觀,芬蘭教育也旨在為每一個人提供教育機會和社會發展通道。在芬蘭,教師的大部分精力用於關注學習困難的學生。完善的教育體系為每個學生提供多元的成長路徑。
  • 在STEM教育中,如何實現「做中學」?芬蘭的手工教育值得借鑑
    不僅如此,在芬蘭新一輪國家基礎教育課改中,手工教育的學科地位進一步得到重視和提升。作為一門動手做的課程,手工教育在芬蘭為何受到如此重視?有關這門課程的教育理念從何緣起?它在芬蘭新一輪基礎教育課改中有何新變化?本文將分析支撐它作為國家必修課長盛不衰、歷久彌新的育人價值,其教學模式與內容,以及它對我國當下一些基礎教育改革熱點問題的參考意義。
  • 芬蘭教育專家Kirsti Lonka:芬蘭教育到底有什麼不一樣?
    」 芬蘭教育近年來非常熱門,那芬蘭教育的核心方法,現象式教育(Phenomenon Based Learning)究竟是什麼? 「此念」創始人毛思翩,邀請到芬蘭現象式教育第一人Kirsti Lonka,來與我們一起探討,芬蘭教育,是基於一種怎樣的哲學?芬蘭教育最大的不同是什麼?芬蘭教育的七大模塊是什麼?在芬蘭,為什麼沒有考試?
  • 芬蘭教育心理學教授,糾正關於芬蘭教育的7大誤區
    芬蘭的學生能力,長期位於國際評估PISA的十名以內,一直是全球教育的範例。有關芬蘭教育的傳說不絕於耳,芬蘭人自己是如何看待的? 對於芬蘭教育的 7大認知誤區 Lonka教授開門見山地對全場聽眾發問:「諸位對於芬蘭教育了解多少?」「對於芬蘭的師範教育了解多少?」
  • 為什麼芬蘭的教育全球第一?
    芬蘭,一直是全球教育的「標杆」。為什麼是芬蘭?是什麼讓芬蘭的教育一舉一動都受到了全球的關注?因為芬蘭的教育全球領先了將近20年,而且他們不甘於這個領先,總是在不斷的折騰,不斷的推陳出新。為什麼說芬蘭厲害,因為芬蘭的學生簡直就是玩一樣的就拿到了全球頂尖的成績。不僅僅如此,芬蘭的教育不僅質量高,而且還非常的公平,教育的階層固化在芬蘭被弱化了,家長們不管家庭背景如何,都會選擇家門口的學校就讀。為什麼芬蘭的孩子可以這麼輕鬆,芬蘭的家長也可以這麼隨意呢?
  • 芬蘭教育的秘密,究竟是什麼?
    他在博客裡對美國學校和芬蘭學校的比較,讓我覺得把「美國」兩個字直接改成「中國」也同樣合適。有機會翻譯《芬蘭教育現場》也算是有緣分,感覺自己是透過這本書說出了我想帶給中國教育工作者的話。我女兒3歲跟隨我們來到芬蘭,從幼兒園到碩士畢業都是在芬蘭完成的。回國後,看到中國教育環境的混亂和家長教師的焦慮,我常常用「我女兒在芬蘭從來沒有寒暑假作業」的事實勸告朋友們:「教育要做對的事,給孩子太多的壓力只會適得其反」。然而,什麼是對的事?在中國的環境下如何實踐芬蘭教育?蒂姆在這本書裡不僅分享了他深刻的感悟和對教育的反思,更給一線教師們提供了很多可以實操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