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的教育舉世聞名,但中國是否需要「芬蘭模式」?

2020-12-11 教育金融研究專家

近日,芬蘭教育再次刷屏國內網絡,百度關鍵詞搜索的相關資訊多達36,500篇!

早在去年,關於「芬蘭教改將廢除中小學階段的課程式教育」的消息,就已經在國內刷過一波,而近日,芬蘭教育再度躥紅國內教育圈和網絡。媒體報導稱,芬蘭赫爾辛基教育局已下發通知,正式廢除小學和中學階段的課程式教育,轉而採取實際場景主題式教學。芬蘭也因此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擺脫學校科目的國家。

他人的成功不可以複製,但成功的方法可以借鑑。師夷長技,我們必有所獲。

芬蘭教育為什麼這麼牛?

芬蘭,北歐五國之一,國土總面積33.8萬平方公裡(相當於我國天津+浙江+江蘇+福建);全國人口約551.6萬(2018年10月),僅為天津市常住人口(2019年)的35%。

芬蘭教育舉世聞名。在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發起的「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劃(PISA)」中,芬蘭一直名列前茅甚至高居世界第一,其教育制度也被聯合國譽為全世界最佳,被許多國家效仿。

成功之人必有其過人之處。筆者認為,芬蘭教育的成功,離不開幾大核心要素。

首先是教師隊伍。

芬蘭教育能夠一直走在世界前頭,跟這個國家對教育的重視程度密不可分,而優質的師資力量,則是芬蘭教育體系的精髓之一。調查顯示,芬蘭年輕人最嚮往的職業是教師,教師也是最受尊重和最受歡迎的職業。

早在1979年,芬蘭國家教育委員會就明確,教師屬於研究型人才和教育專家,必須持有碩士或以上學歷的人才能擔任。為此,在芬蘭,報考師範學院比普通大學難度更大,錄取率僅約10%。除了多重考試層層把關逐級選拔,芬蘭任職教師還需具備創新能力、教學熱情、終生學習能力。

其次是平等的受教育權。

芬蘭教育的最大原則是平等,每個孩子都擁有平等的受教育權。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芬蘭就已開始實行從幼兒園到大學的全免費義務教育。「讓所有國民接受儘可能好的教育」是芬蘭國家治理中的一個重要導向。為此,芬蘭保證教育資源的配置,師資隊伍的質量沒有差別,不管是城市還是鄉村,學校之間的差距都不大,不管生活在哪裡,享受到的教育資源都是均等的。

其三是教育經費支出。

芬蘭將教育發展置於國家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其教育經費得到優先保障,生均教育經費水平也處於世界前列。

芬蘭95%以上的學校為公立學校,實行教育免費政策。世界銀行的相關數據顯示,2014年芬蘭公共教育經費佔GDP的比例達到7.2%,公共教育經費佔政府總支出比例達到10.4%。芬蘭國家教育局有關2016年芬蘭教育支出的數據顯示,芬蘭學前教育、基礎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和職業教育的生均成本分別達5855歐元、9016歐元、7697歐元和10446歐元,經費水平處於世界前列。

其四是遵循教育本質。

芬蘭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創造力、自我表達能力以及自律合作等能力,為社會培養和輸送合格人才為己任,而不只是單純地灌輸知識。

遵循教育本質的效益也是顯而易見的。從學習時間上看,芬蘭被公認為是「全球課時最少,課後複習時間最短,假期最長的國家」;在學習效能方面,芬蘭也是高居世界第一,芬蘭學生每小時的學分量化產出值達14.7,而中國大陸學生則只有9.1。

其五是教育自主權。

高度的教學自主權,則是芬蘭教育的另一大特色。芬蘭國家教育委員會每四年會制定並公布一次核心課程大綱,其餘事項如學校管理、教師聘用等由學校自行決定,至於教什麼、怎麼教、採用什麼教科書等,則完全由學校董事會和老師自行決定。

其六是教育改革創新不止步。

上世紀80年代以來,芬蘭每十年就會進行一次國家課程改革,每一次的改革都是顛覆性的。如今,芬蘭的教育部門仍在以2-3年為一個周期,研究新的、更符合時代要求的新課標。

芬蘭的教育專家認為,好的教育必須要賦予他們面向未來的能力。2016年,芬蘭國家教委公布的最新一次改革開始正式實施,其中的一個改革重點,就是促進「橫貫能力」(Transversal Competence)向傳統學科教學的滲入。

中國是否需要「芬蘭模式」?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長期以來,中國的教育體制機制飽受爭議,各種口誅筆伐從未消停。隨著國外各種「先進經驗」和「成功案例」湧入,各路專家公知大V網民們品頭論足之餘,甚至不乏有全面模仿或全盤引進的聲音。

然而,外來和尚就必然更會念經嗎?國外的月亮就一定比國內圓嗎?未必!

從辦學規模來看,2020年,芬蘭全國總人口才554.25萬人,學生群體估算不過百萬人,而中國呢?教育部《2019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止2019年末,我國共有各級各類學校53.01萬所,各級各類學歷教育在校生2.82億人!對比之下,芬蘭教育規模還不及深圳市的一半(2019年末深圳市各級各類在校生總數為232.24萬人)!

從教育質量來看,芬蘭的教育質量世界聞名,但真有碾壓中國的實力嗎?

在2009和2012年兩次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劃)測評中,來自中國上海的學生均力壓芬蘭學生勇奪第一,而在2015年的測試中,中國派出四地孩子參加,名次也下滑到第14名開外——這說明,不是中國孩子不如芬蘭學生,而是國內教育水平客觀上存在較大的不平衡。事實上,我國不僅擁有全世界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也擁有全球最好的基礎教育。

想要全面理解教育,不能脫離每個國家的實際情況。任何國家的教育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優勢,這種延續下來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一定是適合本國國情、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比如,我國的中高考制度雖然存在瑕疵,但必須承認這是最符合我國國情的人才選拔制度,最大化地兼顧了效率與公平

當然,我們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也應該積極學習和借鑑國外的成功經驗和科學教育方法,比如芬蘭在教育領域的改革創新精神,就值得我們學習。

我們尊重且佩服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也向敢於改革創新者致敬,比如在全世界率先廢除中小學課程式教育的芬蘭。但鞋合不合適只有腳知道,世界上每個國家的國土面積、人口總量、經濟發展水平、國民文化基礎等方方面面,都存在較大的差異,因而,世界上沒有最好的教育,只有最適合本國國情的教育機制體制

有博主就指出:從來沒有人告訴過你,看起來很美好的芬蘭教育,教育的結果可能並沒有你想像得那麼好。舉個例子,既然芬蘭的教育這麼好,那它培養出了哪些聞名於世的企業家?哪些著作等身的科學家?又催生出了哪些世界知名、在全球經濟舞臺上扮演重要角色的公司?前兩個問題,你一個都想不出來;最後一個問題,你一定知道答案:除了諾基亞,一個都沒有!

相關焦點

  • 不迷信,不盲從,芬蘭教育給我們什麼啟示?
    芬蘭,距離中國約8000公裡,即使坐飛機也要9個小時。雖然相隔千山萬水,漫畫《芬蘭人的噩夢》在網絡的走紅,卻讓中國的無數千禧一代被戳中紅心,紛紛以「精芬」自居,對冰天雪地的芬蘭也投去了更多關注。透過現象看本質,芬蘭教育是芬蘭社會意識的體現芬蘭的教育舉世聞名,這也是很多年輕人對他嚮往的原因。聽說芬蘭的學生沒有考試,沒有競爭,連學習都是自由的。有教無類,芬蘭教育與中國先賢哲學不謀而合。
  • 芬蘭教育的「中國式」變革?
    起碼從形式上看起來,芬蘭教育系統正在進行的,似乎是一場在中國曾經引起過無數爭議,而且至今沒有定論的改革。    伊卡是即將進行的芬蘭教育改革的推動者。而這些記者對中國的教育改革也不陌生:有些人親自報導了改革,有些人則在改革的過程中進入大學。    芬蘭教育改革的掌舵者,和中國教育改革的親歷者,面對面坐在了一起。
  • 芬蘭取消中小學課程?別再神話芬蘭教育了
    01教育在中國的頭等大事,所以造謠也特別多。作為全世界實行素質教育標杆的芬蘭,自然是被造謠的主要對象。備受熱捧、被傳得神乎其神的「主題式」教學,芬蘭中小學的確有,不過這種課只佔10%,剩下的90%都是傳統的科目制學習。敲黑板啦,芬蘭中小學實行的教育模式,和全世界是一樣的。
  • 芬蘭教育神話,下一站接棒的是中國?
    而這已不是中國第一次在測試中取得第一的成績,2009年上海代表中國首次參加測試,獲得第一;2012年上海再度奪冠。這樣的成績恰好印證了芬蘭赫爾辛基大學教授文德在其著作《破解神話——還原真實的芬蘭教育》(以下簡稱《破解神話》)中所提到的——教學功績:芬蘭唱罷,亞洲即將登場!
  • 對話芬蘭教育部長:高水平教師是高質量教育的基礎
    澎湃新聞:芬蘭高等教育有什麼優勢?桑尼·格蘭-拉索寧:芬蘭的教育有非常高的質量,教學模式非常先進。此外,中國學生可以到芬蘭體會不同的文化,我們歡迎有更多的中國學生選擇到芬蘭去讀書。芬蘭的教育系統從各個層面都鼓勵創新,同時有比較好的教學環境,師生平等的教學模式。除此之外,我認為芬蘭的文化也非常吸引人。還有罕見的極光現象,每年都有很多中國的旅行者到芬蘭旅遊。狄明嘉:首先,芬蘭的學習和生活環境非常安全和平靜。
  • 危機感:芬蘭教育的另一面
    這些年,芬蘭教育在世界上的影響越來越大,很多西方國家也把芬蘭視為教育強國。然而,在芬蘭參觀訪問時,筆者驚訝地發現,芬蘭人總有一種危機感——擔心自己會與未來脫節,時刻在反省「我們的教育是否能跟得上時代」。因此,芬蘭國家治理中有一個重要導向——讓所有國民接受儘可能好的教育。
  • 芬蘭多維推進人工智慧教育
    作為對信息技術教育慣用模式的延續,編程教育在芬蘭新一輪國家課程標準中也不是一門單獨的學科課程,而是融入數學、手工等不同學科的具體教學以實現落地。與其他一些歐洲國家將編程作為單獨的專門的課程相比,芬蘭更傾向於將其融入不同學科來開展,這也是其中小學編程教育進國家課程的模式獨特之處。
  • 芬蘭教育的「無為而治」
    ;——芬蘭作家山穆利·帕洛南芬蘭教育信奉的是公平和平等,沒有誰是特別的,亦或是每一個人都是特別的,沒有人優秀或者糟糕。所有來自外國的孩子,就算只有一個,芬蘭的學校都會專門為他們設立母語課程。鼓勵個性、尊重差異是現代教育的基本特徵之一,也是芬蘭基礎教育的顯著特點。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根據每一個孩子的特點來進行教學。真正從學生的個性差異出發,幫助學生按照自己的節奏成長,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成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別人眼中的榜樣。
  • 芬蘭議員希望與中國在教育領域互通有無-新華網
    新華網赫爾辛基8月4日電(記者李驥志 張璇)芬蘭議會文化教育委員會副主席桑娜·勞斯拉赫蒂4日在赫爾辛基說,芬中教育合作越來越深入,希望進一步互通有無。  為期4天的國際校長聯合會第12屆會議(國際校長會議)3日在赫爾辛基拉開帷幕,來自數十個國家的1000多名校長、教育專家圍繞「引導教育設計」主題展開交流,探討合作。  據組織方芬中友好協會介紹,此次共有百餘名來自中國的中小學校長與會。會議期間還召開了首屆中芬校長高峰論壇,中國駐芬蘭大使於慶泰出席論壇並發表演講。
  • 借鑑芬蘭現象教學 北京呼家樓小學創新教育模式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已經降臨的時代,無論是美國、芬蘭,還是中國,都應當坐下來好好想想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該如何創新,而不是互相拷貝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錢煒  身形纖弱的馬頤珂有些吃力地提起一個看起來有些沉的袋子放在凳子上,打開袋子,是一個三層的透明樹脂盒,裡面裝滿了一些看起來像海綿、紗布和小石子的東西。
  • 芬蘭教育的秘密,究竟是什麼?
    他在博客裡對美國學校和芬蘭學校的比較,讓我覺得把「美國」兩個字直接改成「中國」也同樣合適。有機會翻譯《芬蘭教育現場》也算是有緣分,感覺自己是透過這本書說出了我想帶給中國教育工作者的話。我女兒3歲跟隨我們來到芬蘭,從幼兒園到碩士畢業都是在芬蘭完成的。回國後,看到中國教育環境的混亂和家長教師的焦慮,我常常用「我女兒在芬蘭從來沒有寒暑假作業」的事實勸告朋友們:「教育要做對的事,給孩子太多的壓力只會適得其反」。然而,什麼是對的事?在中國的環境下如何實踐芬蘭教育?蒂姆在這本書裡不僅分享了他深刻的感悟和對教育的反思,更給一線教師們提供了很多可以實操的做法。
  • 芬蘭教育的理念及特色
    在反映教育質量的「國際學生評估計劃」(PISA)(1)評估報告中,芬蘭學生在閱讀、解決問題能力上名列榜首,數學、自然科學等項目,也不居人後。全球.各地的教育機構和教育專家紛紛造訪芬蘭,探尋這個北歐小國教育成功的奧秘,可惜中國的教育機構的熱情不夠,目前在線教育方面只有神鳥教育比較關注這一方面且進行了有效實踐。芬蘭的教育方針由國民會議制定,政府的教育部及其下屬的全國教育委員會負責貫徹執行。
  • 教育童話能否跟上時代?獨家對話芬蘭教育部長解讀「芬蘭密碼」
    針對學前和基礎教育的新國家核心課程於2014年開始實施,針對普通高中教育的新核心課程將於2021年開始實施。安德森坦言,「教育是否跟得上時代」是芬蘭教育正在面臨的挑戰。堅持每一個孩子公平受教,是否意味著一定程度上犧牲培養精英的機會?芬蘭教育面臨哪些挑戰,改革的方向又是什麼?
  • 芬蘭教育:世界第一的秘密
    20世紀70年代初期,教委會扛下芬蘭獨立建國後最大規模的改革重擔,他們的使命是提供高質量的9年一貫義務教育,訓練出能夠提升國家競爭力的下一代。教委會決定採用「綜合學校」的模式,讓7—15歲的中小學生,不分年級,都待在同一所學校學習。在9年一貫教育中,學生課本、交通和午餐費用,全由政府負擔,經費則由中央政府出資57%,地方政府分攤43%。
  • 芬蘭教育是如何做到世界第一的?
    不過,在此之前,芬蘭的教育改進並沒有進行過任何的快速變動,或者說突然的變化,它幾乎是以平緩的步伐走了40年。  綜合學校的建立  1970年代初期,芬蘭教委會扛下芬蘭獨立建國後最大規模的改革重擔,他們的使命是提供高品質的九年一貫義務教育,訓練出能夠提升國家競爭力的下一代。
  • 芬蘭副議長:芬蘭的教育為何能位居世界前列
    帶著這些問題,人民網專訪了芬蘭副議長阿爾託·薩託南(Arto Satonen)和芬蘭議會教育文化委員會副主席桑娜·勞斯拉赫蒂(Sanna Lauslahti)。 父母「望子成龍」兼政府大力投入 薩託南是芬蘭排名第二的副議長,曾兩次到訪中國。由於是教師出身,他本人對中芬教育交流和芬蘭教育體制頗有心得。
  • 芬蘭教育心理學教授,糾正關於芬蘭教育的7大誤區
    芬蘭的學生能力,長期位於國際評估PISA的十名以內,一直是全球教育的範例。有關芬蘭教育的傳說不絕於耳,芬蘭人自己是如何看待的? Kirsti Lonka教授對於中國教育界人士並不陌生,作為「現象教學法」芬蘭專家第一人,她發表了上百篇文章及出版諸多教材,其著書?Phenomenal Learning from Finland? 英文版於2018年隆重出版 ,其中文版 ?芬蘭現象教學法? 由芬蘭教育學習和發展中心翻譯,將於2019年在中國市場發行出版。
  • 芬蘭教育專家解讀芬蘭教育:我們教授的是態度和技能,而非知識
    來源| StarT項目學習共同體編輯 | 申晴2019年9月19日-9月27日,中國教育信息化創客教育研究中心組織中小學人工智慧課程與項目式學習專項研修活動Ms.Eeva-Liisa Nieminen和Ms.Kaisu Pallakallio在蘇州站和深圳站分別就教師們提出的關於芬蘭教育的問題進行了詳盡的解答,讓與會教師們更深入的了解芬蘭教育的模式。我們挑選10個具有代表性的問題解答與大家進行分享。希望有助於沒有到現場的教師、家長了解芬蘭教育的現狀。
  • 教育強國芬蘭給我們的啟示:上課時間多,其實並沒有作用
    近幾日,國家教育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整治課外輔導班的舉措,不由得讓人想到一個問題,孩子上課時間長,就真的好嗎?國外的教學課程時長和課時數又是怎麼樣安排的?我們跟隨一個到芬蘭做交換生的同學,去看看那裡的實際情況。
  • 《他鄉的童年》觀後感——芬蘭教育
    芬蘭的社會比較不焦慮,不攀比,注重內心的品味和質樸,重視人而不是重視物,這一點,中國的教育做不到,但是家庭教育要爭取做到,至少我們家要做到重視人,而不是追求品牌,追求品味。這是一種價值觀,很有修養的價值觀。回歸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