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姐按:還記得之前發過的英國廣播公司(BBC)關於中式教育的紀錄片嗎?除了引發對中英教育方式的思考,也有人開始檢討,與英國校服相比,中國大陸校服寬鬆無美感,反映出美學教育缺失,幾乎是沒有明顯男女區別的運動裝,「臃腫,難看,質地粗劣,毫無美感可言」。
(在這次教育實驗中,英國Bohunt school的學生統一穿中式校服☟就是這個,大家感受一下)
有學者指出,這種去性別的服裝,反映出「部分教育管理者對女性身體和性的恐懼」,也是「審美的粗鄙化」。
今天,我們就老調重彈,說說校服的那些事兒。
從小到大,我們穿過的校服
多半是這樣滴
偷偷地說,
學姐當年初中軍訓時,
還穿過這樣的校服
秋衣秋褲的即視感
有木有
終於明白了,這麼多年一直沒當成學霸
都是因為
它!
再看看人家外國孩子穿的的校服
▼
英國很多歷史悠久的學校都保留了它們傳統的校服款式,從哈羅公學的草帽、到1705年創建的艾倫女爵學校的「波利貝爾」校服(Polly Bells)。
▲ 艾倫女爵學校的孩子們現在只有在特別場合下,才穿上他們獨特的傳統「波利貝爾」校服。
▲ 哈羅公學的學生們戴著著名的草帽。
這些歷史悠久的名校都保留「原汁原味」地保留了最初款式的校服。儘管艾倫女爵學校的孩子們要等到特別場合,才會把「波利貝爾」校服翻騰出來,禮節性地穿一下,哈羅公學到現在也努力保持這一傳統,特別學校能讓公眾看得到的地方。
據BBC中文網的報導,哈羅公學的發言人西蒙斯(Jenny Simmons)說:「對傳統校服不實用的地方,我們已經把規定放寬。比如說,要是哪天颳大風,我們可不希望看到男生們在滿大街追帽子。」
絕大多數的英國學校都不約而同地隨著時代改進自己的校服,從五零年代的平帽子、到八零、九零年代的休閒西服和領帶。為了同學們穿得舒適,很多學校都選擇更實用的校服款式。
現在,英國很多學校都跟學生們商量著決定校服的款式。
▲東約克郡的考汀厄姆高中(Cottingham High School)就決定讓時裝設計師延森(Lara Jensen)設計同學們喜歡的校服。
該校的副校長羅傑斯(Jonathan Rogers)說,同學們覺得他們以前的校服看起來「太邋遢」了。他說:「我們通過和同學們一起商談後發現,這些對時裝很敏感的十字頭年齡的孩子們,最希望校服能傳遞他們的主張。」最終,我們選擇校服款式是緊身的、現代風格剪裁的西服和套頭衫。」
▼
1916年,林徽因(右一)與表姐妹們的合影。她們身上穿的是北京培華女子中學的校服。
1920年燕京大學學生。
圖為1932年春季,燕京大學女子棒球隊。
1941年燕京大學學生
「早期的女學堂、女校,基本上都是西方傳教士創辦的,英文等西學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當時能上女學的女生,大多出生於富家。這些女生長輩或者受過西方教育,或者從事與洋人打交道的職業,如洋行買辦、翻譯等,家庭觀念開放,講究男女平等,也有能力讓女孩子上學受教育。而這些女孩,接受的是一套中國特色的西洋淑女教育,其校服也受到西方教育的影響。」文、圖來源|新浪歷史
▼
理由1:實用、方便
中小學生正是長身體的時候,與強調合身的制服式校服相比,這種剪裁寬大校服「使用壽命」更長,而且能文能武,可以上課穿也可以運動時穿,既方便又實用。
@知乎網友:大多數學校其實有類似水手服啊西裝短裙風格的校服,但平時都不穿,只有有接待活動才應景穿一下,大概是因為一來中國學校一般不設儲物櫃和更衣室,不穿運動裝學生有時活動不方便,另外國情普遍喜歡裹肉粽,寧穿多不穿少,大冬天你叫小姑娘穿短裙,襪子連膝蓋都不過,家長還不分分鐘把校長砍了?上次我帶隊去一個中學交流,已經3月下旬,最高溫度也有十幾度了,學校讓學生穿著禮服出來迎接,家長還抱怨呢,說凍著孩子了……
理由2:防止攀比、防止早戀
大家都穿一樣的,富裕家庭的學生就沒辦法炫耀,貧困家庭的學生也不會因穿著產生自卑感。曾經南京一所中學要給學生定做「韓版」校服,因反對的家長太多,學校終於放棄了這一計劃,將校服改回了運動服。
@學姐:咳,貌似炫耀不止衣服一種途徑吧。至於早戀嘛,學姐可是經常看見大街上穿著寬大肥的運動式校服手拉手、擁抱、親吻的中學生滴。
▼
答案是:有可能。
畢竟,校服醜的連教育部都看不下去了吧,再加上接連爆出的「毒校服」以及由校服採購引發的貪汙腐敗案件也在不斷推動校服的改革。
今年7月份,教育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四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見》,裡面提到:學生可根據意願購買校服,允許學生按照所在學校校服款式、顏色,自行選購、製作校服。
但是,問題來了,如果一所學校由學生投票,選出很「時髦」甚至有些「性感」的校服,作為家長,能接受學生的這種選擇嗎?
所以,目前來看
「怎樣把校服穿的更好看?」
這一問題的終極密鑰
還是
長得好看!
長按掃描二維碼關注此號
新京報教育周刊出品,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