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敖(圖前排右二)在巴蜀幼兒園參加運動會時和老師同學的集體照。 上遊新聞記者 高科 攝
△重慶工商大學服裝系袁老師回憶校服樣式的變化發展。
△羅寒曦穿上了兩江南開中學夏季校服。
△1978年出生的陳敖展示他在巴蜀幼兒園(圖右)及中一路小學(圖左)時的照片。
△羅寒曦還留存著人民小學的校服。
△1992年,求精中學同學身著校服留影。
九月即將到來,意味著一年一度的開學季又要來臨了。
校服是校園裡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近日,浙江杭州一民辦學校向家長預收校服定製費1萬元引來熱議,據稱該校要做40套校服,按春夏秋冬四季,分正裝類、休閒類、運動類,從布料到紐扣、領標、裡料、信息標,為學校提供個性化定製。有家長驚呼太誇張不合理,也有人說這樣的校服才有範。
改革開放40年,那些年我們穿過的校服顏色、款式、種類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校服是如何致青春的?我們期待怎樣的校服流行風?來看看70後、80後、90後、00後上演的校服演繹,聽聽他們的校服故事吧。
70後
小學穿秋衣款運動服 中學時有了外套校服
1978年出生的陳敖從事交通行業工作,翻看自己兒時的老照片,很難找到過去校服的身影。在他的印象中,上小學時校服是秋衣款的運動服,上中學才有了外套款。
舊相冊裡有一張發黃的老照片,一群天真活潑的孩子穿著紅色V領小翻口汗衫,扎白色鬆緊短褲。前排的一個女生拿著一個皮球和一面「第一名」的錦旗。陳敖說,這是他上巴蜀幼兒園時的一張老照片,好像是一次運動會後老師同學的集體照。
1984年,陳敖進入渝中區中一路小學,現在這所小學已經合校了。當時校服的功能主要是運動會或大型活動用來統一著裝。小學時,學校的校服男生是天藍色棉絨長袖運動服,女生則是一套深紅色的。款式上,手臂和褲腿都有兩條白色的槓,袖口和褲腳打著鬆緊帶。陳敖說:「跟現在流行的阿迪達斯運動裝有些類似,可以說是兩條槓的阿迪。」
90年代初,陳敖升入求精中學,此時學校的校服有了外套。印象中是深藍色的套裝,女生是圓翻領雙排扣外套、配過膝長裙,男生是小西裝領外套、配西褲。校服春秋兩季穿合適,夏天太熱,冬天又太冷。
記得學校百年校慶,有很多貴賓和知名校友蒞臨,於是老師要求男生統一穿黑西裝配黑皮鞋。陳敖說:「那個時候很少有同學有正裝,為了配出符合規格的接待服,我只有找親戚鄰居東拼西湊。因為那時買一雙好一點的黑皮鞋差不多要花去父母一個月的工資。」
那個時候,男生最期盼有一款斜挎的橄欖綠軍包,「那是最跩的款式了。」陳敖說,那時沒有任何裝飾的軍用書包是流行款,有同學愛把桌球拍裝書包裡面,一放學就去佔臺子。打桌球的臺子一般是水泥臺子,四周犬牙交錯,有的還缺個大角,可大家興致很高。
書包裡,男生喜歡用鐵皮文具盒,裝一支鉛筆、一支鋼筆、一塊橡皮,高年級還裝個圓規、三角板之類的文具。儘管有了自動鉛筆,但不算很流行,同學們用的多的還是裹著筆芯的木頭鉛筆。鋼筆很便宜,吸藍黑墨水,但如果打開時不小心,經常會把墨水甩出來,染得滿手都是。那個時候,原子筆也用的多,老師用紅色的原子筆批改作業,學生記筆記、寫作業用藍色,但原子筆也會出狀況,有時寫著寫著會掉坨油墨下來。
80後
米口袋式運動服 同學們很少穿它合影
1984年出生的李詩思在一家廣告公司上班。回想起上學時的校服,她脫口而出,「恁個醜的衣服,上學的時候能不穿大家都儘量不穿出去。」
李詩思形容,兒時穿的校服像個米口袋似的,袖長、腰闊、褲腿肥,穿在身上毫無美感。「訂校服時,家長還會特意要大點,為了冬天好往裡面多塞幾件衣服進去,另外他們也考慮到下學期長了個也能合適穿。」這樣的校服穿在身上可想而知,讓人覺得就像籠進了袋子裡。
90年代初,李詩思在南岸區四公裡小學讀書,2000年前後進入110中學,而後升入銅梁中學。「小學和中學的校服都是外套版的運動裝,顏色和布料有些不同。小學是紅色和白色拼接的,面料厚一些,初中和高中的時候我們的校服要輕便一些,白色為主,有一些深色條紋的裝飾。」
李詩思和她的同學對校服的吐槽頗多,因此畢業合照時,大家都選擇穿便裝,「那時一般只在開學典禮、散學典禮、升旗儀式上才會統一著裝。」
儘管對校服的回憶是單色的,但對曾經用過的文具李詩思卻如數家珍。那時也有同學還在用鐵皮文具盒,但更為流行的是塑料文具盒,有兩層,上下都可以打開。還有一些自動功能的文具盒,四周可以彈出裝鉛筆刀、橡皮、別針等的小盒子,裝鉛筆的盒子也能翹成一座拱橋。橡皮種類繁多,有卡通造型、水果造型等,還有複合了刷子、鉛筆刀、小鏡子於一體的橡皮。鉛筆大家都有了自動的,筆筒是塑料做的,筆芯有粗有細。
雙肩書包的花色很豐富,變形金剛、花仙子、一休哥、米老鼠等都有。
90後
小學和中學的校服 款式差不多顏色更豐富
重慶工商大學藝術學院服裝系專業袁老師出生於1992年,小學就讀於歇臺子小學,記憶中那時穿的校服是綠色、白色相間的拉鏈運動服,初中的時候校服的顏色變成了紅色與白色相間的拉鏈運動服,高中的時候又變得了藍色與白色相間的拉鏈運動服。
「從小學到高中,樣式都差不多,色彩有些變化,衣服的材質也有些細微的差別。」袁老師回憶,上學期間很少有同學喜歡穿校服,那時人們穿的服裝已經出現了很多款式,比如高腰設計、坎肩設計等,校服就顯得比較單調。
為穿出自己的個性,袁老師初中訂校服時會特意要大兩個號的,「這樣看起來有一種酷酷的感覺。」當然也有些同學會花心思在內搭上,比如冬天穿一件襯衣,配桃心領的毛衣,穿校服時不要把拉鏈拉到頭,留一節,露出裡面的衣服,這樣會顯得精神好多。
在面料選擇上,那時的校服布料比較單一,實用性不高。袁老師說,如果能融合一些功能面料,像現在的戶外運動服一樣,有功能性應該會更適用。
那個年代的文具又刮回了簡約風,同學們開始拋棄大塊頭的文具盒,選擇簡約輕便的筆袋,鉛筆、鋼筆、原子筆還是學生文具的標配,但是開始出現了籤字筆,原子筆的色彩變得更豐富了。
21世紀初期,書包的款式有雙肩也有斜挎,帆布、皮料的斜挎包在學生中比較風靡。
作為服裝專業老師,袁老師認為,每個時代的校服都深深打上了時代烙印,但由於校服的特殊性,所以很少出現在設計領域中。近年來我國的運動裝時裝也在興起,它們不失為一個很好的服裝設計方向,所以她建議學生們可以去關注校服的文化和有趣的故事,把它們也放在自己的設計學習中。
00後
最愛小學校服的中國風 中學正裝校服讓人期待
2005年出生的羅寒曦即將成為一名初中生,還有幾天她將邁入兩江南開中學校門,前段時間,她從學校新領了兩套夏裝校服。
羅寒曦在自己的臥室裡把新校服展示給記者看,一套是運動裝——白色PoloT恤,配黑短褲;一套是正裝——白色短袖襯衣,配黑色百褶短裙,外加一條紫色小領結。
羅寒曦把正裝夏裝校服穿在身上,配上白色長筒襪和黑色系扣皮鞋,看起來青春靚麗,陽光活潑。
剛剛從小學畢業,羅寒曦還念念不忘曾經穿過的人民小學水藍色長袖連衣裙款的校服。「我最喜歡它融入中國風的設計,連衣裙顏色清新,時尚、現代,領口處有一個中國結的盤扣,給服裝畫龍點睛。」這條裙子還配了一件藏青色棉線外套,天氣涼時,加外套很搭。
男生是水藍色短袖T恤+藏青色到膝蓋的寬鬆短褲,另外還有一套是水藍色長袖襯衣+卡其色長西褲。
剛上小學時,那時的校服色彩更為跳躍,上裝是白色襯衣,配印有校徽的紅色毛背心,下裝配蘇格蘭風紅白格子裙。羅寒曦說,學校的校服不是一成不變的,不同年級有時會有些差別。而她們也不是天天穿校服上學,一般是參加大型演出、有接待任務,或上公開課、外出比賽時才會穿。
談起00後流行的文具,羅寒曦滔滔不絕,打開書包裡的筆袋,裡面的文具讓人眼花繚亂。編織布料做的筆袋看起來小巧玲瓏,裡面卻是分層設計,可以裝10多支不同功能的筆和各種不同用途的文具。一條圓柱形的橡皮,看起來貌不驚人,但下方有一個按鈕,按動後橡皮就會抖動起來,「這是自動橡皮檫,它能幫你完成驚喜的修改。」一個塑料的盒子,頭部呈圓弧形,「這是可以更換芯的修正帶,寫作業有錯的地方,可以撕一塊白色的紙條貼在作業紙上修改。」筆袋裡的筆顏色各不一樣,有螢光筆、彩色中性筆、高光筆,比七色彩虹還多彩,能畫出螢光黃、桃紅、晶藍等顏色,「不同顏色的筆用來記筆記,做批註,以免混淆。高光筆的用處主要是畫動漫塗人物的眼鏡,會顯得更有神採。」
據了解,兩江南開中學校服還有春秋正裝、春秋運動裝、冬裝外套等款式,這也讓羅寒曦充滿期待。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黃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