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民間遊戲:斜跳棋、樽棋、八子棋、吃子棋
本文屬蓮姐說民間遊戲原創,素材來自網絡,如果喜歡請關注我
導語:斜跳棋、樽棋、八子棋、吃子棋
斜跳棋:斜跳棋是一項二人對弈遊戲,因其行棋方向是沿斜方向走得名。遊戲過程:1.布子。斜跳棋的棋盤由橫縱各10格,共計100個黑白相間的小正方形構成正方形。每一個白色的小正方形為一個棋位,黑色的小正方形不是模位,共有50個棋位。斜跳棋共有40枚棋子,雙方各執20枚。雙方分別將棋子布在離自己最近的四橫白色小正方形內。2.走子。雙方輪流走子,可以斜方向移動棋子,橫縱方向不可移動,棋子不能走到黑色的小正方形內。雙方行棋的目的就是吃掉對方的棋子。
斜跳棋有多種行棋方案:步行:一次只能移動一個棋位,只能前行,不能後退。跳吃:斜著跳過敵棋,被跳過的敵棋要被移出棋盤,棋子跳躍的條件是,當輪到自己行棋時,斜前方有一枚敵棋阻擋,並且對方棋子後面恰好有一個空棋位,那麼就可以跳過這枚棋子,落到空模位上,並將跳過的棋子移出棋盤。只要是符合跳子的條件,就可以連著跳,並且在跳子的過程中可以改變方向。結束跳子後將所有跳過的敵方棋子移出棋盤。若是對方的兩枚棋子連在一起,則不能跳躍吃子,但如果這兩枚棋子不在同一連線上就可以將其中的一枚棋子吃掉。前方阻擋的棋子若是自己的棋子,那麼只能等前面的棋子移走,後面的棋子才能移動。自由子:當某方的棋子到達敵方的底線,就成為自由子。自由子既可以前進也可以後退,並且在沒有棋子阻礙的情況下,可以一次移動多個棋位。吃子與被吃的情況與其他棋子一樣。3.勝負。當一方感覺自己已無力再戰,並且不能贏過對方,則宣告失敗。若雙方均感覺無心再戰,則可算作和棋。
樽棋:在託馬斯·海德的《東方局戲》有梅模的相關記載。遊戲過程:1.布子。樽棋的棋盤由八條橫線構成,每條橫線上有8個棋位,共64個棋位。棋子共32枚,雙方各執16枚棋子,每個棋位上可以放1枚以上的棋子,因此棋子可以疊加。布子時,雙方將棋子全部放在離自己最近的兩條橫線的棋位上。2.走子。走子前,需擲骰子,每回合需擲2個骰子,每次可以移動2枚棋子,2枚棋子移動的步數分別為擲出的骰子數。棋子可以跳過自己的棋子或是對方的棋子前進。當棋子到達對方的底行時,開始向後移動,沒有移動到對方的底行的棋子繼續向前移動。當擲出骰子數為n、n-1時,棋子的移動的步數為2n-1、n-1;或者是2n-1、2n-2。3.勝負。以將所有的棋子移回初始位置為勝。
八子棋:八子棋是湖南寧鄉人周國建在圍棋的基礎上經過簡化後發明的一種棋藝遊戲,與圍棋玩法類似,是傳統圍棋在現代日常生活中的傳承和發展。遊戲過程:1.布子。八子棋棋盤棋子共16枚,雙方各執8枚,以黑、白兩色區分。另有紅子2枚,為公共百搭棋子,雙方均可使用紅子來連棋。備子雙方各5枚,每回合中備子可取代紅子。開局後,黑棋先落子,白棋後落子,可任意放入棋盤空棋位上。2.走子。對弈雙方輪流移動己方棋子,沿線移動一格到達空棋位,一次只能走一格。走子過程中,當雙方備子用盡而勝負未分時,雙方可再加2枚備子,直至分出勝負。3.勝負。先將己方的8枚棋子在縱向、橫向或斜向上連成一條線的一方為勝。
吃子棋:吃子棋是一項傳統的二人對弈遊戲。遊戲開始時以吃子為目的,再以活子為目的,故而得名。遊戲過程:1.布子。吃子棋棋盤如圖1所示,是五橫五豎的直線交叉圖,共有25個棋位。棋盤呈菱形,雙方各10枚棋子,雙方棋子用不同顏色或不同材質材料製成,以便於區分。對弈雙方分別將棋子布置在靠近己方角上的10個棋位上。
2.走子。遊戲開始前,一方手裡握1枚棋子或者空拳,讓對方猜,如果猜對,對方先行。先行一方必須選擇黑色棋子,然後雙方輪流移動自己的棋子,每次僅限移動1枚棋子,每次移動一格。3.吃子。在同一線上,當己方棋子與敵方棋子相遇時,可跳過該棋子,然後將其吃掉。4.勝負。當一方棋子被全部吃光時,遊戲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