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漢仁 實習生 袁宇通 文/圖
曾幾何時,打保齡球被認為是一種身份的象徵,如同眼下的高爾夫球一般,在海口高端消費群裡風靡一時。但時至今日,保齡球活動已經鮮有人問津,哪怕是「每局10元」的低價也難以博得人們青睞。
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是海口保齡球產業最為輝煌的時期,全市高檔保齡球館多達12家。但是好景不長,2002年以後,多家保齡球館相繼關門,到2013年海口只剩下泰華保齡球館還在營業。今年7月的一場颱風,讓海口保齡球館的這一根獨苗陷入了生死的抉擇。
1最後一根稻草
曾經風靡一時 期待繼續經營
今年7月以前,泰華保齡球館還處於慘澹經營的狀態。打一場球的價格從以前一局20元降到了10元,儘管如此,依然沒有多少客人前來。
7月18日登陸的超強颱風「威馬遜」,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泰華保齡球館被超強颱風掀翻了屋頂,伴隨著颶風而來的暴雨從破損的屋頂灌入,將球館內價值數百萬元的設備盡數泡壞。
「機器進水和球道損壞,球館現在還沒有辦法恢復營業。」球館負責人劉先生介紹,得等到保險公司的賠償金到位,才有足夠的資金來修復損壞的房頂與設備。
泰華保齡球館在1988年開業,從球道到機器用的是全套從韓國進口的達克斯設備。去年中韓文化交流年,韓國人聽說海南還保留著完整的保齡球設備非常驚喜,還特地組團來海南打保齡球。
2曾經風靡一時
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保齡球在海口進入輝煌期,成為椰城人民最主要的娛樂方式之一。當時打保齡球每一局的價格高達四五十元,這樣的高價格在當時並不是人人都玩得起的。雖然價格高昂,但是保齡球生意仍然火爆無比。打保齡球在當時成為了一種身份的象徵,很多生意人把請客戶打保齡球列入到公關行程。保齡球館在當時成為了椰城的一道風景線,吸引了島內外甚至國際的保齡球愛好者來瓊打球。
「保齡球熱」迅速升溫,不少投資者見有利可圖,紛紛籌建保齡球館。僅海口,最多的時候就同時存在12家大規模的保齡球館。在1997年,一家16條球道的保齡球館一天的營業額就可以達到數萬元。高額的利潤讓不少投資者趨之若鶩,間接導致保齡球行業的衰落。
2002年之後,保齡球市場趨向飽和,各保齡球館之間的競爭也愈加激烈。同時伴隨著羽毛球、桌球、遊泳等傳統運動的興起,保齡球的客源開始日漸減少,生意也一落千丈。一局保齡球的價格也降到了白天10元、晚上15元,而低廉的價格並沒有挽回保齡球的輝煌。至2013年,海口保齡球館只剩下泰華保齡球館一根獨苗。
3期待繼續經營
海南開展保齡球運動的主陣地在海口,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到現在,保齡球在海南經過多年的發展也收穫了很多忠實的粉絲。
「颱風來之前我還去過球館打球,現在球館被掀翻了屋頂,機器也壞了,不知道哪裡還有地方繼續打保齡球。」今年56歲的王先生一臉遺憾地說,打保齡球陪伴了他近十年光景,美好的記憶都在保齡球的球道上,如果有可能他還會回來繼續打保齡球。
「雖然現在很多年輕人都喜歡上打羽毛球和遊泳等運動,但是也有很多人希望能繼續打上保齡球。」泰華保齡球館會員尹先生說,保齡球是一項很好的運動,它適宜人群廣,8歲到80歲都可以打。保齡球是一項高端休閒的運動方式,與現在流行的高爾夫球比起來有自己的特點。它不分時節,是少數一年四季全天候隨時可享受的體育運動之一,並且不限年齡不限人數,男女老少都可以玩。
4面臨生死抉擇
泰華保齡球館負責人劉先生介紹,運營一個高檔保齡球館所需要的成本相當大,少則數百萬元,多則需要上千萬元,再加上日常的人員開銷、球道與機器維護、場地費等費用,運營一家保齡球館的支出不是一個小數目,一個月的開銷就要接近10萬元。
而保齡球館人氣不旺、經營不好,一局僅收費10元也沒能拉攏消費者,讓球館更是陷入到一種死循環。「現在球館很多球道已經老化,我們又沒錢來修復更新,然後老化的球道、設備更不能吸引顧客。」劉先生遺憾地說。他經營這家球館已經超過15年了,正是因為多年經營,讓他捨不得放下,才苦苦堅持到今天。
「今年的颱風將球館的設備全部打壞,想要在市場找到相同的設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況且經濟效益也越來越差,不知道還能不能堅持下去。」劉先生坦言,球館目前正面臨生死的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