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盟開放邊境排除臺灣,民進黨挨轟治理靠「兩副藥」
歐盟26日公布7月1日開放邊境後旅客可入境的國家/地區名單,包括阿爾及利亞、澳洲、加拿大、喬治亞、日本、蒙特內哥羅、摩洛哥、紐西蘭、盧安達、塞爾維亞、韓國、泰國、突尼西亞、烏拉圭、安道爾、聖馬利諾、摩納哥及梵蒂岡,並且在「互惠」條件下包括中國大陸。
-
臺灣又被歐盟「拒之門外」 臺網友:蔡當局防疫不被認可
本文轉自【海外網】;圖源:路透社 海外網7月17日電歐盟16日更新開放外部邊界名單,自詡「防疫模範生」的臺灣地區又被排除在外。島內網友質疑,蔡英文當局推出的所謂「口罩外交」根本沒有發揮作用,且國際社會不認可臺灣當局的防疫。 據歐盟理事會發布的公告,歐盟16日更新開放外部邊界名單,建議成員國即日起對12個國家開放外部邊界,對中國(大陸)附帶「互惠對等」條件開放邊界,而中國臺灣地區不在名單內。臺媒感嘆,臺灣仍未被納入。
-
臺大公衛彰化萬人檢測 的確有潛在個案!
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陳秀熙今天上午表示,臺大公衛與彰化縣衛生局6月底合作,進行萬人血清抗體檢測以了解COVID-19的感染情況,發現縣內確有未被篩檢但有病毒抗體的「漏接者」、潛在個案,詳細調查分析結果預訂8月中旬公布。
-
歐盟擬開放內部邊境拯救旅遊業
歐盟擬開放內部邊境拯救旅遊業海洋歐洲聯盟委員會定於13日公布一份逐步重啟內部邊境的方案,為拯救歐洲多國旅遊業提供建議。路透社報導,目前歐洲內部幾乎所有人員流動已被叫停,即便在26個歐洲國家組成的申根區內部,至少17國也為遏制新冠病毒傳播採取了邊境管控措施。以往申根區內部不設邊境檢查。歐委會強調,各成員國政府決定如何重啟內部邊境時,應儘量採取統一標準,「協調一致、不帶歧視,儘量保持和諧」。
-
歐盟即將開放邊境 歐洲航安局發疫情高危機場名單
中新網6月2日電 據歐聯網援引歐聯通訊社報導,歐盟建議6月15日開放內部和外部邊界,歐洲航空安全局(EASA)為配合歐盟成員重啟機場邊境口岸,進一步完善機場防疫措施,日前發布了新冠病毒疫情高危機場名單,希望成員國加強對入境旅客的檢查工作。
-
繼日本、希臘後,歐盟也來打臉臺灣?
咔嚓,臺灣人的玻璃心又碎了。歐盟將於7月1日重開邊境,但首波只歡迎疫情未失控的加拿大、紐西蘭、澳大利亞等15個國家和地區的旅客,其中並未包含臺灣。這並不是國際社會第一次打臉臺灣的防疫成績,不久前,希臘洋洋灑灑列出29國開放名單,亞洲包括了日本、韓國和大陸,唯獨沒有號稱「防疫世界第一」的臺灣。日本首波開放泰國、越南和紐西蘭、澳洲,也是沒臺灣,蔡英文向來吹噓臺日關係有多親密,這個結果卻是個冷冰冰的反證。
-
義大利準備在6月3日對歐盟和申根國開放邊境
義大利準備在6月3日對歐盟和申根國開放邊境 2020-05-17 02: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歐盟向外部15個國家開放邊境,「歡迎中國人但不要美國人!」
經過漫長的疫情封閉之後,歐盟決定於7月1日起向其外部的「14+1」國開放邊界。據法國電視二臺6月30日報導,歐盟委員會堅稱,此舉並非試圖針對任何國家,這份名單也不會被政治化,因為歐洲各地依賴旅遊業的國家都希望重新開放邊界。
-
波蘭將對歐盟國家開放邊境 6月16日起恢復國際客運航班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當地時間6月10日,波蘭總理莫拉維茨基宣布,從6月13日起,波蘭將對歐盟國家開放邊境,此舉意味著,波蘭的歐盟內部邊境管控措施將恢復到疫情發生之前的狀態,對入境人員僅進行隨機抽查,歐盟公民出入或過境波蘭無需再進行14
-
西班牙不對中國開放邊界,歐盟成員國相互開放邊界
歐盟確定對在清單上的安全國家開放邊界歐洲聯盟(EU)的國家/地區已經確定了被視為「安全」的國家/地區清單,從7月1日起,它們將重新開放自3月中旬以來因COVID-19疫情而關閉的國家邊界,並且美國並在該安全地區名單內
-
蔡英文怕沒想到,叫囂「臺獨」的同時,卻被外界接二連三「拋棄」
儘管在今年年初,蔡英文在臺灣地區領導人的選舉當中實現了連任,但這並不代表選民對蔡英文在過去執政四年來的滿意。然而令臺當局措手不及的是,幾個月過後,疫情形勢出現有所放緩之時,日本所公布的首波解封名單中,卻將臺灣地區排除在外。這一消息對於臺當局而言,無疑令自己的處境非常尷尬。因為臺當局一直吹噓自己是「防疫優等生」,且還不惜下血本捐贈給日本200萬片口罩,但到頭來卻是落得這般結果。
-
蔡英文被日本和歐盟傷了心,「Taiwan can help」誰?
「打臉」行為頻頻發生在全球疫情局勢仍十分兇險的時候,臺灣民進黨開始著手準備「口罩外交」,對外宣稱臺灣地區具有超強防疫的能力,並吹噓「Taiwan can help」,希望得到西方國家的青睞與合作。但隨著多國解封邊境,臺灣地區都被排除在外,這讓民進黨當局一度十分尷尬。
-
臺清華大學教授李家同:臺灣不開放等於自殺
(圖/臺灣《中國時報》) 中國臺灣網3月23日訊 「臺灣若不開放,就等於自殺。」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李家同說,大陸高教往上提升是必然,「我們沒辦法去阻擋」;但關鍵在於,臺灣對於大陸學生及大陸人才赴臺,百般刁難,如不改善,兩岸差距會再拉大,臺灣未來只會走向自殺之路。
-
臺當局用12年前的方法評估瘦肉精美豬 臺學者質疑過時
記者會,出席的師大化學系教授吳家誠(左)、國民黨文傳會主委王育敏(右),質疑含瘦肉精豬肉的安全性。(劉宗龍攝)圖片來源:臺灣《中國時報》 臺灣「食藥署」昨天公布開放美豬、美牛進口後的風險評估報告,其中一份是由臺大公衛學院項目助理教授莊育權於2018年所完成,內容大量結合臺大公衛學院食品安全與健康研究所教授吳焜裕在2007年的風險評估方法,對此臺灣陽明大學藥物科學院院長康照洲質疑,雖然公式本身不會因年代變更帶來改變,但若帶入數值太過久遠,結果就可能會與現況不同,無法代表現況。
-
臺灣開放境外學生回臺與外籍人士來臺就醫...
陸生能來臺了!指揮中心今日召開例行記者會,教育部政務次長劉孟奇表示,目前開放境外生回臺,依舊從應屆畢業生開始,陸生也有包含在開放範圍。接下來將配合指揮中心的檢疫情形與量能,視情況開放學位生與新生回國。劉孟奇指出,目前教育部共開放19個國家地區境外生回臺,教育部也在桃園機場設立境外生接待櫃檯,第一波先開放應屆畢業生。
-
臺灣彰化萬人測血清已有陽性反應,陳時中:沒看到報告
臺灣彰化衛生局與臺大公衛學院攜手合作,6月11日啟動「萬人血清檢測」,已經檢驗近3000人、目前初步發現部分受檢者血液抗體呈陽性反應,有學者認為當地可能有潛在感染。對此,臺灣地區「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日回應稱,檢驗報告還沒完成,還沒有看到,目前也只看到相關新聞。
-
臺教授:臺灣不開放等於自殺 兩岸差距將拉大
臺海網3月23日訊 據中國時報報導,「臺灣若不開放,就等於自殺。」臺灣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李家同說,大陸高教往上提升是必然,「我們沒辦法去阻擋」,關鍵在於,臺灣對於陸生及大陸人才來臺,百般刁難,如不改善,兩岸差距會再拉大。
-
蔡英文剛被日本狠狠打臉 緊接著迎來歐盟一記重拳!
歐盟開放18個國家和地區旅客入境,沒臺灣。臺灣民進黨當局大搞「口罩外交」後得意地吹噓「Taiwan can help」(臺灣可以幫忙),不料多國解封邊境,臺灣都被排除在首波清單之外,讓不少人「玻璃心碎了一地」。
-
蔡英文大搞「口罩外交」,如今臺灣「國際地位」真的變了
就在這時,臺灣地區民進黨卻在這個節骨眼上卻搞起了「口罩外交」。向口罩資源緊缺的歐洲國家進行口罩上的資助。但面對臺灣地區的如此熱情,歐盟公布出的7月1日擬開放邊境後的旅客國家和地區的名單中並沒有包含臺灣地區在列。顯然,在這次的臺灣地區的「口罩外交」是「熱臉貼在了冷屁股上」。
-
歐盟7月1日起對外開放邊境:禁美俄等國訪客
7月1日起重新開放其對外邊境(自今年3月16日以來受疫情影響限制非必要旅行而關閉了歐盟邊境)。經過了本周幾次會議之後,27個申根國家仍未能達成統一具體對哪些第三國可以自由入境並在歐盟內通行的白名單。 歐盟的意圖是對那些流行病學疫情情況與歐洲大陸相似的第三國以限制性的方式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