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中國區榜單出爐:編程貓...

2020-12-11 前瞻網

2020 年12月10 - 11日,《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全球青年科技領袖峰會暨榜單發布儀式在浙江紹興隆重舉行。 

以下為《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 人」2020 年中國區榜單獲獎人名單(排名不分先後):

1.巨 龍

獲獎年齡:33 歲

職位:麻省理工學院物理系助理教授

獲獎理由:創新實驗手段,揭示了石墨烯的全新物理特性和應用前景。

2. 萬蕊雪

獲獎年齡:30 歲

職位:西湖大學西湖學者

獲獎理由:通過對剪接體分子機器的高解析度結構解析,研究揭示了真核生物細胞內最基礎、最重要的生命過程之一:RNA 剪接的分子機理。

3. 崔 好

獲獎年齡:30 歲

職位:Bota Bio 創始人兼 CEO

獲獎理由:深耕合成生物學領域,創立的 Bota Bio 用 「集成化」、「自動化」、「模塊化」的解決方式,高效精準改造、高通量有效編輯篩選目標微生物。

4. 賀 煜

獲獎年齡:33 歲

職位:南方科技大學深圳量子科學與工程研究院副研究員

獲獎理由:獲獎人在量子計算和量子網絡方面取得了系列開創性成果,用前沿量子技術操縱單個原子、電子和光子,在微觀世界構建未來量子信息技術平臺。

5. 劉 翀

獲獎年齡:34 歲

職位: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化學與生物化學系助理教授

獲獎理由:開發了人工光合作用中的生物無機混合體系。

6. 施 一

獲獎年齡:35 歲

職位: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

獲獎理由:通過整合結構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等研究方法,對流感、伊波拉、寨卡和拉沙等重要病毒性傳染病病原的感染過程進行了深入研究,並取得了一系列重要進展。

7. 劉駿秋

獲獎年齡:30 歲

職位: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博士後

獲獎理由:獲獎人解決了集成光晶片和孤子頻率梳的幾個關鍵難題,成功利用集成氮化矽材料構建了超低損耗光學微腔,並一舉打通從設計仿真、到封裝測試的全部工業化生產流程。

8. 眭亞楠

獲獎年齡:33 歲

職位:清華大學助理教授

獲獎理由:獲獎人專注於機器學習、神經工程和機器人學前沿交叉領域,兼顧深層理論研究和創新技術應用,研究成果有望成為神經系統疾病的高效臨床治療手段。

9. 陶 偉

獲獎年齡:31 歲

職位:哈佛大學助理教授

獲獎理由:主導開發了多種具有獨特藥物遞送功能的智能載體系統,以實現重大疾病的高精準度、「按需」可控治療。

10. 劉 吉

獲獎年齡:35 歲

職位:南方科技大學機械與能源工程系助理教授

獲獎理由:通過仿生手段,實現面向人體技術的軟材料設計與製造。

11. 張 定

獲獎年齡:35 歲

職位:清華大學物理系副教授

獲獎理由:在錫烯薄膜中首次發現超導電性,並進一步提出第二類伊辛配對機制。

12. 鄭金星

獲獎年齡:33 歲

職位: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室主任

獲獎理由:獲獎人專注於強磁場與等離子體約束作用機制及關鍵技術研究,瞄準國家未來民用和國防高技術能源領域戰略目標——磁約束聚變堆和空間等離子體電推進,開展了中國聚變工程實驗堆(CFETR)及百千瓦級大功率磁等離子體推進器(MPDT)關鍵核心技術研究工作。

13. 童哲銘

獲獎年齡:32 歲

職位:浙江大學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獲獎理由:他以國家重大工程項目為載體,提出了重大裝備多學科協同數位化設計技術。

14. 唐 靜

獲獎年齡:35 歲

職位:史丹福大學研究員

獲獎理由:通過研發新一代可植入性人工視網膜,幫助視覺恢復,實現了納米線陣列恢復盲小鼠視覺,為患有黃斑變性等疾病患者的治療帶來新的可能性。

15. 邵 玥

獲獎年齡:34 歲

職位: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副教授

獲獎理由:聯合幹細胞與機械微系統研發出一系列「無胚化」人類胚胎學技術,填補了藥物研發中胚胎發育毒理研究的人源模型技術空白。

16. 徐伯均

獲獎年齡:35 歲

職位:杜克大學機械工程與材料科學系助理教授

獲獎理由:他利用納米材料和納米光子學技術,開發出了可穿戴的保暖或製冷衣物。

17. 諸葛群碧

獲獎年齡:33 歲

職位:上海交通大學副教授

獲獎理由:推動了超大容量光通信系統的實現,以及靈活智能光網絡的構建。

18. 劉 翀

獲獎年齡:33 歲

職位:芝加哥大學 Pritzker 分子工程學院助理教授

獲獎理由:開發新的電化學方法,從海水直接提取鈾和鋰,為以新能源為驅動力的可持續資源開發提供創新解決方案。

19. 韓 拯

獲獎年齡:35 歲

職位:山西大學光電研究所教授

獲獎理由:他用二維功能材料製造新型的納米電子器件,以新型的原子層次製造路線突破半導體工藝,為後摩爾時代電晶體工藝尋找新方案。

20. 李婧翌

獲獎年齡:35 歲

職位: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統計學副教授

獲獎理由:針對前沿的生物學問題創新性地開發了多種統計學方法,尤其著重於對大規模基因組和轉錄組數據進行分析方法的開發。

21. 李天馳

獲獎年齡:30 歲

職位:編程貓創始人兼 CEO

獲獎理由:他帶領團隊從 0 到 1 開發出極具創新力的青少兒編程工具,給編程教育行業帶來變革。

22. 劉 哲

獲獎年齡:34 歲

職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獲獎理由:獲獎人在密碼工程和網絡空間安全領域深耕多年,提出了一系列兼顧安全性和高效性的密碼算法實現技術,解決了經典公鑰密碼算法難以在資源受限的物聯網設備和嵌入式晶片上部署的問題。

23. 趙慧嬋

獲獎年齡:31 歲

職位: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助理教授、特別研究員

獲獎理由:她針對軟體機器人的大形變傳感難題,提出了基於光信號的傳感方案,為軟體智能假肢嵌入多模態傳感功能,實現了智能手對人手觸覺功能的仿生。

24. 聶禮強

獲獎年齡:35 歲

職位:山東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獲獎理由:獲獎人深耕多媒體內容分析與搜索,致力於解決關聯模態的顯性融合、數據模型的知識引導等關鍵科學問題。

25. 李一帆

獲獎年齡:34 歲

職位:禾賽科技 CEO

獲獎理由:帶領禾賽打造出一系列引領全球自動駕駛行業的雷射雷達產品。

26. 鄢仁鴻

獲獎年齡:29 歲

職位:西湖大學助理研究員

獲獎理由:通過對新型冠狀病毒表面 S 蛋白受體結合結構域與細胞受體 ACE2 全長蛋白複合物結構生物學研究,首次成功解析出 ACE2 全長蛋白與新冠病毒 S 蛋白受體結合結構域的複合物結構。

27. 楊怡豪

獲獎年齡:31 歲

職位:浙江大學百人研究員

獲獎理由:他首次實驗實現三維光學拓撲絕緣體,並開發了基於太赫茲拓撲光學的片上通信,還在拓撲物理學的研究中探索了一種從未被發現的準粒子 ——自旋為 1 的外爾準粒子。

28. 韓 達

獲獎年齡:34 歲

職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院研究員

獲獎理由:通過核酸分子工程技術創建功能化和智能化的核酸分子器件及系統,並將其應用於生物醫學和細胞生物學研究中。

29. 金 陽

獲獎年齡:31 歲

職位:鄭州大學副教授

獲獎理由:發明了突破性的新型固態電解質熔融鋰金屬電池體系,有望改變電網儲能行業的技術格局。

30. 譚 驗

獲獎年齡:34 歲

職位:深圳未知君生物CEO

獲獎理由:研發出新型糞菌移植全菌及配方菌膠囊,為腸道及其他系統性疾病提供新的緩解或治療方案。

31. 易津鋒

獲獎年齡:32 歲

職位:京東(上海)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

獲獎理由:獲獎人研發的系統利用海量脫敏數據與 AI 技術,可較為精準地分析和預判海量用戶的共性和個性化需求,以及商品上市後的市場表現,給出可量化的最優取值建議,讓商品的設計、研發周期縮短。

32. 沈 超

獲獎年齡:35 歲

職位:西安交通大學教授

獲獎理由:獲獎人致力於智能系統的行為感知和可信計算,實現在對抗環境下智能系統的安全可靠和可信計算。

33. 何 霆

獲獎年齡:34 歲

職位:北京藝妙神州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 CEO

獲獎理由:自主研發了整套基因細胞藥物技術平臺,開發了新一代 CAR-T 技術,為人類攻克白血病、骨髓瘤提供了更好的解決方案。

34. 南天翔

獲獎年齡:31 歲

職位:清華大學微電子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獲獎理由:獲獎人突破現有瓶頸,使得天線可集成化和微型化。

35. 于欣格

獲獎年齡:34 歲

職位:香港城市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助理教授

獲獎理由:他開發了一種超薄類皮膚、無線的電子觸覺反饋系統,該系統可以實現多觸覺感知。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中國榜揭曉:編程貓...
    今日,全球權威青年科技創新人才榜《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TR35)2020年中國區榜單發布,憑藉帶領編程貓持續開拓創新,運用科技力量推動中國編程教育發展,編程貓創始人兼CEO李天馳成功入榜。
  • 編程貓李天馳等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
    今日,全球權威青年科技創新人才榜《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TR35)2020年中國區榜單發布,憑藉帶領編程貓持續開拓創新,運用科技力量推動中國編程教育發展,編程貓創始人兼CEO李天馳成功入榜。
  •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2020年中國區榜單
    韓達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2020年中國區榜單 2020-12-11 13: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中國榜單將揭曉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中國榜單將揭曉 澎湃新聞記者 賀梨萍 2020-12-01 17:33 來源
  • 雅禮中學校友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2019中國科技創新35人榜單
    2019 年 12 月 14 日,EmTech China 全球新興科技峰會揭曉第三屆「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中國榜單,湖南省雅禮中學校友陳丹琦作為「先鋒者」入選其中。《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是由麻省理工學院出版的雜誌。它於1899年作為「技術評論」雜誌而成立,隨後,《麻省理工科技評論》開始商業化,開始面向大眾銷售,其針對人群包括:高級管理人員、研究人員、金融家和政策制定者,以及麻省理工學院的校友。
  • 上海交大諸葛群碧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
    近日,《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發布了「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2020 年中國區榜單獲獎人名單,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諸葛群碧副教授入選。
  • 山西大學韓拯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
    12月10日-11日,《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全球青年科技領袖峰會在浙江紹興開幕,同時《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Innovators Under 35)2020年中國區榜單發布,山西大學光電研究所教授韓拯光榮上榜。
  • MIT發布「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榜單
    12月10-11日,在全球青年科技領袖峰會上,《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發布中國「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榜單。據悉,自 1999 年起,《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每年都評選出 35 位 35 歲以下的青年科技創新人才。
  • 雅禮中學校友陳丹琦入選「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中國榜單
    三湘都市報12月17日訊(通訊員 何仁芳 鍾漓 記者 劉鎮東 黃京)近日,EmTech China全球新興科技峰會揭曉第三屆「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中國榜單,雅禮中學校友陳丹琦作為「先鋒者」入選其中。
  • 禾賽科技董事長李一帆 入選「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榜單
    近日,《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全球青年科技領袖峰會在「名士之鄉」紹興舉行。數百位國內外行業專家、青年科技領袖和商業精英齊聚一堂,碰撞新思想、分享新觀點。同時,全球最權威的青年科技創新人才榜——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TR35)2020 年榜單也在現場重磅發布。禾賽科技董事長李一帆榮獲創業家稱號。
  •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2020年中國科技英雄榜報名開啟
    2019 年 12 月,第三屆 「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 中國榜單在 EmTech China 全球新興科技峰會現場揭曉。3 年時間、105 人、百餘項世界級突破性研究成果與科學發現,藉此從幕後走向臺前,讓科研之花在實驗室外得以綻放。
  • 僅35人!山東大學4人登上麻省理工重量級榜單,年齡最小才29歲!
    12月10日,全球青年科技領袖峰會暨《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國"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頒獎典禮在"名士之鄉"紹興啟幕。峰會上,重磅發布了第四屆《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中國區榜單。
  • 李紀為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全球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榜
    評選結果,即2020 年度全球「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 人」榜單。在入選榜單的五位華人中,香儂科技李紀為博士是唯一一位在中國大陸的入選者。Innovators Under 35 評選開始於1999 年,每年在全世界範圍內遴選出35位35歲以下的科技創新者。Innovators Under 35 每年所挖掘的新人及其項目都極富創新性。各位在影響力、創新能力、進取精神、未來發展潛力、溝通能力以及領導力方面都表現優異。
  • 報導 | 李紀為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全球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榜
    近日,MIT Technology Review 公布了第20 屆Innovators Under 35 評選結果,即2020 年度全球「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 人」榜單。在入選榜單的五位華人中,香儂科技李紀為博士是唯一一位在中國大陸的入選者。
  •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年度青年科技英雄榜即將揭曉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自 2016 年落地中國,就在關注中國新興科技領域的創新力量,從實驗室裡最新的技術研發成果,到各前沿領域的科技創業者們所取得的裡程碑式進展,青年科技人才是其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 這句話不只適用於梁啓超身處的那個年代。
  • 因深度學習成就,香港大學羅平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亞太區「35...
    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按: 12 月 3 日,《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在新加坡公布了 2020 年「35 歲以下創新者」(Innovators Under 35,簡稱 TR35)亞太區榜單。
  • 電子科技大學80後教授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科技青年榜
    1月21日,《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國「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正式公布2018 年獲獎名單,電子科技大學基礎與前沿研究院教授呂琳媛成功入選,她也是西部地區唯一入選者!正像總書記說的:「科技工作者要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青年強則中國強。延伸閱讀:自 1999 年起,《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每年在世界範圍內評選35歲以下的科技創新領軍人物,獲獎人曾包括:谷歌創始人拉裡佩奇、Facebook 創始人扎克伯格等。
  • MIT「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榜單揭曉!
    近日,全球青年科技領袖峰會揭曉了中國最權威青年人才榜單—《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TR35)評選結果。據悉,《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自1999年起每年在全球範圍內評選35歲以下的科技創新領軍人物,自2017年落地中國以來,這一權威榜單評選得到了國內外眾多專業領域權威人士的支持。在此次TR35中,10餘位青年人才或將為今後我國生命科學領域的騰飛注入新的活力。
  • 微生物所施一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年度中國科技青年英雄榜
    2020 年 12 月 10 - 11 日,《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全球青年科技領袖峰會暨榜單發布儀式在魯迅故裡——浙江紹興啟幕。經過全球 50 餘位頂級科學和技術領袖長達一年的嚴格評審,「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 (Innovators Under 35)中國榜單正式發布。
  • 上海交大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院韓達研究員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
    2020年12月10日,全球青年科技領袖峰會揭曉了中國最權威青年人才榜單—《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TR35)評選結果,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院和仁濟醫院的PI韓達研究員獲得「遠見者Visionaries」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