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八月底,歐洲南方天文臺宣布了一個重大發現——觀測數據表明在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比鄰星周圍存在一顆處於宜居帶的類地行星,並將其命名為比鄰星b。
對於三體迷來說,比鄰星b有著特殊的意義。距離我們大約4.2光年的比鄰星是構成三星系統半人馬座α星的一員。而有趣的是,半人馬座α星正是《三體》中的三體星系,所以比鄰星b自然就成了現實版的三體世界。
據研究人員分析,比鄰星b的大小約為地球的1.3倍,很可能是一顆巖質行星。由於比鄰星是一顆暗淡的紅矮星,因此儘管比鄰星b距離母星很近——約692萬千米,但仍得以處在宜居帶中。另外,與《三體》中不同,比鄰星b幾乎不會受到另外兩顆恆星的影響,從而無需像三體世界那樣遭受恆紀元和亂紀元的無序交替。三體人,意外不意外?驚喜不驚喜?終於可以過上幸福的生活了,浸泡!浸泡!
不過,別高興得太早,讓我們先弄明白宜居帶的含義。位於宜居帶中的類地行星就真的宜居嗎?其實不然。
宜居帶指的是一顆恆星周圍溫度適宜,允許液態水存在的區域。關於生命,目前有且僅有地球一個樣本,而這個樣本告訴我們水是生命之源。於是,科學家創造了宜居帶的概念,用以篩選可能存在生命的系外行星。
顯然,宜居帶充其量只能算得上是系外行星存在生命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火星用現身說法告訴我們,要支撐起生命的生存,僅僅處於宜居帶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大量的配套。比如,行星上到底存不存在水以及有無適宜的大氣、磁場等。
現在,NASA的一項新研究給三體人帶來了利空消息。這項發布在《天體物理學》上的研究表明,在比鄰星b的軌道上,類似地球的大氣是難以維持的。
NASA的研究人員基於錢德拉X射線望遠鏡的觀測計算出比鄰星的平均輻射,然後進行了一項計算機模擬——將地球置於比鄰星b所在的軌道,以研究比鄰星強烈的輻射和頻繁的耀斑對行星大氣的影響。
他們發現,在比鄰星的宜居帶中,行星遭受的極端紫外輻射要比地球受到太陽的強數百倍,使得大氣被剝離的速度高達地球在太陽系中所經受的10000倍。研究人員表示,在大氣流失率如此之高的情況下,比鄰星b的宜居性備受挑戰。
所以,三體人,你們還是先脫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