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沒頭沒腦的碰撞檢測到機智的雷射雷達導航,從只能夠掃掃地到兼顧拖地,從貴婦才能夠擁有到喜聞樂見的友好價格,掃地機器人用幾年時間快速地迭代設計,順手改變了我的生活。畢竟還不用再自己掃地拖地,也不會被念念叨叨該去掃地拖地,實在是人生一大慶事。(再設置個定時清掃,還能得到一個聲音強勁且持久還會自己跑來跑去的起床鬧鐘,可以說相當划算了!)
所以掃地機器人的升級方向就是有更高的吸力、再大的水箱以及更多的傳感器,少不了更實惠的價格?答案肯定會是,可同樣肯定的是不會這麼簡單。這也是石頭科技在經過一年時間後才推出的旗艦升級款,也就是石頭掃地機器人 T7 給出來的答案。
不僅是改進,還有改了回來的......
按照傳統慣例,應該先說明石頭掃地機器人 T7 在硬體層面上的變化,比如說略微改改的按鍵面板呀,更耐用的表面處理呀,更好的模塊化設計等等。可是這些說不上是關鍵,起碼在我個人看來,其最大也最應該的變化,那就是配套的充電底座從 P5/S5 的小尺寸改為 T4 時的全尺寸。
確實充電底座的功能也就是用來充電而已,可是小尺寸版本由於自身重量以及接觸面積的緣故,經常出現掃地機器人在回充時推移導致無法成功充電的情況。所以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石頭科技在 P5 的充電底座處追加了兩個雙面膠以加強固定。
更好的解決方案嘛,自然是將充電底座給改回去,這也絕對是老用戶們(起碼我是要)拍手叫好的的改進,不對,這明明是改了回去呀......並且全尺寸的充電底座還具備線材收納能力,好好整理一番看起來要舒心些,也不會有過長的電源線積灰的情況出現。
掃地機器人自身當然也要努力,其各個改進之處可以說是一目了然的。
畢竟在這白色的機身上用三顆銀灰色的實體按鍵,想要看不清或者是分不清都不行。此外石頭掃地機器人 T7 上蓋的表面工藝從此前的高光免噴漆改為 IMR,也就是模內轉印。這兩種工藝看起來和摸起來的區別並不大,都頗為嶄新靚麗有質感。可相比起前者在實際使用時,撕掉保護膜就馬上出劃痕的脆弱而言,石頭掃地機器人 T7 可要堅固耐用多,也就是指紋痕跡比較明顯,建議還是買貼紙吧。
要是簡單點來說,石頭掃地機器人 T7 的硬體架構相比起自家的掃地機器人們是更新的一嗲,在設計理念、性能以及使用體驗等方面都有著根本性的不同。可是有一點保持不變,那便是耗材的兼容性。
是的,石頭掃地機器人 T7 的主刷、邊刷、濾網以及拖布等耗材均可與此前的掃地機器人通用兼容,特別適合在耗材優惠時囤貨。並且石頭掃地機器人 T7 隨機附送的配件相比此前更多,其中雲石白版本額外附送一個濾網以及 10 個一次性拖布,雲石金版本則額外附送一個濾網以及 1 個抹布(可多次使用),購買可根據個人需要進行選擇。
更關鍵的是石頭科技重新設計的水箱以及圍繞水箱的一系列細節設計,大大地提升掃地機器人拖地地實用性。
因為石頭掃地機器人 T7 的水箱不再是與拖地模塊二合一,而是在機身上的模塊化設計。這就是的水箱有更大的空間和容量,達到 297 ml 也就是一瓶罐裝可樂,是此前拖地模塊容量的兩倍。這更大的水箱容量自然是讓掃地機器人能夠覆蓋更大的面積,也有足夠的空間塞點細節設計進去。
就說這模塊化的設計使得更換水箱要更為方便,也能夠直觀地查看剩餘水量。石頭科技還在水箱的進水口加了個濾網,以避免雜質進入導致堵塞機身水路或者是影響拖地效果。只不過這個濾網的網眼是小而密集,在進水時還是得控制流量。
並且石頭掃地機器人 T7 的水箱採用的是電控出水設計,這要比起此前的植物仿生水箱,(也就是通過掃地機器人的移動而晃動出水)要有科技含量的多。所以在拖地時,掃地機器人可以根據需要控制出水量,避免拖布不夠溼潤沒有清潔能力,或者是過飽和留下一地水跡的尷尬。
相當有趣的,是石頭科技還略微改進了配套的拖地模塊。這改進要說起來倒是簡單,其實就是加了兩個彈簧,比起電控出水的科技含量低多了。可就是這麼個巧妙地呃設計,使得拖地模塊與水箱之間有互相的力,在正常放置的時候就是將拖地模塊往下壓。
所以如果說此前的拖地模塊是在「摸」地板,那麼石頭掃地機器人 T7 就可以說是「擦」地板。
能看到的,不一定能看到
外在的一目了然,內裡的變化就只能看帳面。要是就從帳面性能來說,石頭掃地機人 T7 的內置電池依然為 5200mAh,最大吸力則由於換用新的無刷電機提升至 2500pa,相比起此前有著 25% 的提升。可是官方標稱的續航能力依然是 150 分鐘或是 250 平方米,也就是性能提升續航不變。(安靜模式則能夠達到 200 分鐘)
當然一連串的問題也就來了,這 25% 的最大吸力提升意味著清潔能力有 25% 的提升麼?更大的吸力是不是意味著更為明顯的噪音?加入彈簧後的拖地模塊是否會影響掃地機器人的越障能力?拖地效果能更好麼?電控水箱還能夠有啥玩法?
首先是這清潔能力。確實石頭掃地機器人 T7 的最大吸力提升至 2500pa,是此前的 1.25 倍。這帳面看起來挺好的,然而表現在實際的清潔能力或者是效果上嘛......真的感知不明顯,甚至可以說是沒變化。
等等,可別誤會我說其清掃能力不行。而是相比起此前所使用的石頭掃地機器人 S5、T6 而言,在使用 T7 後並不會讓人有「更乾淨」的感覺。所以就以掃地的表現來說,石頭掃地機器人 T7 的保險依然是此前的優秀水準,足夠滿足日常居家使用。
倒是要強調的,那便是噪音。可別誤會,石頭掃地機器人 T7 的工作噪音並沒有降低,官方標稱在安靜模式時的表現相同,Max 模式則高 1dB。這相比起吸力的提升,噪音幾乎不變可以說是相當友好的。不過我還是建議設置個起床時間的定時清掃,畢竟 Max 模式時的石頭掃地機器人 T7 可是個聲音足夠響亮並且會到處跑來跑去的鬧鐘呀。
上文提及到,在內置彈簧後的拖地模塊有向下的力能更好的擦地,這可能會對掃地機器人的越障能力有所影響,說白了就是會不會卡門檻。畢竟此前我在使用石頭掃地機器人 S5、T6 在安裝拖地模塊後,卡門檻的概率就會變高,這有下壓力的設定腦補下似乎會提升概率?
以實際實用的感受來說,石頭掃地機器人 T7 自身的越障能力並沒有改變,畢竟整體的運作方式以及履帶設計並沒有變化,所以常規的過門石、扣條以及落地窗等都不會是問題。簡單地來說,那就是此前用地掃地機器人在啥環境或情況瞎,不會卡住地依然不會卡,有卡住的可能還是有可能會卡。
不過得益於算法的提升,石頭掃地機器人 T7 不僅在清掃效率等方面有提升,脫困表現也有提升,這個就留到下文中再詳細介紹。
然而在拖地,石頭掃地機器人 T7 的越障能力卻受到一定的影響,可是和拖地模塊倒是沒關係。具體情況表現在石頭掃地機器人 T7 正對著過門石並且通過時,如果沒有安裝水箱以及拖地模塊時,其重心靠前倒是能夠快速通過。可是在安裝模塊化水箱以及拖地模塊後,尤其是前者在滿載時,履帶可能會恰到好處地卡住空轉,反而導致無法正常通過。雖然說這種情況出現在正對著過門時,要求較為嚴格,可是出現的概率還是會有的。
多少能夠挽尊的,那就是這新的拖地模塊使得掃地機器人的拖地實用性高不少,這也是得益於這個拖布支架恆壓浮動設計所帶來的下壓力。實際對比下來,個人感受是要比之前的石頭掃地機器人 S5 的拖地效果要好,主要表現在不會有水跡粘毛的二次殘留,以及貓食盆附近的碎屑痕跡清理地更乾淨,當然主要是苗苗的個人感受判斷,拖地效果也受到拖布的清潔程度與壽命影響。
這要說起來,功臣並不是只有新的拖地模塊,還有電控出水設計。這使得石頭掃地機器人 T7 能夠通過控制噴水量來保持拖布的溼潤程度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水平。具體表現在開始拖地時,將會調高噴水量使得拖布更快溼潤進入狀態,隨後則降低噴水量保持拖布在一定地溼潤程度,避免過飽和殘留水跡,也不會過幹而無拖地效果。
(當然這是控制噴水量來實現的,並不是直接檢測拖布的溼潤程度,所以是相比此前的植物仿生水箱要好些,實際效果依然受到拖布本身的乾淨程度和壽命影響。)並且石頭掃地機器人 T7 的模塊化設計水箱的容量更大,能夠清潔更大面積的家具環境,或者是進行多次拖地。此外在算法方面也使得拖地有更多的玩法,這個同樣留到下文中介紹。
對了,石頭科技還做了點微小的工作,那就是針對實際需求也就是在拖地時加入消毒液,我原本以為這是我媽的獨門秘訣,在入水口膠條、水箱以及內部水路等均經過調整,使得在使用消毒液時依然能夠正常工作不被腐蝕、,並且石頭科技在後續將推出掃地機器人專用消毒液,日常使用就更為方便。
硬體層面的提升更是有著新的算法加持,使得石頭掃地機器人 T7 的使用體驗、表現以及玩法等,都與此前的石頭掃地機器人們有所不同,並且差距不小。
就說最為根本的路徑規劃與清掃效率,實際測試在相同的面積、戶型的情況下,石頭掃地機器人 T7 清掃所需要的時間相比石頭掃地機器人 S5 要快,並且要快不少,甚至後者在建立地圖後再次清掃,所需要的時間更長了......
可能也是得益於新的算法,使得石頭掃地機器人 T7 的脫困能力更強,能夠從容易進不容易出的圓邊底座自行脫困,而 ZAEKE 知客工作室裡就有兩張這樣的小圓桌,石頭掃地機器人 S5 則多次嘗試均會被卡住。有趣的是後者在被卡住時選擇回充,此時卻能夠成功回充,看來是硬體有脫困能力可是被老算法耽誤了。
有著新的算法加持,石頭掃地機器人 T7 在第一次清掃也就是建立地圖時,還能夠更好地自動劃分房間,當然能夠在其自動劃分的基礎上再手動調整。以此為基礎結合電控出水設計,進而新增了更多的玩法,ZAEKE 知客在這裡就簡單地羅列一番:
新增多樓層識別,最多可記憶 4 張地圖,方便複式或躍層居家使用;此前的石頭掃地機器人只能夠記憶一張地圖,所以在移動至別的樓層時,便需要重新建立地圖或者是使用原有地圖進行清掃,整個工作流程以及實際清掃時間都較為弱雞。能夠記憶多地圖的石頭掃地機器人 T7 在第一次建立地圖後,後續則能夠識別出自己所處於的樓層並且調用相對應的地圖。
甚至腦洞開下,還能夠記住自己家、父母家、工作室等不同地方,然後每天帶著掃地機器人上班下班,周末回家,一臺機器滿足三房!(誤)
能夠針對房間自定義清掃順序以及清掃/拖地模式;可以自定義石頭掃地機器人 T7 清掃房間的順序以及每個房間設置不同的清掃方式。如臥室使用安靜模式與低噴水量,廚房則採用 Max 模式以及中噴水量,廁所則使用 Max 模式與不噴水。進一步精細化匹配個人習慣,這樣能夠實現周末早上睡覺的時候掃地機器人進臥室時安安靜靜,出去則火力全開。
虛擬牆進一步增強,可實現拖地禁區,並且可判斷拖布模塊是否安裝;在原有的虛擬牆基礎上,新增拖地禁區。實際作用舉個例子就是將客廳的地毯設置為拖地禁區,這樣石頭掃地機器人 T7 在安裝拖地模塊時會自動避開該區域,而在卸下拖地模塊時則正常清掃。大概類似正常人拖地都知道把地毯收起來或者是繞著走,反正就是不能弄溼的意思了。
智能判斷未清掃區域所需耗電量,並且在充電至足夠清掃是進行清掃;此前的石頭掃地機器人在清掃時出現電池電量不足,將會自動回充並且充電至 80% 後才會繼續清掃。而石頭掃地機器人 T7 在出現類似情況時,將會根據未清掃的面積計算出所需要的電量,然後再充電至對應電量時進行清掃。也就是剩下一個房間沒清掃時充電至 30% 就足夠繼續清掃,而無需如此前一樣等待充電至 80%,整個掃地時間和效率會更好。
新的算法加持使得石頭掃地機器人 T7 要聰明不少,使用體驗自然也要愉悅些。然而其並非是完美的,同樣有可以吐槽的地方,這甚至是 ZAEKE 知客在短時間內體驗便能夠發現的事情,希望石頭科技的工程師們能夠在後續升級並加以改進。
首先是自動回充的剩餘電量閾值較高,達到 20%。石頭掃地機器人 T7 在剩餘電量為 20% 時,將強制回充,即便是在建立地圖後。雖說新的斷點續掃經過調整後,整個清掃過程會更快,可是如此高的閾值也使得其續航本質上只有 80% 的電量。在已經建立地圖後,其已經能夠判斷未清掃的面積所需要的時間,應該更進一步預估清掃後的剩餘電量是否足夠回充,或者給用戶選擇。
斷電續充有一個隱藏條件,那就是夜間時間自動關閉。這樣的設定初衷是為了避免夜間睡眠時,掃地機器人突然工作嚇到人。可是夜間時間並沒有明確給出,此時自動關閉斷點續掃也沒有相應的提醒。
地圖自定義清掃只能夠定義清掃/噴水,無法設置工作次數。石頭掃地機器人 T7 能夠針對不同房間設置相應的吸力以及噴水量,但無法設置清掃次數,強制為一次。有重複清掃以確保清潔程度的人來說,只能夠清掃完成後再次點擊清掃,或者通過多次定時清掃實現。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在 ZAEKE 知客看來,石頭掃地機器人 T7 或者說石頭科技在未來還能夠在硬體層面作些優化,甚至是在硬體層面作相當大的改動。如記錄多個 Wi-Fi,從而方便在不同樓層以及房間內使用。能夠檢測水箱的剩餘容量,進而對拖地面積進行預估以及提前預警。還有提升充電速度、續航能力甚至是實現自動更換拖地模塊,這樣便能夠實現掃地一次拖地一次,更為符合日常使用習慣。
畢竟這些都能夠實現的話,掃地機器人的實用性以及可玩性都有著飛躍的提升。當然我還想要鞋帶纏繞自解、自助上下樓梯、免手動清理塵盒以及自主加水等等一系列功能了啦,更是變成機器人只賣 999 塊錢。
說回正經的,作為石頭科技一年一度的旗艦之作,石頭掃地機器人 T7 將此前被用戶所吐槽的缺點,如充電樁、表面處理、水箱、拖地能力等,都一一做了改進,作為老用戶來說自然是十分受用。
得益於全新設計的模塊化水箱以及拖地模塊,將拖地的實用性大大增強,全新的算法則是讓清掃效果以及使用體驗進一步提升,更好地完成掃地機器人的本質工作,那就是不用自己動手,把地板掃乾淨擦乾淨。
在我看來,你的生活裡應該有 Ta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