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日記:強體質、換心情,跟我耍起「八段錦」

2020-12-20 安青網

戰「疫」日記:強體質、換心情,跟我耍起「八段錦」

2020-02-17 10:32:18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摘要】

時間:2020年2月15日地點:武漢金銀潭醫院記錄人: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內科ICU主管護師 霍佳佳霍佳佳在醫院帶領患者鍛鍊。圖片由安醫大...

時間:2020年2月15日

地點:武漢金銀潭醫院

記錄人: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內科ICU主管護師 霍佳佳

霍佳佳在醫院帶領患者鍛鍊。圖片由安醫大一附院提供

今天是來武漢的第20天,根據安排,我從南六重症病區轉崗到北五病區工作,這個病區收治了一些較輕症的患者。

走進隔離病房,聽到幾位患者在聊天,突然有些不習慣。往常在重症病房,聽到的都呼吸機的滴滴聲和醫護們快速匆忙的腳步聲。能聽到他們聊天,真好。

上午有個患者情緒低落,一直在說不想治了。我聽著心理特別難受,面對輕症患者,心理的護理和疏導太重要了。幫他們樹立信心,也許是最好的一味藥。

他們大多數是因為呼吸不暢而導致心情煩躁,我想到之前醫院重症護理年會時,學習過一段「八段錦」。這是一套健身功法,或許能增強他們肺部吐故納新的功能,讓他們呼吸起來暢快些。

於是我就說,我會耍一段「氣功」,你們想不想看?

剛打了一個招式,大家就表現得很有興趣。一個大姐立刻跟著我學起來。後來有個老太太快70歲了,也跟著後面很認真比劃。

後來我又教了他們一段呼吸操,做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鍛鍊。

有個患者說,做完之後,感覺呼吸都沒那麼累了。我告訴他們要堅持每天做,他們笑著說,一定堅持,下次你再來上班給你檢查我們的「作業」。

那一刻,我的心都化了,再苦再累,只要看到他們一天天在變好,一切都值了。(整理:周坤 張薇)

【專題聚焦】戰「疫」日記——「我們一定能贏!」

責任編輯:祁夢寶

免責聲明: 網站內所有新聞頁面未標有來源:「安青網-安徽青年報」或「安青網」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安青網聯繫。轉載稿件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相關焦點

  • 【戰「疫」日記】佟盛磊:我和我的戰「疫」姐妹們
    【戰「疫」日記】佟盛磊:我和我的戰「疫」姐妹們 2020-03-07 17: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微博上的戰"疫"日記 網絡連接起素昧平生的人
    原標題:微博上的戰「疫」日記 有的網友看了她上傳的照片表示很羨慕方艙種類豐富的盒飯,還有的網友在家裡感覺很焦慮、很緊張,看到她的微博後心情輕鬆了不少,這讓她覺得自己的記錄很有價值。   來自遼寧盤錦遼油寶石花醫院的常袁龍從2月11日開始,每天在微博上更新「96年男護士的武漢日記」。他作為醫院9人醫療隊中唯一的男護士,負責支援武漢雷神山醫院。
  • 我的戰「疫」日記——手機攝影大賽作品徵集
    為了傳遞抗「疫」正能量,講好廣東抗「疫」故事,中國新聞社廣東分社攜手碧桂園集團廣清區域,決定在2020年全球華人新春手機攝影大賽(廣東賽區)中增設「我的戰『疫』日記」比賽專題及獎項,徵稿延遲至2020年4月(暫定)。
  • 來看房山這位「逆行者」的戰「疫」日記!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全國各地紛紛打響阻擊戰「疫」廣大醫護人員因為職責>就是「逆行者」中的一個她主動請纓馳援武漢協和醫院西院1993年出生的她是安貞醫院支援武漢醫療隊員中最小的隊員這是一篇來自她的戰「疫」日記2020年我們度過了一個特殊的春節,在這個萬家團圓的時候
  • 溫州戰「疫」日記㊶24小時心理熱線醫生馬曉韻:換一種視角看問題...
    溫州戰「
  • 2802的一天「武漢:我的戰「疫」日記 17」
    共同戰疫《武漢:我的戰「疫」日記》2020年春節前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來勢洶洶,從武漢逐步向全國蔓延。CCTV-9紀錄頻道2月22日起,每晚19:54連續播出融媒體短視頻《武漢:我的戰「疫」日記》,微9時段全天滾動播出。為觀眾呈現危難中的守護相望,真實的「武漢時刻」。
  • 《我的戰「疫」日記》:有些故事可以盛開在時光深處
    在這樣的特殊時刻,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推出了融媒體系列短視頻《武漢:我的戰「疫」日記》,節目每集5分鐘,由醫護人員、普通市民、外地援助者等不同側面的武漢疫情親歷者們,採用「視頻日記」的主觀視角講述整個武漢在抗擊疫情過程中的溫暖故事。
  • 戰「疫」日記 ▏「我本是懷著一腔熱血來到武漢,沒想到還被照顧得...
    海南醫護人員湖北戰「疫」日記 ▏「看到患者病情慢慢好轉 我感到很欣慰」海南醫護人員湖北戰「疫」日記 ▏「所有人都在拼盡全力,勝利不會太遠,會如黎明一樣到來。」海南醫護人員湖北戰「疫」日記 ▏元宵節快樂,讓我們在春天相見,沒有口罩遮擋著笑臉海南醫護人員湖北戰「疫」日記 ▏在疫情面前,祖國何其強大!
  • 平凡一天「武漢:我的戰「疫」日記 19」
    CCTV-9紀錄頻道2月22日起,每晚19:54連續播出融媒體短視頻《武漢:我的戰「疫」日記》,微9時段全天滾動播出。為觀眾呈現危難中的守護相望,真實的「武漢時刻」。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紀錄頻道持續推出的融媒體系列短視頻《武漢:我的戰「疫」日記》系列,每集5分鐘,由醫護人員、普通市民、堅守崗位的普通勞動者等不同側面的武漢疫情親歷者們,採用 Vlog(視頻日記)的主觀視角講述整個武漢在抗擊疫情過程中的溫暖故事。
  • 戰「疫」日記---平凡的一天
    戰「疫」日記----平凡的一天 2020-02-19 20: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戰"疫"日記①】「我並不是什麼英雄,只是懷著初心救死扶傷」
    【戰"疫"日記①】「我並不是什麼英雄,只是懷著初心救死扶傷」 2020-02-03 21: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數據戰「疫」記丨我的復工日記
    其實,對於我和同事來說,與其說復工,不如說根本就沒有停工。臨近春節,剛回到貴州老家的我就接到公司董事長王磊的電話,讓我們構建一個網際網路疫情大數據系統,助力疫情信息的動態跟蹤和趨勢分析。疫情爆發後,各種消息鋪天蓋地。我們意識到,獲取權威、及時和全面的網絡信息將成為大眾普遍需求。
  • 【我的戰「疫」日記】佘香香:馳援武漢,我一生中最勇敢的決定
    【我的戰「疫」日記】佘香香:馳援武漢,我一生中最勇敢的決定 2020-03-01 18: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遼寧瀋陽:八旬老黨員寫下85篇戰「疫」日記
    這首名為《英雄華夏盡歡顏》的詩句,摘自瀋陽八旬老黨員劉桂華的戰「疫」日記。從2020年1月25日到4月15日,老黨員劉桂華歷經82天,以耄耋之年記下近四萬字的85篇戰「疫」日記。她在日記裡,記錄了一個個逆行而上的戰「疫」人,一樁樁感人肺腑的戰「疫」事。老人把感動寫在紙上,記在心裡,還把這85篇戰「疫」日記裝進了自家的家庭檔案。
  • 《上海街鎮報告》一線戰「疫」日記入藏市檔案館
    《上海街鎮報告》一線戰「疫」日記捐贈儀式在市檔案館外灘館舉行。 孫中欽 攝中新網上海4月7日電 (記者 張亨偉)7日,《上海街鎮報告》一線戰「疫」日記捐贈儀式在上海市檔案館外灘館舉行。從2020年1月28日起,一線戰「疫」日記共收入了近4000篇抗擊新冠疫情的感人事跡,以《上海街鎮報告》的形式被保存下來。日記以文字、圖片、音頻、視頻全媒體的形式,記錄了社區封閉管理、居家隔離防控、交通道口巡查、愛心捐款捐物、口罩預約登記、企業復工復產、嚴防境外疫情輸入等事無巨細的防疫工作。
  • 【戰疫日記】戰「疫」姐妹緣 玉蘭花開春天來
    而今天她日記中的主角不是自己,而是與自己搭檔多天的京山人民醫院的護士長李嬌。 頊雪蓮的日記中寫道:29床住的是一名74歲高齡的老大爺,身上長滿了張力性水泡,有的已經破潰露出了紅色的基底。每一天李嬌都會為患者更換藥物,一遍下來,細密的水蒸氣早已布滿了她的護目鏡。
  • 《凱哥日記》講述一個加拿大人眼中的中國戰「疫」故事
    現在,他推出了一本《凱哥日記》,這本書還有個副標題:「一個加拿大人的重慶戰『疫』」。《凱哥日記》作者喬拉·凱·伍德(Jorah Kai Wood,中文名:王凱)自2014年8月起,與妻子王曉琳在重慶生活,就職於重慶外語學校,是重慶國際傳播中心iChongqing的兼職審稿編輯,被大家暱稱為「凱哥」。
  • 山東醫生戰「疫」手記:漢陽方艙,傾盆大雨中我們來啦!
    (抗擊新冠肺炎)山東醫生戰「疫」手記:漢陽方艙,傾盆大雨中我們來啦!中新網煙臺2月16日電 題:山東醫生戰「疫」手記:漢陽方艙,傾盆大雨中我們來啦!門口的保安問我是哪個醫療隊的,我答,山東的。大叔對我豎起大拇指。」山東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李靜在她的戰「疫」日記裡這樣寫道。山東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李靜在她的戰「疫」日記裡寫道:大雨又何妨,我們定能勝利! 文芳 攝「昨晚的武漢電閃雷鳴,大雨滂沱,我們一行13人乘坐專門的公交車來到漢陽方艙醫院。
  • 戰「疫」前線日記|媽媽跟著我去抗「疫」
    回想起來,我依然清晰記得2月6日晚上,當我告訴媽媽我要去武漢支援的決定,媽媽一下子哭起來了,在言語中可以看出媽媽那種焦慮、害怕、牴觸和反對,我也儘量安慰媽媽不要擔心,我會好好的,我也知道媽媽一下子很難接受,這個我完全能理解,畢竟天下父母心,哪個父母願意自己的兒女去做冒險的事情呢?
  • 抗「疫」一線日記:家門口的 戰「疫」
    簡短的出徵儀式再一次點燃激情,統一的服裝,體貼的配置,院領導的鼓勵,同事們的叮囑,不只是讓我們感受任務的神聖,還微微感受到壓力,甚至是有那麼一點點恐懼,長沙公共衛生救治中心危重症病房將是我們的戰場,而作為省市共建的定點醫院,必將是全省患者最多、病情最重的地方,雖然是在家門口投入抗「疫」戰鬥,但這是保衛我家鄉父老鄉親的戰場,更顯對養育湘雅人的長沙人民的滴水之恩的回報,在朋友圈我發了一首歪詞說明我當時的氣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