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貓眼,今天我給大家說一個外國人。為什麼咱們喜歡講歷史的人要講一講外國人呢?因為這個外國人在中國歷史上是留下了名姓的,他叫晁衡。有人要問了外國人怎麼叫晁衡?怎麼聽怎麼就是中國人,他還真就是外國人,哪國人呢?日本人,這個名字並不是他的本名,他的本名叫做阿倍仲麻呂,從小就喜歡中國文化。
大家知道盛唐時期中國在亞洲這一片兒那是老大,它的文化傳播到很多小的國家,日本特別喜歡學習中國文化,前前後後在這200年間派出了好多留學生,阿倍仲麻呂就是跟著這些留學生一起來到的中國,這些留學生有個名字叫做遣唐使。當時這唐朝一琢磨,我泱泱大國你們這些遣唐使來了,我得讓你們領受一番唐朝的恩典,於是凡是來留學的管吃管住,不光這,還給錢花,你在我這兒上學,按月還能發補助,這待遇相當優厚。等學習期滿以後他們要回家,不要緊天朝還給路費,可是阿倍仲麻呂畢業以後就不想急著回家,他對唐朝的文化太感興趣了,於是留下為官,留下的待遇更好,而且阿倍仲麻呂學的也很不錯,對唐朝的文化掌握的很好,做官一點問題沒有。
唐玄宗封他做官,有這麼一天唐玄宗說:「阿倍愛卿你這個名字我叫著實在是太彆扭了,要不我乾脆給你賜一個漢名吧,就叫晁衡吧。」哎呦這可了不得呀,按說外國人到了哪個國家都會給自己起一個當地的名字,我們學英語也給自己起一個英文名,外國人到了中國也給起一個自己的中文名,可是晁衡這個中文名不一樣,那是皇帝欽賜的。晁衡在這一待就是幾十年,這中間和大師李白,王維交情都不錯,在一起喝個酒寫個詩,可是他畢竟還是日本人,長期在外這種思鄉之情讓他難以忍受,後來他就向皇帝上書想回家去看看。
皇上說:「哎呀你在這兒做官做得好好的,回家這不就全放棄了嗎,這樣吧我多賜給你一點東西讓這些畢業的遣唐使幫你把這些財物都帶回去孝敬你的父母,這不是一來顯示你的孝心,二來你父母臉上也好看,他知道你在這邊當官,也就放心了,他們自己可以用這些錢來維持生活,這不是一舉兩得嗎?」皇帝這樣說晁衡沒辦法,於是就又在這做官,可是又過了一些年,他實在是忍耐不住,正好有一位著名的和尚鑑真大師,他打算東渡一直就沒有成功,後來邀請鑑真大師的那位日本和尚都已經圓寂了,鑑真還沒去成日本,正趕上晁衡又特別想家,皇帝就讓晁衡陪著鑑真大師一起組成一個大船隊,帶上畢業的一些遣唐使趕往日本。
可是事與願違他們這支船隊偏偏在海上就遇到了大風浪,晁衡的這條船被打翻了,後來到了一個海島上,可是海島上有很多土著人,這些土著人特別兇殘,晁衡他們100多人都被當地的土著人給殺掉了,晁衡倖免於難,當時就剩下他們十幾個人了,可是長安這邊不知道情況,都以為他們遇到大風浪,晁衡死在海裡,李白聽說這件事兒放聲大哭,當時還揮筆寫下了一首紀念晁衡的詩。大概兩年以後晁衡沒辦法又返回了中國,接著就回到了唐朝做官,李白他們聽說趕緊的紛紛從各地跑來祝賀,經歷了這麼一回晁衡再也不想回家了,畢竟困難太大危險重重,再加上自己這年齡也大了,後來晁衡就一直在唐朝這兒為官,這就是阿倍仲麻呂一個在唐朝當官的日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