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因為疫情原因,線下培訓行業普遍低迷,本來就屬於小眾的家庭教育培訓就更艱難。
球爸:
相信大家對於星星老師或多或少都有一點了解,星星老師,作為家庭教育方面的專職講師很受大家矚目。但她也經歷過很菜鳥的階段,和我們當下很多人一樣。
今天想跟星星老師聊一聊,當初作為一名菜鳥她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希望能給你帶來一些啟發和想法。
星星老師:
首先,感謝球爸的邀請,今天能跟大家聊聊天,心裏面還是挺開心的。剛才球爸提到,星星老師曾經也有過菜鳥的時候。
我心裏面還是挺有感觸,因為到現在為止,我覺得自己還是菜鳥,還需要不斷摸索,所以我沒有什麼特別特別成熟的經驗,但是可以做一些簡單的交流。
球爸:
星星老師好謙虛,這次我準備用我的英雄卡牌來做一個串場,來看看星星老師在做講師的英雄之路是怎麼走的。第一個問題,當初是什麼樣的機緣或是什麼樣的感受讓你決定要做講師?
星星老師:
最開始很簡單,就是因為搞不定孩子。因為完全不知道應該拿他怎麼辦。開始僅僅是為了自己學習,後來發現自己學比較孤單。所以就在孩子的班上組織家長,在我家裡辦讀書會。
從我學習半年左右就開始做讀書會每周五一次,大概做了一年到兩年才開始講課,然後好像水到渠成,開始做講師了,不是一個設定的目標。
球爸:你在分享的過程中有沒有什麼收穫?
星星老師:
當然收穫肯定有,很多知識點只上了幾天工作坊,其實完全沒吃夠,在跟著書分享的時候,別人會提問,提問的時候發現有的知識點我也說不明白,這種發現對我挺有幫助。
球爸:在這個階段有沒有發生讓你覺得不愉快的事情?
星星老師:
有,那個時候我對讀書會的節奏把控還不是很好,有個媽媽就在分享的時候超時了。
等輪到一位很擅長講話的媽媽講時時間就不夠了,在她被打斷的時候就很不高興,說為什麼前面那個人可以多講,我不可以。
當時沒有經驗只能跟她解釋,我們現在只能這樣。
那段時間正巧看了一部電影,有感而發,在朋友圈裡面發了一句話說,現在這個世界上好像想說話的人很多,但是想聽的人很少。
有時候人會有帶入和投射,我那個時候完全不懂,那個媽媽看到我的朋友圈之後,就給我留了一句言,非常有情緒,等我想跟她單獨聊一下,發現她把我拉黑了。
那段時間這對我刺激挺大的,她拉黑我就代表著我沒有跟她對話的機會了。
後來在讀書會包括後期工作坊的時間把控上面,自己是不是帶著意識,是不是能夠去關注到別人的狀態,就成為我比較注意的部分。
球爸:
我知道很多人在成長的一開始如果碰到很多情況,就會想我要不就算了就不做了,我是沒有天分的。但是我看你沒有放棄,一直在做這件事情,所以我的問題是:
經歷了這麼多挫折與不愉快,你都沒有放棄,是什麼力量支撐著你,一直走下去?
星星老師:
我覺得講師,開始做分享時最大的困難還是來源於自我挫敗,就是什麼東西都認為自己沒有天分。
不管來的人少,或人多,很容易和自己好不好掛鈎,這是我過去經歷過的很大的一個坑。
我有一個觀點,就是不管你做什麼樣的分享,一定要明白我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情?我在滿足自己什麼需要?如果你能夠時刻非常清晰這一點的話,就比較容易堅持。
這樣就不會受人多人少,別人給你的評價,等等這樣的信息幹擾,因為你特別清楚你在做什麼。
球爸:所以說儘量的去清晰自己這樣去做是哪一塊被滿足了,會對我們面對挫折比較有幫助嗎?
星星老師:
做講師只是我們人生中的一個選擇。倒不是說我要先清楚做這個事情是在滿足我的什麼需要,然後才去做。我更傾向於在做講師這條路上,一方面我們可以分享,一方面可以自我成長。
更多的是以本人為中心,就是探索我這個生命究竟什麼東西對我來講很重要。我特別喜歡做的事情是什麼?
核心不是我要給自己設定一個目標,說我應該要做什麼樣的人,而是真的從我自己本身出發,去發現在做什麼的時候我是特別享受,特別歡喜,哪怕有困難,也願意跟困難共處。
回到自己的身上,更多的了解自己,然後把它跟講師再連接上,那個時候你會感覺源泉的東西比較豐厚。
球爸:你覺得這個過程中有沒有一些「小我」的需求可以滿足?
星星老師:
當然有,你看我現在的課,講師費定的那麼高,收到講師費的那一瞬間還是很滿足的。這個是一部分。
還有一個,最開始做講師的時候,我還滿足於那種別人到自己的肯定。還有比如說,我做過最大的一場講座大概是六七百個人,做完以後也會覺得自己還挺厲害的。那些時刻都是小我比較滿足的時刻。
但那些時刻它能夠推動一個人,是很短暫的。如果沒有意識的話,很容易就把目標定成我下次要做800個人的,或者下次要賺更多的錢,要更多的肯定,這樣就就比較危險。
所以我比較強調內心真正的部分是什麼,否則很容易跑歪。以目標為動力,就會離自己越來越遠,有點危險。
球爸:
你這一段挺好,覺得這段對我挺有啟發。
我總結一下我們之前談的一些點,你在成為講師之前,做讀書會兩年,兩年中有收穫,但是也有很多挫折,和一些不如意的地方。
你能夠讓自己即使有不容易還去堅持,有滿足小我的部分,有滿足成就感,獲得大家的肯定,但更重要的是不被這些事情所誘惑。
星星老師:
謝謝球爸,幫我理了一下,我想對剛才的總結做一個校正。
不是說我們不能被那些東西誘惑,而是說我們不能只是去被那些東西誘惑,那些東西也蠻重要的。
從我自己個人的經驗看跟階段有關係。現在回顧起來,初期的讀書會,滿足了我的價值感,成就感。發現我還有這方面的能力,能給別人帶來一些幫助。
然後做講師,還有收入,你看我沒有收入都分享了,那麼有收入了就覺得在這個部分也很滿足。
等到這些部分都過了之後,我在兩年前發現這些東西我都不太需要了。然後也對自己挺好奇的,就是為什麼這些東西都不需要了,我還想繼續做。
我想跟大家分享一點是我們去找自己的需要,當你找不到答案的時候,不要著急。
你的潛意識裡面既然想要堅持做一件事情,你很想做它,一定有一些東西只不過還沒有發現,就像你還沒有完全認識自己。
球爸:
談到這我們現在能不能給一個乾貨?具體的講講我們為什麼要來當講師?
星星老師:
我不太建議大家問自己這個問題,因為這個問題是用頭腦來回答的,我們在工作坊的時候,包括講師班,你可能回答過無數次這種問題,關於為什麼要做講師?
建議大家去找一個朋友聊聊天,聊什麼呢?
聊做講師或者做分享的時候,我享受的部分是什麼?那些享受的部分,我的感受是什麼?它滿足到了我的什麼需要?那些時候讓我覺得簡直不想幹了,特別艱難的時刻,那個時刻的感受又是什麼?當時什麼需要沒有得到滿足,或者說覺得非常糟糕。
藉助這種聊天,有人陪的時候可以彼此聊一聊,沒人陪可以自己跟自己聊聊,慢慢的會跟自己就會比較接近。這樣你在做講師講課的時候,就會比較有中心。
聽眾答疑:
尾號為6949的同學
Q:你有沒有懷疑過P.E.T.技巧不管用,在那個時候是什麼力量讓你能夠堅定繼續學習和實踐P.E.T.?
星星老師:
與其說懷疑P.E.T.,我好像更多的是懷疑我自己。因為我是一個從小都是比較遵循權威長大的孩子。我是70後,在我的那個年代就是凡是印刷體的東西都是真理。
所以當我最開始使用P.E.T.使用的不好,就懷疑自己,覺得自己是不是沒學好,是不是用不好,是不是太笨了等等。
當時也是聽到了一些其他的老師和同學說,你用不好是因為自己沒有成長好,你得去上那些療愈性的課程。
比較慶幸我比較早遇到了非暴力溝通。在這個部分它幫助我比較和緩的開始向自己裡面去靠攏。
越到後面,越發現P.E.T.真的太行了,原來我認為的我不行還是它不行,是因為我沒有到那個時候。什麼叫到那個時候?
因為我家孩子經常給我提出很大的挑戰,我對他傾聽也很難,但是就這樣磕磕絆絆的。我想如果沒有做分享,可能也早早就放棄了。
因為我要分享,就必須得去這個氛圍裡面泡著,然後用著用著就在某一個點上好像就會從量變到質變有了一些突破。
你就會理解,啊,原來是這個意思。其實兜兜轉轉的到最近一兩年我真的發現P.E.T.太好了,它時刻在給我一些認知上的更新,永遠都能夠讓我更完整的去理解它。
所以,P.E.T.也懷疑過,自己也懷疑過,能夠讓我堅持下來的,就是在實踐中去挫敗。挫敗了還繼續用,用了之後可能又挫敗,可能10次裡面有一次成了,那一刻就給了我下一次的信心。
真的建議大家不要怕錯怕用的不好,用錯了這些都沒關係,你就繼續幹就完了。
懷疑的時候,可能是時候未到,多去實踐,然後這個過程中我覺得社群很重要,有社群就能夠讓自己堅持,這非常重要。
球爸:如果你做讀書會沒有人來怎麼辦?
星星老師:
我也有沒人來的時候,有這種時刻。剛開始做讀書會因為是沒有目標性的,所以挫敗感不強。
來多了少了,反正我也不收錢,也沒想著要幹嘛,所以那個時候反而比較輕鬆。
但是自從上講師班,有些東西就變了,因為我花了錢去上講師班,還跑了那麼遠。
回來招公益工作坊的時候,公益工作坊800塊錢,瞬間15個人招滿了。
公益工作坊結束,我開始正式招生,那次好像報了一個人,好挫敗。你不收錢的時候有人來,你收800的時候有人來,等你收了2800就沒人了。
當時覺得既挫敗也自卑。覺得自己不值那麼多錢,人在這種時候,內在的表現是自卑,外在的表現就是去甩鍋,找各種原因來證明說不是我的問題。
我記得有一次和微微辣老師聊,我問她,2800收的是不是太貴了?就三天的工作坊收2800,我們這種又沒什麼名氣的,人家憑什麼花2800來上你三天的課。
微微辣當時就跟我講,她說蘋果手機貴不貴?但是蘋果手機在三線城市難道賣不出去?
我一想,對啊,三線城市他們工資可能比如說只有2000多,但是買一個6000多的手機還是捨得買的。
那為什麼人家不願意來報你2800的工作坊呢?回到這個問題,怎樣才能夠讓人知道這個東西是他需要的,他如果真的需要,不要說2800了,我現在開個4000還不是有人報,是不是?
那段時間挺灰暗的,哪怕跟辣姐聊過之後,我還是不敢。
我師傅曾經說過,人最沒有用的就是自尊心。回過頭來想想看,我覺得真的阻礙自己的是那種自尊,好像如果沒人報,我就很差。
我覺得只要有勇氣,這個勇氣不是憑空而來:
第一個,你是不是真的認同P.E.T.?
第二個,你在分享P.E.T.的時候,是不是真的從內往外的很想分享,哪怕對方不給錢,你有沒有這樣的一份感覺?
如果帶著這樣的心去做,就會好一些,反正讀書會也是做,沙龍也是做,講課也是做收費的,不收費的,多種形式的去嘗試。
其實我朋友圈的人也沒有很多,我也真的只在朋友圈發一發,就是當你自己的光開始燒起來的時候,它會吸引人。
有需要的人看到以後就會聚過來,不一定有很多人。在這個過程中你自己的內心真的很願意,很享受,也就不會把結果和我好不好掛鈎了。
去做就好了,幹就完了,還是那句話。就像定投一樣,堅持的在同一時期或者同一個頻率不斷的在做這些事情。
不過堅持這個詞要小心,因為一提到堅持,很容易給自己提要求。我特別擔心朋友們在做講師和分享的過程中,把它當成是一個新的目標,枷鎖。我要怎麼做?我得堅持,不是那個感覺。
那個感覺有點像是,你就在那。有一句詩說,你來與不來我都在這裡。它不是一種很悲壯的在這裡,是我就在這裡我就在做,然後有小蝴蝶小蜜蜂他就會來。
球爸:
從市場的角度來解釋,其實現在很多人都認可做父母要學習要成長,但很少有人真的花錢學習。這個事情不是沒有需求,而是沒有消費需求。
很多人還沒有消費的願望,就跟很多時候有一個新產品出現,就要投很多的廣告費,刺激大家是個很流行的事情。
所以說這個時候你需要什麼?需要告訴很多人我在做這件事情,而且一直在做這件事情。
我覺得這個感覺像什麼?就像我們這幾年朋友圈裡面賣保險的人,突然發現有些人開始去賣保險或者是從事保險行業了,開始好像真的想去了解一下。
我之前在朋友圈裡說過一句話,如果誰在從事家庭教育行業,就是你的同行,不是競爭對手,你反而要燒香拜佛,希望他們掙到錢。因為這個行業需要更多的從業者存在。
我今天想去有這麼一個分享,就是想讓更多的講師參與進來,能夠有更多力量用自己的熱情去做這件事情。
星星老師:
環境的確有一個影響,還有一個我非常贊同講師們要聯合起來,這種聯合可以給到彼此支持。
比如說定期聚一聚,對於課程的打磨也好,對於彼此情感的支持也好,包括我剛才講的,我們彼此可以聊聊做講師的路上的一些開心的事情,不開心的事情,這些知識本身都可以讓每個人的光發的更大,也更堅定更有力量。
當然在這個中間我們會有一些恐懼,比如說報他的班,不報我的班,這些部分都可以拿出來,在講師的小群體裡面彼此去聊一聊。
我們做講師很大一個需要是為了自我成長,能夠在一個群體做這些溝通,我覺得還是挺幸福的。
有的時候我講了課之後,也很想分享一些這兩天講完課的內容,想找個人說一說,不說的話都覺得好像憋著,這個時候你找老公也好,找老婆也好,其實他不太聽得明白你的那些點在哪。這個時候如果有夥伴的話,彼此都能夠懂。被傾聽是挺幸福的一件事情。
球爸:
還有一個問題還挺值得聊的,這是最後一個問題。講授課程的老師一定要自己踐行的非常好,才有底氣開工作坊或讀書會嗎?這一點您怎麼看?這個是叫LIQJ的一個朋友問的。
星星老師:
這個問題我可以非常肯定的回答,不需要。
在最開始的時候我也掉過這個坑,覺得自己一定要對知識理解得很好,我的孩子都要很好,甚至我們的關係都要很好了,我才能作為一名講師。
但這個是大錯特錯的,我認為回到我們P.E.T.講的最重要的兩個字就是P.E.T.的精髓-真實。
你隨時隨地都可以開始作為分享者,只要抱有真實的部分,但是當然真實是需要很多勇氣和力量的。
在你真實的時候,遇到困難的時候,怎麼去處理這個情緒,是需要有夥伴,需要有方法的。不是說我就只管往上衝,然後受傷了流血了我還要往上衝,不是那個感覺。
如果你要把孩子教育得很好了,當然沒有好壞標準,或者說要看上去關係很不錯,才能出來分享的話。
如果我是一個學員,會覺得我的老師很厲害,我永遠都達不到她那個高度,我也只是聽聽熱鬧,然後說你看她做的多好,你看她多厲害,然後拍拍屁股回到家就還過我的人生。
我覺得真實的東西更能打動人,也更能夠幫助別人。把你當下的真實狀態,作為一種生命經驗的分享,呈現出去才能夠幫到人。
當然這個裡面會涉及到講師初期和講師後期,講師初期的時候可以稍微低調一點,可以更多的以知識講述為主,不要啪一下就把自己全部撒出去。
因為你剛做新講師本來就心虛,學員稍微提兩個問題你就更慌了,所以還是以講授問題為主,稍微給自己一點底氣。
但是慢慢的你可以嘗試一下,真實的去分享。不會,你可以說不會,然後跟孩子的狀態你可以分享,你自己的狀態也可以分享。
也許不是每一個人都會認可,但是你可以吸引到跟你比較匹配的這些人,我們一定不要去迎合別人,你要能夠跟自己有連接,真正明白自己是什麼樣的花,發出香味,當你真實去呈現,就會吸引跟你匹配的那些學員。
慢慢的就這樣子往前走,不需要做得很完美,你就會成長。適當的時候該認慫就認慫。
球爸:
我還想問一個很具體的事情,你剛才說這個狀態,如果是公益分享完全沒有問題。
我本來抱著一個公益的心去分享,做的好的就是做的好的,做的不好的或者有什麼問題都能夠真實跟人分享。
但難就難在我們開工作坊的時候收人2800,這個裡面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他問一個問題,可能沒有辦法給一個很準確的回答;還有一個,學員說我這個問題該怎麼辦的時候,自己也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
這個時候因為你收2800,作為一個講師該怎麼去調整心態?
星星老師:
這裡面我覺得有兩個要強調的,因為最開始我的分享是很無意識的,我現在比較持有的觀點是不要做免費的分享。
哪怕你收30塊錢的茶水費,可以篩選掉一些人,只要他花了一點點錢,還是會非常珍惜分享。不管線上還是線下的,它會有一個能量的匹配,這是第一個我想要給到大家的建議。
第二個,關於我收了2800,能不能夠給別人提供出來什麼東西,這個部分我是這樣看。
最開始我做正式工作坊的時候,真的覺得就是捧著別人的那份信任,人家花了那麼多錢來上你的課,當時恨不得把肚子裡面所有東西都掏出來給他們,所以三天的課程我滔滔不絕。
但是到了後面我就會發現,不管我做講座還是做工作坊,其實永遠都不可能實現這個目標。
為什麼?因為就算你能把所有的知識點給講清楚了,對方能不能吸收還是另一回事。
來工作坊,不管是5個人、8個人、10個人、20個人,每個人的狀態是非常的不同。所以後來慢慢我的重心就從我要給他們什麼,變成了他們到底需要什麼?
所以這個部分我建議新講師在最開始做工作坊的時候,人招少一點,比如說6個人,或者最多不要超過8個人,你去學什麼?
不是去學怎麼能把知識講得多好,因為那個時候你的關注點都在自己身上,你就會緊張自己犯錯,緊張自己答不出問題。
你要去觀察現場的每一個人,他們的狀態在哪裡?他真正需要的是什麼?他現在焦慮於什麼?你只要能夠在這幾天把框架講清楚,把這幾個人他們比較急需的東西能夠到他們一些就已經很好了。
所以我為什麼一直說關於真實的部分,能夠打動人的是誠意。
當然不排除有些人對於專業性有非常高的要求,如果你真的遇到那樣的學員,我覺得也做真實的表達,或者是跟他做一個溝通也好,或者是有什麼可以持續去給到他的。
但是在我這麼多場工作坊下來,我的經驗是其實有百分之六七十的人不是衝著知識來的。
我發現很多的父母尤其是媽媽,是帶著焦慮和情緒來的,所以她需要的是一個環境和陪伴,這就是團體的課程,效果要大於一對一的個案諮詢。
你能夠和學員建立連接,然後很真實的去跟他們做溝通,你的那種陪伴,那種真誠,本身會打動人。
我最開始做工作坊的時候,非常害怕的環節就是12個絆腳石,那個環節讓我非常的緊張,害怕有學員說,我覺得傾聽沒啥感覺。
我當時給自己設定的一個目標是我一定要傾聽到他爽了才行,否則我就做失敗了。
但隨著後面我對於傾聽本質的了解,傾聽的本身不是讓他變好,而是在這個過程中對他的陪伴。我對這個環境越來越嫻熟,就可以很好的去把控這個環節。
我覺得新講師你可以運用你擅長的知識點去把它講清楚,你模糊的部分不斷的去打磨它,然後去了解學員們真正的需求,去真誠的陪伴他們,把你所有知道的都給到他們,你有多少就給多少,不要硬扛。
隨著你不斷的開工作坊,你的知識點會一點點被被打磨出來。
如果真的有的東西我答不出來,不是說我不懂就算了,而是說我在當下可能沒有辦法給到你很精確的答覆,但是我會把這個問題帶回去,在課後或者明天的課上再做溝通。
還有一種問題我要特別強調一下,很多學員比較著急,在第一天和第二天就會問很多問題,因為他帶著問題來的。
你可以跟他講說你的問題在第三天的時候我們會講到,到最後如果你還是沒有那個答案,我們可以再來做探討。不要在每一個環節都去答問題。
然後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的去進步,把那些不會的問題再帶回來再去消化處理,你下次又進階一層。
然後在不斷開工作坊的過程中,你發現自己越來越成熟。我自己也是在那種很不成熟很心虛的狀況下,然後一場一場講下來,你就一點一點的好像越來越實了,沒有辦法一開始就很實。
球爸:
我覺得今天差不多了,星星老師講了很多。剛才說其實很多學員不是以學知識的目的來的,我覺得這個可能也給大家帶來一個新的思路。
最後談一下我的感受,對於我來說,今天最有收穫的就是帶著一種滿足自己的心態去做真誠的分享。
可能即使今天有人來,沒有人來,星星老師說的話,我就在那裡。這一點是讓我最獲益,就是抱著一個真誠的心態去分享。
今天大家在評論區也有很多的互動,謝謝星星老師能夠抽出時間,很榮幸能約到星星老師,而且老師答應很爽快,特別有面子。好,謝謝大家。
星星老師:
我先回應一下球爸剛才的總結,我想對新講師說一句,你完全值得2800,完全值得,因為一個人願意用心陪伴另外的一個人在那待三天,這個價值不止2800。
第二個,來的人多和人少,真的不是跟你好壞有關係,一定要記得這一點。
我記得微微辣老師說過,有一個人參加她的講座,三年之後才報了工作坊,你種的種子永遠不知道什麼時候發芽,我也碰到過這樣的情況,所以你就只管做。
能做線上的就做線上的,能在朋友圈分享兩句話也可以,能夠開工作坊就去開,真的只要去做,就比你在那想,在那糾結要來得好得多。
球爸:
好的,今天先到這裡,謝謝,拜拜,下次再見!
學習成為更好的父母,
學會比爾·蓋茨等首富、明星的育兒方式
傾聽孩子,有創造力的養育方式
歡迎參加P.E.T.父母效能訓練工作坊
講師:球爸
作為國內最受歡迎的P.E.T.男講師
是武志紅心理,丁香媽媽
等多個知名教育平臺家庭教育講師
時間:11月28日,29日,30日
主辦方:有方父母工作室
報名諮詢:13776534685
(手機同微信)
時間:12月17日,18日,19日
主辦方:長頸鹿書房
報名諮詢:18950054949
(手機同微信)
有主辦P.E.T.工作坊,效能溝通類課程
企業/機構講座,沙龍等意向
可在後臺留言,我們會儘快聯繫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