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人的日常,比搶廁紙好玩多了

2020-12-12 新周刊

疫情當下的澳洲,最荒誕的現象莫過於衛生紙都成了奢侈品。

有姑娘陰差陽錯將48卷寫成了48箱,這下成了「手紙富翁」;有人為了脫貧甚至還跑到公共廁所去偷衛生紙;土澳大媽們還為搶手紙動刀驚動了警察,澳洲警察不得不要被迫營業保衛衛生紙……

這下引爆了眾多網友的好奇心:為什麼澳洲人不搶口罩偏偏搶手紙?澳洲人搶手紙的段子也在網絡上發酵,連澳洲人都在自嘲這種無釐頭的行為。

隨著疫情加重,墨爾本F1取消,湯姆漢克斯在澳洲被染,連內政部長都惹上了……看似倉皇瘋搶的背後,你先別下定論澳洲人真慌了。

要知道澳洲人,可是向來把no worries掛嘴邊上的民族,搶手紙算啥,澳洲人的幽默感,是我們不懂。

去了澳洲之後

我才知道土氣原來是個好詞

我們對澳洲人的腦迴路疑惑點在於:一個高度發達的國家,憑什麼在危機關頭瘋狂囤的是衛生紙,至於嗎?

我們先來看看澳洲當地的媒體和學者是怎麼解釋的。「我們不習慣物資緊缺,從來都是隨心所欲對想買的東西挑挑揀揀。」

他們想的是,當一家子人足不出戶的時間,享有人生的哪怕一點點舒適也行。而衛生紙,就是那個不起眼,但至少能維繫生活的一條底線。

△衛生紙,保障了足不出戶也總有的尷尬時刻

澳洲人的生活要求,沒有我們想像那樣高,有一樣信條特別重要——舒適。

這種錯愕感,就跟我們真正去到澳洲的反差感一樣。澳洲的真實面貌,似乎有點與我們想像當中的發達國家形象有點格格不入。

你會明白為什麼澳洲被人喊「土澳」「澳村」。這並不意味著你將看到一堆塵土飛揚的水泥地,而是一種近乎樸素的接地氣。

△去了澳洲才知道,土澳是一種愛稱/unsplash

昆士蘭科技大學留學生阿鬥還記得,當初第一天到雪梨時,從機場走出來,一路看到很多人坐在地上休息。

就算到了市區,在街上,商場裡,公園裡,都有人光著腳丫子走路,要不就是夾著人字拖

後來才知道這是土澳人的習慣,「沒想到迎來國外版鄉村愛情故事的畫風」。

△國外Australia memecenter 上的表情包

不止練了一腳好功夫,後來阿鬥在北領地的土著區的超市工作時,還發現了越來越多土味習慣:

比如有些女人會把錢放在bra裡面,有時候還從bra中掏出了比手掌還大的手機,「像叮噹貓的兜一樣神通廣大,你都不知道還能從中掏出來點什麼」。

澳洲人自帶的「土氣」,簡直蓋過了我們想像當中應有的時尚感。

隨之而來你會發現,就算在雪梨時尚購物街一帶逛蕩,總之越隨意越像local,就算古怪到破破爛爛都有人拿著iphone最新款。

這種「土」還是一種城市面貌的顛覆。

當你駐足布裡斯班、達爾文甚至首都坎培拉等等這樣的城市時,你會覺得那就是「村」,去雪梨和墨爾本這類大城市,居然有種「進城買年貨」的感覺

△墨爾本火車站附近街道/unsplash

但偏偏這樣的大城市,交通系統也並不是我們想像中那樣四通八達,尤其是市中心以外的地方,沒有私家汽車就還不如走路。

基本上就靠公交車、電車和火車通行,甚至還有私人公司運營的巴士,但公交車的時刻表會隨時讓你崩潰,30分鐘能等到就不錯了,有的甚至還一小時一趟。

△在澳洲出門等車能練就你包容的耐心/unsplash

這也難怪,澳洲的低密度我們沒法想像。人口密度大約為每平方公裡3人左右,隨便開一百裡公路出門做點什麼都算是日常活動,隨時隨地刷新你對距離的認知。

常居澳洲的輝格就曾在微博提及一件趣事——和一位80歲的澳洲老農民開車去120公裡外的鎮上打牌,沿路這一百多公裡的農場主他至少認識一小半。

△澳洲是出了名的低密度國家/unsplash

這裡的美食也透露出一股「土氣」。

這是除了義大利之外,唯二難以找到一家Starbucks的國家,澳洲本土咖啡店就足夠多了,據統計2016年,澳洲人總共花在咖啡和茶上花了16億澳幣。

△澳洲人的日常離不開咖啡和茶/unsplash

你絲毫沒有感覺到這是在高度城市化的澳洲。

尤其是在澳洲土著較多的昆士蘭州和南澳區,娛樂活動充盈著親近自然的畫風:

往北就是大堡礁,逗逗袋鼠和考拉,和朋友家人之間爬爬山,草地席地而坐就能野餐,漫步在沙灘上BBQ聚餐、看看日落,衝個浪……

△親近大自然之旅,澳洲得佔一鰲頭/unsplash

在澳洲,每個人都是平平無奇

馬克·吐溫曾經這樣描述過澳大利亞的歷史:「澳大利亞歷史幾乎總是如同一幅美麗的風景畫,既讓人好奇,又有些古怪……讀來不像歷史,倒像美麗的謊言。然而這一切都是真實的,都曾發生過。」

澳洲這個國家,歷來似乎就像霸住了一方寶地的孩子那樣無憂無慮。翻看澳大利亞的歷史,可以用「平平無奇」這詞來形容。

人們似乎習慣將獨立自由的國民氣質,歸結為想像中波瀾壯闊,槍林彈雨的民族史,反而在澳大利亞成了特例,一切似乎看上去都有點漫不經心

澳大利亞,早在公元前150年的古羅馬時期,就被賦予了充滿浪漫色彩的「未知的南方大陸」,是令許多歐洲人著迷的千年之謎。

那是一個脫離了古老矛盾和羈絆的地方。

△australian就充滿著浪漫的未知之意/unsplash

在1788年英國第一艦隊抵達澳洲之前,都還屬於澳大利亞土著社會。

這一恬靜祥和的土地,卻一度被歐洲人視為發配罪犯的「海外監獄」,因為澳大利亞太遠了,在許多人心目中,一旦遠走就沒法生還。

△1788年,英國殖民者在澳大利亞東南建立第一個殖民地「新南威爾斯」/wiki

當時被流放在這裡的囚犯,主要來自英國和愛爾蘭的工人階級,他們通常受盡了統治者和其他當權殘忍對待,並且被剝奪人權。

對於這些新移民來說,也許沒法擁有權力、教育或財富,但自由平等的思潮和精神,是這片土地共同的信念和追求

這反倒孕育了澳大利亞民族,也是作為一個高度崇尚自由平等的國民性格的開端。

△澳大利亞已經是一個英國人及後裔為主體/sea.museum

到後來19世紀以來,越來越多國家自主移民至澳大利亞。

歷史以來這就是一個囚犯階層與澳大利亞土著結合形成的國家,他們在這裡開啟一種脫胎於西方體系的本土文化,平等自由主義精神貫穿至今。

像如今在澳大利亞,你會發現人們相互見面時,基本上很少用sir,madam,Mrs這類尊重的稱謂,他們最愛用的是mate

雖然聽著有點不恭敬,但這在澳大利亞純屬一種親切的稱呼,就是一種mateship,人人平等的「夥伴情誼」的表現。

△在澳洲打招呼用「mate」也不會覺得不禮貌/unsplash

這種強烈的平等意識,也帶來一個反作用趨勢——他們高度讚揚低調無名的勞動者,也蔑視那些對成功沾沾自喜,自命不凡的成功者。

在澳大利亞當政或者手掌權威的人,做點隨意又親民的小事,放低自身姿態才是一種拉好感的方式。

1977年澳大利亞前板球運動員丹尼斯·李利就曾在覲見英國女王的時候用非常隨意的方式問候她:"日安,您過得咋樣?(G'day, how yagoin'?)"

2012年澳大利亞前總理鮑勃·霍克在電視鏡頭前悠閒地喝著啤酒,這才「入鄉隨俗」。

這裡是一個極為崇尚自由平等的國家,但同時這裡而是一個以服務業為巨頭,高度行政化的一個國家。

實際上,在澳大利亞每2萬人當中就有一個全職政客,而這在英國對照起來的算每4到5萬人。

也就是說,按澳大利亞人的行業來看,怎麼該都是一個穿著西裝打著領帶夾著公文包的公司職員形象。

偏偏澳大利亞人給你的是一個叢林牛仔或者衝浪猛男的反差萌衝擊。

△澳洲人就算穿著西裝也是個人字拖運動型男/unsplash

在澳大利亞工作,老闆要是不組織團體玩個什麼赤腳滾木球、保齡球等等運動遊戲,得懷疑他是不是本澳血統

就算在雪梨CBD那樣的商區,別給旁邊市政廳樓上有律師事務所的寫字樓的嚴謹表象騙了,底商就是一賣戶外運動產品的。

這麼土的澳洲

為什麼這麼多人想去?

據澳洲統計局公布的數據,澳洲最大的移民群體來自英國,總數都超過120萬,其中華人佔到了第二大比重,大概65萬人,緊隨其後的是印度。

華人最早移民澳洲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世紀。當時澳洲亞東海岸的西南威爾斯州和維多利亞州掀起了一股巨大的淘金熱,有「新金山」之稱的墨爾本引來了大批中國礦工。

澳洲被譽為「打工者的淘金天堂」,同樣也有人說它也是苦勞地獄。

在昆士蘭科技大學念計算機的阿鬥,三年前通過working holiday到澳洲打工旅行,在澳洲各地做過好幾種的工作。

比如在達爾文的農場摘菠蘿乾農活,超市銷售員、攝影助理、廚房幫工;在雪梨做過倉庫打包搬運工;在珀斯和布裡斯班做過餐廳服務員和手機維修……

澳洲的高福利確實是眾所周知的一大優勢,福利的種類多也齊全。長期失業的澳洲公民,可以領取失業補助金——每雙周約330澳幣(折合1424.66人民幣)。

它是2020年福布斯退休宜居國家榜單上位居第二的國家,是很多人眼裡的「養老聖地」。

但確實在澳洲要想定居,或者說融入澳洲,並沒有那麼理想。澳洲的高稅收和高昂的城市生活成本讓人望而生畏。

他們雖然看似在生活必需品上並沒有什麼追求,但傾向於花更多的錢在服務型行業上,比如享受度假、送子女到私立學校學習和外出就餐等,這些可供自由選擇的生活方式上。

於是現在的年輕人更多逃離雪梨、墨爾本這樣的城市,布裡斯班成了越來越多新移民宜居的首選地。

雖然常被吐槽「布村」,但布裡斯班更能將現代化城市的便利和大自然的和諧結合得更恰當,還被稱為是「澳洲人最開心的城市」。

很多人是為了享受觸手可及的陽光和衝浪的慵懶生活吸引到這來,但對有些人來說,這裡卻並不容易適應。

由於天然坐擁地廣人稀的寶地,造就了澳洲人獨有的隨意和悠閒,甚至可以說是有些過於懶散了。

△澳大利亞氛圍不適合工作/unsplash

澳洲是世界上第一個實行每天八小時工作制的地方:工作八小時、休息八小時、娛樂八小時。

要想適應和融入澳洲的圈子,認真和努力是費力不討好的事情。

尤其是對於這裡就業的外來人來說,澳洲人討厭工作中的「出頭鳥」,如果你工作結束後就回家,那就無法升職。同事之間的關係形成了一套隱蔽的系統。

△雪梨網紅海灘bondi beach,有人還在做著瑜伽/受訪者rxwy供圖

從廣州退休後,移居到澳洲布裡斯班的Jenny覺得,這更像一個度假村,藍天白雲的環境適合老人居住。

但她說,這太舒服享樂,不適合年輕人,因為在這想找一份體面的工作,難。

尤其對於以努力拼搏為榮,社交上普遍相對拘謹的國人來說,阿鬥說,國人文化上的差異是融入澳洲這個社會的難題。

他們大多處在華人圈子裡,一開始體驗都很新鮮,舒適,但到後來就得考慮這種近乎「不思進取」的工作方式,以及社交生活為核心的圈子,是否符合理想中的未來打算。

△澳大利亞氛圍不適合工作/unsplash

澳洲似乎站在了「力爭上遊的競爭精神」的對立面,享樂成了一種無形的誘惑黑洞,告訴你人生還應該有另一種活法——Take it easy,別那么正經。

拓荒時代艱苦的條件,以及囚犯情結根植下的澳洲人,自嘲挖苦式的冷幽默是他們最常用的潤滑劑。

澳洲早起的囚犯把服刑三個月說成是sleep(睡一覺),把服刑六個月說成是dream(做場夢),把服刑一年說成是rest(休息),把無期徒刑說成是thelot(命中注定)。

他們慣用自嘲調侃人生,有什麼排解不了的,來一場放蕩不羈的戶外運動。

△澳大利亞適合治癒抑鬱症/unsplash

這裡的叢林、海灘似乎已經成了一種刻在骨子裡的象徵。下雨天和暴曬他們都不打傘,皮膚癌也沒太當回事兒,似乎總是對未來充滿著希望和信心。

他們是最喜歡將「no worries」(別擔心)掛在嘴邊的民族。他們知道現實總有一些讓人不順心意的事。

「no worries」就是一種特殊的人生觀,讓他們可以無所畏懼地活著,愛著,就算結果不一定理想。

△沒什麼大不了的澳洲人,總喜歡說no worries/unsplash

也許正是因為這樣,澳洲就算有多土,都吸引著成千上萬的人前來體驗。

這種土還不如說是一種擁抱自然,回歸本土自我的特質,來到這兒的人,都能放下身上的包袱感,重拾我們生而為人的簡單純淨。

當你發現什麼都能no worries的時候,還有什麼理由不快樂嗎?

△一隻袋鼠也能讓你快樂起來/unsplash

參考資料:

《澳大利亞史》王宇博

澳大利亞人為何如此悠閒放鬆?BBC

移民澳大利亞的不盡人意之處 BBC

澳洲人的「懶」,讓他們工作更有效率 Thenewslens

澳洲國民性格與澳大利亞英語詞彙 陳梅、姚劍鵬

*感謝受訪者阿鬥、Jenny、rxwy、Miya對本文的貢獻

【今日話題歡迎留言討論】

你對澳洲和澳洲人有什麼印象?

【今日作者】

左丘佑

編輯 | 周慕雲

排版 | 蟹老闆

原文首發於《新周刊》旗下公眾號「九行」

相關焦點

  • 墨爾本又有人搶廁紙?!澳衛生部長警告:「沒有疫苗就一直封國!」
    當時,澳洲各大超市的貨架上可以說是看不到一卷廁紙了...幾個月過去,澳洲疫情平穩正當我們以為這件事情會成為經典笑話時卻沒想到隨著維州的第二波疫情爆發.."搶廁紙"這件事也將捲土重來?同時,澳洲衛生部長警告在疫苗研發出來前可能會一直維持澳洲的封國政策...
  • 一張廁紙賣3美元,外國人已經為搶廁紙打起來了
    但令人迷惑的是,人們不僅沒戴口罩,卻開始集體瘋狂搶廁紙了。- 01 -大家都在買廁紙,我也買點吧就在這幾周,搶購廁紙的風潮已經席捲了多個國家。從日本到澳洲,從英國到美國……人人都被動員起來拼命趕往超市買廁紙。超市還沒開門,人們就為了搶廁紙排起了長隊,根本不關心自己會不會被傳染。貨架上的廁紙不到一分鐘就被搶購一空,有的人甚至為了搶廁紙差點打了起來。
  • 為什麼疫情來了他們都在搶廁紙?
    讓好奇君驚掉下巴的是 疫情當前 大家囤各種零食、吃的 或許還在情理之中 可是搶廁紙
  • 囤紙暴富,大打出手……疫情恐慌下,澳洲人搶起廁紙簡直魔幻……
    話說,隨著海外疫情愈發嚴峻,如今各個國家的人兒都開始逐漸緊張了起來,儘管目前還是有不少頭鐵的「樂觀分子」一個勁兒地到處參加狂歡節集會,不過防範意識稍強一些的國外民眾為了以防萬一,都做足了待在家裡死活不出門的打算,但要真是想要進行自我隔離的話,那肯定至少得先把基本吃的和用的先備好才行,於是就在上一周義大利媒體報導說政府已經封鎖了十幾個疫情嚴重的城鎮後
  • 為什麼澳洲人瘋狂囤廁紙?廁紙、捲紙、抽紙、餐巾紙英語怎麼說?
    Paper Towels
 廚巾,它比一般紙巾大得多,這類紙巾通常吸水性能好,遇水後也仍然能夠保持堅韌,一般用在廚房清潔油汙、擦飯菜殘餘物、甚至用在衛生間的清潔上。
  • 全世界究竟為什麼搶廁紙?
    「香港人『怕死』,早早就戴口罩了,疫情一發生就有要求政府宣布『封關』的聲音,搶物資當然也是走在前面。」香港市民譚先生略帶調侃地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說。譚先生說,「怕死」是由於香港市民在經歷2003年SARS疫情後,大眾情緒較為敏感。2月初,香港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突增,恐慌情緒進一步上升,此時,一有風吹草動就會引發混亂。
  • 澳大利亞疫情引囤購潮,雪梨超市女顧客為搶廁紙拔刀相向
    據報導,當地時間3月4日,在澳大利亞人口最多城市雪梨一家超市內,兩名顧客因新冠疫情爭搶廁紙發生爭吵,期間女顧客拔刀威脅。警方到場後事件得到控制,無人受傷。網友評論網友:這是啥情況?延伸閱讀:疫情來了搶口罩能理解,為啥日本人美國人澳洲人卻瘋搶衛生紙?
  • 炒到900美金還一紙難求,為什麼外國人都在瘋狂搶廁紙?
    不得不說,外國友人搶著搶著,自己就笑了起來。推特網友:論澳洲人民如何對抗新型冠狀病毒▽在這種時刻,廁紙已經成為了「硬通貨」,有人甚至在ebay上以950美元(約合人民幣6700元)的價格賣一捲紙。來自澳洲的Janetzkis一家一口氣買了2304卷廁紙,據媒體計算,她家囤積的廁紙足以使用12年。
  • 英國遊客在澳洲旅遊,使用公廁的時候,發現廁紙被袋鼠吃掉了……
    呼嘯的寒風帶走身上的熱量,很多人確實是經受不住,而這就讓前往南方的旅遊十分火熱。就比如三亞還有一些東南亞的旅遊項目如今都特別火熱。而位於南半球大洋內的明珠澳大利亞,也是很多北半球遊客如今會選擇前往旅遊的國家。儘管目前澳大利亞的天氣算得上是高溫頻發,但為了澳洲的美麗風情,很多遊客還是前往了。
  • 廁紙全球走俏!澳洲出了個「廁紙皇后」!英國抓娃娃機裡抓廁紙…
    海迪一家已經決定按照原價出售一部分為社區抗疫募款有人歪打正著 就有人「正打歪著」近日,英國約克郡的布裡德靈頓出現一臺廁紙娃娃機。原來由於民眾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擔憂,導致英國出現搶廁紙熱潮,多家超市的廁紙被搶購一空。
  • 人們一旦預感災難來臨,為什麼會先去搶廁紙?
    近日美國人在超市瘋搶衛生紙甚至為此大打出手引起熱議,11日晚播出的《每日秀》中,崔娃吐槽道「真是不知道衛生紙有啥好搶的」,「我們小時候上廁所都不用紙的好嘛」崔娃吐槽:還有的人為了廁紙,甚至不惜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比如:3名劫匪打劫旺角一間超市,共劫走60條,約600卷廁紙在香港的超市裡,老老少少都開始了搶廁紙香港超市和商場的衛生紙貨架上很快也什麼東西都沒有了:原本以為
  • 搶廁紙不能預防肺炎,搶智能馬桶可以麼?全世界人民都為「菊部地區...
    在眾多「迷惑現象」當中,有一項看似合理卻又令人百思不得其背後真意的行為,那就是「搶廁紙大賽」——似乎一夜之間,搶購廁紙的風潮便席捲了澳洲、歐洲、美國和日本。人們紛紛在各個超市門口大排長龍,氣勢宛如正要奔赴前線的戰士們!一卷小小的廁紙....
  • 廁紙搶不到買報紙,澳洲紙媒特意空出8頁,以備讀者不時之需
    據澳媒報導,澳洲「廁紙搶購潮」愈演愈烈,而一家澳洲媒體在其發行的報刊中空出了8頁,以備讀者不時之需。 《北領地新聞》(NT News)以其搞笑的頭條而著稱,現如今,這份報紙開始關注澳洲的「廁紙危機」,並貼心地為其讀者提供了臨時解決方案。
  • 扛廁紙回澳洲、自製蟑螂藥:這屆年輕人的命運被改寫了?
    晴仔在自己一個「本命年保平安」群裡訴苦,這幾個在不同城市的好友幾乎每天都在群裡聊日常、吐槽、分享各類新聞、吃瓜的小群。這個年,大家都在不停的討論疫情的進展,和一些吃瓜新聞,深夜11點後是最活躍的時間。「在家躺著太舒服了,什麼是上學?」、「我想回實驗室」這是晴仔的本命年群裡kk的日常念叨。
  • 為什麼澳洲人瘋狂囤廁紙?各種紙巾用英語怎麼說?|廈門高藤教育
    Paper Towels廚巾,它比一般紙巾大得多,這類紙巾通常吸水性能好,遇水後也仍然能夠保持堅韌,一般用在廚房清潔油汙、擦飯菜殘餘物、甚至用在衛生間的清潔上。5.隨著新型冠狀病毒在世界範圍內的持續蔓延,澳大利亞人似乎越來越焦慮了。最近,澳洲超市裡的衛生紙在幾天內被搶購一空。不只在澳大利亞,日本、美國和紐西蘭許多商店的衛生紙也庫存告急,衛生紙一時之間似乎已經變成比紙鈔還珍貴的玩意兒。在香港,甚至有想發財想瘋了的盜賊洗劫了一家超市:偷衛生紙!
  • 缺廁紙嗎?澳大利亞報紙印空白頁當廁紙:這幾頁給你急用
    「這大可不必……」延伸閱讀:澳大利亞疫情引囤購潮,雪梨超市女顧客為搶廁紙拔刀相向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澳大利亞也掀起一番囤購潮。疫情來了搶口罩能理解,為啥日本人美國人澳洲人卻瘋搶衛生紙?在日本、美國、澳大利亞等多個國家,市民湧入超市,大量購買和囤積日常生活物資,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商品之一竟然是衛生紙。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續蔓延,目前除南極洲外六大洲均有確診病例。
  • 澳洲新冠疫情再起 雪梨人又開始恐慌囤購廁紙
    雪梨西南區一家Coles貨架上只剩下了幾包廁紙。(《每日郵報圖片》)隨著澳洲雪梨的新冠疫情再次爆發,部分驚慌失措的雪梨人又一次開始搶購廁紙等商品,迫使超市呼籲民眾保持冷靜。據《每日郵報》報導,在社交媒體上流傳的照片顯示,在雪梨從北到南的眾多 Woolworths和Coles超市裡,銷售廁紙的貨架空空如也。在雪梨西南區恩伍德(Earlwood)和雪梨北岸雷德蘭(Redlands)的Coles,清潔衛生用品都全部售罄。
  • 澳洲女子四次超市採購廁紙均失敗,自製可水洗廁紙,經濟實惠
    截至3月19日凌晨,澳大利亞確診新冠肺炎患者總共596例,僅昨天一天就新增將近兩百例,急劇攀升的疫情已經勢不可擋,澳洲政府宣布國家進入全面緊急狀態。恐慌之下,澳洲超市開始實行限購政策,牛奶、廁紙、義大利麵和大米等商品都在限購之列。貨架空空如也,買不到怎麼辦呢?
  • 澳洲超市廁紙限購仍被搬空,男子街頭叫賣1包賣出4600元天價
    近日,澳大利亞一名拍賣師卻拍出了一件讓人出乎意料的物品。據外媒3月8日報導,達米恩·庫利是一名拍賣師,平時,他都是拍賣一些公寓或普通住宅,可近日,他卻拍賣了24卷衛生紙,中標者花了1000澳元(約合人民幣4600元)買下這一大包廁紙。
  • 疫情來了搶口罩能理解,為啥日本人美國人澳洲人卻瘋搶衛生紙?
    虛假消息引發的衛生紙搶貨潮據日本厚生勞動省消息,截至日本時間3月1日10:30,日本國內新冠肺炎確診感染者共947人,其中日本國內的感染者和從中國來日旅遊的感染者人數為228人,「鑽石公主」號郵輪上確診的感染者人數為705人,乘包機回國的感染者人數為1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