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歲的瓊瑤是如何看待死亡,髮長文說:有尊嚴地死,不搶救不設靈

2021-01-12 蜀黍趣觀史

當我枯萎的時候就是死亡的時候,當我死亡的時候就是重生的時候,當我重生的時候就是徹底忘記過去的時候。——瓊瑤

一、一篇長文

想必大家對瓊瑤都不陌生,無論是她的小說,還是她的電視作品都伴隨著一代人走過他們的青春。有人說,瓊瑤的作品是永不過時的,一部《還珠格格》伴隨著無數人的青春,一部《情深深雨濛濛》成為經典永遠留在人們的記憶裡……

無論怎樣,瓊瑤都是現代中國史上對我們影響最大的作家之一。2017年,79歲的瓊瑤公開發表了一篇長文向自己的子女交代後事,她說她希望自己可以尊嚴地死去,不要搶救,也不要設靈。瓊瑤的這篇文章引起了社會的轟動,後來她的這篇文章還在央視節目《見字如面》中出現過,一時間令人淚目。雖然這是一篇交代後事的文章,但其間的真情流露以及人生哲理也不經讓人深受啟發。

瓊瑤用她精彩的一生書寫著讓我們熟知的故事,如今人到老年卻以這種瀟灑的態度來面對她生命的最後一段歷程。自古以來,死亡一直是人們想要極力逃避的問題,多少人奔波為了延續自己生命長度的路上而忘乎所以。談及死亡,人們的心中不免生出幾分畏懼,但瓊瑤在面對死亡時那種坦然的態度不由得讓我們對她多了幾分敬佩。

二、她是一代人的記憶

瓊瑤的一生,有著她自己的活法。透露著一身大家閨秀氣質的瓊瑤卻是一個川妹子,她出生於四川成都。生活於戰亂年代的瓊瑤,早年生活一直飄忽不定,受到戰火的影響,她不得不跟隨父母奔波著逃難的路上。

瓊瑤飄搖的生活並沒有影響到她的創作,十一歲的她就在報刊上發表了她的第一篇小說。寫作一直是瓊瑤心中一個不變的夢想,事實無疑證明了她的寫作天賦。值得一提的是,瓊瑤在高考時曾經兩次失利,都沒有考上自己理想的學校,於是她就索性放棄了高考,專心為自己的寫作夢想而不懈努力著。

學習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卻是最好的出路,在放棄繼續學習時,瓊瑤十分果斷且堅決,她無疑是鼓足了勇氣才給我們留下一個瀟灑的背影,而更重要的則是她對於自己寫作夢想的堅持。正是由於瓊瑤這樣的堅持,才使得那麼多優秀而經典的作品呈現在我們的視野當中。瓊瑤無疑是有著突出的寫作天賦的,在她創作的短短幾十年間,優秀的作品接連不斷。而且瓊瑤的寫作風格自成一派,在音樂創作上也也有極高的水準,這在寫作界也是無人能及的。

瓊瑤在作品當中展現出了她的真性情,無論是《還珠格格》裡的小燕子,還是《情深深雨濛濛》裡的依萍……這些人物在我們心中留下的都是一個瀟瀟灑灑、敢愛敢恨的形象。都是藝術來源於生活,這在瓊瑤的身上無疑表現得淋漓盡致。面對人生變故,甚至是面對生死,瓊瑤都擁有著一種豁達的態度。

三、直面死亡

在瓊瑤留給子女的長文中,七十九歲的她坦然交代著自己的後事。在信裡,瓊瑤交代道她想要尊嚴地死去,即使是自己得了重病也希望自己的兒子和兒媳不要對自己的生命作出太大的幹擾。瓊瑤告誡自己的後代,無論何時何地以及自己的身體面臨著怎樣的打擊,都不能把自己送進急救病房,不能搶救,也不能動大手術……瓊瑤不希望子女們為了強行延續自己生命的長度,而不斷讓自己的身體飽受醫療病痛的折磨。

此外,對於自己的喪事,瓊瑤還要求子女們一切從簡即可。讓她安安靜靜得離去,無需悼念也無需為她設立靈堂。在信的結尾,瓊瑤還特意表明了公開發表這封信的原因。她生怕自己的子女不忍心自己的離開,為了維持自己的生命,而違背了信件裡的要求,這讓社會為她作證,以此來監督與勉勵自己的後代。

雖然瓊瑤的這封信是寫給自己的兒子以及兒媳的,但是這卻在社會上引發了熱議。對於瓊瑤面臨死亡的態度,以及她的子女是否能如她所願,這都是眾說紛紜的,有錢保持支持的態度,有人持反對態度,甚至還有人說這正是為了引發社會關注的炒作罷了……

但無論怎樣,瓊瑤在面臨死亡時的這種坦然態度的確是顛覆我們認知的,因為這在我們的時候中的確很少能看到這樣敢於直面死亡的人。長命百歲一直是我們常人的追求,一般人都為了延長自己的壽命而不懈努力著,在面臨疾病的時候也是拼盡全力與病魔鬥爭。在面對死亡時,大多數人都是畏懼的,更何況是已經年近花甲的瓊瑤,七十九歲的她離死亡差不多只有一步之遙。

四、安然離去

而瓊瑤在交代後事中給子女留下的要求未免也有些難以實現,畢竟百善孝為先,孝道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眼看著自己的母親遭受病痛的折磨,面臨死亡的威脅時,作為子女的我們又怎能輕易做到坐視不理,對這一切視而不見呢?敢問天下子女,誰不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健健康康、長命百歲呢?

面對生死,瓊瑤曾經還說到:「願我生時如火花,燃燒到生命的最後一刻;願我死時如雪花,飄然落地,化為塵土。」其實這也是一種對於生命的坦然。在活著的時候過得轟轟烈烈,瀟瀟灑灑得這人世走一趟,嘗遍了人間的酸甜苦辣。在面對死亡時,也不會抱有任何的悔恨,就只要順其自然地發展便可。無需得到外界太多的幹擾,就這樣安安靜靜的,如雪花落地一般悄悄地離去,揮一揮衣袖,告別人世的喧囂,不帶走任何一片雲彩。

七十九歲的瓊瑤,在面臨死亡時如此坦然,以一種尊嚴的方式死去,不要搶救,也不要設立靈堂。而是安安靜靜地、順其自然地等待自己生命的終結,這是一種少有的坦然面對生死的態度,而這其中蘊藏著的,無疑是一種世間少有的敢於直面死亡的勇氣。

相關焦點

  • 瓊瑤式「尊嚴死」離現實還有多遠
    新聞背景:79歲的知名作家瓊瑤,3月12日發表了一封寫給兒子和兒媳的信,透露她近來看到一篇名為《預約自己的美好告別》的文章,有感而發想到身後事,認為萬一到了該離開之際,希望不會因為後輩的不舍,而讓自己的軀殼被勉強留住而受折磨,也藉此叮嚀兒子兒媳別被生死的迷思給困惑住。
  • 79歲瓊瑤紅塵作伴,瀟瀟灑灑,不執著彌留生死,人生如茶,禪茶一味
    瓊瑤突髮長文表達自己對身後事的想法和做法,即避免了子女將來被道德綁架,也讓自己心安,她說的其實我也有想過,我也希望自己以後能安靜的走,不要受太多病魔的折磨,爺爺走之前半年,插著管子,講不出話,動不了,其實每次醫生說不行了,要搶救的時候我都很矛盾範冰冰受傷,李晨心很痛。一代文學大家瓊瑤突髮長文,79歲交代身後事:絕不搶救 不設靈堂 不開追悼會 一切從簡。
  • 「尊嚴死」的瓊瑤式傳播(觀滄海)
    這封直面死亡的信一出,立即有人聯想瓊瑤阿姨的健康狀況。其實,79歲的瓊瑤別來無恙,之所以寫下這封長信,是讀了《預約自己的美好告別》一文後有感而發,要在自己身體健康、頭腦清醒的時候公開宣示自己的「善終權」。而「預約」的報導主題正是臺灣2016年1月公布的「病人自主權利法」。   病人經歷痛苦的心肺復甦術,渾身插滿管子……這是維生醫療常見的一幕。
  • 瓊瑤——79歲寫下人生最重要一封信
    79歲瓊瑤突髮長文交代身後事:絕不搶救 不設靈堂    瓊瑤提到這是她人生最重要的一封信,明年將邁入80歲的她,認為自己沒因戰亂、意外、病痛等原因離開,一切都是上蒼給的恩寵,「所以,從此以後,我會笑看死亡」。
  • 瓊瑤突髮長文叮嚀她的身後事無須用任何宗教的方式悼念
    瓊瑤據臺灣媒體報導,瓊瑤突髮長文。知名作家瓊瑤今日(3月12日)突然公開一封寫給兒子和兒媳的信,透露她近來看到一篇名為《預約自己的美好告別》的文章,有感而發想到自己的身後事,認為萬一到了該離開之際,希望不會因為後輩的不舍,而讓自己的軀殼被勉強留住而受折磨,叮嚀她的身後事無須用任何宗教的方式悼念。
  • 瓊瑤知死:一位81歲的女作家如何告別她的丈夫
    那是他們第一次正式地討論死亡。平鑫濤說:「人生於自然死於自然,這才是正確的方向。」又囑咐妻子:「我最不放心的就是你。萬一我先走了,你可能會選擇一條不歸路。我不要你做這樣的選擇。」事到臨頭,殉情或者安樂死應該是做不成了,瓊瑤接受了丈夫自然死亡的觀念。
  • "尊嚴死"把死亡的權利還給本人 專家:推行時機未成熟
    「日後一旦我病重,失去救治意義的時候,我會放棄技術支持,選擇有尊嚴地平靜地自然離去。」劉靜平靜地說。  「生前預囑」,出自一個名叫「選擇與尊嚴」的公益網站(www.xzyzy.com),它是我國首個倡導「尊嚴死」的網站。自2006年創辦至今,它的主辦單位「北京生前預囑推廣協會」今年6月25日通過北京市民政局審查正式成立,劃歸北京市衛生局管理。
  • 直面六大死亡考驗:人都死了,搶救?不搶救?|呼吸驟停|搶救|死亡|...
    某年某月某日某地,120送過來一位心跳呼吸驟停的病人,準確的說已經是一具僵硬的屍體了,急診醫生拉了份心電圖後宣布臨床死亡。家屬不答應了,說醫生草菅人命,放任不管!於是一番吹打拉唱。這個場景,很為難我們的急診醫生。
  • 紅二代力推尊嚴死:怕領導讓不惜一切代價搶救
    但接近「尊嚴死」的「緩和醫療」(Palliative Care,也翻譯為舒緩醫療、安寧療護、姑息醫學),其實亦為世界衛生組織所倡導。世衛組織提出的「緩和醫療」原則有三:重視生命並承認死亡是一種正常過程;既不加速,也不延後死亡;提供解除臨終痛苦和不適的辦法。
  • 80歲瓊瑤推全新作品集:從此以後,我會笑看死亡
    原標題:80歲瓊瑤推全新作品集:從此以後,我會笑看死亡   80歲「愛情教主」推出全新的作品集   瓊瑤:從此以後,我會笑看死亡   從25歲出版第一部小說《窗外》開始,瓊瑤筆耕不輟,代表作有《
  • 紅二代力推尊嚴死:就怕領導要求不惜一切代價搶救
    但接近「尊嚴死」的「緩和醫療」(Palliative Care,也翻譯為舒緩醫療、安寧療護、姑息醫學),其實亦為世界衛生組織所倡導。世衛組織提出的「緩和醫療」原則有三:重視生命並承認死亡是一種正常過程;既不加速,也不延後死亡;提供解除臨終痛苦和不適的辦法。
  • 瓊瑤臉書發千字文告別全文:珍重再見,後會無期
    據臺灣媒體報導,知名作家瓊瑤公開丈夫平鑫濤臥病消息,近日因老公的鼻胃管問題和繼子女意見不同,雙方屢次隔空喊話,因此受到社會關注。沒想到,她在5月6日晚間,突然在臉書上髮長文與粉絲道別,宣布自己即將關閉臉書,希望可以得到粉絲的諒解,「這次是『珍重再見,後會無期』了!」
  • 瓊瑤交代身後事身體狀況很好希望最後時刻擁有生命自主權
    瓊瑤瓊瑤交代身後事。為觀眾奉獻無數經典作品的瓊瑤轉眼間已經到了79歲的年紀。昨天,瓊瑤突然在社交網站公開了一封寫給兒子媳婦的公開信,交代自己的身後事,並希望網友能幫她見證,一番言論獲得了網友的認可,更被稱讚境界很高。據了解,瓊瑤身體狀況很好希望最後時刻擁有生命自主權。
  • 生命最後時光,她不想死在女兒家:在人生末路,如何有尊嚴的老去
    這裡刷著淺粉色的牆漆,燈光是溫和的暖黃色,沒有呼吸機,沒有任何搶救設備,唯一陪伴他們的,就是醫生、護士與親人。一位被診斷為胃癌的爺爺,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病情,心理上早已做好坦然赴死的準備,甚至連後事都和處理問題,都已經交代地清清楚楚。他明確表示,在自己最後的階段,不要進行任何積極搶救和治療,因為他不想沒有質量地活著。
  • 親生兒子用被子捂死癱瘓老父親,「送他一程」有錯嗎?
    不治重症纏身,家屬一般都會選擇盡全力挽留,但旁人往往會客觀的說:「與其在床上躺著活受罪,不如早早走了的好。」著名作家瓊瑤也曾在去年髮長文遺囑,明確表明不準往自己身上插管子,絕不搶救。話雖如此,絕大多數子女不敢頂這種道德譴責的壓力,而今天真的有人這樣做了。
  • 羅點點:當我們談論死亡時, 我們在談論「尊嚴」
    幾個朋友開玩笑說,要不弄一個俱樂部,叫「不插管俱樂部」,臨終時絕不過度搶救,讓身體自然死去。後來,羅點點真的去做了這樣一個網站,試圖藉助網絡輿論的傳播,推廣「生前預囑」和「尊嚴死」。她期望人們在還清醒時就寫下預囑,萬一將來到了生命末期、沒有恢復希望時,撤除維持生命的醫療措施,使自己自然的、有尊嚴的死亡。這個觀點,無論是在西方國家,還是在當下的中國,都是頗具爭議。
  • 老公住院400日 瓊瑤含淚書3千字長文:快撐不下去了
    瓊瑤平鑫濤夫婦(資料圖)  據臺灣媒體《東森新聞雲》4月6日報導,知名作家瓊瑤先前才發表支持安樂死的言論,並交代身後事,希望能走得有尊嚴,5日又在臉書透露,老公平鑫濤至今已經住院400天,過去她鮮少提及對方的病情
  • 插管治療:是延續痛苦的生命 還是有尊嚴地自然離去
    浙江在線11月23日訊這幾天,開國大將羅瑞卿的女兒羅點點與好友成立「臨終不插管俱樂部」的消息,在網絡和媒體上發酵傳播。醫生、患者、家屬,在面對死亡威脅時,應該如何抉擇?平靜地接受死亡來臨?還是不惜一切金錢、痛苦等代價,讓生命得到延長?  羅點點提出:不希望「插滿管子」,像臺吞幣機器一樣,每天吞下幾千元,「工業化」地死去。
  • 老公住院400天瓊瑤含淚悲嘆:我快撐不下去了
    瓊瑤因老公住院400天感傷不已,髮長文透露心酸  搜狐娛樂訊 前不久,知名作家瓊瑤才發表過支持安樂死的言論,並交代身後事,希望能走得有尊嚴,4月5日又在臉書透露,老公平鑫濤至今已經住院400天,過去她鮮少提及對方的病情
  • 樹立正確生命觀,讓死亡更有尊嚴
    每到清明時節,人們祭奠亡人、緬懷先烈,都會特別地想到生與死的問題。     我們該如何去認識死亡、如何理性看待死亡,如何理解死之於生的價值和意義?連日來,本報聯繫部分專家、學者、殯葬從業者、市民直面這些問題,他們縱論生死觀,紛紛表示,「樹立正確生命觀,讓死亡更有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