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葉」(百年濃香)手工包裝現場。 王彌霄攝
正式生產之前,工藝質量中心的工藝研究員要對儲存的菸絲進行定時溫溼度檢測,達到規定數值後方可開始生產。
本報記者 江一舟攝
煙廠維修工全程在場,根據需要隨時調整機臺運行指標。 本報記者 江一舟攝
(一)
12月14日,對於河南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許昌捲菸廠的幹部職工來說,是一個不能休息的周六。
「大家不但沒有怨言,反而有點緊張,或者說是興奮。」負責生產的廠長助理毛愛龍告訴記者,因為當天首批次正式投產的「黃金葉」(百年濃香)將在他們的努力下面世。
上午9點,預先加工完成的菸絲原料從河南中煙新鄭捲菸廠運輸到位。「原料到位是不是可以生產了?」記者問道。「還不行,菸絲存放了一晚上,溫度溼度都不符合生產工藝標準,要進入車間進行溫溼度平衡。」制絲車間主任趙亞峰解釋說。
在制絲車間,許昌捲菸廠工藝質量中心工藝研究員範磊手持溫溼度檢測儀在為這些「新媳婦們」找住處。「車間溫溼度不一樣,要找一個最合適的地方利用空間熱傳遞讓菸絲溫溼度自然平衡。」範磊從選擇的六個位置中找到最適宜的一處,通知工作人員將原料擺放到位,並隨機打開三箱菸絲分別測量整體、外部和內部的溫溼度。
「10度左右,還不行。」記錄好時間和數值,範磊帶領記者去往卷包車間。
在7號機臺上,來自河南中煙技術中心、廠生產部、工藝質量中心和車間生產、維修班組的人員正在緊張地調試機器。
「機器早在一個月前就開始進行調整和改造,我們還得最後檢測一下,保證設備處於最佳狀態。」河南中煙技術能手、車間操作工焦健說。為了本次「黃金葉」(百年濃香)的生產,許昌捲菸廠在思想認識、人力、物力等方面做了大量準備工作。
接到生產任務後,許昌捲菸廠先後多次與河南中煙技術中心進行交流,並組織生產、維修人員到鄭州捲菸廠進行學習,制定出1萬多字的方案、制度等材料,可謂下了一番苦功。「我們沒有生產過手工包裝的品牌,而且又是一個承載河南中煙未來發展的核心品牌,我們要像做工藝品一樣做好『黃金葉』(百年濃香),必須成功!」許昌捲菸廠廠長崔少卿堅定地說。
據了解,從任務下達到正式投產,許昌捲菸廠按照不斷完善的生產方案優化流程、提高效率。「我們先後有84名幹部職工參與進來,採用5人一組的生產包裝模式,到12月初已完成試生產128萬支。」許昌捲菸廠卷包車間主任宋興旺說道。
(二)
時間很快到了14點。在經過3次測量後,菸絲終於達到要求,開始用於生產。
在GDX-1高速接裝機的轟鳴聲中,首批次「黃金葉」(百年濃香)煙支排著整齊的隊伍「走」了出來。
14點20分,質檢員倪萍拿著首批次生產出來的煙支送到生產部進行評吸。來自河南中煙技術中心的設計人員和評吸人員共同給出了「符合工藝設計標準,可以投產」的評價。
生產中,負責調試設備的維修班班長韓建夫和焦健不停地抽樣檢查煙支的水松紙結合部位,查看打孔位和無膠區的分布。「『黃金葉』(百年濃香)是短支煙,需要改造切刀距離,改造煙支輸出位置。我們在改造的同時,還不能影響質量。」韓建夫介紹說,「黃金葉」(百年濃香)採用了多種新技術,這對設備是一個挑戰,也是在檢測河南中煙人改造設備、實現讓「設備為產品服務」的能力。
生產一直持續到18點,首批次25萬支捲菸儲存完成,以待次日進行手工包裝。
(三)
12月15日上午8點是「黃金葉」(百年濃香)手工包煙的規定生產時間,而7點45分,近百名「穿著另類」的人員便進入了「黃金葉」(百年濃香)生產區域。
白色工作衣、白色工作帽、防口水口罩、手套,這樣的裝扮和平日在卷包車間常見的職工著裝相差甚遠,著實引起了記者的好奇。
「這是我們嚴格按照『打造食品級現場』要求,規範手工包煙現場管理所做的工作之一。」看到記者驚奇的表情,宋興旺解釋說,「手工包煙要比機器包裝距離煙支更近,佩戴防水口罩是為了防止哈氣、異味進入煙支,而穿白色工作衣、戴工作帽和手套是打造食品級現場的必要衛生防護。」
「除此之外,我們嚴格分區管理,將手工包煙區用屏風與外界隔離,嚴格物資管控,防止不同規格煙支、輔料混放。」卷包車間負責手工包煙工作的副主任王聚海在一旁補充,「因為『黃金葉』(百年濃香)的包裝是純手工的,需要人員長期坐著工作,所以我們專門選購了柔軟、舒適、帶靠背的椅子。此外,小盒、大條透明紙包裝期間對光線的要求很高。現在是冬季,晝短夜長,8點半之前和16點後車間的光線就稍暗了,所以我們在每個工作檯上配備了標準光源檯燈。這樣在保護手工包煙人員身體的同時,也為『黃金葉』(百年濃香)的產品質量添『光』。」
原材料質量篩選,條盒成型,條盒內底打生產日期、班組條碼,16組手工包煙人員利用正式生產前15分鐘的時間,為順利生產做好充分準備。
8點10分,通過層層「審核」的煙支進入手工包煙區域。
「煙支雖然經過『審核』,但在裝入小盒之前我們還需要進一步篩選。」負責手工包煙的組長馬勝利認真地說,「對兩次掐煙過程中產生的表面有皺紋、空頭的捲菸再次挑選,確保每一支捲菸都是精美的。」
記者看到,包煙人員不是一次數夠20支捲菸,而是按照7—6—7排列方式,分三次將煙支裝入煙盒,並進行滿盒稱重,對在重量標準之外的重新進行檢查,防止多裝或少裝。
「張弘,我試著用大拇指用力往裡推透明紙,你看這一個我打的合格嗎?」第3組負責小盒透明紙包裝的黃鳳蘭拿起剛打好的煙包遞給了工藝質量中心外觀檢測科科長張弘,對其檢查上一盒時提出的透明紙搭扣問題進行修正。
燈下,工藝質量中心副主任李少平、外觀檢測科科長張弘、質檢員倪萍對煙包四個角的搭扣處認真檢查:用眼看,透過燈光看透明紙搭扣是否到位;用手摸,看搭扣處是否表面平整。最終三人給出了一致意見:「合格!」
沒有特定的檢查時間、沒有特定的檢查地點,工藝質量中心的人員一直待在手工包煙人員周圍,生產一點,檢查一點。煙支皺紋、內襯紙褶皺、透明紙死折等問題被一一解決。
9點5分,外觀檢驗員按照國標要求,將第一批生產的「黃金葉」(百年濃香)產品送到檢測室,對外觀、物測、感官、煙氣質量進行整體評價,大家意見達成一致:「產品外觀符合工藝標準,物理指標符合工藝標準,煙氣質量無明顯差異,合格。」
16點,第一批次的25件「黃金葉」(百年濃香)入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