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著名哲學家弗朗西斯.培根曾說過這樣一句話:「由智慧養成的習慣,能成為第二天性。」這句話足以說明習慣對一個人來講到底具有多麼重要的意義。
過去人們常說,成功永無捷徑,這句話說對也對,說不對也不對。就好比如一個人如果能夠培養出一些好的習慣,那對他來講,成功事半功倍。
養成好的習慣,可以在多層面上給予自己幫助。就像帆船在平靜的水面上遇到疾風推行一般,會讓自己省下很多不必要的力氣。播下一種什麼樣的習慣,就會收穫一種什麼樣的命運。結局好壞與否,全憑自己。
誠然,人的習慣縱有千千萬萬,但是不同成就、不同層面的人,習慣也就自當有所差異。平凡人的習慣趨於大眾化,而那些能夠成就一番豐功偉業,成大器的人,他們身上的習慣,就顯得格外與眾不同,甚至因為過於低調而不容易讓人發現,這也是常有的事情。
就好比如一個人身上的這三個「不起眼」的習慣,往往會藏得隱蔽不容易被人發現,但只要身上具備,未來就一定會有飛黃騰達的一天,很準的,不妨看看自己身上有沒有吧。
01處事遲而不急
《朱子治家格言》中說道:「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 這句話其實在告誡人們,心中有目標無可厚非,但也不能一昧的求速。
做任何事情都要做好充分準備,切忌急功近利,心煩氣躁,需知「智從靜中來」,唯有時刻保持平常心,方能少生坎坷,少走彎路。
有道是「欲速則不達」,一昧求快的人永遠難成大氣候,難有大作為。過去佛家也曾經說過:「心亂,則是非滋生,難曉事理;心穩,則坦然順遂,睥睨天下。」
不爭不搶是一種智慧,淡定從容也是一種自信,唯有腳踏實地,才能朝著正確的目標前進,唯有循環漸進,才能圖得可持續發展。
真正成大器的人,通常能夠做到像鬼谷子所言那般「處事遲而不急,知機決而能藏。」他們從不爭先恐後,爭名奪利,更不會愚蠢到把自己置身在風口浪尖之上。
他們善於隱蔽蟄伏,在明處低調前行,在暗中伺機而動,人們或多或少會忽略他們的存在,輕視他們的價值。
但也正因如此,這樣的人往往才會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待到他們出手之時,也就意味著一錘定音,大局已定。所以說,看一個人是否能成放大器,就看他處世之道中,是否可以貫徹冷靜、沉著二字。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難以成江河」。現實中,並非只有「敢於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才有資格收穫成功,彰顯自己的價值。
那些能夠靜觀其變,總結經驗教訓的人,一樣可以厚積薄發,破後而立,成就一番事業,這種精神和智慧,更加值得我們學習和稱道。
02無事如有事時警惕
《菜根譚》中有言:「無事常如有事時,提防才可以彌意外之變;有事常如無事時,鎮定方可以消局中之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