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前,韓國上映了一部震動了整個韓國的電影——《熔爐》,影片以一所聾啞障礙人學校中真實的性暴力事件為藍本,深刻的反映喝批判了存在的社會問題,該電影亦被稱為「改變韓國國家的影片」。
而因為這部電影赤裸裸的反映了現實,國內這種題材的電影相對較少,就有很多網友誤解認為中國拍不出《熔爐》、《素媛》之類的電影。其實並不然,去年11月上映的電影《嘉年華》就選擇了打破沉默,將法律、金錢、人性一覽無餘的展示,堪稱中國版的《熔爐》,不少網友評價它是2017年最佳的影片,沒有之一。
而這兩天熱播的《我不是藥神》,再次將社會問題搬上了螢屏,上映僅僅三天就突破了6億的票房,各平臺的評分也都達到了9分以上,口碑爆棚。寧浩和徐崢兩個喜劇界的頭號人物,這次竟然深刻的將一個嚴肅的現實帶給觀眾。
影片聚焦罹患白血病的患者,他們吃不起昂貴的進口藥,只好尋求廉價的仿製藥物,深刻的展示了人性在法律和不違心之間的博弈。影片中以為患者老太太的一番話讓戳動了無數人心:房子吃沒了,家人被我吃垮了,我不想死。
而作為藥販子的程勇,在徐崢的演繹下,將一個原本只想賺錢的小商人,卻通過販賣低價的仿製藥讓許多患者吃上了有效的藥物,違法卻不違心的人物形象刻畫的栩栩如生。最後程勇被抓,患者們摘下口罩為其送行,雖然程勇一直說「我不要做什麼救世主」,但最終他恰恰是他們的救世主。
王傳君在這部電影中的表現令人刮目相看,即將上映的《愛情公寓》大電影原本缺少了關穀神奇讓不少觀眾很是遺憾。而這次王傳君飾演的呂受益,將普通市井小民患者對活下去的渴求和生活的無奈表現的淋漓盡致,尤其是醫院病床上那一幕,雖然沒有聲音,卻把因為病痛的折磨和對家人的留戀中的煎熬演繹的入木三分,不少觀眾都看哭了。
電影的結局也非常的深刻,直接對話醫保改革,這部電影可以說是,不僅展示了一個嚴酷的社會問題,還將它抽絲剝繭,在人性和法理的博弈之間,尋求最佳的解答。《我不是藥神》是第一部直擊現實問題並取得如此優秀口碑和票房的電影,這說明觀眾的觀影取向其實一直都是以優秀的劇本為導向,那些說國內觀眾只喜歡看好萊塢口水片的網友,《我不是藥神》證明你們真的錯了。
除了《我不是藥神》,其實還有很多直面社會問題的影片,比如人口販賣的《盲山》,刻畫兒童拐賣的《親愛的》,黃渤和趙薇在《親愛的》中的表演絕對讓人酣暢淋漓,還有去年的《二十二》,國內其實不乏《熔爐》之類的好電影,這次《我不是藥神》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我不是藥神》是一部好電影,也是國產電影中難得的真實深刻的影片,而觀眾也給了它一個應有的報答,好電影從來不缺好觀眾,而《親愛的》、《盲山》、《嘉年華》等其實早已走在《我不是藥神》的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