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就要過春節了,不少市民可能發現,以往過年都在陽曆2月中旬左右,而今年陽曆1月份就過年了,今年為什麼這麼早呢?
距離春節還有不到半個月,走在的街上到處都是吉祥喜慶的年味,在準備年貨的同時,不少市民都發現,今年過得好像特別快,感覺嗖的一下,一年的時光就過去了。
市民:「感覺提前了,過得快。」
市民:「去年過年是2月份,今年是1月份。」
市民:「年過得太快了,孩子放假也沒放幾天,還要趕著收拾,打掃衛生。」
其實,今年大家感覺過年「提前」的主要原因就是2020年是雙「閏年」,按照傳統,咱們過年都是按照農曆來計算的,2019年的農曆只有354天,比陽曆整整少了11天,所以就有了春節提前的現象。
但也不能無限制的往前提,提前到一定程度,就要加一個閏月,把他錯後,調整過來,因此也就有了民間「19年7閏」法,就是在19個農曆年中加上7個閏年。
天文學家 高衡:「地球圍繞太陽一圈,就是陽曆的一年,等於365.2422天,月亮圍繞地球一圈,平均是29.5306天,所以陰曆的12個月,比陽曆的一年少11天。」
有意思的是,公曆2020年為閏年,2月有29天,全年366天,而即將到來的農曆鼠年也是閏年,有個閏四月,全年共384天,也就是說,2020年是「雙閏年」。
此外,鼠年還有兩個立春,分別是在2020年2月4號和2021年2月3號。天文學家表示,農曆的這些算法就是古人智慧的結晶,也是天文知識,感興趣的市民可以進一步了解,但對咱們的日常生活並沒有影響。
天文學家 高衡:「中國民間的一種習俗,而且這種習俗本來不帶有兇吉的意思,閏月、閏年、屬相和你的命運一點關係都沒有。」
對此,市民們也表示,春節其實就是一種傳統習俗,代表著新一年的起點,農曆陽曆算法的早晚確實關係不大,關鍵的是在這個日子闔家團圓,許下新一年的心願。
市民:「今年的願望是做富婆。」
市民:「新年肯定明年比今年好一點。」
市民:「過年祝大家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