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目!為什麼過年要回家?聽中國人怎麼說

2020-12-14 新華社新媒體

過年了,為什麼要回家?聽聽他們怎麼說

(北京西站候車室,來去匆忙的旅客。黃若鴻 攝)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

家,一個極具魔力的詞,吸引著中國人每年春節長途跋涉。

為了回家,中國人造出了地球上規模最大的人類遷徙。

不管你是在上學、在打工,還是在創業,

不管你這一年是進步,還是失落,

過年了,回家去!

(北京站,踏上回家旅途的人。孟佳 攝)

為什麼過年要回家?

提著大包小包的他們,是這麼說的……

(北京西站回家的人。黃若鴻 攝)

——你上次回家是什麼時候?

「三年沒回去了,所以今年特別想回去。」

「忙,整天忙,沒有時間……」

(北京南站,候車中的歸途人。葛孟超 攝)

——為什麼一到過年就想回家?

「過年當然要回家了,中國人啊!」

「錢掙到了,高興回家。」

「有親人的地方才是家啊!」

「再遠都要回家,我覺得這是中國人骨子裡邊最深刻的一種東西吧。」

(北京西站,旅客排隊進站。黃若鴻 攝)

——你怎麼回家?多久能到家?

「坐火車,我們家高鐵還沒開通,特別折騰,時間也特別長。」

「上次回家我還是要坐上20多小時,這次只要五個半小時。」

(北京西站,一名旅客在整理行李。黃若鴻 攝)

——你為家人準備了什麼禮物?

「唔……擁抱!」

「給父母帶一些過年穿的新衣服。」

「人到家就可以了,他們最希望的是年年都團聚。」

(北京站,一名旅客扛著行李前行。孟佳 攝)

——回家後你想做什麼?

「回家先給媳婦兒做一頓飯吧。」

「我現在馬上就想看見我媽。」

「陪伴父母的時間很少,希望能有更多的時間多陪陪他們,然後幫他們洗洗腳、按摩按摩。」

(北京西站,一位乘客抱著小孩排隊進站。黃若鴻 攝)

——新年你有什麼新目標?

「加薪!」

「轉學之後多交到朋友。」

「盼望孩子能健健康康成長。」

「我喜歡的人和喜歡我的人,都能在新的一年裡做好自己的事兒。」

過年啦,回家吧!

(謹以此文獻給那些已經到家或尚未踏上歸途的中國人!)

指導:黃燕、繆曉娟

編輯:薛豔雯、葛亮、馮啟迪、談昦玄

採訪:李昊偉、嶽夕彤、許哲淇、李可怡、劉昕宇、胡文嘉、徐欽、郭瀟宇、姚宇璘、崔博文、史林、王雅楠

攝像:張兆卿、李雪、李夢馨

剪輯:張兆卿、黃若鴻、高天舒、黃澤楠

攝影:孟佳、黃若鴻、葛孟超

相關焦點

  • 每年都在過年,但為什麼今年一定要回家?
    但最值得期待的就是:盼望了一整年的爸爸媽媽要回來了。可是這一年,爺爺卻告訴我:「爸爸媽媽沒有買到火車票,今年可能回不來了。」那時候,我還不知道為什麼沒有票,一張紙為什麼會這麼重要。後來聽爺爺說:「他們騎了幾天的摩託車,才趕回了家。」剛剛畢業的他年齡:25歲不知什麼時候開始:過年,成為了心裡的一道坎。
  • 中國人為什麼要過年?很多人都不知道!
    今日,我們再一起來重讀白雲先生這篇《中國人為什麼要過年?》
  • 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都不想回家過年?
    還有1個月,就到了一年一度中國人最重視的節日-春節了。以前小的時候,很盼望過年,因為過年的時候有新衣服傳,有好吃的,也有鞭炮可以玩兒。但現在長大了,提起過年,卻總是沒有絲毫興趣。甚至想起回家過年有那麼多的事情,不知不覺把過年和麻煩劃了等號。回家前,最大的擔心就是害怕自己搶不到車票。
  • 中國人為什麼熱衷於過年呢?
        為了慶賀當年的五穀豐收和祈盼來年的風調雨順:    1、過年必須祭拜天地、祖先;   2、過年必須備足年貨,犒勞辛勞一年的家人吃最好的、穿最新的;   3、過年必須孝順父母並給父母磕頭拜年; 
  • 「媽媽,什麼時候你才能回家,是不是又要等到過年?」
    什麼時候你才能回家呢,是不是又要等到過年?」......這句話是孩子們問的最多的,聽著孩子們的心聲,不僅視頻中的媽媽們淚目,現場參加活動的志願者們,也眼圈發紅。【來源:揚眼】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 韓國網友熱議;為什麼中國人總模仿韓國穿韓服?聽中國姑娘怎麼說
    韓國網友熱議;為什麼中國人總模仿韓國穿韓服?聽中國姑娘怎麼說 每個民族的服飾都有各自的特色,文化元素獨一無二。中國有非常豐厚的歷史底蘊,這種歷史元素糅雜在一起,從來都是非常具有民族風採的,很多歷史典籍和鼓隊當中也能夠進行見證。
  • 疫情vs回家過年
    想一下的確如此,回家的路早已爛熟於心,但是一路上顛簸流離,人流攢動,從進入車站開始就要接觸各種各樣的人,即使防控措施做得再足也總歸是要呼吸要吃喝拉撒,要行走要說話的,只要有一系列的動作就有感染病毒的可能性,如果一不小心感染了病毒或者成了攜帶者,那就是一個家庭的不幸。
  • 為什麼越長大,越不想回家過年?
    又一輪春運開始了,我將自己打包好緩緩送上回家的火車。實話說,心裡並沒有回家的歡喜,反而多的是無奈與愁苦。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開始抗拒回家過年……以下是我歸納的幾點不想回家過年的原因:一、沒攢到錢,卻需要大筆花錢工作了才發現賺錢難,攢錢更難。
  • 中國人常說「看他怎麼說」,為何用「看」不用「聽」?中國式智慧
    這樣的差異存在於文化的底層架構中,也可能表現在最常見的生活裡,比如說話,中國人說話也有著傳統文化的禮儀藝術感。中國人經常講「看他怎麼說」,「說話」傳導的是聲音,當然必須要用聽的,但咱們偏偏要用「看」,這就是中國式智慧的體現。
  • 越是不習慣越是要回家——為什麼年輕人過年不喜歡回家了?
    記得小時候過年的時候,所有的人都聚在一起,一大家子,吃著熱熱鬧鬧的年夜飯。大人吹著牛,我們小孩要麼早早吃飯飯去外面的馬路邊放小鞭,要麼就聚在一起打遊戲機。那時候每年過年算是一年裡最期待的日了吧。不過他太愛喝酒了,也就是應為這件事他們經常吵架,每當我爸喝得大醉回來,我媽都會放大了聲音到整棟樓都聽得見的地步去和他吵。很多很多,總會有許多的不習慣過年待在家的那幾天。不光是我,父母也會不習慣,我不愛吃早飯,也會晚點睡,可是他們會覺得的這是生活的不規律。有時候和同學打電話會將一些他們聽不懂的段子,或者有時候會爆粗口。
  • 為什麼我們越來越不想回家過年?
    又到了過年的時候,你是否已收拾行囊踏上回家的路途。然而現在的年輕人已不像小時候那樣對過年充滿了期待。或許是新年再沒有燃放鞭炮的熱鬧聲、再沒有對穿上新衣的滿心歡喜、再沒有看到親朋好友的熱情洋溢。我想更多的是我們不願去面對的種種吧。那麼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不願意回家過年了呢?
  • 都說有錢沒錢,回家過年,為什麼有些農村人,不回家過年呢?
    冬至到了,新年也不遠了,糊裡糊塗一年的光景又要結束了。春節作為我們的傳統節日,被人們看待的尤為重要,不管你是在外打工,還是已經定居大城市,到了春節,都無一例外地選擇回到農村的老家,跟家人一起過個團圓年。
  • 英媒:中國人過年開車回家有面子 象徵衣錦還鄉
    參考消息網2月18日轉引英國《金融時報》報導,一年一度的全球最大規模人員流動,已將數億中國人送回家鄉歡度春節。 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選擇開車回家過年 然而,越來越多的外出務工的人選擇駕車回家,參加一年中最重要的團圓飯。這一現象,是中國擁有全球最大汽車市場的又一例證。
  • 有一種幸福叫「回家過年」
    「把他愛吃的、想吃的都讓他吃一遍」  春節是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紀錄片《回家過年》聚焦春節,記錄了一段段至真至純的情感,為普通人留下了一張張過年全家福。  回家過年之路,東子要轉兩次火車和一次汽車,30多個小時後才能到達。
  • 香油粉條魚腥草……中國人回家過年帶的這些太催淚!
    1月21日2019年春運開啟人們也紛紛帶上行囊,回家過年!一起來看看中國人都帶了些什麼?經過詢問得知,老人是要坐高鐵去杭州陪兒子過年。這次他們帶了60多斤麵粉還有一床被子,準備給兒子。大爺稱,這是他70多年第一次出遠門,打算去西湖看看。
  • 為什麼越來越不想回家過年了,年輕人:我太難了
    回家過年,那是多少遊子一年的期盼。春運更是最聲勢浩大的一次遷徙。為了回到一個叫家的地方,不惜拼盡全力。但是,也有一些人,因為一些原因回不了家,這些回不了家的人,各有各的故事。甚至還有些年輕人越來越不想回家,這是為什麼呢?
  • 獨屬於中國人的過年電影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部非常冷門又無比契合過年題材的電影——《一年到頭》。豆瓣評分8.2,僅幾千人標記看過,短評不過一千多條。導演王競,其代表作還有《萬箭穿心》、《大明劫》,質量都屬上乘。《一年到頭》裡雖然沒有大牌演員,但採用了多線敘事多主角的方式,涉及到了年末農民工討薪、醫患矛盾、小孩升學等中國人最關心的話題,通過幾個人物的糾葛,將中國人情社會的方方面面徐徐鋪開,反映了各行業和階層的人在回家過年這件事上的期待與無奈。有暗黑,有溫情,無比平凡而真實。
  • 年輕人為什麼越來越不想回家過年?
    過年回家的理由只有一條:我想家了!過年不回家的理由卻有千萬條:七大姑八大姨的嘮叨,大姑八大姨的嘮叨,姑八大姨的嘮叨,八大姨的嘮叨,大姨的嘮叨,姨的嘮叨,的嘮叨,嘮叨,叨…為了年輕人能夠更加願意回家過年,今天,咱們就來捋捋:過年回家,兩代人之間可以聊點什麼
  • 「不能跟你一起回家過年,奶奶要過80歲大壽」「那就分手吧!」
    馬上過年了,男女朋友也到了要見家長的時候,可是家家都有特殊的情況,特別是在過年的喜慶中,有人要為老人過大壽,有人要回老家祭奠去世的人,但是總有人會不理所謂的這些大小事,而是偏執的要求對方能進自己的家門。有一位讀者問我:男朋友過年讓我去他家,可是我還要回家過年,但是他態度強硬,我該怎麼辦?
  • 為什麼農村在外打工者,不回家過年的越來越多了?
    農村在外打工的人,不回老家過年的越來越多。原因是多方面的,要說根本的,還是因為現在的年味淡了,年在人們的心目中沒有以前那麼重要了。原本,百節年為首,年節,也就是過年,在中國人的心目中,那是非常重要的,有著無可替代的地位。以前,身在外地的人,一到過年,不管有多不易,總是要趕在年三十晚前回家,以求一家人吃個團圓飯,過個團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