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到了,新年也不遠了,糊裡糊塗一年的光景又要結束了。春節作為我們的傳統節日,被人們看待的尤為重要,不管你是在外打工,還是已經定居大城市,到了春節,都無一例外地選擇回到農村的老家,跟家人一起過個團圓年。在過去,到了冬至,在外漂泊的人就該回家過年了,現在不同了,春節假期有限,人們都是挨著年跟前兒,懷著期盼,急匆匆趕回家,在這有限的時間裡,跟家人,與親戚朋友,聯絡聯絡感情。這也造就了我國特有的文化現象「春運」,春運雖忙,但是你會發現,依然有一部分人,不想回家過年,這是為什麼呢?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話雖這樣說,但是一年下來,沒掙到錢,有的人真不想回家。現在的農村,攀比之風確實讓人望而生畏,我們先不說在和親戚朋友聚餐時的炫耀攀比,就說一個村裡面,各家各戶似乎都在鉚著一股勁地比,比誰家孩子有出息,比誰家孩子工作好賺錢多,比誰家孩子找了對象,比誰家兒孫滿堂,比誰家汽車更高檔,比誰家城裡買了房,比結婚時誰家彩禮數更長,比見面時誰發煙更張揚……
這樣的風氣在農村真的很常見,明裡暗裡都能感覺大家在比較,聚餐時的飯桌上,閒聊時的村頭暖陽下,睡覺時的床頭旁……隨時隨地都能聽到人們在攀比,在這樣的環境下,我相信很多人都是會感到一種無法喘息的壓力,而且這種情況多發生在剛入社會不久的年輕人身上。過年了,不是他們不想回家,只是這種輿論壓力真的讓他們沒有勇氣面對。
對於一些年輕人來說,逢年過節往往是老人們來催婚催生的時候,平時過節還好,親戚朋友少,可是一到過年,一大家子的人全都在,你一言我一語,沒有結婚沒有孩子,統統不得好過。舊社會,有的人因為躲避年底追債,感覺過年像過關一樣,而現在這樣的風氣,真的讓「年關」的意味更濃。
還有一些人過年不回家真的是想多掙些錢,比如一些在外做生意的,春節期間可能就是他們的業務旺季,誰願意丟下眼前的機會不要呢?回家可以到生意淡季再補回來嗎。也有一些在外打工的人,更想利用春節期間的多倍工資,多攢一些錢,都是在努力讓自己,讓家人過得更好。而且,不回家過年的你還會發現,不回家過年真的可以省下一筆不小的開支。有的人可能會說,錢可以慢慢掙,和家人團聚的時候真的不多,過年就回家吧,但是如果你真的到了那個時候,估計你也不回家過年,不是不想,只是想再多掙一點。
過年回家當然是和家人、親戚朋友聚一聚,聯絡聯絡感情,但是如果感情淡了,那就真的不想回去了。相信農村的你也越來越感覺到,現在的年味越來越淡了,人情味也越來越淡了。以前農民都還種地,農忙時節你幫我、我幫你,互幫互助的生產中大家還說「遠親不如近鄰」。而現在,農村裡種田的人越來越少了,就算有一戶兩戶承包種地,農忙時要麼用機械,要麼花錢僱工人,人情是什麼,統統談不上。沒了人情味,沒了年味的「年」,誰還想回家過呢?
當然有些人不回家過春節,是因為崗位需要,確實回不了,我們為這些人點讚。春節要到了,馬上就能預購春節回家的車票了,你準備回家過年嗎?歡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