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兒童美術教育現狀:作坊式的研討會多,培訓多,看似繁榮熱鬧,但能研討點問題的不多;美術班、畫室、工作室多,有思想的好老師不多;培訓機構重知識重技巧的多,重感悟重創意的不多;雖做教育,不愛教育,為生計才做教育的多, 為育人,為兒童發展,為推動社會進步,用心做教育的不多。所以,才出現了培訓班求利的多,育人的少;用功的多,用心的少;幹的多,想的少;方法多,思想少;理性多,感性少;觀念多,有靈魂的少。
我們現在的兒童美術教育往往太重視作畫的方法步驟,其結果是抑制了兒童的想像和創意。實際上,繪畫與數學、物理知識不一樣,想像與創造的靈感最怕的是按部就班的作畫步驟,等這些步驟都做完了,想像卻不見了。
我們的兒童美術教育現狀是:以知識技巧灌輸為主,以什麼有用就教什麼為重點, 以毀壞兒童創造力、想像力為代價去完成教學。
當今兒童美術教育現狀是:錯誤的教育和做法,反而讓人覺得規矩、正統、目標明確,見效也快,也正因為假的比真的「還真」的緣故,使假的更像真的。這樣的現象使家長對待兒童美術更像「霧裡看花」,辨不清方向了,致使在判斷上失誤。
孩子畫畫是知道得越多畫出得越多,不是看見得越多畫得越多。
我們現在的教育,一方面有最新的教育觀念,一方面又有最原始、最傳統甚至於落後的教育方法,等於現在的教師一隻腳踏在傳統的門檻裡,而另一隻腳又跨進了現代教學觀念中,弄的我們好多教師都迷失了方向。其實,我們教師也正處在不斷調整自己的轉型期。
在每次兒童美術交流會後,手機電話簿上會多出一些電話號碼、名字,時間一長,偶爾打開時,搞不清楚這個人是誰了,眼生得很。從來這個號碼就沒接通過,永遠在簿子裡靜靜地躺著。QQ 也是,每次會後打開電腦,就看見排著長長的隊伍等著你點「同意」。其中,有真名,有假名,有網名,有虛名,像趕集似的,熱鬧得很。可被你點了「同意」的大部分人呢,進去以後再也無動靜了,永遠都是灰著的頭像。「我們是好友了,現在開始對話吧」這句話永遠地在那裡無聲無息的等著。
——兒童美術交流會後的兩個永遠現象
生動的兒童畫「產生」過程,大多都是充滿激情的,感覺是兒童畫的最好「幫手」。在「硬性指標」下完成的畫,多有生硬、呆板的現象。出現這些現象的原因多與感覺缺失有關。
兒童畫得好與像不是一個概念,好的畫是指反映了孩子的認識世界與像沒大關係。像只指畫的畫符合成人眼裡的事物,與客觀實際接近。不同年齡的兒童畫出了不同階段對形的感覺,也反映了兒童認知事物的過程與發展特徵。
教好了,學生多了,成功了,成績歸自己;教壞了,沒學生了,失敗了,結果歸環境。
——「合理化歸因」這個心理學名詞用在一些兒童美術老師身上最合適不過了。
兒童畫畫時,能觀察到、想到的不一定能馬上表現的到位,已表現出來的東西一定是觀察到、想到了。觀察到和做到還有一段距離。
好的兒童美術教育呼喚三種人:專業好,觀念新,素質高的教師;有想像,有創意,獨立思維的學生;有耐心,有等待,懂教育的家長。
我們現在的兒童美術教師,懂專業、懂教育,又懂兒童心理學的不多,非美術專業或幼教、職高畢業得多;因為生計找出路走到這條路上的人多,喜歡教育職業的不多;教學稀裡糊塗的教的多,有思想,有想法,研究性的教師不多;教育觀落後, 傳統思想固執,守規矩按部就班的多;思維活躍,有創新能力,接受新事物快的不多。
——當今兒童美術教育現象透視
我們的兒童美術教育現狀是:先灌輸,後啟發;先規矩,後放鬆;先有法,後無法;先要像,後要想;先理性,後感性;先邏輯思維,後形象思維;先應試教育,後素質教育。實際上等於是先「汙染」了再說,怎樣「治理」那是以後的事。當我們「折騰」了好多圈,認識到「素質」的重要後,「素質」早跑得沒影了!
- END -
文章選自李凌老師慢教育系列叢書《兒童美術教育瑣談》(教師篇),
本書音頻已在喜馬拉雅同步上線,搜索「李凌老師慢教育觀」,即可收聽。
正版圖書淘寶有售,搜索"李凌慢教育",
有著正版包郵 發貨地石家莊 字樣的就是慢教育書坊,
李凌老師的「慢教育三部曲」都在裡面。
文字、圖片版權所有,轉載請聯繫後臺人員,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