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7日,文化和旅遊部公布了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湖北省鹹寧市通山縣、神農架林區、黃岡市英山縣、宜昌市遠安縣、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等5家創建單位喜獲「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稱號。加上去年創建成功的武漢市黃陂區、恩施州恩施市和宜昌市夷陵區,我省目前已有8家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數量居中部第一、全國前五。
這是自2019年文化和旅遊部啟動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驗收認定工作以來,我省連續第二年推薦上報單位全部上榜。今年全國32個省(市、自治區及新疆建設兵團)共有117家縣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申報驗收,最終97家勝出,僅江蘇、浙江、山東、湖北、四川五省申報的5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全部上榜。
近年來,湖北省文化和旅遊廳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於大力發展全域旅遊的要求,落實全省旅遊發展大會精神,以「全域統籌規劃、全域整合資源、全域系統營銷、全域共建共享」為重點,大力推進我省全域旅遊發展。各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高度重視,積極響應,黨政主要領導親自謀劃,各部門密切協同,在體制機制、政策保障、公共服務、供給體系、創新示範等方面均有較大提升,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全域旅遊助力疫後重振
自湖北省2019年舉辦首屆「花點時間,惠遊湖北」——全省全域旅遊惠民大行動以來,今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下,又啟動了「與愛同行 惠遊湖北」活動,全省近400家A級景區免門票對全國人民開放。
截止12月中旬,全省A級景區旅遊綜合收入達63.79億元,在今年疫情、汛情的雙重考驗下,全域旅遊為疫後重振的湖北打了一劑及時的強心針。各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也紛紛響應,如神農架林區黨委、政府把全域旅遊作為疫後重振的首要抓手。3月25日景區恢復開放後,「五一」前免門票政策隨之出臺,同時,神農架拿出100多萬元,獎補旅行社等旅遊企業;6月,出臺「周三免費遊」等政策;11月,出臺「跨年政策」,即散客只需花10元就可獲贈2021年旅遊年卡;旅行社帶團來林區,將獲現金及明年門票獎勵。這些政策成效明顯,僅十一期間,神農架接待省外遊客佔比就超過了五成,自「與愛同行 惠遊湖北」活動啟動以來,神農架全區遊客入園量已突破200萬人次,全年遊客量實現正增長已指日可待。
全域旅遊助推扶貧攻堅
湖北省8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其中5家曾是國家級貧困縣,2家曾是省級貧困縣,其中英山縣還曾是國家深度貧困縣。這些地方通過深入推進全域旅遊與脫貧攻堅互融互促,利用土地流轉、崗位就業、發展種養業、開辦農家樂民宿等方式,增加貧困群眾收入,帶動幾十萬人吃上旅遊飯,幫助數十萬貧困戶實現了脫貧致富。
2019年4月份,英山縣以綜合貧困發生率0.15%的成績通過貧困縣退出專項評估,被省政府批准退出貧困縣序列。英山神峰山莊創新發展「旅遊+有機農業+文化+康體養生經營」模式,榮獲全國產業扶貧「十佳典型案例」、「第二屆中國產業扶貧優秀案例」,總經理聞彬軍被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授予「全國脫貧攻堅獎奉獻獎」,入選2019年度國家文化和旅遊部鄉村文化和旅遊能人支持項目。
通山縣通過規劃審批、土地優化配置、鄉村基礎設施配套等方法調整旅遊供給結構,讓景區專注發展遊覽、度假、娛樂等項目,周邊村民發展民宿、農家樂、便利店、特產店滿足其他旅遊需求,兩者互為補充、各司其職、利益共享。在景村協調發展模式帶動下,涉旅農戶戶均收入8萬元以上,是全縣農戶平均收入的3倍以上。2019年通山獲評「全省鄉村旅遊及旅遊扶貧突出貢獻單位」。
全域旅遊助漲人民群眾幸福指數
旅遊業是綠色產業、富民產業、幸福產業,發展全域旅遊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指數的重要方式。湖北省順應文化和旅遊消費提質轉型升級新趨勢,深化文化和旅遊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高質量文化和旅遊供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如遠安縣通過把縣城建成客廳,將集觀光休閒、康體養生、農業展示於一體的田園景觀引入城市空間;把集鎮變成展館,實施農房提標工程,將集鎮建成文化展覽地和旅遊體驗地;把農村繪成風景,大力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廁所革命」,「收通豁、碼整齊、掃乾淨」成為群眾的自覺行動;用道路串聯全域,按照旅遊景區標準推進城鄉道路景觀化,建成集城鄉綠道、馬拉松賽道、風景廊道、自駕遊道於一體的旅遊風景道400公裡,通過努力將社區變景區、農田變公園、農房變客房、農產品變旅遊商品,在帶動群眾增收的同時,也帶旺了鄉村人氣,改善了社會環境,成為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指數的典範。
利川市出臺一系列鼓勵民宿發展的政策,對農民給予40%的房屋改造補助資金,對全市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各項改建補助上浮20%,並按每戶1萬元的標準給予基礎設施的配套補助,同時完善民宿村公共服務配套設施,組建文藝健身隊,配備文體活動器材,建起農家書屋等,不僅支持了利川民宿旅遊發展,還改變了鄉村生產生活環境。民宿村還制定了村規民約及民宿旅遊服務文明公約,多形式開展民宿旅遊從業人員培訓和文明宣傳教育活動,村民文明素質及服務技能明顯提高。通過民宿經營活動,吸引了大批外出務農民回鄉創業,轉變了農民創業就業結構,農民在家就能開闊視野,提升文明素質,實現了城市文明和農村文明的直接相融,加快了農民從傳統生活方式向現代生活方式的轉變。
湖北省通過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工作,在推動旅遊業從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轉變,從粗放低效方式向精細高效方式轉變,從封閉的旅遊自循環向開放的「旅遊+」轉變,從企業單打獨享向社會共建共享轉變,從景區內部管理向全面依法治理轉變,從部門行為向政府統籌推進轉變,從單一景點景區建設向綜合目的地服務轉變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效果,有效帶動促進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起到了「一業興百業旺」的綜合效應。
鹹寧市通山縣
▲九宮山 噴薄日出
通山縣位於湖北省東南部,國土面積2680平方公裡,常住人口51萬人。2019年全縣接待遊客1845.5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75.1億元。先後創建4A級景區九宮山、4A級景區隱水洞等11個國字號旅遊品牌,被命名為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全國森林旅遊示範縣、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全省旅遊強縣。
神農架林區
▲雲湧神農頂
神農架是全國唯一以林區命名的行政區,總面積3253k㎡,森林覆蓋率92%,是我國第一個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三大保護制度冠名的地區,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是全國首批國家公園試點地之一。現有國家5A級旅遊景區1個,4A級旅遊景區3個,3A級景區2個。2019年接待遊客1828.5萬人次,實現旅遊經濟總收入67.6億元,連續三年平均增長率超18%。
黃岡市英山縣
▲英山大別山南武當旅遊區
英山文化底蘊深厚,吳楚文化、民俗文化、紅色文化交相輝映。已建成國家4A級旅遊景區3家,3A級旅遊景區6家,國家森林公園1家,是大別山世界地質公園和國家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榮膺中國最美休閒鄉村、中國天然氧吧、中國茶葉之鄉、中國溫泉之鄉、中國漂流之鄉、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湖北旅遊強縣等稱號,是荊楚文旅名縣創建單位。2019年接待遊客980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56.2億元,連續四年實現了20%以上的增長,帶動就業率30%以上。
宜昌市遠安縣
▲安石路(脫貧之路)
2013年,遠安縣在全國率先開展「全域景區化」建設,並始終將旅遊業作為發展一方經濟、繁榮一方文化、涵養一方生態、造福一方百姓的崇高事業、支柱產業和美好生活來奮鬥,以全域旅遊的理念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著力打造「嫘祖故裡,詩畫遠安」。2014年湖北省美麗鄉村建設現場會在遠安召開並提出「外學浙江、內學遠安」,2016年遠安在全國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工作現場會上作交流發言,並獲批全國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2019年,全縣接待遊客906.8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62億元。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
▲利川市佛寶山景區旅遊公路
利川地處鄂西南邊陲,轄四鄉八鎮兩街道、一個生態綜合開發區,國土總面積4607平方公裡,總人口95萬。生態良好,氣候獨特,夏無酷暑,冬無嚴寒,被譽為「天然氧吧、避暑涼城」、「壩漆之鄉」、「水杉之鄉」、「蓴菜之鄉」、「黃連之鄉」、「山藥之鄉」。全市現有AAAA級景區4個,AAA級景區2個,國家地質公園1個,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1個,省級旅遊度假區1個。2019年,全市共接待遊客1800.19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08.6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2.58%、24.54%。
原標題:《我省5縣市正式獲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