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眼中的我、鏡子中的我、相機中的我,哪個最接近真相?

2020-12-13 野馬攝影

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可以稱上是靈魂拷問級別的了。就這幾個「我」來說,看起來應該差不多,其實都有所不同,且往往差距還挺大。

野馬哥對哲學感興趣,就從哲學方面和攝影方面來解釋一下,這幾個「我」的區別吧。

一、所謂印象,並不是客觀事實

別人眼中的「我」,是以別人的角度在觀察,其眼中的「我」,一定是加入了別人的情感因素的。而這些情感因素因人而異,喜歡你的人,會把正面因素加入進去;討厭你的人,會把負面的因素加進去。

所以,在他們的眼裡,你可能比正常帥一些,也可能比正常醜一些。所謂情人眼裡出西施,就是這個意思!

二、對自己的認識,也不一定正確

說到鏡子中的「我」,如果單從影像來說,是接近於客觀的。但我們在照鏡子的時候,也會把對自己的觀感加入進去。有一個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我們通常自認為比實際上更好看一些!其實也就是略有些自戀!!

說到自我的意思,弗洛伊德把人對自己的認識分成了本我,自我和超我三種。其中,自我是相對客觀和理性的,而本我則是自己的缺點,超我則是自己理想中的自我!

而我們對自己的認識,也常常在這三種之間徘徊!自信的人更美麗,是不是說明很多事情呢?

三、相機中的我,似是而非

相機中的我,其實與鏡子中的我有些不同。鏡子中首先是鏡像,是左右顛倒的,如果忽略了這一點,鏡子成像的效果和別人眼中單純的影像效果是相同的。

但是相機中的影像,由於受鏡頭、成像單元的不同,而略有不同。比如說,我們用廣角鏡頭,特別是靠近自己拍照的時候,會產生不同程度的變形,喜歡自拍的人都會有這種感受。

而且相機中的「我」,是可以被記錄下來的影像,如果天天看,也許會印象最為深刻,因為那一刻的影像被固化了。而不象鏡中的我和別人眼中的我那樣,會更加變化多端!

四、攝影師的觀察力

攝影師要在大千世界中捕捉出適合的畫面,然後用相機定格,沒有好的觀察能力是不行的。這種觀察能力,不僅僅要體現客觀,還要體現主觀。

所謂客觀,就是其本來的樣子,是什麼就是什麼,所謂主觀,則是象什麼,那就代表著什麼。因此,這也是最考驗攝影師的部分,也就是攝影師的視界,與攝影師的思想。需要到達一定的高度,才能拍出好的作品。

總結一下吧,不管是哪一種「我」,其實都是主觀或客觀的印象,其實大家不知道注意到沒有,人其實最熟悉的是自己,最不熟悉的也是自己。而真正自信而強大的人,一定是對自己有著充分認知,並追求超我的那一類人,而不用去管別人眼中的「我」是什麼,走自己的路,讓他人去說吧!我就是我,不一樣的煙火!

相關焦點

  • 鏡子中的你和照片中的你,哪個更接近別人眼中真實的自己?
    但是如何定義一個人的顏值高低呢,我們通常都是通過照片來分辨一個人是否長得好看,可是有人卻說,明明我自己長得很好看,但是我的照片卻全都像表情包一樣。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鏡子裡的你和照片中的你到底哪一個更接近於別人眼中最真實的你呢?當我們早上醒來,洗漱完之後都會對著鏡子讚美一下自己的驚世顏值,每天都會被鏡子前的自己帥到。
  • 鏡子裡和照片裡的,哪個才是真實的我? 鏡子裡的我好看,還是照片裡...
    無數次照鏡子的時候,我還能勉強睜大眼睛,盯著鏡中人幾十秒。可當我打開相機,我連看鏡頭一秒的勇氣都沒有。偶爾勉強掃一眼,我只得感嘆:自己長得真是鬼斧神工。跟我有相似情況的應該不少,當然有些是反過來的——拍照好看,照鏡子醜。無論哪一種,實則就一個情況,照片中的、鏡子裡的、別人眼中的你都有出入,甚至出入還比較大。於是,網上鋪天蓋地便有了以下這樣的問題:鏡子裡和照片裡的,哪個才是真實的我?鏡子裡的我好看,還是照片裡的我好看?別人看到的我,是鏡子裡的我還是照片裡的我?
  • 主我客我鏡中我:你眼中的自己是乖乖,別人眼中的你是憨憨
    首先,大家思考幾個問題:❶ 你眼中的你和他人眼中的你有區別嗎?❷ 你是如何得知題1中的結果的呢?❸ 朋友圈的你和現實生活中的你人設一樣嗎?(圖源網絡)❶ 你眼中的自己是個乖乖,別人眼中的你可能是個憨憨❷ 經過和別人(尤其是好朋友)之間的battle❸ 朋友圈的你是個精緻girl/boy,現實生活的你可能不出門就不會洗臉洗頭..這要從社會信息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傳播學中的人內傳播和人際傳播說起了。
  • 心理學:享受鏡子中的自己吧!至少比別人眼中的自己美30%以上
    著名心理學家如鮑邁斯特在《社會心理學中的自我》裡寫道:「對於人而言,人自己才是最有價值的話題。而且在大多情況下,如何審視自己才是一個有趣的問題。」美國社會學家查爾斯·庫利是社會互動論的代表人物,他提出的最重要觀點就是「鏡中我」,意思就是以他人為鏡子來審視自己的形象。
  • 研究顯示:你在別人眼中的樣子,至少比鏡子中的自己丑30%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感覺自己不夠上鏡,明明看著鏡子裡的自己還行,可一拍照就顯得特別呆板,因此很多人都拒絕照相。其實,科學家們一直以來都在對人類的相貌進行探索,近些年,有學者指出我們平日裡在鏡子中所看見的自己,其實與別人眼中的不一樣,真實的自己會比鏡像中所呈現的醜30%,這是為何?
  • 鏡子裡好看,照片卻難看。我們的顏值在別人眼中究竟是怎樣的?
    不知道你會不會和我一樣,不喜歡拍照,尤其是別人給我拍照。總是感覺自己在照片裡比平時要難看了很多。 為什麼照片中的自己和我們心目中的自我形象相差甚遠呢?我們在別人眼中到底是什麼樣子?更接近鏡子中的自己還是照片中的自己呢?全文約2000字,有興趣的可以用三分鐘時間仔細閱讀。
  • 鏡子裡的我那麼美,手機拍出來的是個什麼鬼?
    魔鏡魔鏡告訴我,誰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女人?清晨起床,第一件事,就向鏡子發出靈魂拷問,說的是不是你?當你站在鏡子面前神態自若地自我欣賞時,是不是感覺美到爆?然而轉眼看到身份證裡的自己時,又被自己丑到懷疑人生,緊接著你和閨蜜約會自拍,發現手機裡的自己又重回顏值巔峰!
  • 為什麼照鏡子時覺得自己好看,拍照卻顯得很醜?真相在這裡
    這也體現在照鏡子時,大腦會自動放大我們五官的優點,淡化長相的缺點。再加上人在照鏡子時是動態的,往往更容易在鏡子裡展現出自己最美好的樣子。那為什麼自己有時照相會顯得很醜?相機和眼睛看到的未必一致。最重要的是由於相機鏡頭太小,並且普遍採用不適合拍人像的廣角鏡頭。導致了用前置攝像頭拍照的實際效果,還不如用後置攝像頭,更不如直接照鏡子。
  • 鏡子和原相機裡的你,哪個才是真實的你?
    鏡子中的自己,更貼近別人眼中看到的自己,因為鏡子照出的人是立體的動態的。而相片是用平面的,圖片從一個角靜態的描繪我們現實中是動態的立體的人。而別人眼中看到的自己當然是立體動態的,所以鏡子中的自己更貼近別人眼中看到的自己 。 相機不一定能正確描述你的樣子。首先,相機的鏡頭會產生透視變形。
  • 科學實驗已證明:鏡子和照片中的你,和別人眼中的你不一樣!
    提到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每次出門都是去照一下鏡子並且會感覺十分的良好,甚至還會對著鏡子拍些姿勢來證明自己是十分的帥氣,但實際上根據科學家的研究後發現這其實並非是自己的真實長相,科學實驗已證明:鏡子和照片中的你,和別人眼中的你不一樣!
  • 鏡子中的你和自拍的你,哪個才是真實的?別活在美顏裡面了!
    鏡子中的你和自拍的你,哪個才是真實的?別活在美顏裡面了!在這兩年的時間內,網紅是一個特別熱門的行業,很多人通過成為網紅掙得盆滿缽滿。這句俗語的來源也不是沒有原因的,很多人都發現了自己在照鏡子的時候會感覺到自己非常的好看,和自拍的時候完全是兩個人,在照鏡子的時候通過鏡子看自己會感覺五官非常的立體,但是拍照的時候卻又非常的不上鏡,這應該是困擾很多人的問題。我們通常認為自己眼中看到的自己是真實的,為什麼在自拍的時候又會有如此大的差距呢?簡直就像兩個人一樣,那麼到底真實的自己長什麼樣子呢?
  • 我要做我自己,而不是別人眼中的我!
    那麼鏡子呢?我認為它是一名無聲的老師。記得魏徵去世後,唐太宗極為思念,便感慨地說:天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所以,我們在人生的路程中,需要尋找各種「鏡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總是會不經意地拿別人來當參照物,你比如說:小時候爸爸媽媽說別人家的孩子考試又拿第一了,你什麼也拿個第一回來啊!
  • 別人眼中的我,和我眼中的自己
    昨晚,一位朋友給我發來一段截屏,以及截屏裡面的文字。原來是櫻園和遠家聯合推出的一個傳說中的寫作班,小說家何大草老師親自授課,學員們都得定期提交作業。 萬萬沒想到,在這個文藝青年(褒義詞哈)為主的寫作群裡,有一位年輕人(我這裡的年輕人沒有年齡限制)寫了一篇關於我的文章,很有意思(我想做一個對比:別人眼中的我,和我眼中的自己),全文複製如下: 作家流沙河曾說,「小時候,我認為這個世界上有好人也有壞人,我是好人,他們是壞人;長大後,我發現人啊,有時候是好人,有時候是壞人,我也一樣
  • 為何鏡子中自己美若天仙,原相機的臉卻是歪的,哪個更真實?
    科技進步逐漸出現了手機、相機等等,大多數女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最喜歡活動是自拍。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樣現象,使用原相機自拍後,自己的臉和鏡子中的臉有很大差別,讓很多人不自信開始懷疑到底哪一個模樣才是自己真實的模樣?如果和鏡子中的模樣一樣,為何自拍的時候臉會出現歪斜情況?
  • 眼中體:別人眼中的自己vs我眼中的自己
    「眼中體」最早源於果殼網熱帖《所有玩過樂隊的青年,你們中槍了麼?》。2012年2月15日,果殼網發起「眼中體」拼圖活動,就是用一系列圖片表達父母、朋友、路人等眼中的自己,引發微博網友積極呼應。由於帖子圖文形式比較簡單,所以很快得到了大規模的參與,演化成了一場網友的集體創作活動。「眼中體」覆蓋面很廣,囊括各行各業。
  • 為什麼鏡子中的自己好看,而手機拍照時巨醜?
    02 靈活性鏡子對於我們來說是不動的,這對於我們來說是有利的,因為我們可以通過輕微的轉動頭部來找到自己最完美的那個角度,自然這個角度就會呈現在鏡子裡。簡單的來說,相機僅有一個成像點,而眼睛有兩個,這兩個眼睛在同時的工作,無論是對光線的捕捉還是對顏色的分辨都比相機要強很多。
  • 為什麼照鏡子和用手機拍照感覺不一樣,哪個才是真正的自己?
    想必除了那些天生麗質難自棄的人,很多人都有一個困擾吧,就是明明照鏡子覺得自己也是小仙女,小王子一個,可一到照相的時候,特別是在別人的相機裡,自己丑的要命。這到底是為什麼?究竟哪個才是真正的自己?其實,不僅僅是鏡子裡和相機裡會呈現出不同的樣子,還有,別人看到的自己也是不一樣的。很多人在面對這一問題時,果斷的選擇了鏡子,畢竟生活不易,我們還是需要一點活下去的勇氣的。也有的人說,可能最醜的那個,就是最真實的自己,真的是扎心了,老鐵。可實際上,鏡子和相機裡的自己,都不是最真實的自己。
  • 別人眼中的你VS你眼中的自己!
    別人眼中的我:警戒!駕駛員去!「怎麼都是你們駕駛員啊!」幫廚!駕駛員去!「居然學手藝你們也在前啊!」公差!駕駛員去!「我……」 實際中的我:救死扶傷是本職,宣傳報導是副業,熬夜加班成常態,醫書相機總相宜。
  • 為什麼照鏡子好看,照相卻很醜?困擾多年的問題有答案了
    真實的自己在別人眼裡到底長得怎麼樣?鏡子裡的你比現實中好看30%心理學上,有一種有趣的現象叫做「腦補現象」。簡單來說,就是人在潛意識裡是更願意相信和放大自己"美好"的一面,而對於一些缺點則會自動進行"腦補"修正。照鏡子時,大腦會自動放大我們五官的優點,淡化長相的缺點。
  • 在這個年代,我不想成為別人眼中的「好人」
    凡事都能自然的去處理,也是一種智慧那時候的我內心並不夠強大,沒有理性的考慮過我自己的感受,美想清楚什麼才是最重要的。我害怕別人說我不懂事,說我不好,說我不聽話、不孝順,所以一直以來我都是把自己的想法收起來,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