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好人」這個詞似乎從孩童時期就被灌輸到我們的腦海裡,並刻下了深深的烙印,好像這就是「做人的基本標準」,不僅書本上這樣的說,大人們也是這樣的教育我們,要去做個好人,現如今「好人」的標準真的還能按照60、70年代的標準來衡量嗎?對此我抱有質疑的態度呢。
當我們還沒走入社會,正處在成長的過程中時,相信很少有人去思考這個「怎麼樣就是個好人」的問題。而是一味的按照大人的理解和要求去做好人應該做的事情,比如說,我們要做個誠實並且講信用的人,要做個助人為樂的好人,等等等,無數的標準用來刨析「好人」的意義。
而現在的我,似乎對在這樣一個物慾橫飛、對人的價值需要用金錢和權力來衡量的時代,用60、70年代的教育方式來要求孩子的做法有了些許的質疑,不 ! 應該是要質疑現在這個時代的人,他們真的值得我們為他們做到所謂的「他們該享有的待遇」嗎?當看過、經歷過太多的事情後,我們都會長出自我保護的殼,可以供我們短時間歇息和療傷的避風港~~~
記得在2013年8月份的時候,我離開校園正式走入社會,以實習生的身份成為了「北漂」的一員,當時的我住在北京的通州區,那時候的6號線終點站還是草房站呢,每次到了地鐵終點站,還要走500多米到公交站去做7站公交,並且下車走25分鐘,才能到所住的小區。當時每天在路上的時間至少就是往返4個小時的行程,說起來不知道當時自己是怎麼想的,因為北京是首都嗎?因為北京是一線大城市,想出來闖闖嗎?,現在已經記不清楚當時的勇氣是從哪裡來的了,也真的因為有當時那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頭,才讓後來的我有了點小成就吧。
還記得那時有些親戚都在北京,有的是在北京工作,有的是在北京定居了,每當一說起這些,很多一起來北京的大學生都會投來羨慕的目光說:「哇,你好幸福啊,有這麼多親戚在這邊,這麼多人照顧你,比我們強多了,最起碼有什麼事情需要幫助的時候,有人會管啊…….」 而我想說說的是~呵呵,你們想多了………
大概有兩年多的時間,我每周六日只要是不加班就會被叫去某個親戚家完成「義務勞動」的工作內容,而且他們還會謊其然的跟我爸媽說,孩子休息了,讓她過來吃飯也能放鬆地玩會兒,其實就是為了讓我過去給他們那個上了初三連150個英文單詞都認不下來的兒子補習功課,而且一去就是一整天的時間,然後再順便吃個飯罷了;
可誰又能體會我當時的複雜心情呢?有的時候就算是跟自己的父母,也不能說不想過去之類的話,他們會認為沒有什麼關係的,反正我也是休息,都是家裡人幫個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啊。
那時初入職場的我,在工作中很多方面都是一個小白,需要急需大量學習的時候,然而很多時候我自己的學習時間都不夠用,還要溫習初三的功課給他們進行義務輔導,那時候的我,性格不像現在這麼直爽和理性,處理很多事情都會搖擺不定,考慮的太多,也顧慮的太多,生怕會讓誰不高興了,又在親戚面前說我不懂事,父母不管教之類的話。,有太多時候都是敢怒不敢言,因為我需要努力去做長輩眼中的「好孩子」,那時候,如果你想說說自己的想法,就會被認定為「頂嘴」。如果敢說說自己的意見那就是「頂撞長輩」。要是敢直接說由於單位要求加班不能過去了,他們就認為你就是不想去幫忙。
根本不聽你的解釋,甚至他們會反問你:「什麼破單位,休息還讓加班?你什麼級別啊,沒你不行啊?你這忙的跟一月7、8萬工資試的,真有這麼忙嗎?…….」。更會說,你就是瞧不起人了,拿長輩不當回事了,目無尊長了,上班掙錢翅膀硬了,了不起了,看不起人了……,任何你連想都想不到的詞都能順理成章地用到你身上,現在想想真是太可怕了 人言可畏啊。
那時候的我內心並不夠強大,沒有理性的考慮過我自己的感受,美想清楚什麼才是最重要的。我害怕別人說我不懂事,說我不好,說我不聽話、不孝順,所以一直以來我都是把自己的想法收起來,藏好。儘量聽長輩的話,我要學習的功課永遠都是放在最後,哪怕是每天開燈熬夜到半夜,也都是先去完成這些親戚和長輩給安排的任務。那時候年紀輕輕的我,狀態上總是給人以疲憊不堪的感覺,而我貌似只有這樣做了,就能成為大家眼中的一個「好人」,然而事實並不是我們想的那麼容易,當他們孩子的成績上不去,單詞當時記,當時忘的時候,或讓你幫一天忙,你幫了半天就要去加班的時候………,對於做個「好人」?你仍然不達標。
想要在這個社會,這個年代做個「好人」談何容易,在很多時候是要超越你的底線,才能更接近這個「好人」的審判標準。(而現在從身邊人聊天中了解到,即使做了那麼久、那麼多的我仍然不是親戚眼中那個合格的好人,因為我並沒有達到他們認為的那個理想的結果~~)
那個時期,似乎沒有人考慮過我的處境,單位難道會白白給一個不求上進,什麼都不會的新人,月月發工資,年底發獎金嗎?工作強度大不大啊?試用期轉正了嗎?合同籤了幾年?保險正常繳費嗎?會不會經常去出差啊?出差時地域差異這麼大,身體狀況可還適應? 從來沒有人問過這樣的問題,似乎你的付出都是應該的,是義務性的,是維繫親戚之間能和睦相處的基礎,這樣融洽的大家庭,才不能因為不付出而破壞了這和諧的氛圍。現在想想,「好人」可能是別人要求你的標準,並不是他們也需要遵守的規則吧~~
還有一次是在2018年3月份的時候,我帶著爸媽去南方的幾個城市玩了半個月,因為他們從來沒有離開過生活的小縣城,就當是儘儘為人兒女的孝心了,期間我們去了很多城市,也完成了老爸「煙花三月下揚州」的心願,飄過了杭州的西湖,參觀了古藝蠶絲技術,走過了蘇州戲堂,遊玩了上海魔都,停留在南京幾日後打道回府,過程中我們好吃、好喝、好玩的,非常開心的自由行,還順便給家人們買了很多禮物,我也給自己買了一個名牌手錶(一年前就想買了,由於價位比較高,一直沒有捨得,現在就當獎勵自己吧,終於完成了自己的心願);
回到家後親戚們也都過來坐坐,聽聽我們的遊玩過程,順便拿走給他們買的小禮物。當時記憶最深的就是我姑姑,剛開始是各種羨慕,後來又問問都去哪裡玩了,吃了什麼,都買了什麼,最後把目光定在我的手錶上了,說「這個也是去那邊新買的吧?多少錢啊?看著挺漂亮的。」這時我還沒有說話呢,我媽就直接搶過去說「這個可不貴,買禮品的時候售貨員說再加150元,贈送這個表,她就一高興又交了150塊,這不現在就直接的d戴上了……」 我當時看著老媽硬是沒說話,心裡嘀咕著,您是知道價錢的啊,這得多少個150塊啊,說的我跟土包子試的。姑姑聽完慧心得笑笑,繼續聊他們的話題了。
把姑姑送走,我回屋問老媽,咋不說實話,我又不是偷的,我媽看了我一眼說:上班這麼多年怎麼一點都不成熟呢?想法還是這麼簡單,你說了真實的價錢有什麼好處嗎?你自己喜歡就行了,沒有必要在別人面前顯擺,別人也不會因為這是你喜歡的他們也跟你一樣的高興和喜歡。你以為每個人都希望看著你們過的很好嗎?別人還真的不一定看得了你們過的好,即便是親戚也罷,也就是我跟你爸希望你們兄妹幾個過的都好罷了。你看看你姑姑家的孩子,出國的出國,做生意掙大錢的也有,人家從來不跟別人說自己有錢,反倒是跟誰都說家裡日子過的緊張,沒少哭窮。人,在這大環境下成長與生活,要學著不要考量人性,也不要去試探人性,學會低調做人,最起碼這也是自我保護的一種方式。
這之後,我想到了很多事,真的是在現在的社會上,只有自己才是冷暖自知的,即便是在夾縫中成長,也要努力的過好自己的生活。只要是自己喜歡的,不要太在意外在的因素和別人的看法,你活的就不像自己了,活在別人的眼中,你永遠都是無關緊要的配角,只要自己覺得好,那才是真的好,不要努力朝著自己不喜歡的方向奔跑,跑的越久,偏離你的幸福生活就越遠。畢竟生活還是很美好,我們還是很幸運,以後的生活還是由我們自己來做主吧~~
就這樣,慢慢的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的性格也隨著觀念的改變而變得「理性」了,不再是來者不拒的「好人」了,也會經常跟生活中的那些不合理說「不」;總之,我現在的生活在慢慢的回歸正軌,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和處事,也慢慢的離自己的生活更近了~
我覺得每個人對「好人」的評價標準各有不同,只要我們的三觀很正,態度很積極,心態很陽光,同時遵循內心的聲音,做自己該做的,能做的,對社會沒有不良影響的事情,就應該是個好人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