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我是科學家 我是科學家iScientist 收錄於話題#我是科學家 · 演講預告119個
2020年12月12日,「我是科學家」將舉辦年度盛典演講
「2020,這一年」
本期演講嘉賓
劉彤傑
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
《我和我的探月探火工程》
劉彤傑採訪視頻:
在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劉彤傑看來,工程中心相當於發動機,驅動整個工程的方案論證、總體設計、組織實施,以及科學成果產出。
「探月工程包括工程總體和五大系統:探測器系統、運載火箭系統、發射場系統、測控系統和地面應用系統。」而工程中心需要統籌、協調五大系統開展各項工作,「比如說,探測器多重?功率多大?能開展多少探測工作?火箭有多大推力?這都是工程中心要做的決策。」
五大系統內部的事情,可以自己協調,但如果遇到了涉及多個系統的任務或突發問題,工程中心就會發揮更大作用。「比如探測器和測控系統,如果兩方要做實驗,就要由我們來牽頭,協調各方力量,排除各方困難。」
嫦娥四號著陸器,嫦娥四號今天(2020年12月8日)兩歲了。| 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
劉彤傑在工程中心,主要承擔月球和行星探測方面的工作,比如嫦娥三號和天問一號任務。
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號」發射升空時,劉彤傑就在北京的飛控中心,做嫦娥五號發射的後方組織工作。嫦娥工程規劃了2020年前完成繞、落、回三步走,現在已經實施到了最後一步——採樣返回任務。」
月球 | pixabay
繞、落、回——聽上去只有三個步驟,但在太空中實現這些任務,卻不如想像中簡單。「嫦娥五號要做的動作非常多。就拿探測器來說,一個大的探測器包含了4個小的探測器:著陸器、上升器、軌道器和返回器,每個小探測器都要完成不同的任務。採集樣本後,上升器要在月面起飛,還要和軌道器交會對接,從技術角度上來說難度很大。」
「想要解決技術上的難題,各方面的技術人員要開展很多方面的協調、研究、攻關。」不僅是嫦娥工程,天問一號任務也經過了工程技術人員和科學家的多次討論、協調,「我們希望天問一號收集到的數據,能真正發揮科研作用,不要因為收集或者處理數據過程的問題,導致探測數據的損失。這個難度也很大。」
在劉彤傑看來,科學家精神主要是探索精神,從工程總體的角落上來說,大局、開拓、協同、用心也非常重要。
火箭發射 | pixabay
劉彤傑眼中最動人的兩個瞬間,就是——火箭帶著探測器成功發射時,以及收集到的科學數據變成科學成果時。前者是所有人的努力、協調成為現實的一刻,而後者是這些努力,開始帶動技術發展,服務於大眾的時刻。
12月12日,歡迎來中國科技館報告廳,聽劉彤傑老師聊聊探月與探火的故事。
監製:吳歐
策劃/編輯:阿藜
作者:範可鑫
排版:夏曉茜
2020年12月12日14:00-16:30
北京 · 中國科技館
掃描下方二維碼立刻報名
(報名12月11日截止)
場館內無法停車,建議公共運輸出行
報名成功者將在12月11日前收到簡訊通知
名額緊俏,請珍惜到場機會哦~
建議成人及12歲以上青少年參與
注意事項:
1、現場憑報名通過審核簡訊入場。
2、請提前準備好北京健康寶,保證健康碼為綠碼才可進入。
精彩直播同步上線
請關注「我是科學家「在
一直播、網易、騰訊、嗶哩嗶哩官方主頁
我是科學家
一直播
網易
騰訊
b站
交通貼士
地址:
北京市朝陽區北辰東路5號,奧林匹克公園中心區東北部,鳥巢正北1公裡
地鐵:
乘坐地鐵8號線到「奧林匹克公園」站出東北口,向北再向東步行約13分鐘
乘坐地鐵8號線到「森林公園南門站」出東南口,向南再向東步行約10分鐘
乘坐地鐵5號線到「大屯路東」站出A1口,換乘538路到「北辰東路」站,向北直行約12分鐘到達中國科學技術館東門
公交:
乘坐328、379、419、484、617、628、751、913路、運通110路到「窪裡南口」站,向北步行約6分鐘到達中國科學技術館西門
乘坐328、379、419、425、484、518、628、630、695、751、617、913、949、運通110路到「豹房」站,向西再向北步行,約10分鐘到達中國科學技術館東門
導航定位:
中國科學技術館新館
原標題:《劉彤傑:我和我的探月探火工程》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