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彤傑:我和我的探月探火工程

2021-01-08 澎湃新聞

原創 我是科學家 我是科學家iScientist 收錄於話題#我是科學家 · 演講預告119個

2020年12月12日,「我是科學家」將舉辦年度盛典演講

「2020,這一年」

本期演講嘉賓

劉彤傑

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

《我和我的探月探火工程》

劉彤傑採訪視頻:

在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劉彤傑看來,工程中心相當於發動機,驅動整個工程的方案論證、總體設計、組織實施,以及科學成果產出。

「探月工程包括工程總體和五大系統:探測器系統、運載火箭系統、發射場系統、測控系統和地面應用系統。」而工程中心需要統籌、協調五大系統開展各項工作,「比如說,探測器多重?功率多大?能開展多少探測工作?火箭有多大推力?這都是工程中心要做的決策。」

五大系統內部的事情,可以自己協調,但如果遇到了涉及多個系統的任務或突發問題,工程中心就會發揮更大作用。「比如探測器和測控系統,如果兩方要做實驗,就要由我們來牽頭,協調各方力量,排除各方困難。」

嫦娥四號著陸器,嫦娥四號今天(2020年12月8日)兩歲了。| 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

劉彤傑在工程中心,主要承擔月球和行星探測方面的工作,比如嫦娥三號和天問一號任務。

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號」發射升空時,劉彤傑就在北京的飛控中心,做嫦娥五號發射的後方組織工作。嫦娥工程規劃了2020年前完成繞、落、回三步走,現在已經實施到了最後一步——採樣返回任務。」

月球 | pixabay

繞、落、回——聽上去只有三個步驟,但在太空中實現這些任務,卻不如想像中簡單。「嫦娥五號要做的動作非常多。就拿探測器來說,一個大的探測器包含了4個小的探測器:著陸器、上升器、軌道器和返回器,每個小探測器都要完成不同的任務。採集樣本後,上升器要在月面起飛,還要和軌道器交會對接,從技術角度上來說難度很大。」

「想要解決技術上的難題,各方面的技術人員要開展很多方面的協調、研究、攻關。」不僅是嫦娥工程,天問一號任務也經過了工程技術人員和科學家的多次討論、協調,「我們希望天問一號收集到的數據,能真正發揮科研作用,不要因為收集或者處理數據過程的問題,導致探測數據的損失。這個難度也很大。」

在劉彤傑看來,科學家精神主要是探索精神,從工程總體的角落上來說,大局、開拓、協同、用心也非常重要。

火箭發射 | pixabay

劉彤傑眼中最動人的兩個瞬間,就是——火箭帶著探測器成功發射時,以及收集到的科學數據變成科學成果時。前者是所有人的努力、協調成為現實的一刻,而後者是這些努力,開始帶動技術發展,服務於大眾的時刻。

12月12日,歡迎來中國科技館報告廳,聽劉彤傑老師聊聊探月與探火的故事。

監製:吳歐

策劃/編輯:阿藜

作者:範可鑫

排版:夏曉茜

2020年12月12日14:00-16:30

北京 · 中國科技館

掃描下方二維碼立刻報名

(報名12月11日截止)

場館內無法停車,建議公共運輸出行

報名成功者將在12月11日前收到簡訊通知

名額緊俏,請珍惜到場機會哦~

建議成人及12歲以上青少年參與

注意事項:

1、現場憑報名通過審核簡訊入場。

2、請提前準備好北京健康寶,保證健康碼為綠碼才可進入。

精彩直播同步上線

請關注「我是科學家「在

一直播、網易、騰訊、嗶哩嗶哩官方主頁

我是科學家

一直播

網易

騰訊

b站

交通貼士

地址:

北京市朝陽區北辰東路5號,奧林匹克公園中心區東北部,鳥巢正北1公裡

地鐵:

乘坐地鐵8號線到「奧林匹克公園」站出東北口,向北再向東步行約13分鐘

乘坐地鐵8號線到「森林公園南門站」出東南口,向南再向東步行約10分鐘

乘坐地鐵5號線到「大屯路東」站出A1口,換乘538路到「北辰東路」站,向北直行約12分鐘到達中國科學技術館東門

公交:

乘坐328、379、419、484、617、628、751、913路、運通110路到「窪裡南口」站,向北步行約6分鐘到達中國科學技術館西門

乘坐328、379、419、425、484、518、628、630、695、751、617、913、949、運通110路到「豹房」站,向西再向北步行,約10分鐘到達中國科學技術館東門

導航定位:

中國科學技術館新館

原標題:《劉彤傑:我和我的探月探火工程》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科普中國-我是科學家」2020年度盛典活動成功舉辦
    從左到右:錢巖,劉彤傑,韓喜球,殷皓,童朝暉,孟慶海,龍桂魯,孫毅,廖紅 | 拍攝:Vphoto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童朝暉、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龍桂魯、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孫毅、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劉彤傑及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海底科學實驗室副主任韓喜球分別從新冠抗疫、量子計算、區塊鏈技術
  • 「科普中國-我是科學家」2020年度盛典在京舉辦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童朝暉、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龍桂魯、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孫毅、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劉彤傑及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海底科學實驗室副主任韓喜球分別從新冠抗疫、量子計算、區塊鏈技術、探月探火工程和深海探測等角度,分享了科學研究背後的故事,向公眾展現了科學家愛國奉獻、勇攀高峰的科學家精神。   童朝暉分享了過去一年抗擊疫情的故事。
  • 全民參與中國探火工程:上百度App給中國首輛火星車起名
    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劉彤傑表示,實施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是黨中央、國務院把握世界科技發展大勢,為推動我國航天事業發展、促進我國科技進步和創新、提高我國綜合國力做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任務目標是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拉開我國行星探測的序幕。
  • 2020,這一年|「科普中國-我是科學家·2020年度盛典」演講招募
    疫情使我們的溝通變遠,區塊鏈技術如何為信息和信任互通護航? 量子直接通信,深奧的科學原理背後,如何守護公眾的信息安全? 深海幾千米,蘊藏著什麼樣的寶貝,颯爽科學家如何乘風破浪? 探月人、探火人,深空探測人有著怎樣接地氣的日常?
  • 「探月大咖」登上青大附中講臺,「外圓內方」課程體系激發學子成長...
    星辰大海,宇宙浩瀚,月球將是我們飛向宇宙的第一個基地,登月返回是中國探月工程的一大步,更是人類進軍宇宙的一大步……」作為首位榮獲卡爾薩根獎的中國科學家,鄭永春不僅是中國「探月」和「探火」領域的著名科學家,同時也是科普中國的形象大使——「火星叔叔」。
  • 2020,這一年 | 「科普中國-我是科學家·2020年度盛典」演講招募
    原創 我是科學家 我是科學家iScientist2020,這是一個註定被歷史標註的年份。疫情使我們的溝通變遠,區塊鏈技術如何為信息和信任互通護航?量子直接通信,深奧的科學原理背後,如何守護公眾的信息安全?深海幾千米,蘊藏著什麼樣的寶貝,颯爽科學家如何乘風破浪?探月人、探火人,深空探測人有著怎樣接地氣的日常?
  • 中國火星探測工程與百度App合作:打造火星探測知識科普互動平臺
    7月6日下午 ,百度App與中國火星探測工程正式籤署合作協議,共同發布追蹤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合作計劃。雙方將依託百度App平臺,打造全網探火重要入口,並聯合開展火星車徵名、火星探測動態追蹤、火星知識科普多個相關項目,助力中國深空探測事業的發展。
  • 「天問」探火:探測火星難在哪,要飛多久,這些問題給你解答
    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言人、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劉彤傑表示,此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工程目標是實現火星環繞探測和巡視探測,獲取火星探測科學數據,實現我國在深空探測領域的技術跨越;同時建立獨立自主的深空探測工程體系,推動我國深空探測活動可持續發展。
  • 讓孩子做探月工程的參與者
    孩子們可以前往麥當勞門店參與活動,成為中國探月工程的參與者:所有提交的畫作電子版通過審核都將登陸月球,主辦方還將挑選20名孩子親臨文昌見證嫦娥五號發射。隨著響亮的倒計時聲,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劉彤傑先生和麥當勞中國首席市場官須聰女士,共同模擬發射倒計時,啟動了2020年度"點亮夢想"計劃。
  • 首期探月工程副總師姜景山:中國探月總一次性成功
    他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應用系統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推動了中國載人航天應用系統的建立和發展,也是中國探月工程及規劃的推動者和主要參與者,組織和領導了首期的繞月探測工程。在國際上,首次提出用微波探測技術從月球軌道上對月面進行探測的方法,並工程實現,中國科學家因此得以繪製出世界上第一幅「微波月亮」圖。
  • 中國探月工程授權發行「中國第一探月寶璽」
    中國探月工程授權發行「中國第一探月寶璽」 圖為「中國第一探月寶璽」正式面向公眾展示。新華網記者 底東娜 攝  11月20日,在「嫦娥三號」即將發射之際,由國防科技工業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嫦娥奔月航天科技(北京)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嫦娥公司)主辦的「中國第一探月寶璽」全球首發儀式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隆重舉行。  探月工程是國家標誌性重大工程。
  •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探月工程四期將構建月球科研站基本型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探月工程四期將構建月球科研站基本型 新華社11月26日消息,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偉仁表示,我國探月工程四期將構建月球科研站基本型,這一基本型由運行在月球軌道和月面的多個探測器組成
  • 專訪北大郭弟均:探月工程打開了中國深空探測的大門
    北大地空學院助理研究員郭弟均向網易科技分享了他對探月工程的發展和探月工程系列成功發射意義的觀點。郭弟均認為,探月工程是中國深空探測的第一站,對未來月球基地建設、資源開發利用,以及其它地外天體的探測具有開創性和指引性的意義,是實現中國人千百年來從仰望星空、思索星空發展到走入星空、探測星空的基礎。
  • 探月國家隊書寫《月背徵途》揭秘我國探月工程全歷程
    探月國家隊書寫《月背徵途》揭秘我國探月工程全歷程  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中國探月踏上新徵程。
  • 民族企業牽手探月工程,富光妙用探月科技給水杯帶來新溫度
    在漫長的歲月裡,人類從未停止過對它的思考和探尋,無論是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還是1969年,阿波羅十一號飛船載人登月,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留下人類的第一個腳印,從感性的遙望到理性的探索,每一步都記錄了人類對宇宙、銀河、月球的求知、探索和徵服。2004年,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並命名為「嫦娥工程」。
  • 習近平致電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祝賀探月工程嫦娥五號...
    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安全著陸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如期完成習近平致電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祝賀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新華社北京12月17日電 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祝賀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安全著陸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如期完成習近平致電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祝賀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2020年12月17日 08:45:00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