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要三思!少做後悔事!

2020-12-15 紅雲社會文學百家談

原創 ┃ 萬紅雲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

紅雲導語:過日子像樹葉子一葉的稠密,哪能不犯錯呢!但是,有些錯誤能犯,有些錯誤卻是千萬不能犯!否則,人生沒有重來,只剩後悔!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老人的話雖然不是全對,但卻是一生總結出來的經驗。所以,老人的話要多聽進心裡去。在生活中,那些從小比較聽話懂事的孩子,他們長大後的生活就比較順利,安穩。

可憐天下父母心。世上最愛自己的就是父母,再沒有比之更深,更無私的愛。更包容的愛。老人對孩子說出來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叮囑,請千萬別嫌煩,父母絕對不會害自己的孩子,句句都是對孩子的愛。

凡是能聽得進父母話的孩子,他們長大後的生活,都過得不會太差。因為,父母把他們一生的所遇,所見,所想的經驗都及時地分享給了孩子,就是想讓孩子們少走彎路,少出差錯,多走正道!

有些人,因為一時糊塗或者出於某些利益,或者是被人利用,而做出了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情。這種不惜傷害親人的代價為了換取自己一時利益的做法,實在是最傻的做法。

一母同胞是今生唯一的緣分,且是任何感情都無法替代的。你不可能有再生的父母,也不可能再有一母同胞的兄弟姐妹。這些感情一旦失去,就是永遠的失去,就是再也無法挽留的情感啊。所以,千萬不要做出這種親者痛仇者快的傻事情。

事未全知,不可過早下結論。面對事情,我們千萬不要過早下定論。很多事情,不到最後,你根本無法預測最後的結果。所以,下結論要慢開口;下定義,要看清楚事情真相。

很多事情,我們不過是看到了表面而已,又哪裡有能力猜測到最後的結局呢!也許自以為是的正確判斷,與事實並不相符!老祖宗教導我們,慢開口,緊睜眼,是多麼有道理啊。否則,因為一句話的誤會或許會冤枉一個好人,那真是百身難贖的罪過。

紅雲總結: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定要相信父母是這個世界上最愛我們的人,他們的每一句話,都出於愛的目的,不要把他們的話當作耳旁風。世界上再也沒有比他們更愛我們的人;

再者,不論在什麼環境下,哪怕身不由己,不要做出傷害親人的事情,傷害最親的人的心,那是世界上最傻的人;

當一件事情出來的時候,在未知事情原委的時候,不要憑感覺下定論,生活很複雜,萬事萬物都在變化,千萬不要因為自己的一己私言而傷害甚至是冤枉了別人。否則,後悔都沒有機會!生活不容易,且行且珍惜。凡事要三思,少做後悔事!(配圖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古人言:凡事需要三思,三思指的是那三思?
    我們經常聽到有人說:「凡事需要三思啊」甚至聖人孔子還說過「三思而後行」,這個三思到底指的是什麼呢?在我們一般的思考中「三思」指的是反覆思量再三權衡。因為「三」在我國古代就是代指多的意思。預示以後遇到事情的時候不能盲目下結論。需要仔細的思考才能去做。「三思」還有其他的意思嗎?
  • 忍耐、三思才能明辨是非
    「三思」是指再三、反覆考慮,出自《論語·公冶長》「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季文子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賢相,他在魯國執國政33年,輔佐魯宣公、魯成公、魯襄公三代君主。後世認為,這一成就得益於他的「忍耐三思」,因為季文子凡事都想三次再做。家庭教育中,家長可以學著培養孩子忍耐三思的思維模式,培養其慎重行事的性格。忍耐三思可以更好地認識世界。
  • 深度好文:比三思更重要的是三思而行!
    大家好,我是小編依稀淺薄的愛,今天小編和大家分享的是一篇關於比三思更重要的是三思而行的故事。我們都知道凡事都要三思,但是三思而行,遠比三思還要更重要。因為凡事三思的最終結果只是空想。而三思而行,是要把這些空想變成現實。並為之不斷努力。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看到成功的大門。
  • 事後「三愧」,不如事前「三思」
    中央八項規定出臺以來,「大老虎」,「小蒼蠅」,紛紛落馬,鏡頭前,無不後悔莫及,表示「愧對黨,愧對組織,愧對人民。」然而,事已至此,悔之晚矣。沒有堅定信念,堅守底線,而把金錢、權力、地位作為生活的追求,將名利作為生活的根本,背棄黨的宗旨,喪失黨性原則,「貪慾無度,牢獄自築」。事後「三愧」,不如事前「三思」。一思,思「想」,堅定理想信念,繃緊弦。
  • 訂婚後,如後悔,請三思
    訂婚之後,後悔了,怎麼辦?兩個人從彼此相識、相戀到談婚論嫁,一定經歷了很多的風風雨雨和溝溝坎坎。終於到了訂婚的節點,仿佛才真正開始思考這段關係的最終走向。如果訂婚過後,猶豫了,甚至後悔了,為了自己,為了將來可能的小家,請務必三思。有時候放棄並不是一種殘忍,欺騙才是,無論是在欺騙自己還是欺騙他;有時候放棄也是一種成全,未來的你們幸福就好,無論是成全了自己還是成全了他。情深緣淺,並非錯;能陪我們走一程,也是幸運。如果有幸能繼續走下去,那麼請一定珍惜。
  • 一心做事,兩處學習,三思做人
    小和尚想了想,然後說道:「我沒有刻意要想著什麼,在我還沒有出家以前,我的老師告訴我說:『做什麼事都要用心,打鐘的時候想到的只能是鍾,因為鍾即是佛,只有虔誠、齋戒、敬鍾如佛,才配去敲鐘。』」 奕尚禪師面露喜色,提醒他道:「敲鐘是這樣的,做任何事也要這樣。
  • 凡事三思
    出身不好的本科生,學校裡本來就少有保研名額,如今,出了學校,考研的名額,也越來越少。 考研,自習室,租來的小房間,簡單的三餐,以及,無人同行的孤獨。 大約這就是考研。 主任我,大約知道一點數據,2019年的考生,來自一本和二本以下的學生,大約是五五開。
  • 盡力去做吧,少做一點讓自己後悔的事
    宋國鋒小時候,沒好好讀書,不但是現在,就是以後也後悔!而且悔之晚矣!如果能重來,最想做的是就是重新讀書、上學,好好學習,考上大學!要知道,那時的大學生,包括中專生都是國家統招統分的,也就是說,只要考上了大學,就是轉變了身份,抱上了&34;,改變了命運。我們那個年代,考上大學,是一個農村孩子跳出「農門」唯一出路,也是一生的夢想!而恰恰是因為差了幾分,與大學無緣!也因為這幾分之差,徹底的改變了一生!
  • 「三思而後行」的「三思」是哪三思?孔子為什麼反對「三思」?
    人們往往以為「三思而後行」是孔子的教誨,實際上孔子是反對「三思」的。三思而後行出於《論語.公冶長》: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孔子為什麼反對「三思」呢?「一思」基於義,是人們的直覺反應,是基於本能的,道德的判斷。當人們面臨一種情況的時候,第一個反應是,這件事該不該做。「再思」基於勢,是人們對形勢的判斷,這是一種審時度勢的考量。這個時候就開始背離最初的直覺,經過「再思」之後,有一些符合正義卻不被形勢允許的做法被排除掉了。
  • 初陽解223期太湖字謎,謹於言而慎於行凡事深思熟慮,三思而後行
    請三思三思:主要指思危,思退,思變。思危,思考之前做的事不對的地方方,危險的地方。思退,知道危險的地方,就要退到安全的地方等待機會。請三思往往是提醒別人或者自己做什麼事情都要慎重,注意後果,更多的是用在決斷的前夕。後果可能很嚴重或者超出個人承受的能力,所以提醒你要多加思考,謹慎在謹慎,不要盲目。有句話:三思而後行。意思就是做人做事要多加思考謹慎,不要魯莽。三思而行並不是膽小怕事,而是成熟穩重的體現,要經過深思熟慮再去做某件事,再去行動。
  • 三思而後行,三思都是指哪三思,您知道嗎
    季文子遇到事情的時候都會三思之後才行動。季文子這一系列事情傳到了孔夫子的耳朵裡,孔夫子說:「按照季文子現在這樣的做事方式,繼續做下去就可以了。」所以,孔夫子主要是人在做事之前要三思,三思分別代表思危,思退,思變。思危,思退,思變,這事一種做事籤的準備,也是一種非常必要的思維模式。
  • 古人言「三思而後行」具體是指哪三思?其實它是作為貶義詞出現的
    我們常說做事情一定要反覆思考,慎重的做出每一個決定,在權衡好一切利弊之後再去行動。這就叫做「三思而後行」。這句話我們都十分熟悉,但其中真正的涵義卻鮮有人知。這裡的「三思」具體又是指什麼?三思而後行在漢語詞典中,對於這句話的解釋是:凡事要經過反覆思考考慮,然後再去做。這裡的三代表的是再三,多次的意思。這也是當初孔子在教育徒弟時說的話,告誡他們做事情一定要多考慮後果,不要盲目衝動,以免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
  • 做人做事勿需三思,二思而後行正好
    這句話的意思是:魯國的大夫季文子做任何事情,都是謹慎有餘,但是勇氣不足,處理問題不夠果斷利落。凡事沒有十拿九穩的把握,他堅決不去幹。他做起事情來瞻前顧後、畏首畏尾。當孔子聽說了以後,就說:「不用反覆思考,認真想上兩次就可以了。」儒家廣為流傳著一個至理名言,那就是三思而後行,時至今日依然能給我們深深的啟迪。
  • 女性生理期,9件事要「三思」而行,威脅身體健康,能不做就別做
    女性生理期,9件事要「三思」而行,威脅身體健康,能不做就別做女性的月經期也叫「生理期」或「姨媽期」。女性生理期,有9件事,能不做就別做1、熬夜加班生理期的女性,身體比較虛弱,不宜從事較重的工作壓力,需要多休息。所以在工作中要注意勞逸結合,避免身體出現疲勞。
  • 雁讀紅樓之鳳姐做了什麼事,讓她後悔不跌?
    從一開始極力要把她送出去,到最後借刀殺人,她是謀劃縝密,步步為營。可是,俗話說「百密一疏」,聰明如王熙鳳者,最後也是後悔「原先不該如此將刀靶付予外人去的。」那麼,她做了什麼事,後悔不跌呢?鳳姐是萬個男人不及的女子,她深知個中厲害,所以要殺張華滅口。可是家奴旺兒領命不行,欺瞞主子。張華這個活證就這麼留了下來。張華本就是一個吃喝嫖賭,不務正業的流痞。今日他是鳳姐手上的一顆棋子,難保日後他不成為別人整治賈家的一顆棋子?
  • 男人越愛一個女人,越不能為她做這三件事,越做你會越後悔
    我的朋友小張前不久和老婆離婚了,離婚後他最大的感觸就是,男人如果越愛一個女人,就越不能為她做三件事,現在的他,為以前自己做的事,感到特別的後悔。不僅是一個女人容易在感情中受傷,其實男人也是一樣的,如果在最初相處的時候就沒有把自己定位好,只是隨心所欲的交往,那後面肯定會有你後悔的地方。
  • 凡事不要做的太過
    有句老話曾說,「人不可太盡,事不可做絕」凡事倘若做的太過之人,證明此人心腸冰硬。所以做人,凡事留有限度,待人寬容大度。無論什麼時候,都要留一點好處給別人。不管什麼事情,都要留一步路讓別人走。所以,無論做人還是做事,都要留一點餘地,把人做過了,臭名遠揚,把事做絕了,身敗名裂。
  • 凡事要有度,要適可而止過猶則不及
    只有懷平常人之心,不應過於貪慾;凡事要有度,不該自己的東西不要強求自己去拿。平己心,常懷仁愛之心,能做到如此,才能克制欲望的紛擾,排除物慾的雜念,心胸坦蕩地面對未來的生活。很多人總是把時間和精力浪費在並不適合自己的東西上,過度的追求並不適合自己的東西,只會適得其反將自己拖進深淵。自信過度,可能變得自負;善良過度,就會使惡人變得更加邪惡。
  • 打架需三思,報警需謹慎
    況且是幾天前的事了,誰證明你說的是真話?」。年輕女子無言以對,但心裡不服。臨走時把老太的麵粉潑灑了一地。老太很生氣,與女子扭打起來。女子雖然個高,但纖細苗條,沒多少力氣,很快被老太揪住頭髮,壓在地上痛打。女子好不容易才掙脫,用手機報警。警察很快趕到,把兩人帶到派出所。採集指紋和血樣,拍攝多角度照片,做筆錄,手續很繁瑣,從早上一直忙到晚上10點才結束。結論是:鬥毆。
  • 少兒學英語,家長擇班要「三思」
    一些業內教育專家提醒,兒童成長的機會只有一次,要幫孩子選擇英語機構,家長還是需要「三思」。  急功近利怎能培養孩子?  中國的家長人群中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一方面對孩子成長的關注程度之深,對應的卻是正確培養的思考之淺。教育急功近利的心態在國內家長中十分明顯,這一點在「速成班」的風靡現象中已經可以充分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