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發生的新疆狼群襲人事件引發公眾關注。當天凌晨,新疆阿勒泰地區一座村莊的5戶人家遭到狼群襲擊,造成6人受傷其中2名重傷。此次新疆狼群襲人之所以令人震驚原因在於根據被襲擊村民的描述,這次襲人的狼群主動刨門群起而攻之非常的狡猾兇惡。在新疆狼群襲人事件發生的同時,我們也需要了解下野外遇到狼群該怎麼辦?
圖為此次遭遇新疆狼群襲擊受傷的村民
據人民網,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楊維康教授指出,狼是群體活動,如果在行進中發現一頭狼,千萬不要輕視它,這時要儘快回到公路或安全營地。狼怕火,可以利用這一點脫險。千萬不要想著把那隻跟隨的狼消滅即可脫險,相反,這樣只會引發狼群的仇恨,當狼群想復仇或想救援被捕捉的狼時,會召集其它狼群。
遇到狼群,如果它們一群同時撲過來,一個人拿刀砍是砍不過來的。刀屬於近身防衛武器,最好是在野獸靠近之前將其驅離,如鞭炮等能發出爆響的東西。一旦遇見獸類,應迅速強迫自己冷靜下來,正視它的眼睛,讓它看不出你下一步的行動。你要保持警惕,但不要主動發動攻擊,這樣會暴露自己。不要背對對方,在自然界中這樣做等於表明自己是被獵者。面對對方,慢慢向後退。同時不能讓它看出你想逃跑(自然界中某些動物後退的時候表示它準備發起攻擊,獸類都知道這一點)。如果它跟進則應立即停止後退。
注意:後退時一定要以勻速慢慢的走,即使對方沒有跟近也不要快跑--這是野生動物的天下,它可以輕易的追上你,當你快跑等於表明自己是被獵者。儘可能不要上樹(除非它沒有發現你,或者你自信後援小組能及時趕來),上樹等於自斷退路,獸類善於等待。
如果到野外探險或是旅遊,最好結伴而行,請嚮導引路。不要過分深入叢林,留意路邊的一些自然標誌物,防止迷路。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新疆北部的狼一度很多,那會兒,狼晝夜偷襲羊群,草叢和灌叢中經常會有狼藏匿,人和牲畜稍不留神,就會被竄出來的狼襲擊。為消除狼害,政府曾提出「打死一隻狼,獎勵一隻羊」的口號,號召全民掀起打狼除害運動,還向牧民、民兵配發槍枝彈藥。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新疆北部的狼幾乎被打得銷聲匿跡,但這又使得老鼠和野兔到處橫行成災,很多草場被破壞。
1989年,為恢復生態環境,狼被國家列入二級保護動物,我區牧場、兵團團場全面收繳槍枝。2008年前後,狼害又開始在北疆逐步重現,尤其是近些年,狼襲擊家畜的事件更是一年多過一年。
據自治區林業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在突發性或災害性事件發生時,可以向林業主管部門申請獵捕,但必須要經林業部門批准,獲得獵捕手續後,才可對狼進行獵捕和種群數量的控制,但如何科學控制數量,至今仍是空白。
針對牧民提出的狼多成災的說法,新疆生態學會理事長、新疆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袁國映分析認為,北疆部分地區之所以出現狼害,並非農牧民所說狼多所致,而是當地牛羊等牲畜增多、人類活動範圍擴大,牛羊和人類的活動範圍擠佔了狼的生存環境,導致狼的生存空間日漸狹小,被迫與人類發生衝突。
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楊維康也認為,目前,狼並未出現增多的趨勢,從近幾年一些保護區黃羊、北山羊、盤羊、野兔等野生動物數量有所減少來看,狼害的頻頻發生,有可能是因狼的食物鏈(黃羊)出現危機,狼才來到人的居住區危害家畜。
楊維康說,狼處在食物鏈的頂端,對維護自然生態系統平衡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如若對狼的數量進行控制,首先要對「狼害」區域、狼的分布、種群數量、生態環境容量等方面進行科研調查;其次,要對當地畜牧業生產方式、牧民和狼衝突的原因進行調研;再者,還要對黃羊等狼的食物鏈構成等方面進行調查研究。根據上述調研結果,有了科學的依據,才能決定是否該對狼的數量進行控制。
(觀察者網綜合人民網、齊魯網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