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總裁Satya Nadella:AI和微軟都需要偉大的目標

2020-12-19 雷鋒網

AI火熱的時代,我們是否應該靜下來想想,應該讓AI為我們做些什麼?O'Reily Media的創始人兼CEO Tim O'Reilly在今年4月出版自己的新書前,採訪了微軟總裁Satya Nadella。兩者對AI的看法有許多相同之處。O』Reilly近期在領英上公布了該訪談,雷鋒網選擇性地編譯了對話內容。

Tim:在你的書中,你提到了,為AI定義宏偉的、鼓舞人心的社會目標,註定將會是一個挑戰。你寫道:「在1969年,當甘迺迪總統承諾登月計劃時,這個目標之所以被選中,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向技術提出了巨大的挑戰並要求全球合作。類似的,我們需要為AI制定一個足夠大膽和雄偉的目標,一個可以通過不斷改進當前技術實現的目標。」

我喜歡非常喜歡你這個想法,可以擴展一下嗎?

Satya:如果你從AI將會輔助人類的假設開始思考,你會覺得AI是一個輔助性的技術。如果有一天我們能夠讓有視覺障礙的人看得見這個世界,或者讓有閱讀障礙的人能夠閱讀,那將會是真正的突破。AI成為帶來參與性的科技,將會是意義非凡的,尤其是在我們期望AI能夠替代許多東西的時代。我們可以進而讓AI融入我們的社會,發揮更多的作用。

我的這些想法,主要是出於我的兒子。我的兒子先天上有些缺陷,他沒有常人的那種自由,我經常想:「要是他能說話就好了。」所以,每當有人談到「腦機」連接時,我都充滿興趣。

我們正處於創造一種「極限」科技的時代,這種科技也是我們通往「超級智能」的道路。而指導我們的設計原則、道德哲學,就是最關鍵的東西。

在某種意義上說,我們所必須做出的最有決定性的選擇將是「誰來設計超級智能」?

我的書中有一個章節叫做「我們時代的天網(電影《終結者》中的敵對AI)」。我的看法是,人工智慧當中,我們對集體智能的討論還不夠。我們正在用搜尋引擎、社交媒體和金融市場建立一個集體智能機制。而且我們已經讓人工智慧做到了我們希望人工智慧做的事,也就是為了最大化人們的利益。其實我們已經打造了一個某種含義上的「天網」,我們必須及時採取行動...

Satya:沒錯,儘管我們人類有認知偏見,但我們仍有很大的優勢。正如Herbert Simon(雷鋒網註:美國政治科學家)所說,我們不需要不優化,我們對自己已經滿足了。這實際上是有幫助的。我們之所以感到滿足,是因為我們共同擁有一個道德基礎。現在,當我們說,AI等同於優化問題時,我們可能真的會有問題。人們必須從道德的基礎上出發,所以我並不贊同人們將符號基礎(雷鋒網註:使用符號表示含義)當作是一種突破;我們所需要的突破是符號基礎上的道德基礎

你也說過要建立增強人類能力和體驗的智能。你說過想把重點放在將人類天賦,如創造力、同情心、情感、物質性、洞察力與AI混合在一起。

這樣說吧,這裡還有很多「人工智慧」沒有提到。稀缺的商品就是真正的智慧。不過,真正的智能是什麼呢?」

真正的智能將會在最人性化的品質中出現,也就是同情、憐憫,這才是最重要的。在我們真真正正地弄清楚,如何將它嵌入到機器中之前,我們將不得不讓智能與人類一起成長,並為人類壯大。

我們必須考慮應該給予人類什麼樣的教育。有了AI,也許你真的不再需要學習傅立葉變換了。你可能會去做正念,可能想要發展同情心...這是我需要聲明的一些東西。現在有一種狂熱,就是每個人都需要接受STEM教育(雷鋒網註: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即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我們的確該接受。但是,我們好像過分強調STEM了。

有一個概念,在我的職業生涯中發揮了作用,Clay Christiansen(雷鋒網註:美國學者、教育家、作家)稱之為「吸引力利益準則」,就是當有一件事物變得商品化時,就會有別的東西變得有價值。我在2004年左右,第一次從Clay那裡聽到這個消息。他和我在同一次會議上進行了演講。我在談論微軟如何取代了IBM:PC硬體成為商品之後,軟體就變得有價值了。我的觀點是,開放原始碼會使軟體商品化,而其他的東西將變得有價值。最終我意識到這東西就是大數據。而Clay則在講他的「吸引利益準則」的想法,我發現我們其實在說同一回事,這個準則也完全適用於AI。由於人類認知中的機械部分,被AI所商品化,人類獨特的其他部分將更有價值。

這是一個很不錯的想法。

所以在未來的經濟中,在關懷、創造力上,還有很多機會。創意經濟不僅僅局限在藝術和文化。連飲食也可以加入創意。每當產品成為商品時,我們都可以找到新的方式,通過將它們與人類的創造力相結合來使其變得更有價值。

Satya:這實際上是我們的痴迷,對吧?當我看到Minecraft一代,或者甚至Snapchat的一代...對我來說,這一代最有啟發性的事情,不過就是創作、故事、或者已有事物狂野體現。在Minecraft中,人們都在建造他們想像之外的世界。

這就是我想要培養的一代。在最新版本的Windows中,我們讓「畫圖」能夠畫3D圖像。因為在增強現實與混合現實的世界中,這將是不可或缺的。

你還談論過,透過大量數據進行推理,以及更快地做模式識別的能力。在AI的發展中,本身就有一種創造力。現在,當人們用隨機森林算法贏得Kaggle的挑戰賽時,在這選擇之中,創意就體現出來了,而現在,創意則體現在更高級的超參數中,因為現在人們已經使用了所有提供的數據。你如何看待AI對創作過程的幫助?以及解決問題的創造性方法?

當我看著我們現在擁有的,或是正在研發的編程工具,如果你了解我們添加到傳統工具中的一些AI,例如Word裡面,用來拼寫檢查和猜詞的部分,可以說,它已經完全是一個寫作助手了。如果我們對AI說,「我想像Faulkner一樣寫作」,AI將會向我們相應提供建議。

是的,就像寫作中的AutoTune(一種自動調節歌手演唱音調的設備)一樣。

是的,我沒有學過寫作,我讀的是工科,但我有一個成為偉大作家的夢想,那我就需要這種AI來幫助我。

我這麼想的原因,與我在中國看過的「小冰」、「小冰」與人的對話有關。「小冰」是微軟研發的聊天機器人,發展得還不錯。「小冰」的意義,更多的是促使人們交談。而人們也向她表達了內心的想法。當時我就說:「哇,這個就是AI真正所能展現出的同情心。」小冰讓在生活中有煩惱的的人們,也能對別人的遭遇感到同情,這是非常超現實的。

我們之前也談到過,AI已經成為(程序)第三個「運行時刻」的想法。讓我們談談一下這一點吧,以及實際發生的情況。

我想上一次我們談過,我說「PC或手機作業系統是第一個'運行時刻',第二個是瀏覽器和網頁,第三個'運行時刻'就是這個懂你,懂世界,懂得上下文,能夠幫助你的個人助手。

然後我們說:「真的,如果你把思想、觀念和最終的行動,三者都在組合一起,這個個人助手就出來了」。這個助手本質上增加了你的想法的增加,擴展了你的感官,語音是一方面,視覺是另一方面,可以採取行動。

那就是最終極的「運行時刻」了,對吧?

有趣的是,這也說明了我為什麼在書中,試圖寫這三點:1)什麼是最終的計算體驗?最終的計算體驗是與計算疊加的真實世界。就是混合現實。 2)這將需要AI在知覺,認知和行動上的突破。 3)然後我有點突然地提到,說:「如果你想要理想地創造這樣的計算能力,那麼你必須擺脫馮諾依曼架構和古典計算的束縛。我們可以做出量子計算機嗎?」這就是我寫道的三點。

你的書中很多次提到了量子計算機,這讓我有點驚訝地看到。

進步是真實的,我的意思是,我們在這個領域已經很深入了。但是,問題是,它在多久後能變成現實?我不知道。但是應該不會等太久。

Tim:你的書中有一部分寫得很好:「我們不只是智能機器,而且是可智能機器」。我們並不了解人工智慧究竟是如何得出結論的,這是人們對AI的一個重大憂慮。現在,當然,對人類來說也是如此。因為我們只傾向於認為人類思想都是理性的,並沒有意識到我們所做的產品其實一點也不智能。所以,這是理性主義者在某種意義上的最後一次發聲。

的確。但我有兩個方法。一個是問責制。 當你設計、創造了AI,你需要負責嗎?」整個Tay的實驗真的影響了我們對這種事的想法。Tay的實驗之所以失敗,根本上是有人有預謀地向它輸入最後能夠劫持算法的數據。這是誰的責任?我會說這是我們的責任。

嗯,顯然這是Facebook和假的新聞問題。我和一些安全研究人員進行過非常有趣的對話,談論怎麼期騙自駕車。如果是你,你會如何通過創造他們在視覺領域容易誤解的東西,來攻擊他們?敵對的幹預措施必定會有很多,我們需要更穩健的AI設計。

當人們說:「哦,天啊,這些DNN(深神經網)真是神奇。他們在做的,是我們甚至還不知道的事」...在一定程度上,我認為這個說法是真實的,但圍繞神經網絡的層數、權重的選擇,有很多關於該如何學習的人類的決定。我們還沒到讓位與這些算法的時候,我們需要對他們所做的決定負責任。我想,我會對人們說:「好吧,如果我們用語言來實現AI中的字面編程呢,這個責任又該誰負?」

最後一件事我想問你,因為我很喜歡這一段。你寫道:「我們這樣挑戰自己:如果我們在明年年底,被人以沒有履行使命的罪名,送到法庭上接受審判,那麼,我們是自己是不是有足夠的證據證明自己付出過努力?」我覺得這是一個我們整個社會都可以效仿的挑戰!

我感覺到的是,儘管微軟已經很成功了,但是我們沒有明確的目標,來指導我們做決定,無論我們研發的產品,還是圍繞著產品構建的商業模式,我們還在追尋,微軟存在的終極意義是什麼?

而且光說不練的話,你根本不可能激勵任何人,其實就是這樣的想法。在某種意義上說,在過去三年中,我們沒有在做別的事,就是變得更加專注於行動了。

這是一個進行中的工作。我們永遠不會結束。我們有這樣的目標,並具有學習的文化元素,心態隨之成熟。(目標和行動)對我們來說,是最有幫助的兩件事。

放在三年前,我不會這樣說。當時的我,被微軟的輝煌,出色的產品所蒙蔽。我逐漸明白,事物的增長都是曲線式的,而微軟的增長也放緩了。

我意識到,我們必須對自己坦誠。這也是我們如此強調創作故事的原因。我有一點粉Joseph Campbell(雷鋒網註:約瑟夫·坎伯,美國神話學家、作家),我覺得:「關於微軟的創造神話,應該是啟發我們的東西。

微軟的第一件產品,就是比爾和保羅(雷鋒網註:比爾·蓋茨和保羅·艾倫,兩位微軟創始人)一起為ALTAIR(雷鋒網註:1974年MIT發明的微型計算機)開發了BASIC編譯器。這個故事放在2017年的今天是為了告訴我們什麼呢?它告訴我們,我們為應該為別人的技術發展而建設技術。而在一個將被技術塑造的世界,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在經濟的每一個領域,這將是一個偉大的使命。

而且,我也喜歡這樣的目標,就是創造技術,從而讓別人創造更多的技術

雷鋒網編譯,via LinkedIn

相關焦點

  • 微軟新CEO Satya Nadella的公開郵件
    我想起了22年前,那時候我跟大部分人一樣正站在去哪兒、做什麼工作的十字路口,為什麼最終選擇了微軟?因為我相信這是世界上最好的公司,我清楚地看見它是如何賦予人們改變世界的能力並最終讓世界變得更好。如果要改變世界,除了微軟嗎,沒有更好的選擇。這種信念驅使我走到了今天這一步。鮑爾默和蓋茨已經把微軟從一個想法實現成了一個世界上最偉大、受到普遍讚賞的公司,能夠在微軟擔任不同的角色,我倍感榮幸。
  • Satya Nadella:微軟不再是微軟,也不會是蘋果
    微軟的上一個大目標則是:將電腦帶到每個人的桌面,帶到每一間屋子。這一個目標業已算是實現,並且隨著 PC 產業裹足不前,微軟亟待找到新的策略。按照 Satya Nadella 的想法,重塑生產力和建造平臺的真正內涵是,聚焦那些使用設備的人,而不是把公司的目標定在圈住用戶,讓他們僅使用微軟的產品。
  • 重塑微軟:Satya Nadella開啟整合之路
    去年8月份,微軟上一任CEO Steve Ballmer斥巨資收購諾基亞設備及服務部門,希望公司能夠像蘋果一樣,在硬體、軟體和服務領域都有所發展。今年4月,微軟對諾基亞設備及服務部門的收購已完成,但收購諾基亞對Windows Phone的市場份額並無幫助。目前,Windows Phone在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上的份額僅佔4%左右,而Android和iOS總的市場份額達80%左右。
  • 阿三哥的崛起,來聊聊微軟CEO Satya Nadella
    但後來他意識到自己對科學和技術的熱情超過了板球。1998年,Nadella 在Manipal大學獲得了電子和通信的工程學士學位。Nadella曾說:「一直以來,我都知道自己是想要創造東西」。由於Manipal大學沒有真正的計算機科學專業,Nadella前往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深造,並於1990年獲得計算機碩士學位。
  • Satya Nadella 上任 3 月,微軟的火卻不止 3 把
    並且微軟的股價在達到了 14 年來的高位後,一直維持在 40 美元左右。在人們此前的印象中,微軟的形象可以說是持重,和靈活不怎麼沾邊。這三個月的微軟卻有了初創企業那樣的靈活和決斷。一個非常明顯的標誌是,微軟和蘋果之間的戰爭結束了,微軟開始為 iOS 設備提供軟體和雲服務,並用這些設備來做演示。在接下來 7 月份的微軟全球合作夥伴大會中,預計微軟會為蘋果的設備推出更多的產品。
  • 推動合作夥伴獲得更多成功,看看微軟掌門人Satya Nadella怎麼說
    面對全球合作夥伴,他特別強調,「微軟要想做得好,首要的是保障合作夥伴做得更好——這在我們的商業模式中根深蒂固,這就是為什麼我總是說微軟是一家合作夥伴主導的公司。」AzureNadella指出,微軟正在「通過創新來滿足客戶的需求」。
  • 微軟開放多項AI技術,小娜與Alexa「合體」丨AI Daily
    1、7 月起,Drive.ai 將在德州提供無人計程車服務由吳恩達擔任董事的無人車初創公司 Drive.ai 昨日宣布: 2018 年 7 月起將在德克薩斯州弗裡斯科(Firsco)提供無人計程車服務。Drive.ai 將與弗裡斯科運輸管理協會合作,共同運營該項目。
  • 蘋果語音助理 Siri 前副總裁加入微軟 AI 團隊
    首頁 > 見聞 > 關鍵詞 > 蘋果最新資訊 > 正文 蘋果語音助理 Siri 前副總裁加入微軟 AI 團隊
  • Rashida Jones將出任微軟全國廣播公司總裁
    DVBCN訊 12月8日消息(任放)NBC環球一位嶄露頭角的新聞主管Rashida Jones將於2月接管該公司微軟全國廣播公司(MSNBC)有線電視新聞頻道,這將使她成為第一位掌管美國大型有線新聞頻道的黑人高管,而目前,有線新聞業務對美國大型媒體集團的重要性日益增強。
  • 微軟需要的並非產品而是天才領袖?
    ,而是與運營公司的人有關;也就是說,現在微軟需要的或許並非產品,而是一名偉大的天才領袖。  賈伯斯、蓋茨和奧利拉之間存在很多不同,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而正是這個共同點讓他們成為了極為出色的商業領袖,那就是他們從不追隨別人的腳步,而是領導別人前行。借用蘋果的一句老廣告詞來說,那就是他們都擁有「我思與眾不同」(Think Different)的天賦才能。  現在我們不妨把賈伯斯他們與微軟和諾基亞的現任掌門人做個對比。
  • 微軟Azure AI技術:華為和小米等手機內置翻譯都靠它
    新浪科技訊5月8日凌晨消息,微軟Build2018開發者大會在今天正式來開帷幕。顯然AI是今天最大的話題,當然這一切都在Azure的大框架下;譬如Azure AI下的語音語意識別。
  • 微軟AI要參加國際奧數競賽!小目標:數學金牌
    微軟研究員Selsam是挑戰賽IMO Grand Challenge的創始人之一,他表示,這項比賽的目的是訓練一個人工智慧系統,以便在世界頂級數學競賽中贏得金牌。因為這裡不僅有數學上「最簡單」的難題(連高等數學都用不上,但就是做不出來),而且還匯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頂尖高手。
  • 微軟AI要參加IMO競賽!小目標:數學金牌
    準備在IMO上一展身手的Lean 其實,微軟研究人員讓AI參加IMO的理由,原因是它是個很好的實驗工具(工具人)。 微軟研究員Selsam是挑戰賽IMO Grand Challenge的創始人之一,他表示,這項比賽的目的是訓練一個人工智慧系統,以便在世界頂級數學競賽中贏得金牌。
  • 微軟Azure AI技術:不少國產智能機都用到了Azure AI的翻譯技術
    【每日科技網】  5月8日凌晨消息,微軟Build 2018開發者大會在今天正式來開帷幕。顯然AI是今天的話題,當然這一切都在Azure的大框架下;譬如Azure AI下的語音語意識別。
  • AI在這張「問卷」上首次超越人類,SuperGLUE被微軟谷歌兩家「攻破」
    T5是谷歌去年提出的「文本到文本遷移Transformer」,也就是用遷移學習讓不同的NLP任務可以使用相同的模型、損失函數和超參數,一個框架在機器翻譯、文檔摘要、問答和情感分析上都能使用。由於之前微軟、谷歌和Facebook的模型連續刷新GLUE基準測試得分,已有不少AI模型超越了人類的表現。因此GLUE已不能順應NLU技術的發展,SuperGLUE應運而生。
  • 達內教育與微軟合作 共同制定中國人工智慧AI人才培訓標準
    記者了解到,此次合作內容為:第一,微軟為達內提供原廠資料和教學內容,與達內共同制定.Net和H5職業課程中國培訓標準。第二,達內微軟強強聯合,共建數據科學與人工智慧專業的高等教育解決方案;第三,達內微軟共同合作青少年科技素質培養計劃。據悉,達內教育集團是目前中國最大的職業教育公司,在職業教育領域有著很強的影響力。
  • 達內攜手微軟,共同制定中國 AI 人才培訓標準
    芥末堆 4 月 20 日訊,今日,達內教育集團和微軟公司正式建立戰略合作關係,未來雙方將在制定培訓標準、共建高等教育解決方案、青少年科技素質培養等方面展開合作。「為了加大國內高端 IT 人才的培養,加深與高校專業共建深度合作,並且讓學員在達內學習到 IT 技術同時有機會獲得行業權威技術考試認證,是本次我們與微軟公司進行全面戰略合作的初衷。」發布會上,達內教育集團總裁韓少雲如是說。
  • 微軟語音 AI 技術與微軟聽聽文檔小程序實踐|AI ProCon 2019
    基於這些考慮,微軟語音AI和微軟聽聽小程序合作做了些嘗試,今天給大家分享這裡面的故事。趙晟微軟語音AI的技術突破微軟在30多年前開辦微軟研究院時,已開始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語音和語言上。近幾年來,微軟在語音識別上首先取得突破,在2016年,語音識別的準確度已達到跟人相似的水平。
  • 微軟必應的中國目標:鎖定英文搜索
    微軟期望必應搜索能在國際市場上份額不斷增長,但是中國的搜尋引擎市場由百度佔據著,沒有留給必應太多市場份額。微軟期望改變這種情況,決定從自己擅長的方面下手,來促進在中國市場份額的增長,他們將目標鎖定在英文搜索上。
  • 微軟推出機器學習系統Brainwave,超低延遲、堪稱實時AI
    目前,Brainwave支持使用微軟CNTK框架和谷歌TensorFlow框架的訓練模型。微軟所選擇的模型要比Alexnet和Resnet-50這樣的卷積神經網絡要大好幾倍。提供低延遲的監控對於大規模部署的機器學習系統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用戶並不想等待應用響應過長時間。微軟研發部的工程師Doug Burger說:「我們將它稱之為實時AI,因為你想要的是發出請求後能夠立馬得到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