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起臺劇,每個人都會回想到90年代它最盛的那個時期,《王子變青蛙》、《流星花園》、《終極一班》等偶像劇在內地各大衛視的螢屏上輪番播映,陪伴了90後整個最青澀純真的青春。
雖然現在的國產劇層出不窮,但很多人有時候還是會忍不住去重溫那些年追過的臺劇,然後瘋狂迷惑自己當年是如何冒著犯尷尬症的危險追完全程的——臺劇怎麼會有那麼多的奇葩劇情!
比起如今套路略顯單一的國產劇,臺灣編劇真的做到了擴寬思維,腦洞大開了。
首先,某些臺劇對「愛」的定義顯然有自己的一套理解——愛情如果不一定是兩個人的事,那極有可能是三個人的事!
試問如果兩個男人都喜歡一個女人,該如何選擇?要女人狠心只選一個,還是要其中一個男人主動選擇退出?
答案是——兩者都不選!這樣的思維對臺劇編劇來說太老套了,腦洞大開的他們會給你第三個選擇。
既然總會有人受傷,為了能夠實現幸福最大化,乾脆三個人都在一起就好啦!
誰能想到,這樣的毀三觀的劇情還不止在臺劇中出現過一次。
很明顯,臺灣編劇將「大愛無疆」的思想內核運用到了極致,只要三個人在一起和諧美滿,愛情也不是不能「分享」。你看,焦恩俊在《小李飛刀》裡左手一個賈靜雯右手一個俞飛鴻,俊男美女抱在一塊,氛圍可是相當愉快呢(不過這種觀念在古代或許可以實現,現代的法律可不允許)。
要說是什麼造就了每個90後女孩的「瑪麗蘇」情懷,那也是非臺灣偶像劇莫屬。當年的《泡沫之夏》一經播出,刷新各大收視紀錄,男主歐辰的深情不知俘獲多少女孩的芳心。只是現在回頭來看,男主就像在演一場尷尬的獨角戲,反正能感動到自己就行。
說真的,你要是心絞痛就去看醫生,別忙著慶祝了。
因為綠蕾絲是女主的標誌性物件,所以男主還是一個整天在手腕上系綠蕾絲的男孩,工作時帶著、擊劍時帶著、吃飯時帶著……
對此大家想發出靈魂三問——上廁所的時候不怕弄到髒東西嗎?難道就不能圖個方便,在手上再多纏繞幾圈嗎?有定期送洗服務嗎?
以上都是些奇葩的言情劇,在一些帶有職業劇性質的臺灣偶像劇裡,編劇們則發揮「睜著眼說瞎話」的技能。
像下面出場的開闢了「殺馬特」風格的《愛情魔發師》,仔細品一品這個臺詞……美容美髮行業再怎麼牛,也不需要外交部長親自出面請求「為國爭光」吧?不過是個美發比賽,跟侮辱國格有什麼直接關係嗎?
許是為了展現洗剪吹的高超技術,在《愛情魔發師》理髮師們總喜歡對客人清爽利落的髮型大加創造,以取得「驚」豔全場的效果。一個網球明星怕是對自己的頭髮抱有深深的惡意,隨便找個理髮師就想把髮型給換了,結果從一頭秀髮直接給換成「一地雞毛」,風格很是寫實。
不過考慮到這是十多年前的電視劇,在審美上確實不能這麼嚴格,畢竟誰都有一段「不堪回首」的洗剪吹時光。
講述理髮的電視劇再怎麼狂野,好歹也是發生在髮廊上,總不會對著盆栽施展才藝。但是講述跳舞的《紫禁之巔》卻發揮了「命都不要也要跳舞」的精神,大白天的,室外是瓢潑大雨,兩個興起的主角非得在外面瘋狂尬舞。
不過真實的劇情,是這兩個男生為了一個女生在打架……請問這種尬舞式打架要怎麼判定輸贏?對此有網友調侃,「你們不要再打啦!那樣打是打不死人的!」。
更有些臺劇,表面上看起來莫名其妙,但在仔細思考過後發現卻是還有那麼點科學道理,只是思路太過於清奇罷了。
《薔薇之戀》裡因為房子沒電,開不了暖氣,女主又剛好發燒了。兩個大男人在身邊想出來的方法就是用體溫給女主取暖,還十分貼心地脫掉了自己的衣服……
先不論穿衣服跟脫衣服取暖到底能有多大差別,就說你們這樣抱著女主睡覺真的合適嗎?小心被告性騷擾哦!
除了懂得運用熱傳導的原理,有些臺劇還知道利用能量的守恆定律。對於下面這位男士來說,既然有人吻了自己,那麼吻就一定還在自己的唇上,他自然能將這個吻轉而還給別人……
這個邏輯真是強悍到讓人無法反駁。其實你愛的是眼前這個男人吧,還想一本正經地套路人家。
回首眾多臺劇,裡面確實存在不少奇葩劇情,但大家回看一般也都是圖一個樂子,無須對其中的價值觀多加評判,頂多當作一種笑料,畢竟審美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在不停變化的。
如今的我們還能以懷舊的心態去重溫這些臺劇,並自動省略掉那些令人尷尬的情節,是因為它們成功地在觀眾的心裡扎了根,劇情雖奇葩,但是夠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