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詩文一度抑鬱,劉永好曾為創業痛哭,是什麼拯救了他們?
畢淑敏說過:一生中,唯有讀書和旅行的錢不能省。
作家陳丹青說:我少年時讀過的書,到現在還記得,那是人一生中記憶力最黃金的年紀,最適合大量閱讀。
葉詩文:最低谷時,史鐵生教會我豁達
葉詩文,中國國家遊泳隊運動員、女子400米混合泳世界紀錄保持者、中國遊泳歷史上第一個大滿貫得主。
然而,輝煌戰績後面,卻有過幾次人生低谷。
2013年,巴塞隆納世錦賽,她帶著壓力上場,覺得必須拿到冠軍,才能不負眾望,可是,由於過度緊張和焦慮,直接影響發揮;沒想到的是,2015年卡莎世錦賽,又一次重重摔在谷底。
一個特別要強的人,一個曾經戰績輝煌的人,是沒法面對失敗的,葉詩文越來越害怕比賽,害怕讓所有人失望,發展到整夜整夜的失眠,甚至一度陷入抑鬱。
她後來回憶起這段日子說:「就在我最低落的時候,認識了這樣一位特別的朋友,他自稱是個全能體育迷,他說他熱愛田徑,他甚至比我還要懂得體育精神。他說要是有人生,最希望自己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他是我見過最樂觀的人,面對人生巨大的苦難,也依然可以豁達。他就是史鐵生!是他讓我明白,生命的意義不僅僅在於美好的部分,還在於在逆境中依然可以尋找自由和快樂的過程。」
劉永好:創業的日子裡,《平凡的日子》是精神支柱
和20歲葉詩文同樣有過低谷的,還有如今已經功成身就的劉永好。
現年65歲的他,作為四川新希望集團董事長、中國民生銀行副董事長、全國青年創業領袖、被稱為「赤腳首富」。
回想到第一次創業的經歷,他坦言:哭過。
1982年,劉永好下海創業,產品是安全孵化:孵化小雞、養豬。
有一天晚上,大概是快12點的時候,他在農民家裡收了200個雞蛋,裝在筐裡,騎了10個小時,結果路邊一隻狗一直咬他,他一慌摔到田裡去了。那是個冬天的水田,全身溼透,他爬起來把自行車扶起來,一看200個雞蛋,大概只幾個是好的,其他都壞了。「我哭了,這是我創業以後第一次哭,我哭的是什麼?不是我被摔疼了,不是衣服溼了。而是我一天的勞動成果,10個小時,我是借錢來買的雞蛋。這就是我的創業。」
在那段創業的日子,他的精神支柱之一是《平凡的世界》。
路遙這部當年獲了茅盾文學獎的著名作品,講的是70年代中期,和80年代中期的中國陝西農村,一個孫姓家庭兩個兄弟的故事。他們貧窮,勤奮,努力,有不同的個性,哥哥想在農村,通過自己的雙手,創造一片天地。而弟弟讀過書,嚮往外邊的世界,到城裡去,有更大的發展。在這部陝西農村畫卷裡,路遙寫了一些年輕人,但是通過他們的經歷,展示了一個時代的變遷,以及人與人之間的愛。
劉永好說:那個時代,我跟孫家的兩個兄弟一樣,最大的想法是天天吃飽飯,每月吃一頓回鍋肉,有一雙自己的布鞋。我跟主人翁一樣, 20歲以前沒穿過鞋。而正是這些農民們,這些最底層的一代人,創造了歷史。
從那時候普通農家青年與命運抗爭,到如今的大眾創業,從那時候出個山都要走好幾天的路,到今天人人都在看手機,玩網際網路。時代在變遷,唯有一種精神不變,就是知識改變命運。《平凡的世界》記錄了這種精神,鼓舞了那個時代的年輕人:沒有過不去的坎。那時代走出的劉永好感同身受,用創業成功的經歷,告訴給了今天的年輕人。
呂思清:異國他鄉求學,《傅雷家書》作伴
和葉詩文劉永好比起來,小提琴家呂思清的故事,和父親有關。
4歲半學琴,如今已經過了40多個年頭,呂思清最感激的人,是父親。
呂思清的父親是一個音樂愛好者,也學過音樂,但畢業以後沒從能事音樂專業。所以讓小孩學琴,不是非要成名成家,只是覺得音樂很美好,可以讓孩子更多角度的去感知世界。
呂思清8歲離開家鄉青島,去北京上學,11歲又到英國學習,19歲去了美國朱莉亞音樂學院。
這段時間裡,跟父母的聯繫,並不算多。唯一的方式是:寫信。
為此,他保留了父親和他的書信,這些書信成為兒子在異國他鄉精神上的一種支持。也是父親對兒子的一種思念,呂思清和他父親的書信往來,像極了傅雷和他的兒子傅聰。
那段時間,陪伴呂思清的,就是著名的翻譯家,藝術評論家、美術評論家傅雷的《傅雷家書》。
和呂思清父子一樣,《傅雷家書》裡的交流,是超越了父子情感的一種交流,而更多是在藝術和人格上。呂思清說:「音樂是一個很漫長,很艱辛的道路。很符合一萬小時定律。要有一萬個小時、兩萬個小時,五萬小時的練習,你才能在你所做事情上取得一個很高成就。所以在這方面,我覺得傅雷對傅聰也是很苛刻的。通過他給他寫的信,有生活上的問候,但是更多的是對藝術、音樂的探索,是對於兒子在事業道路上的一種期盼和鼓勵。」
這種鼓勵,呂思清太熟悉了。和父親對他如出一轍,不僅如此,父親還身體力行言傳身教。
呂思清的父親,曾經因為別的孩子學琴困難,就想出了一個主意:為什麼不把這些譜子刻成鋼板印出來,分給需要的小孩,需要的家庭?他去聯繫全國各地的一些音樂家、作曲家,問他們要他們的曲子,後來還為我國很有名的音樂雜誌叫《音樂創作》,抄譜抄了將近20年。
「他的生活特別簡單,早上起來就是坐在桌子上刻譜子,刻到吃早飯上班。中午回來吃完午飯又刻,上完班傍晚回來又是。所以我的腦海裡,永遠是我父親伏在岸上刻譜子,一個檯燈很暗的燈光,我在旁邊練琴。」
父親的書信和父親刻譜的畫面,就像《傅雷家書》裡的對話,一個音樂家成長的背後,是父親對兒子最深沉的期盼和愛。
孫茜:演繹《燈塔》,和自己的心靈對話
在這個消費明星的時代,一個漂亮的女演員,如果不去努力經營,如果沒有緋聞,往往容易被淹沒在太多的漂亮臉蛋裡,孫茜仿佛就是這樣一個女演員,直到她在電視劇《甄嬛傳》中飾演槿汐一角被廣大觀眾所熟知。
然而當你見過舞臺上的孫茜,你會知道她不僅僅是一個外表亮眼的女演員,她真的是一個舞臺張力十足,能夠緊緊hold住觀眾的優秀演員。
十分鐘的演講一氣呵成,將《燈塔》這本書演繹得非常飽滿,在舞臺的光影中,《燈塔》裡的怪人和這個衣著光鮮的美麗女子仿佛有了心靈的相通,她仿佛在說故事,又仿佛在和自己對話,是走出去迎擊風浪,還是守住安全的小島?掙脫內心的牢籠,勇敢地去開拓自己的人生,或許這不僅僅是演員孫茜的思考,也是每個人的人生都必須面臨的問題。
邰麗華:如果沒有遇見那本《紅舞鞋》,就沒有今天的她
兩歲時的一場高燒使她不幸墮入了無聲世界,從不幸的谷底到藝術的巔峰,她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次絕美的舞蹈,於無聲處,展現生命的蓬勃,心靈的震撼不需要語言,她為我們呈現了美的奇蹟。
然而,如果不是7、8歲時候遇到那本《紅舞鞋》,不會有今天的邰麗華,更不會有那支驚豔絕倫的《千手觀音》。這是一段特別的演講,邰麗華,一個聾啞舞者,全程用手語完成的一段演講,與書本的相遇使邰麗華實現了華麗蛻變,而讀書也堅定了她要前行的方向。
央視綜藝頻道《陪你讀書》今天開播
葉詩文、劉永好、呂思清,邰麗華 、孫茜,於丹,藍天野,劉永好,邵佳一,張大春,張頤武,這十位名人領域不同,年齡不同,卻各有成就,他們青春時讀過的書,和他們的命運交織,已成為最有用的養分,改變著他們的人生。
央視綜藝頻道大型文化盛典《陪你讀書》,以前所未有的演講形式,分享他們的勵志故事,分享曾經賦予他們力量和激情的青春之書。
十位嘉賓帶來了十本青春之書,代表十種青春營養素,送給觀眾,比如激情,善良,純真,拼搏等等,越讀越青春,而改變你人生的書,又將是哪一本呢?
消息來源: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