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學習了一節知識內化課程,受益匪淺,跟大家分享一下。
這些天,因為疫情關係,這些天在家裡看書,但由於家裡四口人,都在家裡亂鬨鬨的,經常看著看著就被打斷了,要麼需要重新再看一遍,要麼乾脆怎麼也看不進去了。
後來不得不使用了一些輔助手段,深呼吸啊、冥想啊、番茄鍾啊,這些小方法,來幫助自己專注下來,讀下去。
不過今天討論的不是這個,而是今天我學到的一個非常棒的方法,問答式讀書法。
到底什麼是「問答式閱讀法「呢?我們待會再說,先來看看你讀書中遇到的問題。
1 經常讀書走神
你有沒有遇到像我剛才講的一樣的問題,讀書時,總會被別的東西吸引走注意力。
比如正在播放的電視?比如突然來的手機通知聲音?比如別人打電話的內容?比如孩子玩鬧?比如樓下的車聲?等等等等
能吸引我們的東西太多了,不得不感嘆一句,想要讀本書,我太難了。
不過呢,首先你要知道這不是你自己的問題。
因為根據人類眼睛的構造和功能來說,讀書本身就是一件反人類的事!!!
為什麼這麼說呢?這要從原始人講起。
當我們的祖先還是原始人的時候,他們每天要做的就是狩獵,想像一下在一個茂密的叢林中,突然出現一條蛇,哪怕他出現在你的眼角餘光的位置,你也肯定能夠迅速的捕捉到它,並且快速的做出反應,逃跑或者戰鬥。
所以,人類的基因中,眼睛(或者說大腦)最容易看到的是動態的東西。
雖然經歷了1萬多年,我們的這種基因仍然沒有改變。
再舉個例子,如果你在一個人非常多的廣場和朋友分開了,當朋友在遠處給你招手時,你是不是更容易看到他。
而反觀讀書,文字是靜止的,我們要強迫自己的眼睛和注意力集中到那麼小的文字上,真的挺難的。
你說讀書是不是反人類。
2 讀書很慢
不過,你也不必太擔心,因為所有的能力都是經過大量的練習練出來的。
所以,即使讀書有點反人類,但如果我們能不斷地堅持克服這種困難,去讀下去的話,可能堅持個1-2個月,讀書就已經不成問題了。只是太多人中途就放棄了。
再說第二個問題,讀書很慢。
我們從小就學習,但似乎沒有任何一門課教我們怎樣讀書。甚至,從小學以來,所有的課外讀物都不被推薦,老師會覺得我們讀那些東西就是在浪費時間,家長也是這樣認為,所以很自然的,我們最後也這樣認為。
但事實上,你讀過的每一本書都會滋養你,成為你人生大廈的地基,成為你談吐不凡的底蘊。
所以也難怪我們都會讀書慢。
所以讀書慢只有要給原因,讀的少。
另外,我推薦一本叫做《快速閱讀》的書,英文名《VISUAL READING》。這本書深入淺出的講解的快速閱讀的原理,分析了閱讀慢的詳細原因,同時羅列了練習快速閱讀的方法。根據作者的方法,堅持練習,不僅能快速閱讀,還能讓人讀過書之後,記得更牢固,真正讓度過的書成為自己的營養。
我目前還在堅持書中提供的方法練習,效果很明顯。
3 讀著後面的前面就忘記了
接下來,還有人會遇到第三種問題,那就是讀著後面的內容,前面一章節講的什麼就都忘記了。
我記得在我2017年10月份的時候,我剛剛開始我的讀書生涯,之前雖然活了20多年,但從來沒有想過畢業後自己還會拿起書來認認真真的讀本書。說實話,我以前真的不是愛讀書的人。
那時候大冰的新書《我不》剛出不久,正在宣傳的熱火朝天,我忘記從哪個地方看到了書中的一篇文章《你好小藍》,看的我哭的稀裡譁啦,激動之下趕緊把書買了來,連續一周愛不釋手的,都給看完了。
(那時候的讀書速度太慢了,一周每天都讀2個小時左右,算起來有15個小時,那本書才讀完)
但當時我就發現了,雖然我讀完了,讀的時候也感動的稀裡糊塗,但讀完之後就啥都忘了,感覺一個故事也想不起來。到現在我也只是記得當時那種感動的稀裡譁啦的感覺,內容都不記得了(得找時間重新再讀一遍才好)。
說起來呢,還要感謝大冰,就是因為他的故事,讓我重新拾起了讀書的愛好,也才有了現在不一樣的我。
當年,我又陸續把大冰前面幾年出的書都買來看了。酣暢淋漓,反正我讀的很爽。
4 問答式閱讀,一招制勝
好了,說了這麼多問題,想必或多或少你也會有吧。
那麼,接下來,敲黑板了。今天學到的一招讀書方法,真的是放大招了。感覺豁然開朗,原來讀書還可以這樣讀。
你是否感覺讀過一本書,卻什麼都不記得?似乎對你的生活也沒有什麼影響,讀過去就像流水淌過、輕風吹過,沒留下任何痕跡一樣。
其實原因很簡單,你沒有 」 內化 「。
讀一本書,你好像讀過了,也看似每段文字都懂。但你的大腦並沒有思考,並沒有產生記憶痕跡(科學的叫法是心理表徵),那可不就像風吹過一樣。
想要記住一樣東西,你需要思考,需要動腦子。需要把讀到的知識轉化成你已經認知的東西,或者說你自己的語言。
打個比方,學習打領帶或者系蝴蝶結,如果你只是看別人操作了幾遍,你可能感覺自己會了,但你實際操作時,可能根本就做不好。但是如果你在一個人的指導下,實際動手操作成功一次,你就會了。它就真的轉化成你的東西了。再隔段時間聯繫上幾次,那你這輩子都不會忘記了。
那讀書同樣的道理,讀書的過程中我們要讓大腦去思考。
那怎麼做呢?
方法很簡單,帶著問題去閱讀。
但是怎麼帶著問題呢?讀一本書我們可能根本不知道書裡講的是什麼,那我們怎麼提問呢?
這裡有一個好的方法,就是讓作者幫你提問。
每一本書都有目錄,每一章,每一節,其實都是作者提出的一個問題,而書的內容就是作者對該問題的解答。
這個方法總共分為4步:
1)通過標題、序言、簡介等,了解全書的概況
2)瀏覽書籍的目錄,找出自己感興趣的標題,作為【考題】
3)用自己已知的知識,寫下這些考題的答案,推薦使用思維導圖
4)帶著問題去讀書,同時對照自己的答案,尋找作者的答案
哪有人會問了,難道所有的目錄我都要做成考題嗎?
這個跟你讀這本書的目的有關了,如果你只是想簡單了解一下,你就可以簡單列幾個感興趣的考題;而如果你想要深入了解一門學問,或者這本書對你非常有用,那你就需要全部列出來。
你種下什麼,就會收穫什麼。
當你試著這樣去閱讀的時候,你會發現原來閱讀是一件這麼有趣的事情。
有時候你能發現與作者英雄所見略同的觀點,有時候你能看到作者的全新視角,有時候你還能和作者爭執一番,興趣多多。
換個角度看世界,你會發現更美好的風景。
好了,感謝您看到這裡,麻煩動動您發財的小手,幫我點讚轉發一下,如果有問題可以評論區和我討論,希望對您有幫助。
積極時刻 太極
2020年3月5日
本文說的內化課程,如果有興趣可以聯繫我,免費分享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