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博會成海外「爆款」 中國消費吸引全球目光

2021-01-11 中國網

進博會成海外「爆款」進入中國的「加速器」

中國消費吸引全球目光

11月3日,進博會志願者在場館內行走。當日,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各場館的布展工作基本就緒,部分展商在對展品進行最後調整。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於11月5日至10日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行。新華社記者 劉穎/攝

這兩天,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無疑是各家跨國公司老總最大的關注點。

把中國視作自己「夢想之地」的歐萊雅中國執行長費博瑞,對歐萊雅在進博會中的展臺布置、新品推廣尤為上心,「中國目前已成為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第二大化妝品市場和全球第一大貿易國,歐萊雅中國也成了集團全球第二大市場」。

據透露,歐萊雅在首屆進博會完成中國大陸「首秀」的四大品牌已全部在中國上市,消費者反饋熱烈。今年,這家公司將帶來千餘件進口展品,數量較首屆幾乎翻倍。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注意到,在國際貿易單邊主義抬頭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外企像歐萊雅集團一樣,漸漸把進博會作為新品、「爆款」進入中國的「加速器」。

首屆進博會讓企業嘗到甜頭

11月2日,在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新聞發布會現場,一名外媒記者焦慮地向商務部部長助理任鴻斌發問,「在全球經濟平均增速只有1.1%的外部環境下,中國如何實現在未來15年30萬億美元進口額的承諾?」

任鴻斌的回答除了表示「信心」外,還拿出了一組頗有說服力的數據——2013年中國成為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2013年至2018年,中國的進口佔全球的份額都在10%以上;2018年,中國進口2.13萬億美元,佔全球進口額的10.7%。過去5年間,中國的進口增長率佔了全球進口增長率的22.7%。

這些數據,充分說明中國的「進口、市場和消費」帶動了全球貿易的增長。

「我們4次主動降低進口關稅,提高企業的貿易投資便利化、加快通關速度、優化進口結構等。進博會更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它為海外的企業和產品進入中國市場搭建了一個新的平臺。」任鴻斌說。

醫科達是發明全球第一臺伽馬刀的醫療器械企業。在首屆進博會上,這家公司首發了明星產品。這種昂貴的卻能造福百姓健康的產品,一年後的今天,已在中國國內投入使用。

首屆進博會後,醫科達還把跨國公司的區域總部搬到了上海。「我們預計3年後,中國將成為全球第一大市場。實際上,如果按照發貨量,中國市場已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市場。」醫科達(上海)醫療器械有限公司中國區副總裁劉建斌說,中國已成為醫科達除歐洲外唯一的重要生產基地,醫科達中國的員工數量已超過瑞典總部,預計到2019年年底,中國研發力量將佔醫科達全球相關類研發力量的50%。

「如果沒嘗到中國市場的甜頭,我們不會興師動眾地搬過來。」劉建斌介紹說,今年進博會,公司將拿出自己的最新產品——數字治療化放療儀器。

據悉,首屆進博會上,來自82個國家和地區的1178家參展商和2462家採購商達成1258個意向,其中657對參展商、採購商達成44.46億美元的成交意向。

進博會的「溢出效應」

要讓企業「嘗到甜頭」,不是短短幾天的進博會就可以辦到的。進博會期間,廣大個人消費者並不能實際產生買賣和交易,而位於國家會展中心附近的綠地全球商品貿易港和虹橋進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兩個大型「商場」將真正實現「買全球、賣全球」。

一年後再次來到這裡,商務部市場運行和消費促進司副司長李黨會感觸很深,「從國家會展中心及附近虹橋商務區的繁華程度和便利程度的改變,就能看出進博會的『溢出效應』。」她對虹橋進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整整一面牆的進口酒品印象很深,「僅啤酒就有60多個品種,很多長三角周邊省市的消費者、企業都前來採購。」

如果說首屆進博會舉辦時,還有一部分人認為進博會就是一個超大型的全球展會,是商務部「一家之事」的話;那麼到了今天,對進博會是「365天可以便利採購的大會」,已基本達成共識。

這種共識的背後,是上海、乃至整個中國營商環境的重大改變。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了解到,上海海關推出的一系列服務進博會的舉措,最後悄悄演變為「全民福利」。

去年進博會結束後,上海海關把運輸商、貨物生產企業叫到一起座談,詳細羅列了企業需求清單、海關問題清單,並就此寫了一份建議給海關總署。根據上述建議,海關總署將ATA單證有效期延長和展品結轉特殊監管區兩項舉措的適用範圍擴大至進博會之外的全國各種展會。

ATA單證冊(ATA Carnet) 是一份國際通用的海關文件,它是世界海關組織為暫準進口貨物而專門創設的,相當於貨物的護照。以往,進口商品到上海參加展覽,申請到的ATA單證只有半年有效期,但從首屆進博會開始,這本「臨時護照」的有效期延長至一年。

展商可以有充足的時間把貨物留在上海一陣子,等待新的買家或者繼續參加中國國內的其他展覽。而持證貨物在上海的「暫留地」,就是距離國家會展中心僅10分鐘車程的虹橋商務區保稅物流倉儲中心。這裡承接著整個進博會「6+365天」的「溢出效應」,不少展品就是在這處保稅倉儲區域內成交的。

據悉,上海海關後期設立了保障進博會的專門機構——上海會展中心海關,統籌國際會展監管資源,長年對接進博會,提供一站式服務,隨時響應進博會需求。

海關提供的便利還只是進博會「溢出效應」的一小部分。進博會後,包括法院、市場監管、稅務、醫保、藥監等各條線、各部門都相繼出臺了承接進博會「溢出效應」的便利舉措,讓全球商品更便捷、高效、低成本地在中國市場流通。

民營和中小企業成為採購商「主力」

參加進博會,當然希望產品被快速、大批量地採購。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注意到,第二屆進博會的採購商數量比首屆有了大幅增加。強大的採購商團隊,令參展企業「垂涎」。

據李黨會介紹,截至目前,境內外專業觀眾註冊超過50萬人,大大超過首屆,其中大部分採購商來自地方交易團。數據顯示,有些城市交易團的採購商數量超過去年的一倍以上,「由於人數多,很多地方交易團根據自己產業發展的特色需求,又對本地交易團做了具體的行業細分,確保讓專業的人看到全球最專業、最好的產品。」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成為採購商的「主力」,佔比達到67%,明顯高於去年。而採購商的「實力」也不容小覷,註冊報名的採購商中有很多行業和產業龍頭企業,其中,年進口額超1000萬美元的企業有數千家。

正是基於採購商的吸引力,今年參展商平均參展面積也有所增加。記者了解到,在首次開放的1號館夾層裡,有1萬平方米用於供需對接會項目的洽談區,比去年增加了2000多平方米,每天可以接待的人數也從去年的1800多人增加到2000多人。

採購商河北吉百嘉醫療器械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建剛說,公司去年在首屆進博會上訂購了6臺醫療機器人,今年的訂購計劃更大,「進博會能看到很多省內很難接觸到的先進器材和技術,對我們公司未來的發展很有好處。」

相關焦點

  • 進博會成海外「爆款」進入中國的「加速器」 中國消費吸引全球目光
    把中國視作自己「夢想之地」的歐萊雅中國執行長費博瑞,對歐萊雅在進博會中的展臺布置、新品推廣尤為上心,「中國目前已成為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第二大化妝品市場和全球第一大貿易國,歐萊雅中國也成了集團全球第二大市場」。據透露,歐萊雅在首屆進博會完成中國大陸「首秀」的四大品牌已全部在中國上市,消費者反饋熱烈。
  • 中國保健品市場吸引全球品牌商目光
    隨著國人消費升級步伐的加快,對保健品的需求也與日俱增,於是,越來越多的國際保健品品牌開始進軍中國市場。在第二屆進博會上,全球領先的膳食營養補充劑公司Nature&39;s Bounty自然之寶攜旗下爆款營養軟糖系列產品首次亮相,並與供應鏈服務提供商深圳怡亞通籤約達成戰略合作共識。誕生於1971年的Nature’s Bounty自然之寶來自美國,是從事研發、生產、銷售高品質營養補充劑的綜合性公司。
  • 全球大變局下的第三屆進博會,有什麼不同?
    首先,全球疫情蔓延重創世界經濟。2018年至今,世界經濟持續低迷,而疫情令世界經濟雪上加霜。中國舉辦進博會擴大進口,向世界分享中國市場機遇。進博會與一帶一路、亞投行、中歐班列是我們為促進世界經濟復甦提供的中國方案。 鄒磊認為,全球疫情背景下舉辦第三屆進博會具有特殊意義。
  • 進博會助消費貿易升級 「為中國造」成參展企業關鍵詞
    來源:中國證券網原標題:「為中國造!」進博會助力消費貿易協同升級 「進博時間」進入第二天,一項項合作、一筆筆大單悉數達成。上證報記者注意到,食品、家居、消費品等與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領域成果頗豐。國內企業在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下稱進博會)上籤下採購大單,海外企業則為中國市場量身定製商品。在不少跨國企業高層的眼中,中國的消費市場正在呈現升級發展趨勢,這也成為吸引它們前來參展的重要原因之一。11月6日,中國的恆大農牧集團與紐西蘭優質食品企業現場籤約,達成進口食品採購大單,採購金額達到數億元。
  • 進博會|專家談全球大變局下第三屆進博會舉辦的意義
    上海市委黨校開放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鄒磊受邀在第五十五期學習讀書會上,以「全球大變局下的第三屆進博會」為主題,沿著「全球疫情持續蔓延」「中國構建新發展格局」等線索,深入解析進博會,分析如何更好地發揮進博會的溢出效應,讓進博會越辦越好。
  • 各種工程機械車輛模型吸引參觀者目光
    11月7日,一款全太陽能動力汽車在進博會智能及高端裝備展區吸引參觀者目光。11月5日,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開幕,來自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0多家企業前來參展。中新社記者 富田 攝11月7日,一款全太陽能動力汽車在進博會智能及高端裝備展區吸引參觀者目光。11月5日,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開幕,來自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0多家企業前來參展。中新社記者 富田 攝11月7日,一款電動車在進博會智能及高端裝備展區吸引參觀者目光。
  • 盤點"made in China"爆款 成助力海外傳播新名片
    中國僑網4月17日電 日前,國民字典《新華字典》著實風光了一把,連獲兩項金氏世界紀錄,成為全世界最暢銷的書籍。除了《新華字典》之外,近年來,從中國功夫、中國京劇、中國電影、再到中醫養生、中華美食、中國春節,中國傳統文化正大步走出國門,火到沒朋友,收穫萬千粉絲,成了名副其實的「made in China」爆款。
  • 蘇寧王哲:規模體量世界第一,智慧零售助力海外品牌挺進中國跨境...
    (蘇寧零售集團副總裁王哲發言) 蘇寧二十八年:從江蘇走向全國,從全國走向世界 目前,國內居民消費需求和消費熱情正在不斷上漲,消費升級成為零售行業乃至整個中國的全新趨勢2018年,蘇寧控股集團蟬聯中國民營企業第二位,旗下的蘇寧易購集團蟬聯世界500強。 作為中國最大的全渠道零售商,同時也是進博會官方組展的主要企業之一,蘇寧在進博會上依舊充分發揮著架設全球化貿易橋梁的作用。本次進博會期間,蘇寧派出了將近500人的採購洽談團隊前往,以加強和各大海外品牌的接洽合作。
  • 全球美食「戀上」中國市場
    正在舉行的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透露著一個有趣的趨勢:全球美食「戀上」了潛力巨大的中國市場。今年的進博會上,與食品相關的展區規劃面積達7.5萬平方米,來自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800多家企業參展。這也使得食品及農產品展區成為第二屆進博會參展國別地區和企業數量最多、面積最大的展區。
  • 進博會生活館一站打卡全球大牌
    與首屆進博會相比,品質生活館的展覽面積增加了一半,品類也有了擴充,吸引來自87個國家和地區的830家展商參展,讓觀眾一站式打卡全球大牌。本屆進博會品質生活展區分為美妝、日化用品、家具及家居用品、服裝及服飾配件、母嬰及兒童用品、時尚消費品、鑽石與寶石主題板塊,展現出品質生活的美好畫卷。
  • 直通進博會|明天,全球目光聚焦上海
    直通進博會|明天,全球目光聚焦上海出品:陳凱星、姜微、周亮監製:季明、葛素表策劃:於衛亞、焦旭鋒導演:路濱琪、張書旗、喬煜城、陳玄統籌:陳玄
  • FRW輻輪王全球頂級運動戶外品牌自行車受邀中國進博會
    本網10月9日訊​自從2018年金秋,中國在上海舉辦了第一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始,「進博會」就吸引全世界無數的目光、收穫了全世界無數的讚嘆,譽美之詞也是不絕於耳。「進博會」這簡單的三個字就從此後就成了中國堅定對外開放的一種象徵。
  • 直擊進博會:黑科技與美食齊亮相,拼多多打造雲端進博遊
    11月5日,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正式揭幕,來自世界各地的2600多家國際知名公司齊聚東方之珠,集中展示全球領先的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其中不乏世界500強企業和行業龍頭。
  • ...這屆進博會「不簡單」|進博會|納琳威|中國市場|美時醫療|多特瑞
    與前兩屆相比,本屆進博會呈現更多特色和亮點,各國企業參展踴躍,展覽面積超過上屆規模,吸引了約40萬名專業觀眾報名註冊,展覽的國際化、專業化、市場化水平進一步提升。參展參會更加便利,服務保障更加精細,城市環境更加優美。此外,上海搭建的「6+365天」交易服務平臺,今年又新增7個達到56個,為參展商的優質產品進入中國市場提供全方位交易促進服務,進博會的溢出效應更為顯著。
  • 天貓國際:加速進口消費線上化,為全球產業帶商品帶機遇
    進博會在前不久剛落下帷幕,在促進外商了解、認識中國市場和加強國際合作方面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在「請進來」的同時,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倡議在助推世界經濟發展中也扮演著重要角色。  疫情之下出境遊熔斷,進口消費加速線上化,這推動進博會溢出效應加速在天貓國際平臺釋放。
  • 當「雙11」遇上進博會………-新聞-上海證券報·中國證券網
    在「四葉草」(國家會展中心)奔波採訪的記者小王被一款護手霜吸引了,沒想到,這款展品當晚就出現在了李佳琦直播間裡,疊加「雙11」優惠後,價格十分親民,小王毫不猶豫地下了單。「進博會還沒結束,我就已經收到網購的進博同款護手霜了,真的好滋潤,強烈推薦,買它!」小王在朋友圈裡儼然成了一個帶貨主播。
  • 採購經理「尋寶」進博會|進博會特寫
    過去,很多中國消費者想到香腸就想到了常溫火腿腸,但常溫火腿澱粉含量、添加劑含量和防腐劑含量都比較多,已經不符合消費升級的中國人口味。因此尋找少鹽、少澱粉、少添加劑的中式冷凍香腸就成了戴正的首要目標。戴正在進博會考察醃製肉產品。攝影:方卓然在食品館逛了半個小時後,戴正被一個展臺前排隊試吃的觀眾吸引了目光。觀眾試吃的正是香腸品牌弗倫德的新品中式烤腸。
  • 進博會與花錢之道:中國進口市場的潛力有多大,看這個群體的消費...
    90、95後消費群體崛起首屆進博會後的一年間,許多國外品牌登陸中國電商平臺,直接推高了電商平臺跨境商品的總交易額。在不同城市線級中,90後和95後的消費金額佔比都呈現上升趨勢。相對於一二線城市,三線及以下城市的90後和95後的消費金額佔比更高,且兩年間進一步增長。小鎮青年消費貢獻更卓越。潮牌、輕奢、小眾、爆款,他們來者不拒。美國、日本、韓國的商品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買買買開始向小眾品牌蔓延。
  • 海淘爆款成中企海外併購新寵 部分爆款有中國血統
    新華社北京2月11日專電(記者王曉潔)保健品、化妝品、服裝……這些都是春節海外出遊的國人熱衷選購的商品。不過,很多消費者還沒意識到,不少海淘「爆款」都已擁有了中國「血統」。   2015年,國內GDP增速創近年新低,但中國企業海外併購熱情只升未降。
  • 疫情下首次參展進博會的企業看中什麼?
    像世邦魏理仕這樣的「新面孔」企業在第三屆進博會上不少,陌生的名字吸引了眾多好奇的目光。  同樣曾作為觀展嘉賓的非銀行金融機構歐力士,也在今年成為參展商。雖然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重大打擊,但這家深耕中國40多年的日本企業非常看好中國的長期發展前景。  「去年我們就感受到進博會平臺的重要性,很希望來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