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癌一般發生在40歲左右的男性身上,早期可出現食管內異物感、咽部乾燥和緊迫感、吞咽困難以及胸骨後悶脹不適等。食道癌早期症狀跟慢性咽炎差不多,兩者都會出現咽喉乾燥和咽部異物感,進而錯過最佳的治療時間。
如何區分慢性咽炎和早期食道癌?
1、發病年齡
每個年齡段的人都有可能會出現咽炎;然而食道癌易發生在中老年人身上,尤其是45~65歲的人。
2、發作誘因
氣候突然發生變化、受到飲食刺激和患有全身性疾病等會導致咽炎發生,因此咽炎發生時有誘因。食道癌是長期積累的結果,並沒有明顯的發生誘因。
3、吞咽性質
咽炎的吞咽異物感跟飲食性質沒有任何關係,一般進食後症狀減輕。然而隨著病情加重,食道癌吞咽會越來越困難,起初只是吞咽固體和半固體食物困難,發展到後期時吃流質食物或喝水都變得異常困難,進食時可有堵塞感或停滯感。
4、伴發的症狀
咽炎除了有咽部不適感外,也會出現咽部乾燥、瘙癢和灼熱,急性咽炎發作時可有短促咳嗽。食道癌病人異物感,常常伴有胸骨後或食管部位疼痛,主要呈現燒灼感、針刺感以及牽拉感。
5、用藥效果
只要慢性咽炎積極用藥就能讓症狀好轉。但食道癌患者不管用多少消炎利喉藥物都沒有任何作用,
哪些人是食道癌的高危人群?
1、食道癌家族史的人
有食道癌家族遺傳史的人患食道癌的風險比普通人高達5~6倍,食道癌有家族聚集性,所以此類人要定期去醫院做檢查,只要有懷疑症狀需立馬就醫。
2、患有消化道疾病的人
一般患有胃食管反流的人易患上食道癌,因為食道經常受到刺激,會使得食道細胞增殖過程中發生突變,從而增加癌變風險。
3、有不良生活習慣的人
吸菸酗酒、偏愛於醃製和燒烤以及燻制食物、總是吃超過65℃以上的食物,體內缺乏維生素的人易患上食道癌。
4、慢性食管炎且伴有不典型增生
食道內壁黏膜細胞因為炎症而持續處於活躍代謝狀態,易產生癌變。另外食管白斑和糜爛性食管炎,還有巴瑞特食管也是食道癌的高危因素。
5、隱血試驗陽性的人
食管炎患者,有不明原因的食管或胃內隱血試驗呈現陽性的人,患食道癌的風險比普通人高達好幾倍。
6、年齡和生活在高發地區的人
進入30歲之後,患食道癌的風險會隨著年齡增長而升高,尤其是45~65歲的人。致癌性亞硝胺以及真菌毒素是引起食管癌的主要因素,這跟不良的飲食生活習慣脫離不了關係。若長期待在高發區,長時間暴露在致癌物的人易患上食道癌。
溫馨提示
遠離亞硝胺和黴菌食物,不能吃隔夜蔬菜和腐爛水果,也不要吃發黴的糧食,少吃或不吃鹹菜鹹魚和鹹肉,還有煎炸燒烤類食物。平時多吃新鮮蔬果,合理補充優質蛋白質以及維生素,還有微量元素。避免吃太粗糙和太燙的食物,吃飯時做到細嚼慢咽,減少對食管黏膜上皮帶來的傷害。
家庭醫生在線專稿,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