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個「老師」就招生 重慶不少培訓機構打「擦邊球」

2020-12-13 中國網新聞中心

往往是幾間教室,三五個「老師」,一家教輔機構就可對外招生——

重慶不少培訓機構打辦學許可「擦邊球」

近日,《工人日報》記者走訪重慶主城多個教育培訓機構後發現,很多打著「名校教師」旗號的機構,多數名不副實,小區內私人辦學、招生現象比比皆是。為規避教育部門的監管,很多機構都在「打擦邊球」。

「現在的培訓機構這麼容易開辦?」

「幾間教室,三五個『老師』,一個教輔機構就可成立,對外招生,但實際上這些私人辦的培訓機構,很多都沒有相應資質。」近年來,重慶的教輔機構大量湧現,且每年以幾何數增長,據行業資深人士稱,當前重慶培訓機構數以萬計,而部分是私人在居民小區裡開辦的,手續尚未齊全便開始招生。

記者了解到,重慶主城各區隨處可見教育機構,僅僅在觀音橋商圈附近就有近百家培訓機構。採訪中,多位重慶市民表示,「現在的培訓機構這麼容易開辦?沒有開設門檻嗎?」

事實上,正規教育培訓機構的開設難度並不小,一家合格的民間輔導機構應具備社會力量辦學許可證,民辦非企業法人證,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等。其中有的歸教育部門審批,有的歸民政局籤發,有的歸工商和地稅管理……但很多機構都在「打擦邊球」。為規避教育部門的監管,一些輔導機構以文化傳播、文化諮詢公司等名義在工商局註冊,申領營業執照後即掛牌運營。

家住重慶九龍坡區楊家坪附近的覃先生向記者透露,他的一個朋友以前是一個小煤礦的老闆,幾年前,煤礦關停後,又先後投資過物流、建材等行業,2015年初,他又租了半層寫字樓,招聘了十餘名大學畢業生,開設了一個教育培訓機構,拿下部分證件後,便開始給中小學生提供相應的作業輔導、常規科目補習等服務。覃先生說:「有時候幾個朋友聚在一起,跟他開玩笑,自己小學都沒畢業,還辦培訓學校誤人子弟。」

包裝過度、虛假宣傳引發行業信任危機

「每次看到孩子的成績單時,我總感覺幾千元的培訓費打了水漂。」重慶市民羅先生告訴記者,去年下半年開始,他衝著一家自稱有「在校名師上課」「 三個月能讓學生提高成績」的教育培訓機構,給上小學四年級的兒子報了該機構的數學輔導班,但每次考試後,孩子的成績總是不見漲,更讓他驚訝的是,這個培訓機構根本沒有什麼「名師」,給兒子輔導的只是一個計算機專業的大二學生。

一位教育培訓行業資深從業人員透露,「包裝過度」、「虛假宣傳」是一些教育培訓行業的潛規則。

每當家長和學生有報班的意向時,教育機構都會設法通過一節體驗課將學生留下來,若家長和學生感到滿意,培訓機構的工作人員會「趁熱打鐵」告知,其教師是「經驗豐富、有口皆碑」的「名師」,但實際上,很多老師都只是應屆畢業生。

記者曾以學生家長的身份向多家培訓機構電話諮詢報輔導班的事項。「我們這裡的老師都是一線名師,都是經過統一培訓的,也都有教師資格證。」諮詢時,多家機構的工作人員一直強調「一線」「教齡豐富」等字眼,而對於老師的詳細信息,如畢業院校、具體教齡、工作經歷等,卻不願細說,一再勸記者帶孩子過來先做個測評、體驗再說。

「這是教育機構招生的一貫『套路』。」一位在教育培訓機構工作的大學應屆畢業生王峰(化名)坦言,教育部門有規定在校教師不能在外面做有償培訓,這些培訓機構哪兒來這麼多名師,並且小培訓機構持有教師資格證的都很少。

他還向記者透露,別看培訓機構在網上掛出的招聘信息,都提到了有經驗、持證者優先的條件,但不少是虛的,招聘面試只不過是走走過場。「剛入行的人每個月的收入還不足3000元,而一個學生的報名費少則一兩千,多則過萬元,這些培訓機構的管理者『吃』了大頭,剩下的少得可憐,因此這個行業的從業者流動性極大。」

監管不可「打瞌睡」

「學校的班主任『暗示』家長給孩子報名與其有利益關聯的教輔機構屢見不鮮」「在校教師私下違規有償補課的情況也不在少數」……重慶一位大型培訓機構的負責人向記者透露,目前培訓行業的亂象,一部分來源於培訓機構的「唯利是圖」,一部分來源於監管的缺失,還有一部分是由於公辦學校的部分在編教師參與其中,把行業的水攪渾了。

「家長們選擇教輔機構大多將師資力量放在首位。」據中國教育學會《2017年輔導教育行業教師專業發展現狀與培訓訴求調研報告》顯示,家長在選擇輔導機構教師時最關注「教師專業度」,但目前中小學教育機構已成為2016年本科畢業生就業最多的行業,其專業水平並無家長所希冀的那麼高。

不少教育界人士認為,即便監管有難度也不能缺失。適時適當的監管,從長期來看對於行業的規範健康發展是有益處的,能夠避免「劣幣驅除良幣」現象的發生。這也將促進行業「洗牌」,對於經營管理更規範、師資力量更雄厚的培訓教育機構來說或許會迎來更好的發展機遇。但如何監管也是一門藝術。在收緊監管的同時也應避免一刀切、一風吹式的簡單粗暴的管理方式,而是應該採取符合市場規律,循序漸進的方式來進行監管。

還有專家建議,相關部門、協會可以採用統一標準對機構教師的專業水平進行評定,並且相應行業協會可以和政府主管部門合作,建立起符合「管辦評分離原則」的「政府——第三方專業組織——市場」行業規範機制,以促進行業的良性發展。

相關焦點

  • 校外培訓機構整治結束:還有人打擦邊球 拆了招牌繼續營業
    可是,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一批又一批孩子被家長送入了各式各樣的校外培訓輔導機構,接受「超常規」的教育,從高難深的數學,到詞彙量巨大的英語,還有專門講解「套路」提高作文水平的語文……更有甚者,許多校外培訓機構既沒有辦學資質,任課老師又沒有教學資格證,卻憑著家長的「焦慮」心理,打出各種素質教育的旗號違規辦學,收取高額學費。
  • 「科技公司、教育諮詢、文化傳播……」不少培訓機構以這些幌子註冊
    當前位置:首頁 >> 誠信3.15 2014.03.04 星期二 「科技公司、教育諮詢、文化傳播……」不少培訓機構以這些幌子註冊 律師:根據辦學單位性質向相關部門舉報
  • 禁止辦幼小銜接班 培訓機構卻打擦邊球?
    17日16:30,在無影山東路一家教育培訓機構,多名家長排隊等待接孩子。 新時報記者杜林 攝近半個月來,到底送不送孩子去幼小銜接班的問題,一直困擾著長清區居民郝麗。「孩子幼兒園大班裡的孩子明顯減少,據說大多轉到培訓機構去上幼小銜接班了。」她不確定自己讓孩子繼續留在幼兒園是否正確,猶豫著要不要也給孩子報個班。
  • 武漢部分學校打擦邊球 小學新生被分為ABC等級
    武漢部分學校打擦邊球 小學新生被分為ABC等級   新學期開學在即,本報記者走訪獲悉,部分學校不顧教育部門禁令,在分班上打起「擦邊球」,其中一所小學還根據面試成績,把新生分為A、B、C三個等級進行分班。
  • 校外線上培訓意見出臺 公立學校老師將不能兼職在線教育機構
    不過,線上教育也有不少「成長中的煩惱」,規範校外線上培訓,也成為鞏固校外培訓治理成果的必然要求。 花了五千多塊錢,給孫子報了個在線教育的班,孩子不愛學最終只能不了了之。 北京朱女士:「(報了)英語,在學校老師介紹的,回來就報了。我問他上得怎麼樣,他說不太好,不想上,好像說是老師不怎麼好。」
  • 全家便利店道歉 因推廣產品打擦邊球被投訴
    「全家微生活」公眾號被刪除推文曾因推文多次打擦邊球被網友質疑5月27日下午13:50,紅星新聞記者點擊上文提到的推文發現,這是一則關於」雪糕「的推文,內容是冰淇淋、雪糕系列產品。這篇文章推出不久後,閱讀量就已10萬+。夏季推出冰激凌很正常,但不少網友表示反感,認為全家公號的標題打擦邊球。
  • 打擦邊球! 美艦停泊高雄港碼頭
    (劉宥廷攝)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美海軍研究船16號上午駛進高雄港,在高雄選情膠著時刻擊出一記「擦邊球」,釋放多重訊息。    第一個訊息是向北京示威。中國駐美公使李克新曾經表示,美國艦艇駛入高雄港之日,就是解放軍武力統一臺灣之時。打這個擦邊球,可以向北京傳遞微妙的訊息。
  • 山寨「特侖蘇」打「擦邊球」 風靡年貨市場
    山寨「特侖蘇」打「擦邊球」 風靡年貨市場   山寨「特侖蘇」攪市  「擦邊球」打法讓蒙牛很無奈  「本來買特侖蘇圖的就是送禮時有面子,沒想到買到了山寨貨。」
  • 小學分班打「擦邊球」:新生被分為ABC等級
    (長江日報 記者宋蘭蘭 實習生蔡紫珮 張珉倩)新學期開學在即,本報記者走訪獲悉,部分學校不顧教育部門禁令,在分班上打起「擦邊球」,其中一所小學還根據面試成績,把新生分為A、B、C三個等級進行分班。據武漢市「小升初」招生規定,義務教育階段任何學校都不得開辦各類快慢班、重點班,更不能以任何形式考試選拔。然而,家住漢陽的家長陳女士上周就帶女兒參加了小學的新生面試。「你會寫自己的名字嗎?會數到幾?能做10以內的加減法嗎?會背幾首詩?」……當孩子回答「會」時,老師讓女兒現場寫了自己的名字,背一首詩,做了幾道加減題。
  • 揭秘打「擦邊球」的騙貸
    他們大多在A公司簡訊催還甚至發函催告後才知曉自己在該公司辦理了貸款一事,不少人的徵信記錄都因此受損。  是什麼原因讓A公司成為不法分子的共同目標?這種情況被業內稱為打「擦邊球」,即客戶以購買家電的名義申請商品貸款,獲批後再從商家處套取現金。  為了釐清「擦邊球」業務和案件本身的關係,檢察官做了進一步梳理,總結出四類人員:一是客戶,他們往往不具備現金貸款資質,其中相當一部分抱有借錢不還的想法。二是貸款中介,他們通過各種途徑尋找客戶並與放貸業務員建立起利益網絡。
  • 一課譯詞:擦邊球
    [Photo/Pexels]「擦邊球」,本是體育比賽中的術語,指球打在球檯的邊緣,英文稱為「edge ball, touch ball」 。現在通常把「在規定界限邊緣而不違反規定辦事」比喻為「打擦邊球」,英文可以翻譯為「take advantage of the loopholes of polices」。
  • 打色情擦邊球!剛剛,全家便利店道歉:引起您的不適,真的,非常抱歉
    「全家微生活」公眾號被刪除推文曾因推文多次打擦邊球被網友質疑5月27日下午13:50,紅星新聞記者點擊上文提到的推文發現,這是一則關於」雪糕「的推文,內容是冰淇淋夏季推出冰激凌很正常,但不少網友表示反感,認為全家公號的標題打擦邊球。記者下午14時06分再次點擊查看時,發現該篇推文已被刪除。
  • 包頭教育培訓機構「跑路」家長「傻眼」
    當天,記者了解到,近幾年,因培訓機構負責人跑路,家長無法討要回學費的事情並不罕見,但因教育部門沒有執法權,工商部門只能對其超範圍經營進行處理,這就導致家長們遭遇了維權難題。17日,記者在包頭市工商局獲悉,全市通過工商部門登記註冊的教育機構僅31家。預收費成招生秘籍記者看到,在各中小學附近,都會分布著大大小小不同名目的教育機構。
  • 雅培菁智疑打擦邊球 自稱有機但無標識
    4月1日新版《有機產品認證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正式實施已1個多月,《辦法》對有機產品的認證實施規則等進行了具體規定,並新增進口有機產品規定。近日,信息時報記者走訪廣州市場發現,仍有不規範的現象,例如,進口奶粉雅培菁智自稱有機但卻無標識。
  • 官方出臺意見:公立學校老師不能兼職在線教育機構
    不過,線上教育也有不少「成長中的煩惱」,規範校外線上培訓,也成為鞏固校外培訓治理成果的必然要求。要在培訓平臺和課程界面的顯著位置公示培訓人員姓名、照片和教師資格證等信息,公示外籍培訓人員的學習、工作和教學經歷。對於很多用戶來說,線上教師資質如何判斷確實是個難題。花了五千多塊錢,給孫子報了個在線教育的班,孩子不愛學最終只能不了了之。北京朱女士:「(報了)英語,在學校老師介紹的,回來就報了。我問他上得怎麼樣,他說不太好,不想上,好像說是老師不怎麼好。」
  • 阿爾卡迪亞酒店疑違規銷售 打政策擦邊球 暗藏高風險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這種銷售方式,對消費者來說其實是個陷阱,存在著不小的風險,一旦商家出現資金問題,租金回報得不到任何保障。此外,阿爾卡迪亞濱海度假酒店因為地理位置和氣候因素等原因,面臨酒店經營周期短、回報周期更長等問題,投資需謹慎。  酒店攬客賣房  近日,北戴河阿爾卡迪亞酒店利用冬季推介會之名攬客賣酒店客房。
  • 打擦邊球 打著情感諮詢的幌子 做著不堪入目的事情
    然而,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有不少行業開始打起擦邊球,一些正經的行業也開始和「性」聯繫在一起,開始去博取眼球。而就在前段時間,更是有「戀愛學院」宣稱要培養「狐狸精」。甚至為了吸引眼球,這個「戀愛學院」還狂打擦邊球,在海報當中,還「引以為豪」的宣傳著「老師」勾搭男性的能力,以此為噱頭「賺眼球」。
  • 教育培訓機構亂象怎麼治
    其中,「個人式培訓點」是指,一些在校任課老師或退休老師利用家庭或臨時租用的房間,在周末或寒暑假偷偷摸摸進行的小型有償輔導或補習活動,參加補習或輔導的學生人數,多則十幾人,少則三五人。這些「個人式培訓點」往往具有隱蔽性強、熟人圈子和學生規模小等特點,因而很難被發現和取締。假證假照辦學。這類教育培訓機構,各地均時有所見。
  • 代寫機構打擦邊球 論文中介為何風生水起?
    在這些交易中,均出現了第三方論文代寫代投機構的身影。這些機構,以翻譯公司、科技服務公司或文化傳播公司之名,行論文買賣之實。從論文撰寫、選刊投稿、審稿改稿到最終發表,提供「一條龍」服務。A論文中介怎麼就能做得風生水起?「要是違法的話,我們能幹這麼久?」
  • 以「六個核桃」為例,廣告界還有多少擦邊球?
    「經常用腦,多喝六個核桃」這句廣告詞,估計大家都能說的上口,正是憑藉著這個廣告詞再加上著名的主持人陳魯豫的代言下,養元旗下的一款核桃蛋白飲品,正式的被大家所熟知。下面我們就介紹一下六個核桃背後的養元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