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 孕事
摘要:產後42天~1年內是產後盆底修復的黃金時機。
現在的朋友圈廣告可真是敢吹啊。
前有排殘乳的廣告,打的那叫一個嚇人,不排殘乳可能會得癌.......啊,真是嚇慘當媽的了,好在已經闢謠,壓根就沒有殘乳這一說。
現在又出來個「產後骨盆閉合術」,專門針對產後媽媽大屁股,產後腰痛、提肛縮陰,子宮下垂、尿失禁、O型腿,還號稱是「骨盆收緊三公分,陰道緊緻一公分」。
對於深受產後後遺症困擾的媽媽來說,這廣告真是看的讓人蠢蠢欲動。
可廣告歸廣告,媽媽們得理性去對待,有些東西並沒有說的那麼神。
前陣子中山就有一位產後媽媽(黃女士)體驗了一次「神奇」的產後骨盆閉合術,結果做完產後修復的第二天,她疼到下不了床,給娃換尿布都得跪地換。
黃女士(化名)已經產後4個月了,但由於生完孩子後骨盆變得鬆弛 ,她來到月子中心體驗了一個產後修復的項目 ——骨盆閉合 。
據當時月子中心的人介紹,做完一次骨盆閉合可以讓骨盆縮小3釐米,改善一些產後的後遺症。
黃女士說:當時月子中心的護士為她推薦了 一個9800元的終身項目, 但因為太貴,她選擇了398元的體驗套餐,想著先試試效果。
在進行修復的過程中,黃女士表示:技師當時用力的去按壓臀部一側骨頭,整個過程很痛,因為自己耐受力比較好,所以一直忍著沒叫。
做完之後,店裡的人立即給她拍照片看,說已經縮短了3釐米。
可這短暫的「效果」卻讓黃女士苦不堪言,原本打算做個修復 ,讓自己的骨盆能夠儘快得到矯正, 可讓黃女士沒想到的是,做完矯正的第二天,她的疼痛不減反增。
黃女士說:做完第二天,左側臀部很痛,坐不了,起身也很困難,起來抱孩子換尿布的時候,她一點力氣都發不了。
因為已經完全影響到日常生活,黃女士去到醫院檢查,結果被診斷為筋膜炎,由於還在哺乳期間,目前她只能貼藥膏臥床觀察。
據了解,除了黃女士以外,也有其他寶媽體驗了骨盆閉合後感到不適,從月子中心一位護士的朋友圈看到 ,裡面有大量關於「骨盆閉合」的宣傳 ,聲稱立刻可縮2-8公分 ,無效退款 。
而醫生表示:一般情況下三個月內,人體骨盆可自動修復 ,不建議強加外力 ,如果產後四五個月還沒能自動修復, 建議去正規醫院治療,盲目用力按壓反而傷身。(新聞來源:看看新聞Knews 2019-12-27)
這屆媽媽真是太難當!要照顧孩子,要照顧家庭,還得顧好自己,要是太心急,可能就掉進了大坑。
而對於產後媽媽來說,產後康復真是個大問題,特別是產後盆底的康復。
根據統計,生了孩子的媽媽,10個裡面8個都有盆底功能障礙,只是有的人嚴重一點,有的人程度很輕。
在今年母親節,EllA陳嘉燁就分享了自己產後的經歷,在生完孩子的這兩年多,她的盆底出現了很嚴重的問題,以至於她經歷了:膀胱脫垂,子宮脫垂,產後漏尿,膀胱懸吊......
ella說產後的她一走路一跑步都會漏尿,有時候一個噴嚏一個咳嗽也會漏尿,這種狀態給她造成了很大的困擾,影響了生活、影響了工作,影響了心情。
最終她因為膀胱脫垂嚴重,只能通過手術懸吊。
還有前陣子因為尿頻上了熱搜的湯唯,據據透露,湯唯尿頻的原因是因為她服用了大量的抗生素,導致機能出了點問題,而這跟她生孩子後的產後綜合症也有關係。
對當媽的來說,她們需要闖的關卡絕不只有懷孕和分娩,產後修復也是一個大關,首要重視的就是產後盆底的修復。
產後「骨盆修復」是需要重視的,但重視絕不代表盲目進行修復,如果需要修復,也一定要去正規醫院檢查,確定損傷程度,才能進行針對性的修復。
上面黃女士的經歷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如果覺得骨盆有問題,一定不要隨便找地方做康復,在任何情況下,身體都不能接受大力按壓。
那些所謂的「產後大屁股,縮陰、骨盆縮小、產後腰痛、子宮下垂、尿失禁、O型腿」也不是一次所謂的「骨盆閉合術」就可以解決的。
而所謂的「骨盆修復」,其實很多媽媽都給出了正確的答案。
有位媽媽說的很對:骨盆會自己修復的,別說真的寬了,那都是肉,需要在意的是盆底肌修復。
而上面接診黃女士的醫生也說了:一般情況下三個月內,人體骨盆可自動修復 ,不建議強加外力,就算沒有自動恢復,也要去到正規醫院治療。
骨盆骨盆,我們可以理解為骨頭做成的盆子,是由骨頭、關節、韌帶、肌肉結合在一起,它位於身體的正中,支撐我們身體的很多器官,它既要保持活動也要保持穩固。
因為懷胎十月身體的變化,胎兒的長大,確實會對骨盆造成一些影響,但受影響的僅僅只是肌肉,關節和韌帶。
而那些所謂的生完孩子後骨頭變寬,臀部變大,都不是骨盆造成的。
在懷孕和分娩期間,骨頭是不會變大和變小的,不會因為生孩子變大,也不會因為你做個骨盆閉合就變小。
關節,因為孕期激素的變化,可以會變鬆弛,會發生錯位或分離,它帶來的變化只會讓你疼痛,並不會導致屁股變大,盆骨變開。
在整個懷孕和分娩期間,會受到損傷的只有韌帶和肌肉,因為孕期激素的變化,會讓身體釋放放鬆素,這種激素會導致關節變松。
加上日益增大的子宮,體重都會給你的骨盆底帶去壓力,而負責支撐的盆底肌會因為承受很大的壓力而變得失去原有的支撐力量。
所以,生完孩子後要做的康復是盆底肌康復,而不是骨盆閉合,也不是所謂的「骨盆修復」。
雖然生孩子的時候骨盆會打開,但正常情況下,骨盆會自行閉合和修復。
很多產後的媽媽都有盆底肌問題,產後漏尿,尿失禁,宮脫垂,陰道鬆弛都是因為盆底功能障礙造成的。
根據統計,生了孩子後,10個媽媽8個都有盆底功能障礙(PFD),7成的盆底功能障礙(PFD)是因為生育導致的,不止是順產媽媽,剖腹產媽媽也會有,而且,到現在還沒有足夠的證據能證明,剖腹產可以預防盆底功能障礙(PFD)。
要想了解這個盆底功能障礙(PFD),我們得先從骨盆的結構說起。
我們的骨盆就像一個大漏鬥,在漏鬥底部,有一群肌肉群,把漏鬥口關住,整個看上去就像個網兜。
懷孕的時候,一方面激素讓關節、肌肉變得鬆弛,網兜的彈性變差了。
另一方面,沉重的子宮長期壓迫盆底,網兜要兜住的東西越來越重,就讓漏鬥口周圍的肌肉變得鬆弛。
雪上加霜的是,分娩的時候,胎頭對盆底肌肉的擠壓,使得盆底肌肉延伸拉長,肌肉進一步高度擴張、鬆弛。
如果遇上難產、助產等操作,又易對盆底肌、尿道及肛提肌等周圍組織造成機械性損傷。網兜的彈性變得更差,無法將器官保持在正常位置。
這些都會造成盆底功能障礙。
不僅順產媽媽有障礙,剖腹產媽媽也會有。沒有足夠的證據能證明,剖腹產可以預防盆底功能障礙。
產後盆底恢復得不好,盆底功能發生了障礙,就容易尿頻、漏尿、腰酸、下腹墜脹。
如果還沒有改善,甚至會出現肛門脫垂、子宮脫垂、陰道前後壁膨出、嚴重的尿失禁。
再嚴重一些,可能會引起不孕或者流產。
引起盆底功能障礙的原因很多,一般是一些風險因素的合力造成的。這些風險因素有:
●分娩時媽媽的年齡在30歲以上
●胎兒偏重
●使用吸胎頭術和產鉗術來幫助順產
●第二產程時間過長(從子宮口開全到胎兒娩出)
怎樣知道自己有沒有盆底功能障礙呢?看看有沒有這些常見的症狀:
●尿失禁
●大便失禁
●便秘
●性交疼痛
●鼓脹器官在陰道痛苦的膀胱
●無法定期排便難以排尿
●腹部膨脹或沉重的感覺
每位媽媽在產完寶寶以後,一定要有意識的恢復盆底。
產後42天~1年內是產後盆底修復的黃金時機,其中產後半年內是治療的黃金期。
因為在這段時間內,新媽媽體內的激素水平會發生改變,機體處於自我恢復的狀態,此時採取一些特殊的康復手段,就可以讓新媽媽的盆底肌更快、更好的恢復。
錯過第一年恢復起來就麻煩了。
做完42天的月子後,可以去醫院進行盆底肌檢測評估,明確損傷程度。如果檢測有問題要及早進行盆底康復治療。
如果檢測正常,在日常生活中也應注意盆底肌的保護,避免慢性咳嗽、便秘、抬重物等腹壓增加的動作,堅持盆底肌鍛鍊,定期行盆底肌檢測。
對於輕度脫垂或盆底肌功能障礙,物理治療是非常有幫助的。如果嚴重,就需要骨盆重建的手術了。
如何預防盆地功能障礙呢?可以嘗試下面兩種方法。
1、會陰按摩
會陰按摩可以減少分娩時會陰側切或撕裂,減少產鉗術和吸頭術。
在美國家庭醫生最近的研究中,經過會陰按摩的頭胎媽媽,在以下方面有明顯改觀:
●會陰縫合減少
●顯著減少會陰
●減少產後疼痛
建議在孕34-35周開始進行會陰按摩。每周練習1.5次,持續5分鐘就可以了。
按摩前清潔雙手,不需要使用按摩油。
(會陰按摩手法示範)
2、凱格爾(Kegel)運動
凱格爾這一項訓練方法很簡單,可以幫助60%至70%的社交癌患者,國外已經風行幾十年了。
而且隨時隨地都可以做,每天只要5分鐘,這就是凱格爾(Kegel)運動,通常被用來鍛鍊盆骨肌,治療骨盆功能障礙。
孕期一開始就可以做,除了預防尿失禁、痔瘡,還能減少順產的撕裂程度。
通過對2243名女性的統計證明,凱格爾運動對分娩有相當大的好處:
●盆底肌鍛鍊使第一產程縮短了28.33分鐘。
●盆底肌肉鍛鍊使第二產程縮短了10.41分鐘。
●盆底肌鍛鍊能減少或預防壓力性尿失禁。
●盆底肌肉訓練會減少側切、撕裂程度,減少使用產鉗和吸頭術。
但是,不是所有產後盆底功能障礙的人,都能做凱格爾運動,最好在進行了骨盆底肌肉評估以後,諮詢醫生是否能做。
這是因為肌肉鬆弛引起的盆底功能障礙大概佔60%~70%的人,還有不少人是在分娩中肌肉撕裂或過度推動、過度收縮引起的肌肉緊張,後面這種情況就不宜再做凱格爾運動加重肌肉緊張了。
具體方法是:
收緊陰道和肛門附近的肌肉,感覺就像在憋尿,堅持10秒鐘,然後慢慢放鬆。這樣算1次。
每天連續做3組,每組20次,就可以了。堅持1個月,就能感覺到效果。
要注意的一點:不用練錯肌肉。
注意力一定要集中在盆底肌上,不要用其他部位發力。如果你感覺的不是盆底肌緊張,而是胃部緊張或大腿、臀部收縮,那就沒有在訓練盆底肌。
這個運動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比如過街等紅綠燈啊,在家裡看電視啊,坐車的時候。。。
3、治療和預防便秘。多喝水,吃高纖維食物,如水果,蔬菜,豆類和全麥穀物。
4、避免舉重和正確抬起。抬起時,請使用雙腿的力氣而不是腰部或背部。
5、控制咳嗽。治療慢性咳嗽或支氣管炎,不要吸菸。
6、避免體重增加。如果你需要,請諮詢你的醫生以確定您的理想體重並獲得有關減肥策略的建議。
最後要說的是,在分娩後,只要身體允許,就可以做些簡單的幫助盆底肌恢復的運動,凱格爾運動不僅在孕期可以做,在產後也可以做。
產後42天~1年內是產後盆底修復的黃金時機,其中產後半年內是治療的黃金期。抓住黃金恢復的時間,動起來,給媽媽們介紹一些簡單的盆底肌的修復姿勢。
平躺後,雙腿抬起彎曲90°,然後伸展腿部停留1~2秒再放回原處。(以下每個動作重複運動2~3次)。
雙腿彎曲,做單腿伸平運動時雙臂貼耳向後伸展。
雙腿抬起,彎曲呈90°,一條腿慢慢向外打開,另一條腿重複動作。
雙腿彎曲,雙腳併攏。保持這個姿勢,腿部向外打開,另一條腿重複運動。
腿部伸直,抬起在空中畫圓,重複2~3次換另一條腿。
建議每天的鍛鍊時間在早上起床之後或是睡前。也可以定一個鬧鐘提醒自己每日運動。
當然,每個人的情況不同,如果媽媽在運動後感覺到了疼痛,建議諮詢醫生自己的身體狀況或是盆底肌是否適應鍛鍊。
如果產後42天的盆底檢查中,發現有不能正常感覺和收緊肌肉,漏尿,會陰疼痛,排便困難,對身體出現的問題感到焦慮,一定要及時進行康復治療。
對於輕度的盆底功能障礙,物理治療是非常有效的,但如果忽略不管,可能會讓情況變得更糟!
參考文章: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877300/
https://www.pelvicpainrehab.com/services/pregnancy-postpart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