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5月15日電 一位署名為「一峰落日」的網友,今日向中新網發來一篇題為「《南京!南京!》在宣揚什麼?」的影評,對陸川導演的這部新片提出個人看法,他認為《南京!南京!》誇大宣傳,言過其實。「作為一部反映中國歷史上一段浩劫、人類歷史上一場空前災難的作品,無論其創作者主觀動機如何,在同期的藝術作品中立意格調不高、表現手法笨拙、媚俗傾向嚴重,必須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判和反思。」
影評全文如下:
一峰落日
前不久,報紙電臺等新聞媒體對新片《南京!南京!》進行了密集的高頻度的宣傳,我雖然平時很少去電影院,但作為一個南京人,又是關於南京題材的作品,終於忍不住和妻女一同走進影院,帶著極高的期望值觀看據說是花巨資打造的精品。誰知不看便罷,看完大失所望,也許期望值太高之故,有近乎被欺騙、愚弄之感,對該作品的立意、創作、視角等產生不同的甚至是憤怒的想法,這些複雜的情緒和觀點連日來糾緾著我,讓我夜不能寐,如骨鯁在喉不吐不快。可是,作為一個雖受過高等教育但並非學影視專業的普通觀眾,並且還是個南京人,為了使自己的認識更客觀,不至因鄉情感情良知等因素髮表有失偏頗的言論,從而誤傷《南京!南京!》這一作品的主創人員,近期我先後看了紀錄片《南京》、《拉貝日記》,並於五月九日親自到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實地查看搜集有關資料。至此,我認為,《南京!南京!》誇大宣傳,言過其實。作為一部反映中國歷史上一段浩劫、人類歷史上一場空前災難的作品,無論其創作者主觀動機如何,在同期的藝術作品中立意格調不高、表現手法笨拙、媚俗傾向嚴重,必須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判和反思。
首先,該片未能真實全面地反映歷史事實。我們知道,1937年南京大屠殺是人類文明史上空前絕後的野獸行經,影片既然描寫這一嚴肅悲慘的重大歷史題材,就應忠實於歷史真相併挖掘出激勵今人、警示後人的元素,實現藝術來源生活高於生活的目的。而在《南京!南京!》中,雖然也有一些狅轟濫炸、殺人搶劫等戰爭場景,但同時,我們看到很多不和諧場面,日本大兵厭惡殺人、反對戰爭;慰安婦中不僅有中國的,還有日本本土的,似乎中國婦女享受了國民待遇;日本軍人與中國兒童嬉戲玩耍讓我們無法不想到日軍大屠殺同時進行的虛 假宣傳;日本兵大義放人、負疚自殺等。也許作者的目的是告知觀眾,日本的侵華戰爭是少數軍國主義者所為,日本的人民是反對者也是受害者,且日本對其戰爭罪行有反思和認識,事實果真如此嗎!否也。
當你走入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圖片實物證人證言向你訴說著一切,讓你動容讓你震撼。1937年12月日本攻佔南京後的六周內,採用槍殺、刀砍、水溺、火燒等殘暴手段集體屠殺我手無寸鐵的軍民19萬,零星屠殺15萬,平均12秒就有一個鮮活的生命葬送於侵略者的屠刀之下,奷淫婦女2萬多起,毀城三分之一,搶劫財物無數。這就是南京大屠殺的真相,這是經過戰後遠東軍事法庭審理並有確鑿證據證明的事實真相,而《南京!南京!》中沒有這樣的視角,是創作者的過失還是故意為之。
不記住仇恨但不能忘記歷史,可如果我們對歷史的真相都不能客觀地面對,我們又何能記住歷史。事實上,日本的侵華戰爭除少數軍國主義者窮兵黷武因素外,也有一定的群眾基礎。在紀念館陳列史料中,當你看到日本兵出徵前身穿的馬夾上籤滿了全村村民的籤名時,當你看到日軍攻陷南京日本國內各城市舉城歡慶之時,當你看到日本長期蓄謀向我東北移民 蠶食中國領土之時,難道你還會認為日本沒有忘我之心而是實現大東亞共榮嗎!當你再看看日本的現在,朝野上下對靖國神社的態度、歷史教科書的反覆篡改、自衛隊升格為自衛軍、中國受害公民訴訟屢被駁回以及釣魚島的挑釁等,難道你真的認為日本人在認真地反思其歷史和罪惡嗎!警惕啊同胞們。
在五四運動九十年後的今天,在我們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五四精神的時刻,我們看到這樣所謂揭示人性、有意淡華侵略、容易誤導青年的作品,不能不說是一大憾事。
其次,在表現手法上,該片也不盡人意。作品選擇角色存在先天不足。該片選擇角川這一杜撰出來的日本下層士兵作為主角是一大致命傷,這造成了作品視角的不當和錯誤,日本兵的反戰情緒、日本兵的徬徨苦悶、日本兵的良心發現等宣染得極不得體,沒有充分事實根據,即使有極個別案例也絕不是主流,以點代面。該片淡化日本推行軍國主義、吞併中國乃至亞洲的主流意識實在是一個敗筆。
電影中的人物角色塑造也不合情理,作戰英勇拼死抵抗的中國軍人被俘後像一隻溫馴的羔羊,殺人強姦的日本士兵立地成佛自殺而亡,生性懦弱出賣同胞的秘書卻大義凜然慷慨赴死,還有那啼笑皆非不知所云的結尾等等。影片中人物設計牽強附會,設計思想混亂,不知是導演把握角色的功力不夠,還是故意玩深沉。如果想玩深沉,作為一個業餘的千百萬人中的普通一員,我們不想玩,也沒有水平欣賞你的深沉,我們只覺得影片的表現手段粗疏笨拙。
最後,我認為該作品充滿商業味道,存在嚴重的媚俗之嫌。在充滿血腥的殺戮中居然拼湊上感情戲,導演真是有天才般想像,真想以情動人也不是在這樣的場合,影片中在血與火的間隙,居然安排了男主角和日本慰安婦之間含情脈脈的情戲實屬不倫不類。
不僅如此,慰安所中的床戲濃抹重彩更無必要,且存在社會不良影響。據悉,許多父母為了讓子女受教育而帶著孩子走進影院,這些故作渲染的床戲究竟想說明什麼又會給青少年帶來什麼?恕我直言,導演此番良苦用心就是為了票房,為了票房而媚俗,可悲可嘆。當然有報導說此片上演後,很合「80、90」後味口,得到不少好評。姑且不論此說之真偽,但我要發自肺腑地說,「80、90」後的年輕人,請用你們的大腦去欣賞這部作品,而不只用眼睛和耳朵。
我不知道《南京!南京!》在宣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