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兒童足球隊的全國亞軍之路:水泥地上訓練

2020-12-13 搜狐網

正在訓練中的孩子們

孩子們輪流捧著獎盃

日常訓練比賽

  斑駁的水泥地上,一名膚色黝黑的圓臉少年飛起一腳,足球劃出拋物線,正中球門左上角。少年有些興奮,抱住了同伴,圓臉笑得舒展開來。

  這位12歲的少年名叫尚國林,在年初的「花樣年華杯」全國青少年五人足球邀請賽上獲得了「最佳球員」的稱號。

  尚國林所在的球隊是四川省綿陽市安州區迎新鄉小學足球隊。這支幾乎全部由留守兒童組成的足球隊,每天在水泥地上訓練,卻一路過關斬將得了個全國亞軍。

  鄉村足球隊震後「重生」

  四川省綿陽市安州區迎新鄉,地處當地西南邊緣。總人口僅1.4萬人、位置偏遠。迎新小學在校學生328人,留守兒童佔比超過70%。

  因為地處山區,操場成為了孩子們為數不多的玩耍場所。「2008年前,學校的操場還是泥巴地,那時候我們就有自己的一支足球隊。」校長高曉慶介紹,2007年,這支球隊曾在縣一級的比賽中嶄露頭角,「那時候曾有過想法,想把足球這一塊發展起來」。

  但突如其來的一場地震,打亂了所有計劃。作為重災區之一,「汶川地震」造成綿陽市安縣(2016年更改為「安州區」)47萬人受災,而117所學校房屋垮塌42.1萬平方米,學校全部停課。

  災後,重建。直到2013年,恢復元氣的迎新鄉小學開始重拾組建足球隊的想法。「這時候已經是水泥操場了,雖然沒有綠茵地,條件比以前還是好一些。」馬順洗說。

  馬順洗是這支足球隊的總教練,也是學校的副校長。他回憶,那年剛組建的足球隊就在安縣的比賽中取得了名次。「回來以後,我就和校長、老師們商量著把足球隊搞起來,讓更多的孩子充實足球隊伍。」

  水泥地上的小學足球場

  落實起來,阻力不小。迎新鄉小學沒有標準足球訓練場地,只有一塊50米長、28米寬的水泥地。馬順洗介紹,沒有足夠的資金改善「硬體」,學校從「軟體」入手,「照著標準規格找焊工焊了球門,搭了一個足球室,配了100多個訓練足球。」

  迎新鄉小學足球隊面臨的更大阻力來自於家長。「也不是沒有道理,水泥地跑起來難免磕著碰著,尤其是女孩子的家長,擔心得更多。」校長高曉慶說。

  高曉慶告訴北青報記者,迎新鄉小學地處山區,多數學生是留守兒童,還有一些是重組家庭的孩子。這些孩子普遍會有些內向、自卑,很多事壓在心裡不說,「比起回到家玩手機、上網,踢足球能讓他們變得陽光。我們也教家長,可以拿踢足球和孩子『談條件』,改掉他們的一些壞習慣。」

  贏得了家長的信任,迎新小學足球隊很快有模有樣。水泥地上鋪滿繩梯,訓練孩子們的平衡和協調能力;廢舊的、大小不一的輪胎,拴上繩子,孩子們用腰部力量拉著繩子奔跑,用「拖輪胎」增強體能。一至六年級每個班都設有男隊、女隊,三年級以上的優秀隊員,可以選拔到校隊。

  每天下午的一個小時活動時間,輪流教授足球,從理論知識到實踐全部覆蓋,每周五還會定期舉行同年級的班級比賽,不定期會和周邊學校舉辦友誼賽。

  這支留守兒童組建的足球隊,很快有了「大動作」。

  村裡來的球隊「殺進」重慶

  2016年,從安州區「局長杯」冠軍,到綿陽市「綿州決」冠軍,迎新小學足球隊這匹「黑馬」,一路過關斬將,最終代表綿陽市小學足球隊,殺到2017年「花樣年華」杯青少年五人足球邀請賽決賽場。

  決賽由來自6個省市自治區的24支青少年球隊,共288名球員參加。高曉慶說,比賽的地點距離學校380多公裡,為了省錢,出發那天,教練馬順洗領著孩子們先坐公共汽車到安州區,再包車趕到重慶。

  顛簸5個多小時,馬順洗領著一支30人的男隊和一支18人的女隊到達足球基地。這兩支隊伍裡,最小的孩子只有8歲,最大的也只有12歲。進了場地,看到綠茵地,孩子們羨慕的表情讓馬順洗鼻頭有些發酸。而環顧周圍不少來自俱樂部的青少年球隊,落差更加凸顯。「1月份氣溫挺低的,俱樂部的小球員們個個穿得厚厚暖暖的,我們學生身上的球隊服裝還是夏季的。」

  為了儘可能減少支出,足球隊的服裝大多由當地的企業提供,一套100元左右,足球鞋幾十元一雙,「儘量保護好孩子,但價格上低廉一些。」看到孩子們臉上落寞的表情,馬順洗馬上鼓勵他們,「比賽比的是戰術,不是衣服。」孩子們似懂非懂,但被鼓勵後興奮起來。

  盼望能有一塊綠茵球場

  從1月19日到1月22日,比賽一連4天,歷經淘汰賽、小組賽、半決賽和決賽,這支留守兒童組建的足球隊,男隊取得全國亞軍,女隊收穫第五名。

  高曉慶回憶,那天比賽成績一出來就在鄉裡「炸開了鍋」,「有家飯店給我們孩子們做了橫幅,等孩子們等到晚上12點多。」將近凌晨1點,孩子們坐車回到了學校,「都很興奮,輪流捧著獎盃,嘰嘰喳喳講賽場上的事情。我也高興,覺得我們農村孩子,也是能做點事情的。」

  這和她三四年前印象中的孩子們已經有很大區別。「因為踢足球改變的細節太多了,這些留守的孩子們變得外向多了,和老師們交流自然而然也多起來。」

  但高曉慶仍有一塊心病。儘管家長們給予很多理解,但水泥地上奔跑,擦破、磕傷總會發生,常常這邊一個孩子剛跌倒哭起來,那邊又有孩子摔傷。連教練也成了半個醫生,醫藥箱成為訓練場上的必備品,「繃帶、消毒水、紅藥水、紫藥水、雲南白藥,都是用得最快的。」

  「能有一塊綠茵地就好了,家長和我們也都會放心些。」高曉慶嘆氣道。

  對話

  「現在我想先考上一個好的中學」

  尚國林是梅西和C羅的球迷,放學做完作業總會在網上搜一些他們的資料。在水泥地上訓練,他已經踢壞了10多雙球鞋。在他這個年紀最大的夢想自然是想進國家隊,但他自己也明白,未來還是先要考上一個好中學。

  北青報:加入小學足球隊多久了?

  尚國林:我今年12歲了,讀六年級,三年級以後加入校隊,現在踢的是球隊的前鋒。

  北青報:家裡人同意你踢球嗎?

  尚國林:爸爸媽媽都在浙江打工,是爺爺奶奶帶我,他們都支持我的。

  北青報:在水泥地上訓練辛不辛苦?

  尚國林:有時候會覺得累,我們學校操場是水泥的,在上面跑,胳膊和腿經常摔的。但我六年級了嘛,跌倒了歇一會兒就好了,好多一二年級的小學生一摔就會哭。還有「拖輪胎」,我一般能拖三四個,多的時候能拖五六個,會有點累的。

  北青報:為什麼要踢足球?

  尚國林:嗯,喜歡,一直都喜歡。而且我感覺踢了足球以後,我變成明星了。以前我挺不好意思跟別人講話的,也沒有什麼朋友。後來我進了校隊,連老師在上課的時候都說我是小明星,我就很開心,一些壞習慣我也就改了,怕別人看到笑話我。

  北青報:當了最佳球員感覺如何?

  尚國林:嗯,是個「小金人」。那天凌晨一點多回來我都睡不著,特別興奮。第二天一早上,我就給我爸爸媽媽打電話,跟他們說了我得小金人了,他們都好高興。

  北青報:踢足球會影響你的學習嗎?

  尚國林:不會啊,我以前就考六七十分,現在我覺得自己不一樣了,踢完足球就想著寫作業。星期六來訓練前就想著先把作業寫完。現在考試我都能考八九十分了。

  北青報:長大以後還會踢球嗎?

  尚國林:以後我想進國家隊,但現在我想先考上一個好的中學。本組文/本報記者 張雅

news.sohu.com false 北青網 http://epaper.ynet.com/html/2017-03/27/content_243510.htm?div=-1 report 4314 正在訓練中的孩子們孩子們輪流捧著獎盃日常訓練比賽斑駁的水泥地上,一名膚色黝黑的圓臉少年飛起一腳,足球劃出拋物線,正中球門左上角。少年有些興奮,抱住了同伴,圓臉笑

相關焦點

  • 【特寫】奪得全國亞軍之後:這支留守兒童足球隊改變了什麼?
    馬順洗決定召集一支足球隊。可供選拔的隊員人數稀少。迎新鄉小學現有328名在校學生,是安州區生源數量倒數第三少的公辦小學。馬順洗挑了又挑,最終選擇了13個五、六年級的男生組建了五人制足球隊——全是留守兒童。孩子們訓練的時間必須見縫插針。他們利用周一到周五的課餘時間訓練。
  • 共築留守足球夢 | 閩西鄉村裡一支吃「百家糧」的留守兒童足球隊
    秋季新學期開學了,在閩西大山裡的一支吃「百家糧」的兒童足球隊--福建龍巖長汀河田鎮伯湖小學足球隊的五名主力隊員畢業升初中,離開村莊到鎮上中學讀書,繼續他們已經為之奮鬥了三年的足球夢。2017年,在伯湖村留守兒童公益夏令營的興趣課中,僅有44名學生的伯湖小學有11個男生報名組建了龍巖市第一支農村留守兒童足球隊,佔全校男生總數的50%,隊員從一年級到六年級都有,而且才訓練半個月,就報名參加了全市小學生足球聯賽。
  • 成都棠湖外國語學校足球隊奪得西南賽區亞軍
    4月16日,備受關注的2017-2018年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聯賽高中男子組(西南賽區)比賽在成都棠湖外國語學校落下帷幕。成都棠湖外國語學校足球隊獲得本次比賽亞軍,並獲得進軍全國總決賽的「門票」。同時,憑藉在比賽中的良好表現,獲得了「體育道德風尚獎運動隊」榮譽稱號。
  • 大山裡的女子足球隊
    對她們而言,這條訓練褲短得令人不好意思。8個十二歲的小姑娘,害羞得鑽在一起不願出門去,在教練催促訓練的哨聲中,她們一個躲在一個後面,生怕走在最前面,小跑著奔向藍天白雲下那塊小小的水泥訓練地。一年後,這群生活在雲南省保山市施甸縣大山深處的可愛女孩,正在走近足球、感受足球帶來的快樂。
  • 臨朐少年足球隊的「奪冠」之路|電影《奔跑吧少年》開機
    臨朐少年足球隊的「奪冠」之路|電影《奔跑吧少年》開機 2020-11-02 17: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留守兒童的「籃球假期」
    新華社貴陽8月16日電 題:留守兒童的「籃球假期」新華社記者蔣成、鄭明鴻清晨6點,天剛微亮。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縣社學街道長團村的體育教師歐陽大松帶著幾十個孩子,手裡抱著籃球,有說有笑地穿過成片的稻田,露珠在他們衣服上留下點點印記。6點30分左右,歐陽大松和孩子們來到了目的地——長團小學。
  • 丹堤實驗學校初中男子足球隊榮獲龍華區中小學生足球比賽亞軍
    見圳客戶端 ·深圳新聞網2019年10月16日訊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曹園芳 通訊員 袁小俊)10月15日下午,在2019年龍華區中小學生足球比賽初中組男子決賽中,由郭敬煜老師帶領的丹堤實驗學校初中組男子足球隊以第二名的成績獲得亞軍。
  • 「超然」山區小學生足球隊踢出全國季軍
    近日,在第三屆「中國足球小將」冠軍挑戰賽(2011組)季軍爭奪戰中,來自湖南石門小學足球隊以6:2大比分擊敗對手,奪得全國季軍。32支參賽隊伍中,這是唯一一支來自山區的隊伍。興趣班每學期收1000元費用,每周一到周六課後,風雨無阻訓練兩小時,學費不過是同等條件下大城市的幾分之一。「主要用來付教練的工資和球隊基本開支,如果學期長一點,到了第五個月,發工資就有點難了。」謝波說。
  • 四川外國語大學男子足球隊獲大學生五人制聯賽甲組亞軍
    四川外國語大學男子足球隊最終在決賽中以3:4的比分遺憾負於東道主重慶理工大學奪得甲組(普通大學生組)亞軍。    本屆大五聯賽是四川外國語大學首次組織男子足球隊參加的重慶市校園足球最高規格賽事,15名隊員分別來自四川外國語大學國際商學院、研究生院、中文系、新聞傳播學院、商務英語學院、西葡語系等院系,由體育部範金剛老師擔任教練,經過兩個月的嚴格訓練以及篩選,最終有12名隊員進入了最終的參賽名單。本屆比賽經組委會抽籤,四川外國語大學與重慶工程學院、重慶師範大學涉外商貿學院分到了A組。
  • 華龍20•人物回訪 | 大山裡的留守女童懷揣足球夢 闖入更大「賽場」
    ,大部分成員是留守兒童,可就是這支「業餘」隊伍卻拿到了市級足球比賽的冠軍,這是兩年內這支隊伍拿到的第三個市級足球比賽冠軍。2017年4月,華龍網報導了《大山裡的留守女童足球隊》,講述了她們閃閃發光的足球夢。此後,重慶石柱縣三河小學女子足球隊獲評2017年度「感動重慶十大人物」特別獎。三年來,這些大山裡留守女童的足球夢實現了嗎?
  • 全國先進工作者馬彩娣:花鼓燈學校辦成「魔術箱」 把留守兒童變個樣
    當時還在天長縣人民藝術團工作的王軍和馬彩娣反覆商量,花鼓燈培訓既能照顧培養農村留守兒童,又能傳承優秀傳統文化,這事決不能中斷。於是,夫妻倆毅然放棄了如日中天的戲曲舞臺,回到了偏遠的常墳鎮。馬彩娣離開了令她大放光彩的揚劇舞臺,有人為她可惜:「你是揚劇『一枝花』,半路出家搞花鼓燈,怎麼想的?」「你這是下嫁到鄉村的土臺子去了。」
  • 臺灣足球系列(四):北市大同、國家儲訓及臺南市足球隊
    球隊起初是由大同公司的一些熱愛足球的職工組成,他們在業餘時間組織足球隊,並參加當地的業餘聯賽,同時於每年大同公司周年慶,由大同工專(現大同大學)師生與大同公司員工組成大同足球隊。後來在1979年,臺灣開始實施社會甲、乙組業餘足球聯賽,北市大同從乙組打起,並在1982年到1984年,實現了全國中正杯社會乙組聯賽三連冠,1986年正式升入甲組。同時還獲得了當年社會男足聯賽甲組冠軍。
  • 寧夏靈武:校園足球隊熱血青春裡圓「大學夢」
    餘慧聰是靈武市第一中學足球隊中衛,在教練葉忠志帶領下,這支大部分隊員來自農村的球隊奪得2018-2019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高中男子聯賽(西北賽區)冠軍。今年,包括餘慧聰在內的15名球員被北京體育大學、蘇州大學等高校錄取。被合肥工業大學單招提前錄取後,餘慧聰並未在父老鄉親的交口稱讚中放鬆對自己的要求。
  • 留守兒童的「親情綠洲」——記「全國優秀留守兒童之家」平江城北...
    老區山裡的留守兒童,感受應該比歌裡唱的還要濃烈。那種長夜無人陪伴的寂寞,生病時只能獨自承受的痛苦,受了委屈無處訴說的壓抑,遭遇困境茫然的沉默——這一切都需要親人去呵護。7月5日17時,平江縣城北學校「守望之家」,返校的留守兒童正快樂嬉戲,生活老師李雨珍上前集合:「孩子們,吃飯啦!」
  • 全國第三!菏澤「功夫足球隊」閃耀2020全國「體校杯」足球賽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10日訊 (稿源 山東電視體育頻道)日前,菏澤市曹州武術學校「功夫足球隊」在2020年全國體校杯足球比賽(U14)總決賽季軍爭奪戰中2:1戰勝廣州梅州足球隊獲得全國季軍。全國季軍的成績,也創造了菏澤足球的歷史。
  • 全國人大代表廖仁斌:建議加大對留守兒童的司法保護
    紅網北京3月5日訊(瀟湘晨報記者 王歡)「解決留守兒童問題需要充分發揮家庭、企業、社會、各級政府職責,整合社會資源,千方百計為留守兒童營造安全、健康的成長環境。」3月4日,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分公司黨組書記、總經理廖仁斌建議,應加大對留守兒童的司法保護。
  • 小學生用「如果」造句,寫完蹲在地上痛哭:留守兒童處境令人心碎
    小學生用「如果」造句,寫完蹲在地上痛哭現在是一個全網自媒體的時代,很多人都喜歡用手機記錄自己工作和生活。前陣子,就有一位老師拍的視頻在網上火了起來。視頻的內容是她上課的情景,一位小男孩在黑板前做題,題目是用「如果」來造句,小男孩在黑板前思索了一下,然後一筆一划的寫出了自己的答案,寫到一半哽咽了起來,寫完後竟蹲在地上捂臉大哭。
  • 調查稱部分學前留守兒童分不清顏色不會看紅綠燈
    這位有著30年教學經歷的老教授在路過某個鄉村時,曾試圖跟一位蹲在地上低頭不語幫奶奶捆蔬菜的小女孩聊天兒。不料,小姑娘自始至終都沉默不語,對話都是由一旁的奶奶代答。  史愛華從奶奶口中得知:小女孩父母都在外打工,村裡沒有正規幼兒園,私人幼兒園學費太貴,大家都不願讓孩子去,村裡留守的小孩大都由家裡老人看管。
  • 山東理工大學女足勇奪中國足協女乙聯賽亞軍並衝甲成功!
    12月11日下午,在江蘇江寧足球訓練基地進行的2020年全國大學生女足聯賽暨中國足協女子足球乙級聯賽決賽中,青島黃海山東理工大學女足獲得亞軍,並獲得參加2021年中國足球協會女子足球甲級聯賽的資格。欣聞山東理工大學女足獲得中國足協女乙聯賽亞軍,12月11日,校黨委書記呂傳毅,黨委副書記、校長胡興禹給運動員、教練員寫信祝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