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15年拍的本來以為這部電影不能播出了,沒想到悄咪咪的就定檔上映了,說實話片如其名,確實奇葩。要不是有馬思純撐著,不然劇情早崩了。並不是吹捧馬思純演技有多好,而是各種人物的設定都太浮誇。這是一部藏了三年的電影,大量的口型對不上聲音,故事情節混亂。配音也是讓人忍無可忍,就這樣的片子校園劇不是純粹的校園劇,不知道拍的是什麼。居然票房比同期上映的《爆裂無聲》還高。真是應了馮導的那句話:中國有些觀眾的審美真是讓人越來越不能理解。
眾多網友表示好無聊的青春片,難道現在愛情片都是走這種淡淡風格嗎?雖然看不懂他們在說什麼,但是有種強行裝逼的感覺。感情來的莫名其妙,基情也來的莫名其妙。有一些老梗被重複用了幾次,還有其他的情節都很普通,當個打發時間看的沒問題。我的小河神已經墮落成校園裡的一朵鮮花,周圍居然沒有多少女生。幾個主角的人設感覺寫的不夠鮮明,女主那不叫智商低哪怕是個智障,有點想寫成直樹湘琴但又沒做好情節。
但我覺得劇情情節算一般吧,沒什麼亮點,但我是當喜劇片來看的,感覺笑點還挺多的,臺詞有些也蠻有趣的,是挺歡樂的一部電影。主角和配角的演技都還可以,不過可能是陳年片,聲音和影像有點跟不上,中途會有點跳戲,不過片尾曲很好聽啊,旋律朗朗上口,我看完電影後已經單曲循環好久了哈哈哈哈哈,希望會有單曲出~
《奇葩朵朵》,作為一部爆米花電影,包袱與節奏還是說的過去的。影院裡的觀眾毫不吝嗇他們的笑聲和眼淚,該哭的時候哭,該笑的時候笑,簡單清楚的表達了人們與電影之間建立的理解和默契。不要用藝術綁架電影,電影就是電影,不是每個人進入影院都是為了看藝術。在快節奏、高壓力的生活與快餐娛樂成為主流的今天,總需要一部沒心沒肺的故事來touch笑點與淚點。這也是越來越多的人重溫九十年代香港喜劇的原因所在。當朝九晚五的男人、女人回到家中,安頓好六旬老母與六歲的孩子,躺在床上,珍惜的度過一天中僅屬於自己的可憐的兩小時,沒有人願意這可憐的120分鐘是在深刻與高尚中度過,更不願意帶著自省與救贖的心情進入夢鄉。從這個角度說,這部電影完成了這樣一個群體對爆米花電影的需求的使命。至於故事結構,鏡頭語言,臺詞細節與演員表現,就把這一切留給挑剔而專業的「高級觀眾」吧!
我感覺好多人都在吹毛求疵,雞蛋裡挑骨頭,還有好多人惡意刷屏,人云亦云,首先請你們清楚,這是15年的電影,而現在是18年,你們要比較什麼,現代的道具,還是化妝技巧?還有這是好多人的共同努力打造出來的影視,那些打一分的人,不是不可以打,是請你們說明理由吧,就說一兩個字,就寫一個爛,或者上升到對演員自身的喜好,惡意攻擊,就有些說不過去了。再者,看電影和看電視終究是不一樣的,電視可以有更多的時間來描述某件事情,幫人們梳理出主線,明暗線,而電影,是沒有那麼多的時間來講一件事情的來龍去脈的,所以需要自己去回味,去思考,正如一千個讀者眼裡會有一千個不同的哈姆雷特一樣,可能認知不同,但是此處的認知不是講電影的好壞,而是對電影本身角色的認同程度,或者感受。最後,我還是想說,電影本身而言,需要演員的演技,需要劇情,需要受眾,同樣需要後期剪輯,大家只要好好想想,再看電影的時候,你們有沒有隨著受到劇情的感染,跟隨演員的腳步,好笑的地方,笑了,感動的地方哭了,隨心就好。
片子的缺陷是有的,劇情還是有明顯的套路化,男女主的感情線轉折有些突兀,有的地方配音對不上口型有點出戲。但整個劇情的觀感還算是流暢的。比起許多打著青春噱頭的電影,奇葩朵朵所描繪的大學生涯反倒更貼近現實,對於友情的刻畫可圈可點。笑點自然,預想的尷尬情況並沒有發生。作為校園喜劇完全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可愛的故事,雖然我想吐槽黃劍和許子聰的感情線居然比黃劍和朱珠的要通順……星星主要還是送給主演們,如果沒有可靠的演技來支撐,這個劇本還是太薄弱了。總體來說是一部高於及格線的作品,但還遠遠稱不上成熟或者成功。不過值得一看,能在假期收穫一份小快樂也挺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