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3+1+2」選科中的定性變量與定量變量

2020-12-11 紀老師高考志願

最近,紀老師寫了幾篇評論文章,很多人在網上噴我!今天我準備繼續被噴。

今天紀老師給大家介紹一個新高考「3+1+2」模式下的選科公式。這個公式不是什麼研究成果,也沒有什麼數據支撐,畢竟新高考312模式還沒有經過真實的高考錄取檢驗。這個公式其實很簡單,所謂的「最優學科組合」還是「3+1+2」的結構,紀老師只是把每個選科的過程給大家做了一個註解,並引入了相對常量、定性變量和定量變量的概念而已。

先說說「3」門主科,我叫相對常量。

語文、數學、外語是大家從小學到高中一直在學習的主幹學科,分別定為為社會人文素養、理性思維訓練、國際交流工具。既然是主科,就是所有學生都在學,高考都要考的!因此,這幾門課的成績對於學生個體來講是相對穩定的,高分的總體都比較穩定,低分的也很難提分。語文屬於積累型的學科,無論是想考高分還是提分都不太容易。數學涉及知識點繁多,對知識基礎要求很高,前邊的不會,後邊想補都不太容易,因此到了高二高三,這個學科成績對個體來講也相對穩定。外語更不用說了,對於有的理科生來講,閱讀理解確實是太難了!而對於有的考生來講,英語都不怎麼用學了,因為詞彙量放在那裡,語感比較好,每次考試都不會太差。因此三門主科對個體來講,無論成績高低,都是相對「穩定」的,我們稱之為「相對常量」,作為考生也沒得選,必須學,必須考。

再說說「1」這個2選1的首選學科。

新高考「3+1+2」模式可以說是對已經鋪開的「3+3」模式的一種改良,其出發點是定位於作為自然學科基礎的物理學科和作為人文社會學科基礎的歷史學科,因此從本質上來講還是偏文偏理的一個選擇。因為我把Ta叫做「定性變量」。理由是,你選擇了物理,高考時理工農醫都就業相對容易的專業基本都可以選擇;而你選了歷史,只能選擇經管法文哲史政等偏文的學科,理工科就與你無緣了,等著畢業考研就可以了。不管你喜不喜歡物理,邁出這一步你就能夠選擇80%的專業。因此,我們把這個「2選1」叫做定性變量。

最後說說「4選2」選科的定量變量。

上邊說了,歷史和物理是2選1,不選也要選。後邊的這兩科,4選2,怎麼選呢?還是要根據自己的學科特長和興趣愛好,畢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前邊的幾門學科已經很難了,後邊的4選2本來教育部門的初衷就是為了尊重考生的個性發展需求而設置的選擇項。既然是選擇項,那就根據我們的優勢來選,不僅僅要看自己的學科成績還要看學科的學習難度,兼顧未來的專業方向。比如你要學醫學,物理是必選的,4選2裡對未來職業發展最有利的肯定是物化生組合,畢竟化學和生物在醫科領域還是有很多關聯的。當然你感覺畢竟吃力的話,也可以做一個調整,單選化學或者生物1科也是可以的。當然還有很多的工科院校,只要你選了物理,後邊的「4選2」都是「不提科目要求」的。

猜猜我是誰?

總之,無論你怎麼選?

物理很重要!

物理很重要!

物理很重要!

相關焦點

  • 回歸分析的基礎概念1:什麼是變量、自變量、因變量和「啞變量」
    定量方法中,時間序列不能利用解釋性變量來塑造需求,無法識別諸如價格、廣告、促銷、市場或經濟波動等外部因素(外生數據)或因果因素(解釋性因素)帶來的需求變化。但是,價格、廣告、促銷、市場或經濟波動等外生數據(解釋性數據),在市場現實中幾乎不可避免。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回歸分析粉墨登場。
  • 超越定性與定量之爭
    二、對KKV的簡短評價前面提到,(KKV,1994)對定量和定性兩類方法的立場是非常極端的,也是錯誤的。具體地說,(KKV,1994:3)認為:我們的看法是:定量、定性的區別,頂多在研究風格與特定技術上。至於背後雙方分析問題的邏輯,其實沒任何不同。這類邏輯雖然在定量研究中,一般會被解釋得非常清楚,有時還用符號來幫助表述。
  • 定性和定量的區別 定性和定量的區別是什麼
    不少人應該都知道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很多人都不知道它們之間的區別是什麼,認為它們都是一個意思,現在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定性和定量的區別。一、定量:定量屬性是指以數量形式存在著的屬性,並因此可以對其進行測量。測量的結果用一個具體的量(稱為單位)和一個數的乘積來表示。
  • ( )實際上是根據現有的一組數據來確定變量之間的定量關係,並且...
    ( )實際上是根據現有的一組數據來確定變量之間的定量關係,並且可以對所建立的關係式的可信程度進行統計檢驗,同時可以判斷哪些變量對預測值的影響最為顯著。
  • 跨學科交叉研究視角下的定量與定性
    1.1 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數據搜集方法數據搜集與數據處理方法通常是結合應用的[2]。但很多研究方法,常提高或創新了研究流程中的一個環節,如參與式觀察法或焦點小組法主要指導數據搜集的環節,而結構方程方法、線性回歸方法指導著數據分析環節。因此,剝離促進問題清晰化的維度:數據搜集與數據處理,對理解研究中的定性與定量問題是有必要的。
  • 變量的千層套路:數據科學中最強大的武器
    · 數值:以數字表示的所有變量都稱為數值變量,也被稱為定量變量。它可以是離散的,也可以是連續的。離散變量,簡單來說,就是包含可數數據的所有變量。例如,兒童的數量、SAT 分數、人口等,所有這些變量都包含離散數據。連續變量即不可數的變量。
  • 遼寧新高考「3+1+2」模式,高一選科的六大選科要素
    又是一年升學季,對於即將升入高一的學子馬上即將面臨——新高考選科。新高考選科對高中生而言,無疑是一場博弈,未來要讀什麼專業,與選科關係緊密。王老師整理了以下六大選科要素,希望能夠給予大家一些幫助。四、大學要求對於新高考改革實施地區,各大學會發布各專業關於科目選擇的要求,唯有按照要求選擇了必選科目,高考時才能填報該專業。這是學生和家長必須了解的。
  • 定性定量結合的分析方法——共詞分析法
    定性定量結合的分析方法——共詞分析法張      勤1, 徐緒松2(1.北京物資學院商學院,北京101149;2.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 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異同
    一、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1.定性研究:定性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採用多種資料收集方法對社會現象進行整體性研究,使用歸納法分析資料和形成理論,通過與研究對象互動對其行為和意義建構獲得解釋性理解的一種活動。
  • 如何面對產品的定性與定量分析?
    因為工作需要,經常做風險性分析與效能評估,對於用戶研究同學可能更專業的知道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同樣的,產品經理、互動設計、用戶研究三個同學對這個話題也都應該敏感。但是他們是在產品不同階段有所側重點的關注和關心對產品的定性與定量分析。
  • 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的差別及其結合
    儘管已經有不少學者對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兩種方式之間的異同、特別是對二者之爭進行過探討[2][3],也有學者從介紹「混合方法研究」中來論述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的結合問題[4][5][6],但從實際應用的角度進行的有針對性的探討和分析還較為少見。本文結合筆者自己的學習和認識,主要從實際應用的角度,針對這些問題進行一些初步探討。
  • 教學研討|2.3.1離散型隨機變量的均值
    2. 過程與方法 理解公式,能熟練的應用她們求相應的離散型隨機變量的均值。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承前啟後,感悟數學與生活的和諧之美,體現數學的文化功能與人文價值。知識與技能目標(1)通過情景劇活動及生活實例,使學生形成並理解離散型隨機變量均值的概念。
  • 「定性」與「定量」:兩回事,還是一回事?
    定量研究的主要策略是儘可能將原本紛繁複雜的社會現象轉變成為幾個關鍵的變量,由此展開或相關或因果的分析。而定性研究則將簡單的現象放置在具體的情境和社會互動中觀察、研究、理解與詮釋,關注的是社會現象的複雜性關注社會現象的複雜性,通過將所研究的現象放置在具體的現實情境與社會互動中觀察、研究、理解、詮釋。
  • 3+1+2選科有12種組合,哪個組合最好?
    隨著高考改革步伐不斷加快,除了原有的文理分科模式外,還有「3+1+2」模式、「3+3」和「6選3模式」、「3+3」和「7選3」模式等3種不同模式的選科。「3+1+2」模式是2021年起採用比較廣泛的模式。 一、什麼是「3+1+2」模式?
  • 統計學中離散變量與連續變量 - CSDN
    該圖轉載自知乎[小野仙蹤]的《概率論與統計學:離散型和連續型隨機變量的概率分布》,https://zhuanlan.zhihu.com/p/38224194。一、 離散型概率分布離散型隨機變量是所有取值能夠一一列舉出來,這樣的隨機變量稱為離散型隨機變量。例如擲骰子試驗,朝上的點數只能從1,2,3,4,5,6中取值。
  • 新高考3+3 | 選科怎麼搭配,高考6選3聰明組合是什麼?
    「新高考元年」已經來臨,上海和浙江率先實行了首次新高考,而北京的2017級新高一也將成為2020屆新高考的體驗者。新高考政策跟以往的高考政策最大的不同,是取消了文理分科,高考總成績由數學、語文、外語三個科目加上高中學業水平考試選考的3個科目成績組成,而這3個科目就要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在政治、地理、歷史、化學、物理、生物六個學科中進行選擇。其實前面的3是固定的,就是語數外三科,主要就是後面的三科怎麼選的問題。
  • spss計算變量:不用記公式,一鍵輕鬆得到新變量!
    Step2:點擊選擇具體分析題項,下拉複選框選擇計算功能(如平均值、乘積等)。 Step3:填寫新變量名(部分功能不需要填寫),點擊確認處理。
  • 實驗分析與設計基礎(一)——變量
    1.1 變量的分類:1、按照變量的不同性質,可以分為定性的變量和定量的變量。2、按照變量的不同來源,可以分為任務變量(又叫刺激變量)、環境變量和被試變量(包括被試固有的、或多或少帶有永久性的特徵,暫時的被試變量,被試的一些行為特徵)3、按照變量在研究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可以分為自變量、因變量和控制變量。
  •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在新高考3+1+2選科省份的選科要求
    大家都知道,在2021年,有8個省份(遼寧、河北、江蘇、湖北、湖南、重慶、福建、廣東)實行「3+1+2」選科模式下的新高考。之前2017年浙江、上海實行了6選3/7選3的新高考,後邊2020年北京、天津、海南、山東也實行了6選3(3+3)的新高考。
  • 恆功率變量泵和恆壓變量泵使用經驗
    這裡,對「液壓系統壓力由負載決定,而由溢流閥加於限定」的基本原則應該講是符合的。為了更好理解泵控系統,可以考慮修改為「系統壓力由負載決定,而由恆壓泵加於限定」。像壓機的例子,壓製件的反力可以很大,具體施加多少由恆壓泵調節。  2)恆流泵主要用於工程機械這種設備上就一臺發動機,要充分利用其功率。對液壓系統就可以在低壓時大流量,高壓時小流量。這表面上與恆壓泵相似,其實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