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不捨得扔掉任何東西,這是一種病態的積壓強迫

2021-01-09 慵懶似貓情感聞

心理:不捨得扔掉任何東西,這是一種病態的積壓強迫

首卷語系

通過梳理生命空間,了解我們的內心世界,梳理混亂的內心世界,是一門令生命舒適的學問。

這個句子來自於日本山下英子——斷舍離

簡而言之,就是通過對生活空間的整理,從而學會清除內心的垃圾,使生活變得更加輕鬆自在。

現在,購物更加方便快捷,讓人們有更多選擇,

而且對那些不會斷舍離的人來說,這反而是一個負擔,新的東西買來了,舊的還捨不得丟棄,

越堆越多,真正需要的那一件,反而是找不到,於是又繼續買新的,周而復始,

漸漸地,家裡將越來越亂,生活將不再井井有條。

細緻入微的生活,不應是物質的堆砌,而是一種從容的狀態,能面對堆積如山的雜亂,又怎能從容呢?

心理專家曾經說過,這是一種病態的強迫症囤積,只能通過不斷地囤積新事物來滿足自己,從而獲得虛幻的快樂。

因此,今天又該如何擺脫這一困境,對「斷舍離」進行深入剖析。

第一,中斷,就是中斷不需要的東西,

隨著購物網站的興起,琳琅滿目的商品不再需要你花很多時間來挑選,而是躺在沙發上隨意點菜,商品可以直接送到家裡,甚至不用花多少時間思考,

這樣雖給人們提供了方便,但在購物時很容易衝動消費,購買目前不需要或家裡已經有的「雞肋」產品,

只有當您打開包裝時,它才會在角落裡靜靜地吃灰,這款產品所帶來的愉悅和滿足感才會顯現。

那我們怎麼能結束這一切呢?

買東西之前,首先要問自己幾個問題:

我買這個是因為我需要,還是因為將來可能用得著,我現在擁有的東西能不能代替它,如果沒有它我的生活會不會不方便?

若回答為「不」,則你並不真正需要它來幫你把角落裡的灰塵收集起來。

這個方法一開始可能會有一點困難,但是只要讓自己養成這樣的思維模式,慢慢的就會完全擺脫強迫症的囤積。

第二,舍,就是把多餘的垃圾扔掉,

當你在做家庭大掃除時,看看儲藏在角落裡的那些「雞肋產品」,

即便是知道這個物品毫無用處,它存在的意義只是為了使你感到所付出的金錢和精力並未失去,

但是這種錯誤的自我心理安慰,會讓人心安理得,甚至會引導我們繼續盲目的下訂單買東西,增加內心的滿足,

直到最終發展成強迫囤積症,這種心理疾病通常表現為:毫無節制地囤積和積累各種物品。

人們習慣使用的思維方式是:「這個東西還可以用,所以要留著它」,這實際上是一種強迫思維,

我們認為它仍然可以使用,扔掉就是浪費,而不去考慮我們是否可以使用,

好的,那就是:這東西是我要用的,所以它存在是必要的。

山下英子就說:斷舍離,主角不該是物,而是自己,主旨永遠是我。

別說我以後用得著這東西,

一個物品一旦定義好了,在它消失之前,你就不能使用它,

斷舍離的時間軸應該是現在,而這就是我們現在的生活。

最終,分離意味著脫離對某一事物的執著。

也許這個物品是前任送給你的,或者是承載著你的某個往事,

一句話,因為種種原因,讓你無法放棄,

實際上你們不能離開的不是它,而是那段往事,

但是,回憶常常代表「遺憾」,

不想放棄,但是每次你看到它,都會讓你感到消極,

一個不能使你幸福的東西,為什麼要留在這裡,

放棄這件東西,其實是更體面的跟過去說再見,

留戀固然美好,但一味沉溺於過去,如何迎接嶄新的未來?

取捨是本領,舍是哲理。

唯有完全了解自己的內心,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才能做好真正的「斷舍離」

儘管這將極大地改變你的個人思維模式和行為習慣,但你可能要面對持續數十年的強烈慣性,

但是,不要再為那些錯誤的選擇而放棄我們真正需要的東西。

年少取其豐,壯年取其巧,年老取其精,有舍才有得。

生活是一個愈取愈少,愈舍愈多的過程,

對生命空間的整理只是起步階段,清理內部才是真正的高級。

與生命中的斷舍離相比,做一個內心的斷舍離,可以讓我們的精神世界變得更加豐富,

祝你清空心中的垃圾,活在當下,得到真正的快樂!

相關焦點

  • 心理學:什麼東西都捨不得扔,這是一種病態的囤積強迫症
    精緻的生活,不應該是物質的堆砌,而應該是一種從容不迫的狀態,可面對堆積如山的雜物,又怎麼從容的起來呢?心理學專家曾說,這是一種病態的囤積強迫症,只有通過不斷囤積新的東西來得到滿足,得到一種虛幻的快感。那麼該如何走出這種困境呢,今天深度剖析「斷-舍-離」。
  • 心理學:什麼東西都捨不得扔,是一種病態心理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你是否會陷入這樣的一種生活狀態:喜歡不停地囤著各種貨品,在超市裡看到促銷兩個字就走不動路,每一次遇到網上購物大促時,更是會停止不下來買買買。結果就是,家裡的物品越來越多,很多東西連外包裝都沒有扔。
  • 斷舍離心理學:什麼東西都捨不得扔,屬於一種病態心理
    始終無法做到「斷舍離」囤積欲望爆棚的人,心理專家認為,其實屬於病態心理。貪婪不用問都知道,你們的房間肯定堆滿了很多過去的東西,還有剛買沒拆封的東西。每次搬家都默默發誓:再也不買這麼多東西,回去就把該扔的扔了。
  • 捨不得扔東西是種囤積強迫症?怎麼辨別囤積狂
    「囤積狂」是指一類人群,他們喜歡購買、收藏、囤積一切有價值的甚至無價值的東西,把房子塞得滿滿當當。按心理學家的說法,這其實是一種病,學名為「強迫性囤積症」(compulsivehoarding),俗稱「囤積狂」。2012年,最新研究發現「囤積狂」和「強迫症」無關。
  • 心理學:不喜歡被人看朋友圈,是一種病態的自我保護
    病態的自我保護,會讓人漸漸走向自閉。有這樣一種人,他們喜歡在空間發布心情,喜歡把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記錄在朋友圈。可是他們同時還有這樣一種心理:擔心不懷好意的人,每天來空間、朋友圈瀏覽自己的信息。在心理學上講,這其實是一種病態的自我保護。
  • 肝病都跟這個「好習慣」有關,這四種東西趕緊扔掉,別再不捨得了
    肝病都跟這個「好習慣」有關,這四種東西趕緊扔掉,別再不捨得了我們身體由多個部位組成,而每一個部位的健康都直接關係到身體是否能夠正常運行,當然在日常生活中,每個部位都可能出現問題,這也是我們平時經常會遇到健康問題的原因,而一般情況下,大部分器官出現問題後
  • 女人過了40歲,就該扔掉的3樣東西,別不捨得
    有媒體拍到,馬伊琍和一男子吃飯聊天,對方幫馬伊琍整理了頭髮,而馬伊琍則抓住了他的手放在了臉上,這一切,都像極了戀愛中的甜蜜女人。事後,馬伊琍本人並沒有對此做出回應,被爆料出的吳昊宸也否認了戀情,這「瓜」也算是吃到這裡為止了。不管這段八卦是真是假,都不得不說,馬伊琍的勇敢和率真。
  • 每天都期待上漲是一種病態心理
    而我要非常清楚的指出一點,期待每天股價都上漲是一種病態心理,具體說,這是一種「心魔病」,只要得上,哪怕你有再高超的選股技術,都會死於這個短板,這類人患上的病叫「股價波動影響症」。之前咱們在智庫精品中,也談到過一點,投資這個東西,很多人都在加固自己的優勢,比如選股、基本面分析、消息面套利等,但卻很少有人關注自己的最短板是什麼。
  • 花錢的學問,對自己不捨得花錢是一種什麼樣心理呢?
    對自己不捨得花錢是一種什麼心理? 喜歡存錢 最典型的人物就是葛朗臺,葛朗臺對自己,對別人,甚至對自己唯一的女兒,全都不捨得花錢,只喜歡存錢。這類人,往往對周遭充滿了不信任感,覺得唯有把錢存起來才最安全。家裡確實窮 這是客觀原因造成的不捨得花錢,沒啥好說的,只能不花。
  • 囤積、手機、潔癖,強迫症的三大「分身」
    還有很大一部分人,他們或許是「囤積狂人」,不捨得扔掉舊物,又或許是幾分鐘之內會無端掏出手機數次的「低頭族」,也有可能是堅持每天早晚擦窗的「過分勞模」。對此,醫學心理學專家表示,這三類人看似各不相干,其實都有不斷重複的行為,這有可能是患有強迫症的重要「信號」,即以反覆出現強迫觀念和強迫動作為基礎特徵的一類神經症性障礙。
  • 強迫症真的是病嗎?如何看待以病態方式展現出來的預見力
    作者: 原創作品 圖片來自今日頭條正版圖庫這場疫情來臨前,一位來訪者輾轉找到我,說過度潔癖造成了家庭矛盾。洗澡動輒2個小時起,10塊香皂1周用完,抽紙接觸空氣前面2張必須扔掉……最讓家人崩潰的是,反覆洗手前提下,水龍頭敢開不敢關,因為懼怕細菌,家人得一次次善後。這讓家人和來訪者都特別痛苦,老公盡力憔悴之際,脾氣上來,質問她是不是成心折騰人。
  • 40年前東西不捨得扔
    健康人覺得沒用的東西,被一些老年痴呆症患者認定是維持生活基本需要的物品。「如果家裡的老人突然出現了愛囤積、愛撿破爛、愛攢東西的情況,首先要考慮他們是不是罹患了老年痴呆。」40年前的東西還不捨得扔苦日子讓他們缺少安全感40歲的林先生,今年剛剛晉升為父親。林先生的母親年近七旬才抱上孫子,格外歡喜,她把自己的壓箱底的寶貝都「貢獻」出來。
  • 強迫症真的是病嗎?如何看待以病態方式展現出來的預見力
    這場疫情來臨前,一位來訪者拜託家屬找到我,說過度潔癖造成了麻煩。洗澡動輒2個小時起,10塊香皂1周用完,抽紙接觸空氣前面2張必須扔掉,……最讓家人崩潰的是,反覆洗手前提下,水龍頭敢開不敢關,因為懼怕細菌,家人得一次次善後。這讓家人和來訪者都特別痛苦,老公盡力憔悴之際,脾氣上來,質問她是不是成心折騰人。
  • 「不捨得扔東西」是病,你中招了嗎?三招拯救囤積控!
    家裡不管怎麼收拾,都感覺亂,很多東西只能藏起來,眼不見為淨。家裡沒有「無用」的物品,任何東西都是進門容易出門難。快遞盒不捨得扔,鞋盒不捨得扔、包裝袋不捨得扔,連超市裝菜的塑膠袋都攢了一大把......即使這種「悔不當初」在一年中只發生過1-2次,但卻強化了我對「有總比沒有好」的認知,成為我下一次處理囤積時的最大心理障礙。如何克服這種心理障礙?
  • 恐婚是一種病態心理嗎?
    這就不得不說起一些現實讓女性恐婚的原因了。小時候夢想的婚禮,卻成了長大後的煩心事。那麼當代女性恐婚是一種病態心理嗎?答案當然不是,這是一種正常心理生孩子是對女性的一個重大的挑戰。雖然如今醫療發達,但是在手術臺上下不來的女性不在少數。
  • 心理學:害怕別人看空間、朋友圈,是一種病態的自我保護
    有這樣一種人,他們喜歡在空間發布心情,喜歡把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記錄在朋友圈。可是他們同時還有這樣一種心理:擔心不懷好意的人,每天來空間、朋友圈瀏覽自己的信息。在心理學上講,這其實是一種病態的自我保護。每個人都應該保護好自己,這是無可厚非的,可是如果過度保護自己,就會產生一系列病態的行為。今天,就從病態的自我保護來展開分析。
  • 走出強迫症的牢籠之強迫症的本質是什麼
    作者天年(郝兆強)點擊我的頭像看更多強迫症原創文章。神經症患者的症狀千奇百怪,症狀各異,什麼荒誕離奇的症狀都有,生活當中任何一個微不足道的小細節,平常人正常的一舉一動,都有可能成為他們強迫的對象或是症狀。一般每位患者都覺得自己的症狀與別人不一樣,自己比別的患者更痛苦,或是沒有遇到與自己的症狀完全一樣的患者覺的自己的症狀很特別,心靈倍感孤單。
  • 不捨得扔東西也是病!你是重度囤積狂嗎?
    家中衣物堆積如山,仿佛生活在垃圾堆裡,但哪一樣也捨不得扔,而且仿佛永遠也停不下來囤積的腳步……這並不是自理能力差或者犯懶,其實這也是一種病。上個月,世界衛生組織將囤積症單獨列為一種精神疾病。來看看英國《每日郵報》對一位患者的採訪故事。
  • 人到中年,捨得扔掉3樣東西,餘生會活得更好
    中年時,就需要減負,把有些無用的東西,全都扔掉。 活得越通透的人,他們的東西就越少。 人到中年,捨得扔掉3樣「東西」,餘生會活得更好。
  • 這3樣東西,過年大掃除一定要扔掉,否則一整年不順
    過年大掃除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習俗,因為我們堅信,通過掃除這些東西,可以讓好運氣來的更多些!而有些人往往把舊東西擦一擦就當成新東西了,還不捨得扔。一些東西可以不扔,但是這三樣東西,必須得扔!第一個就是家中的破衣服應該扔掉 衣服是遮蔽身體的,而且,人靠服裝來打扮自己,如果不好好穿完整的衣服,就不讓人認為不得體。而且如果衣服破爛不能穿了,就得趕快扔掉,否則會破壞你自己的財運,不能夠讓福氣進入你的身體!家中的破鞋應該扔掉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如果你連一雙破鞋都不願意扔掉,怎麼去實現偉大的理想和追夢呢?如果你不捨得扔掉你的鞋,這就代表著你無法把好運氣請進家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