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訊 9月1日至5日,第十一屆「挑戰杯」江蘇省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終審決賽在淮陰舉行。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3個參賽項目全部進入決賽,在與本科院校的同臺競技中取得優異成績,獲得金獎1項、銀獎1項、銅獎1項,金獎項目直接推薦晉級國賽,徐工職院也憑藉優異的總成績斬獲本屆競賽「優勝杯」。
本屆大賽由共青團江蘇省委、江蘇省教育廳、江蘇省科學技術協會、江蘇省學生聯合會、淮安市人民政府主辦,淮陰工學院承辦,主題為「創業帶動就業 青春迎接挑戰」。自7月啟動以來,吸引了200所學校、8萬餘名學生攜15000餘件作品參與競逐,全省共166所學校的546件作品入圍省賽,參賽學校、學生和作品數均創歷屆之最。經過預賽網評選拔,最終138所學校的339件作品入圍終審決賽。
因疫情防控需要,終審決賽評審的方式首次從線下轉為線上,通過線上答辯的方式,最終評選出金獎獲獎作品80件,推薦晉級國賽作品77件。
今年大賽在賽事理念上更加突出實踐育人,在賽事導向上更加突出交流服務,在賽事內容上更加突出創業計劃,在賽制安排上更加突出校賽的基礎性地位,在參賽主體上更加突出在校大學生,在組別設計上更加突出五大發展理念,在評審原則上更加突出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水平,在競賽方式上更加突出線上方式,在競賽渠道上更加突出多渠道遴選。
圍繞黨和國家重大發展戰略,聚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和2020年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目標,大賽設置「科技創新和未來產業、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城市治理和社會服務、生態環保和可持續發展、文化創意和區域合作」等五大主題賽道。學校材料工程學院倪克新、陳遼寧、朱廣萱負責,徐冬梅、柳峰老師指導的《廢舊地膜再利用新途徑》項目獲得金獎,並成功晉級國賽。
《廢舊地膜再利用新途徑》項目榮獲金獎
地膜使作物增產增收的同時帶來了嚴重的問題:因輕薄老化快、易爛,撿拾困難,且殘膜與根茬泥土混雜在一起,導致回收效益低。殘留田間地頭,汙染環境,降低土壤質量,破壞生態平衡,影響可持續發展。
功能母料為各種塑料用功能助劑的濃縮物,預製成母料可以促進助劑分散,改善作業環境、提高使用效率。由功能性助劑、偶聯層、分散層和載體樹脂等組成,其中載體常用聚乙烯、聚丙烯等樹脂。
項目組憑藉自身專業技術優勢,創新地將廢舊地膜分揀處理後代替聚乙烯樹脂用作載體,製備系列的功能母料,服務於塑料製品加工業的多個領域,降低能源消耗,為下遊企業簡化工藝,降本增效。
項目融資100萬,流動資金70萬,與合作企業聯合生產。預計年利潤可達118萬元。已從徐州地區10家農地膜回收公司,6個鄉鎮組織廢地膜資源,同時試推除草母料生產的除草地膜,每畝增收5%,每戶可減少農資投入2000餘元,惠及2000多戶農戶。
《綠色高性能防火材料的推廣及應用》項目榮獲銀獎
項目以「關注民生,聚焦建築安全」為主題,線下走訪調研行業協會、生產、建築企業等,線上收集相關政策、標準等,多渠道開展實踐活動,了解行業背景、掌握保溫板現狀,挖掘行業痛點,制定解決方案,開展試驗研究。
項目以無機材料為基體,採用聚苯發泡顆粒複合改性,通過添加吸熱劑、輕質多孔納米材料等,研製出綠色高性能防火保溫板;具有A級不燃、拉拔強度高、吸水率低、耐天候性好、使用壽命長等優勢;克服了現有保溫板易燃、易脫落等痛點;採用連續化工藝,高效節能,綠色環保;擁有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10項。
與河南新盛建築節能裝飾有限公司合作完成中試、試生產;採用多渠道銷售,線下口碑+線上廣告營銷相結合;同時通過學校推薦、參加展會以及行業協會等提升板材知名度;與中鐵三局建築安裝有限公司等籤訂合同,應用到方山縣人民銀行等樓盤,效果好;計劃投資400萬元,生產、銷售一體化,預計2021年銷量22000m3,銷售額1704萬元,利潤274萬元。團隊成員10人,開展了大量的市場調研、試驗研究、中試、試生產、宣傳及銷售推廣等工作,分工明確,互相配合,為建築行業提供綠色安全的保溫板。
《果蔬酵醒健康,科技振興鄉村》項目榮獲銅獎
2018年,團隊赴徐州市豐縣大沙河、邳州宿羊山等紅色革命老區開展社會調研,發現豐縣作為「中華果都」,近年來雖然蘋果質量和產量雙豐收,但化肥、人工成本提升。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一批食品企業應運而生,與農戶籤訂長期收購協議,穩定收購價格,希望通過果蔬深加工,提升商業價值,幫助農民走出困境。
針對以上問題,結合食品藥品專業群,在老師的幫助下團隊聯合徐州市科技局與學校聯合建立的食品加工及生化資源高效綜合利用重點實驗室,開發出混合菌種發酵的蘋果酵素、黑蒜酵素產品,取得5項技術專利,形成嚴密的技術壁壘,使同行業很難模仿和超越。一年來,合作公司通過技術改良、產品線拓展等一系列改革,推出了複合果蔬酵素等系列產品。經過不懈努力,團隊先後獲得江蘇省優秀社會實踐項目、江蘇省優質扶貧創業項目等多個榮譽。(徐工職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