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社區編織社會治理「一張網」

2020-09-15 嘉峪關新聞網

嘉峪關新聞網訊(嘉峪關日報全媒體通訊員趙彥萍)鋼城街道建設社區黨委堅持「真情凝聚黨員、黨員服務群眾」總體思路,突出黨建引領,整合資源,搭建載體平臺,實現社區黨建資源和社會資源的共建共享,推進基層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

共駐共建,編織社會治理「一張網」。建設社區黨委聯合文旅集團黨委、市場管理局長城分局黨委、綠景苑宏豐超市黨委、第四中學黨委、市委老幹部局黨委等9個轄區單位成立區域化「黨建聯盟」。形成共駐共建項目20餘個,項目涵蓋轄區基礎設施升級改造、辦公設備配備、志願服務活動、困難群眾幫扶等多方面,有效整合了轄區內各方資源,提升了區域化黨建工作水平。由社區黨委書記兼任「大黨委」書記,成員單位黨組織負責人任兼職委員,著力構建互聯互動融合發展的基層黨建新格局,織密「共治、共建、共享」社區服務網。

共治共商,下好社會治理「一盤棋」。建立健全「大黨委」工作例會制度,共議社區管理辦法,共制社區發展方案,共解群眾訴求難題。社區黨委堅持將聯席會議制度化、規範化、常態化,季度定期召開和隨時召開相結合。季度定期召開會議,主要回顧總結上一季度「大黨委」成員單位參與組織生活、掃黑除惡、幫困救助、文化活動等共建工作情況,分析發現共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為下一季度工作明方向、定目標。針對共建項目推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第一時間召開聯席會議,議定對策,解決問題,推動各項惠民項目儘快發揮實效。

共創共享,同繪和諧社會「一幅畫」。在「大黨建·大融合·大治理」城市基層黨建理念的指引下,建設社區「大黨委」深化黨建服務群眾工作,認真執行「黨建聯盟輪值主席職責清單」,研究解決社區重難點項目,對在職黨員「雙報到」「三項清單」等工作進行商定,多家互聯共轉單位積極督查「門前五包」,開展創城、文明勸導、義診、義剪、義修、義繪、義勞等志願活動,以區域化黨建助力社區各項事業健康有序發展。今年以來,累計開展各類志願活動30餘次,參與黨員500餘人,幫助社區解決實際問題50餘個。

相關焦點

  • 遼陽白塔區「黨群一張網」解社會治理難題
    12月7日,看著清爽的樓道,遼陽市白塔區文聖街道南水洞社區居民王文英興奮地說。幾天前,王文英通過微信小程序「隨手傳」,將樓道雜物堆積問題上報到白塔區大數據指揮中心,中心處置人員進行核查後,社區網格員前往事件發生地點及時進行處置。這得益於白塔區通過現代化、科學化方法,實現「黨群一張網、服務叫得響」的治理理念。
  • 渝中:「一張智慧網」讓社區治理「一點通」
    而石珂收到的機器人電話,是由「智慧社區」物聯網感知設備系統平臺(以下簡稱智慧社區平臺)發送。該平臺是石油路街道聯合重慶市勘測院建設的全市首個街道層面智慧社區平臺。2018年3月,智慧社區平臺成功獲批國標委辦「第五批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綜合標準化試點」。2020年8月10日,該平臺又高分通過國家標準委專家組終期評審。
  • 平潭:創新社會治理 編織幸福生活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1月底,平潭刑事案件破案率比升7.5%,抓獲各類刑事作案人員比升11.3%,110接報刑事警情比降17.92%,全區未發生殺人、爆炸、劫持、綁架等嚴重暴力犯罪案件,社會治安秩序持續向好……而這一系列數據背後,源於平潭不斷探索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編織百姓幸福平安網。
  • 蘇州吳中區社會治理「一張大網」建設邁出新步伐
    蘇州吳中區社會治理「一張大網」建設邁出新步伐 發布日期:2019-08-21 10:41 來源:蘇州市吳中區政府辦公室 字體:[大 中 小]   今年來,蘇州吳中區紮實推進各職能部門專業網格融入社會治理
  • 加強網格化管理提升社會治理能力——基於新街社會治理能力建設的...
    四、對策舉措  網格化管理是一項複雜、精密的動態體系,是社會治理的新課題、新手段、新趨勢,既需要我們在理性上加以思考,從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的角度去把握,還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完善,有序地向前推進。為此,提出以下幾點對策舉措。  (一)整合資源,實現全域治理「一張網」。一是扣清底子,存量調整現有網格。
  • 昆明晉寧區推進城鄉社會治理生態、和諧、美麗村(社區)建設三年行動
    近期,晉寧區委、區政府制定印發《關於深入推進城鄉社會治理實施生態、和諧、美麗村(社區)建設三年行動(2020—2022年)的指導意見》,計劃用三年的時間,通過深入實施「12885」工程(以黨建為引領,以做強鄉鎮(街道)、做優村(社區)為基礎,深入推進城鄉社會治理,實施生態、和諧、美麗村(社區)建設三年行動。
  • 以農村社區建設引領鄉村治理
    農村作為基本的社會治理單元,是全面深化改革,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基礎。村級治理與社區治理雖有共同之處,但各自側重點不同,農村注重發展,社區在於服務。  鄉村治理要圍繞健全村級治理體系發力,通過各方努力、參與配合和長期不懈的堅持創新,夯實基礎,深化三治融合,大力推進農村社區建設。
  • 融入社區治理 培育社區共同體—淺談社會組織在基層治理中的作用
    社會組織作為「基層社會管理的組織化形式, 已成為社區建設中最具有社會性、自治性和包容性的組織載體」。其成長與發展壯大將成為突破與化解社區治理兩大困境的增量元素。第一,社會組織融入社區治理有利於克服社區「行政化困境」, 實現政府行政管理與社區自治管理的良性互動。
  • 基於公共空間建設的社區治理
    一、問題的提出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社區是黨委政府聯繫群眾、服務群眾的神經末梢,是社會治理的「最後一公裡」,是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 社會治理 活力彰顯
    ……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十三五」期間,各地各部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不斷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不斷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積極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 共建共治共享 長水街道「一網五線」編織居民幸福生活
    今年以來,嘉興市經開區長水街道深入推進新時代「網格連心、組團服務」,在街道53個網格,1408個微網格上搭建了街道、社區、網格長、網格員、微網格長五級網絡體系,創新推出「一網五線」黨建工作法,以民意、民享、民生、民治、民安五條彩線
  • 聚焦城鄉社區治理
    緊抓城市現代化治理 「牛鼻子」,解決城市治理中的堵點、盲點,上海正以升級建設「一網統管」系統為抓手,著力實現「一屏觀天下、一網管全城」的目標。更加智能、更加精細的城市治理「繡花功夫」,也成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理念的生動實踐。
  • 洪山社區:「四個一」推進和諧社區建設
    近年來,七星關區洪山街道洪山社區堅持以大黨建為統領,通過優化設置改革,搭建治理服務平臺,強化機制保障等為載體,採取「四個一」的措施,有力推進和諧幸福社區建設,著力構建「黨建搭臺、部門幫扶、多方聯動、共治共享」的新時代城市社區新局面。
  • 理論周刊 | 系統謀劃社會治理共同體建設
    系統謀劃社會治理共同體建設 □ 代凱 建設社會治理共同體是一項系統社會工程,需要從治理核心、治理動力、治理基礎和治理保障等方面統籌謀劃、精準落地。 以黨建引領為核心 只有把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貫穿於建設社會治理共同體的全過程,才能推動好基層黨建與基層治理有機結合,發揮好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一是優化基層黨組織組織設置,尤其在重要區域、新興領域、關鍵群體中實現全覆蓋,加強黨對各方面的領導。
  • 推進「一張網全要素」建設 無錫擇優命名百名「最美網格員」
    同時,全市命名8個市網格化社會治理優秀鎮(街道)、106個村(社區)。近年來,無錫市把創新網格化社會治理機制工作作為提高社會基層治理水平的有力舉措,全力推進「一張網、全要素」網格建設,實現全市城鄉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全覆蓋,創新「網格+」模式,形成「網格化治理、社會化服務、民主化自治」的基層治理新格局。
  • 加強城市社區專職工作者隊伍建設提升社區治理能力新聞發布會
    吉林省政府新聞辦於2020年5月12日上午9時召開加強城市社區專職工作者隊伍建設提升社區治理能力新聞發布會,省民政廳副廳長相瑛出席解讀《關於進一步夯實社會治理基礎提升城市社區治理能力的若干意見》和《關於進一步加強全省城市社區專職工作者隊伍建設的意見》有關情況,省民政廳基層政權和社區治理處處長袁金洪一同出席並回答了記者提問。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一張網」兜住大小事 下活治理「一盤...
    近年來,重慶銅梁區探索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機制:將社區綜治、城管協管、消防等多個網格整合成「一張網」,配備充足的專職與兼職平安員,加強社區治理力量;通過社會治理指揮中心,協調各類部門,快速解決群眾難題;推行積分制度,進行人居環境綜合評比,引導居民積極參與治理。一系列舉措成效顯著,促進了矛盾化解和治安提升。
  • 新時代社區建設的新突破——解讀《成都市社區發展治理促進條例》
    從保障激勵資金制度到社區總體營造再到場景重塑,成都準確地把握社區發展的每一個關鍵節點,制定相應的政策,從而形成了獨具魅力的社區模式。尤其是當大多數城市集中於社區建設的單項推進的時候,成都率先提出了「社區發展治理」的理念,從而把社區建設的服務傳遞、關係構建、治理優化、人文滋養、發展持續這五個維度統一起來,確立了成都社區建設整體推進的戰略規劃。
  • 山東即墨:「1165」社會治理下的全國首家社區網際網路訴訟服務工作站
    讓法院職能延伸到社區,把訴訟服務送到百姓家門口,成為打通司法服務「最後一公裡」的民心實事工程,更是「自治、法治、德治」 融合的基層社會治理的鮮活實踐。於是,藍村街道在青島市率先大膽推出「1165」社會治理模式。以黨建為引領,打造1支街道、社區、村居三級政法員組成社會治理骨幹隊伍,搭建1個智慧化管理平臺,統籌全街道網格員、治安員、調解員、社區法律顧問、志願者及其他社會力量等6支隊伍,發揮5大治理效能精準治理,實現「融合資源惠民生、聯防聯控護平安」的治理目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延伸社會治理領域 智能科技讓基層治理更智慧
    作為「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首批試點城市」,南通在打造市域治理平臺的同時,正不斷延伸治理領域,拓展治理功能。位於主城區的學田街道,今年建成了街道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打造社區「智慧大腦」,形成基層治理「一張網」,解決了不少社會治理中的「疑難雜症」。